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二十五章 牛刀小试

第二十五章 牛刀小试

    刘邦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想要击溃项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反之,依靠荥阳坚固的城防和敖仓取之不尽的粮食供给,项羽想要短时间内突破荥阳防线,难度也是极大,此时此刻,项羽就像是一柄锋利的矛,刘邦则是一面坚硬的盾,双方各有所长,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所长,就好比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自相矛盾。

    率先打破矛盾的人是刘邦。

    其实除了楚和汉,项羽和刘邦,荥阳和彭城,这天底下还有大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未被发掘,比如黄河以北的魏国,代国,赵国,燕国还有齐国,他们都还缺少一个主人,或者说刘邦觉得他们目前的主人并不是最佳人选,而现在,刘邦已经拟定好了新主人的人选。

    刘邦决定,在荥阳主战场以外,开辟北方第二战线,那么下面,我们的故事将会短暂的离开刘项二人,让我们把镜头给到那位不世出的天才将领,那位已经摩拳擦掌了许久的淮阴人韩信吧!

    不过在韩信的故事开始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故事背景。

    尽管彭城之战已经结束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其造成的深远影响并没有因为刘邦撤出彭城而结束,相反,刘邦彭城战败的余波一直持续到了刘邦登基前的那一秒。

    有道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里的夫妻,自然不是指刘邦和吕雉,而是说刘邦和那些诸侯们,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夫妻之间的“背叛”却是结结实实存在的。

    像什么赵王歇,陈余,魏王豹,还有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以及那个满门忠烈的齐国田氏,这些七七八八的诸侯在刘邦彭城兵败以后,或者背汉投楚,或者居中自立,总之就是一句话:老子不干了,拜拜!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我们讲过刘邦和雍齿的故事,所以刘邦这个人的脾气秉性我们是比较了解的,刘邦是典型的那种和狗互咬都不觉得吃亏的人,这种人自然是不可能接受背叛的,而在这些背叛者里面,如果硬是让刘邦选一个最不能接受的人,那一定是魏王豹了。

    小丑1号

    公元前205年六月,在从彭城兵败的撤退途中,魏王豹敲开了刘邦的卧室,他情深意切的向刘邦恳求,因为自己母亲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想请假回家看看自己的老母亲。

    有一说一,魏豹这个请假条开的是合情合理,为子尽孝也是人之常情,刘邦本人也勉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孝子,所以刘邦欣然批准了魏豹的请求,并且一再的让魏豹代自己向老人家问好,请老人家务必保重身体,同时也提醒魏王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没成想,表面上点头如捣蒜的魏王豹背地里却是个两面三刀的人,等回到魏国以后,魏豹马上昭告天下,宣布自己不会再和刘邦同流合污,并且坚决投向了项羽的怀抱,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魏豹不仅切断了黄河两岸的渡口,而且还安排了重兵把守黄河临岸所有的交通要道,翻脸速度堪比翻书。

    这就很可恶了,你背叛就背叛,大不了一走了之也就算了,走之前竟然用了一个这么高尚的理由来忽悠刘邦,想刘邦一辈子也没相信过别人,就这么一次还被骗了,顿时,刘邦感觉到自己那幼小,脆弱且纯洁的心灵收到了严重的伤害与欺骗。

    刘邦愤怒了,十分的愤怒,至于原因嘛,其实是不难找的。

    咱们翻开中国地图,找到河南省,然后再找到河南的省会郑州,在郑州左边一点的地方就是荥阳,顺着荥阳把视线往北边平移一点点,你会看到一条河,这条河叫黄河,各位,我们可以按照比例尺换算一下荥阳到黄河之间的距离,你就可以理解刘邦愤怒的程度了。

    愤怒之余的刘邦还保留了最后一丝理智,他派出辩士郦食其前去游说魏豹,不过很可惜,这条计策并没有成功,魏豹是吃了衬托铁了心了。

    面对郦食其痛陈利害的说词,魏豹坦然的说,自己之所以背叛刘邦,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刘邦喜欢骂人,不尊重我们这些臣子的缘故。

    魏豹此话的确不假,刘邦确实是一个喜欢对部下口诛笔伐的老板,但问题是,项羽难道就是一个爱护员工的好领导吗,“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几个字大家应该还记得吧。

    这真是出怪了,当初项羽让你跪着爬进去,你都没说话,现在刘邦骂你两句你就受不了了,很显然,魏豹同学的说辞是一个相当蹩脚的理由,并且根本就立不住脚。

    虽然在刘邦以及魏豹自己的传记中,对魏豹为何背叛刘邦并无过多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诸多的史料中找到一些记录,比如在史记的外戚世家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记载: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

    许负乃西汉初年的著名女相士,秦汉交际之时,她曾经为一薄姓女子算命,在窥探了天机以后,许负断言,这个女人将来一定会生出一个天子!

    按理说,许负的这段话要说也没啥问题,这就好比在今天的医院产房里,亲戚看着待产的准妈妈,然后对准爸爸说:“我托人帮你算过了,这胎生下来的不是宇航员那也是科学家”,谁都知道,这是一种祝福,至于将来能不能成真的宇航员,还得看造化不是?

    但是在那个封建迷信相当普及的年代,许负此言一出,当即就炸了锅了,因为好巧不巧的是,这位薄姬的老公,正是魏豹。

    听闻许负之言以后,魏豹伸出了手指,经过一阵仔细和复杂的计算以后,一个惊天大秘密也随之公诸于世。

    条件A:薄姬是魏豹的老婆

    条件B:薄姬会给魏豹生儿子

    条件C:薄姬会生出一个天子

    解:

    根据天子的爹也是天子的既定条件,通过等量代换可以得出,魏豹也是天子!

    想到这,魏豹不禁拍案而起,既然自己将来会做皇帝,那我怎么可以跟着别人干呢,我一定得自己干,就这样,魏豹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业的康庄大道。

    其实呢,如果我是魏豹的话,我一定会找到许负并且再问她一个问题,这个孩子是姓魏还是姓刘啊?

    了解过汉朝历史的应该知道,千古明君汉文帝刘恒的生母,也叫薄姬!

    你看看,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并且为了这个误会,魏豹竟然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出山

    韩信,时任大将军,汉左丞相,公元前205年八月,奉汉王刘邦之命,韩信领兵北伐,第一战,魏国。

    在韩信出发的同时,魏豹便已经收到了消息,并且得到了汉军的行军路线,魏豹认为,汉军会在临晋这个地方渡过黄河,所以魏豹选择驻扎在黄河东岸一个名叫蒲板的地方,魏豹认为,只要汉军敢渡河,自己就在汉军将过未过之时,趁乱杀出,届时必定大获全胜。

    可以这么说,魏豹的这个军事部署是相当周密的,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如果是一个一般或者二般的将领,很可能就栽在魏豹手里了,可十分不幸的是,在黄河对岸的那个汉军将领,是一个在中国军事史上能排进前十的人。

    韩信继续向黄河挺进,在汉军抵达临晋以后,韩信马上安排部队准备船只过河,正当一切按照魏豹的剧本进行的时候,高枕无忧的魏豹却得到了一个噩耗,魏国大本营安邑已被韩信拿下!

    直到此时,魏豹才恍然大悟,好一个韩信啊!

    原来从一开始,韩信的目标就不是渡过黄河,甚至都不是魏豹,而是魏国的重镇安邑,什么准备船只,不过是配合魏豹的表演罢了,韩信一边安排士兵佯装渡河,一边在背地里亲自率领汉军主力,沿着黄河北上,从夏阳偷渡黄河,然后直扑安邑,由于魏军主力都被抽调至蒲板,所以安邑城的守备及其空虚,韩信顺势一举拿下。

    魏豹毕竟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在得知大本营被韩信攻陷以后,他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决定率军回攻安邑,可魏豹又哪里是韩信的对手,此战最后的结果是韩信不仅收编了魏豹和魏豹的部队,而且还收编了魏豹的老婆薄姬,作为对刘邦知遇之恩的报答,韩信连男带女将他们一起送进了荥阳城里。

    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灭魏。

    下一站是代国,此时的代王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陈余,不过这会陈余正在赵国兼任国相,所以韩信的对手是代国的丞相夏说。

    代国是一个小国,但这不代表夏说愿意拱手让城,代相夏说早早的组织了军队,准备和韩信好好干一仗,虽然夏说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历数中国历史上能带兵打仗的丞相实在是不多,用两只手就能数过来,很显然,夏说不在其中。

    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灭代。

    这里我们要交代一个意外的插曲。

    在灭代以后,因为荥阳战事不利,刘邦抽掉了韩信所有的精兵以补充荥阳的亏损,只给韩信留下了几千老弱,如果说韩信灭魏,灭代有投机取巧的成分,那么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挑战了,因为韩信的下一个目标是赵国,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们马上就会知道其中含义了。

    小丑2号

    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有意为之,在兵发赵国之前,刘邦为韩信安排了一个副手,此人名叫张耳,为什么要说凑巧呢,因为他的大兄弟兼大仇人陈余,正是赵国的实际掌权者。

    陈余这个人,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他了,如果说魏豹投楚是因为“天子梦”,那么陈余背汉则是因为“兄弟情”了。

    陈余为什么当初愿意和刘邦合兵攻打项羽,还不是因为刘邦把张耳的脑袋送给送给了陈余,可是在观摩和把玩了一段时间以后,陈余发现,这颗脑袋压根就不是张耳的,并且陈余还得到了风声,人张耳现在活得还好好的。

    有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看来这次张耳和陈余,这两兄弟是必定有一个要与世长辞了。

    代国是赵国的门户,只要穿过代地,赵国都城邯郸也就近在眼前,但在进入邯郸之前,韩信还需要解决掉面前的最大也是最后一道难关-井陉道。

    如何形容井陉这个地方,两个字“窄、长”,有多窄,战车不能并排,骑兵不能成列,有多长,连绵几百里,在这种地方作战,任凭你有七十二般武艺也是无济于事的。

    带着这个前提条件,在汉赵决战之前,我们来看一段被写入中国辩论史的对话。

    辩论双方:

    甲方:代王兼赵相兼成安君,陈余,

    乙方:赵国谋士李左车(这人的祖父叫李牧)。

    由乙方率先发问,李左车认为,韩信现在连灭魏,代两国,士气大盛,若是直接与之交战,必定对我方不利,但韩信也不是没有弱点,关中和赵国相距千里,这就导致汉军的补给线过长,而且井陉这个地方,一旦进入,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如果陈将军您可以在井陉的出口处高驻营垒,坚守不战,而我负责带兵抄小路去劫韩信的后路,只要我们断了韩信的粮道,不出十天,汉军必败!

    这是一个十分精妙的计策,李左车的打点的确很准,他掐准了韩信的两个命门,补给线过长,粮草补给不利以及地形不利的威胁。

    至于陈余有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让我们安静的看下去,请注意,为了表示对陈余陈将军的尊重,请在坐的各位不要笑出声。

    陈余:

    我们赵国是正义之国,我们的赵军是正义之军,正义的军队是不能使用阴谋诡计的(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我读过兵书,十则围之,倍则战之,韩信不过几千老弱,如果我不主动迎战,岂不让天下诸侯耻笑。

    精辟!

    如果陈余不是白痴的话,那么此人的身份就很可疑了,根据陈余的回答,我有理由相信,这位仁兄极有可能是刘邦精心安插的一个赵奸或者楚奸。

    可怜的赵王歇和李左车啊,这哥俩马上就要被陈余拉下水了。

    人谋胜天

    在得知李左车的建议被陈余一票否决后,韩信当机立断,连夜率军进入井陉,当天夜里,汉军在距离井陉出口三十里的位置安营扎寨,随后,韩信下达了井陉一战的军事部署:

    骑兵统帅灌婴率领两千轻骑,人手持一面汉军的小红旗,即刻出发,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翼隐藏起来,只要看到赵军倾巢而出,就趁势攻取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国的旗帜,全部插上我们汉军的红旗。

    拔旗子?插旗子?这算什么军事部署?还有这么打仗的?

    还没等灌婴反应过来,韩信又下达了第二条战令:

    我知道大家还没吃饭,这样,等今天打垮了赵军,我们马上开饭!

    这下不仅灌婴懵了,所有的将士们都懵了。

    陈余虽然自大,但确实是有自大的本钱的,陈余号称手下有二十万披甲之士,但是我们作为传统的中国人应该知道,咱们中国人打仗,只要涉及到了军队人数,从来都是号称的,五万说十万,十万说二十万,五十万说一百万。反正随便说呗,那个时候也不搞全国人口普查,一句话,不求打死你,只求吓死人。

    撇去“号称”的水份,赵军的实际人数,最少也在十万上下,除了人数不敌以外,此次汉军还要面临客场作战,舟车劳顿不说,地理位置上也是汉军吃亏,我实在想不出,韩信的底气究竟是从何而来?

    当日拂晓,天刚蒙蒙亮,井陉之战正式打响了。

    汉军的先头部队按照指定好的路线,朝着三十里外的井陉口出发了,不过这支部队很是奇怪,与其说这是军队,不如说这是一支老年旅游队!

    咱们都知道,军队行军打仗,那讲究的是绝对安静和快速,韩信的这支部队可倒好,一路上是吹着乐器打着鼓,大摇大摆的走向井陉口,不知道的还以为汉军在搞春游呢,好家伙,那场面,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战斗开始的时候出奇的顺利,当然了,我是替陈余说的。

    汉军多少人,一万!

    赵军多少人,十万!

    这场仗根本就没有打的必要,交战之初,汉军便成溃散之势,而且还在败退途中,慌不择路,不仅沿途丢下了大量的物资辎重,就连韩信的大将军帅旗也给弄丢了,一直是逃到了微水岸边(今石家庄井陉县附近),才稍稍稳住了阵脚。

    这一切当然被陈余看在了眼里,从他看到韩信的帅旗开始,他就笃信,这支人数少的可怜的部队就是汉军的全部主力,陈余没有保留,他立马下令将剩余部队从大营中全部调出,企图一举全歼汉军的有生力量。

    除了汉军一触即溃以外,当来到微水以后,陈余更是喜上加喜,因为陈余看见了一个自己根本未曾设想的画面,汉军竟然是背水列阵,此乃兵家大忌!

    此情此景,陈余坚定这个叫韩信的人根本就不懂兵法,刘邦竟然用这种寂寂无名,名不副实的人做大将军,难怪会打不过项羽,一个不懂兵法的人,又怎么会打仗呢?

    嘿,巧了,韩信也是这个想的。

    出奇制胜

    微水岸边的这场战斗一直从上午打到中午,在一阵厮杀过后,陈余惊恐的发现,这群看上去不堪一击的汉军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恰恰相反,汉军的抵抗比预想中的要猛烈的多。

    汉军士兵们抱着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了的心态,死命的咆哮,无数赵军的尸体在挥舞的武器旁纷纷落下,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太可怕了,死伤无数的赵军认为,这群人应该是不要命了,赵军都是狠人,但是狠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赵军显然没有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

    当正面战场陷入难舍难分的焦灼态势之时,趁着赵军后方兵力空虚,灌婴率领两千骑兵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赵军大营,并且在最短时间里,拔掉了赵军的旗帜,同时将两千朵鲜艳的小红旗沿途插满了赵军营地,悄无声息的,陈余在不经意间已经丢掉了所有的后手。

    久久不能拿下汉军的陈余终于预感到了大事不妙,冥冥之中,陈余感觉这个韩信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可是又说不上哪里有问题,不过陈余很清楚,如果再打下去,吃亏的可能就是自己了,但是陈余已经错过了鸣金收兵最好时机。

    对不起,陈余同学,晚了,灌婴已经等你很久了。

    在陈余撤退的时候,他诧异的发现,原本赵国的旗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汉旗,完喽!

    猩红的旗帜就就如同猩红的血液一样,瞬间击垮了赵军士兵的心理防线,丢失了大本营的赵军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败局已成定势,即使赵军将领挥剑斩杀逃散的士兵,也终是无力回天,在兵败如山倒的大势所趋下,陈余同志充分发挥了领导带头作用,即带头逃跑。

    井陉一战,在灌婴的骑兵和韩信的步兵的两面夹击下,十万赵军是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不少被韩信俘虏,面对咄咄逼人的韩信,赵国已经无力组织有效的防线来抵挡韩信的部队,最终,陈余被斩杀于泜水岸边,赵王歇被汉军生擒。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灭赵。

    真正的兵法

    孙子兵法;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韩信的战术,让一群士兵担任招摇过市的音乐家,这在战场上简直是可笑之极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韩信的手里,这的确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兵法。

    韩信的文化程度可能不高,兵书读的也没有陈余多,他甚至都不了解陈余是什么人,但是他却比任何人都了解一条显而易见的原则:

    人总是惧怕死亡然后向往生存。

    整个井陉之战的重点不是大摇大摆的汉军,也不是灌婴的两千骑兵,而是微水岸边的那一战,正是那微不足道的一万士兵的殊死一搏,才为灌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战场上,死亡和生存仅仅一念之隔,如果你连面对死亡的勇气都没有的话,你自然也就无法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

    背水一战,退无可退,

    放手一搏,向死而生!

    愚见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叫理论的学生都被这个老师弄死了。

    韩信从来都不是一个与敌人硬碰硬的军事统帅,从韩信的交战记录中可以发现,不论是魏豹还是陈余,他们更擅长“论”,这类人有一种通病,就是兵书没少读,但实际操作却少的可怜,很难讲长篇的理论付诸于战争之上,此类人信奉的战争准则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而韩信等多的则是“谋”,并且其谋略非常简单,或利用地形,或利用人心,人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这是理论高材生和实践高材生的又一次较量,至于结局,就如同前人说的那样,只有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