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二十七章 同流合污

第二十七章 同流合污

    韩信的故事告一段落了,尽管这位天才将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但还是让我们把目光放到我们真正的主角身上吧。

    现在是公元前204年,刘邦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已经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里很久很久了,虽说刘邦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但和自己的对手项羽相比较而言,二者实在是不遑多让。

    坚挺的刘邦,坚挺的荥阳

    对于项羽的职业生涯来说,京索一战只能算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挫折而已,此战过后,项羽决定动员楚国所有的兵力,结束这一出过家家的闹剧,可令项羽没有想到的是,自公元前205年五月开始一直到来年的春天,自己竟然没能跨进荥阳城一步,是的,一步都没有。

    这可真是活见鬼了。

    慢慢的,在与刘邦对质的那些岁月里,项羽发现了问题所在,自己之所以拿不下荥阳,其实和荥阳城的坚固城防是没有多大关系的,项羽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荥阳,也不是荥阳城里的刘邦,真正阻止自己前进脚步的,其实是那个敖仓,那个秦始皇所设立的,储存了大量粮食的敖仓!

    一个剑道高超的剑客在进行生死对决的时候只会做两件事,一是找到弱点,二是击破弱点!

    项羽就像是一个天生为了战争而生的人,这简直太可怕了,哪怕是身处残酷的战争之中,项羽也没有被支离破碎的尸体所冲昏头脑,相反,他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胜负的关键要素,然后再用成吨的鲜血来武装自己,这才是王圣人口中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项羽没有继续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刘邦身上,而是果断放弃了对荥阳的围困,转而将进攻的重心放在了敖仓,就如同当年自己对章邯做的那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自己赖以持久的敖仓被项羽成功夺取以后,刘邦除了天天窝在荥阳成内唉声叹气,看着粮食一天比一天减少以外,实在是没有其他可做的事情,直到有那么一天,城里的粮食已经见底,刘邦知道,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没有将领和军队,自己仍然可以凭借荥阳城坚固的城防来死守,但是没有粮食,刘邦非常的确信,只要一个上午的时间,自己就会被手下这群士兵五花大绑起来,然后被抬着送到项羽的手里,为的,只是去换一张大饼。

    在饿到极点的士兵眼里,自己的脑袋就是一张饭票,而且是可以长期使用的那种。

    刘邦不想被当成饭票,所以他找来了说客郦食其商量破敌的对策,郦食其也不藏着掖着,他简明扼要的告诉刘邦,想要对抗项羽,仅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你必须寻找可以与之对抗的帮手。

    这一点郦食其和张良算是英雄所见,张良也曾说过,消灭项羽最好的办法就是与韩信等人联手,可郦食其只是郦食其,而张良终究是张良,马上,二人水平上的差距就要显现出来了。

    郦食其认为,对抗项羽的最好方法是联合战国时期那些被秦国所灭的诸侯王们,他建议刘邦,将目前手里的土地分封给六国的后人,让他们在各地招兵买马,拥兵自重,届时,只需汉王您一道手谕,便可征集六国的雄兵一齐出征,那项羽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这是一条十分中肯且可行的计策,刘邦也不多做思考,直接就批准了郦食其的方案,可是回过头来,冥冥之中,看着郦食其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刘邦就觉得哪里不对劲,是啊,哪里不对劲呢,算了,还是问问张良吧。

    “汉王,您现在把土地封给了六国的后人,怎么保证他们日后会对我们尽忠呢?”

    “大王,您的臣子之所以为您征战四方,为的无非是一方土地,如今您若是把土地封给了未立寸功的六国后裔,我们的将士们还愿意为您尽忠吗?”

    “汉王,您如果这么做,万事休矣!”

    听完张军师的高论,刘邦这火蹭蹭的就往上冒,随即,刘邦的嘴里就开始往外吐莲花了:“臭读书的,差点坏了你老子的大事!”

    我要说明一点,刘邦口中这个臭读书的人指的是郦食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良虽然阻止了这个愚蠢的“分封六国计划”,但是面对城内粮食短缺,城外虎视眈眈的窘迫境地,就算是智慧如张良这样的人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法子,终于,当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04年的四月,在万般无奈之下,刘邦向项羽抛出了橄榄枝,枝头上赫然写了三个大字:我投降。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刘邦提出的条件可以说是相当诱人,他告诉项羽,荥阳以东的所有地盘我全都可以不要,只要你愿意撤兵,那么这些地方连人带狗,全都姓项。

    说老实话,这种用割让土地以保全自己性命的做法是很丢人的,也很寒碜,并且历来被我们中国人所不齿,但如果站在苟且偷生之人的立场上,那就很容易解释了,比如咱们可以用民国时期某著名师爷的话来解释这种行为:你就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这是楚汉战争中刘邦第一次主动向项羽议和,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项羽竟然破天荒的同意了这个方案,至于各位想要知道的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尽管项羽是一个佛挡杀佛,神来杀神的人,但请诸位不要忘了,项羽终究还是个人,而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感情(记住这一点,十分重要)。

    项羽累了,他真的累了,自从会稽起兵,追随叔父项梁反秦开始算起,先是叔父项梁战死,后是自己北上巨鹿,杀宋义,降章邯,入秦关,解决秦王朝以后,又是封诸侯,杀义帝,北上齐国平乱,结果脚跟还没站稳,老窝彭城就被刘邦给占了,刚把刘邦赶走,自己又在荥阳这个地方僵持了一年,天天和黄沙鲜血为伴。

    项羽想家了,他思念起了江南的鸟语花香和靡靡吴语,而这西北地区的万物萧瑟,自己是一天也不想再品尝了,最重要的是,身边的那个虞美人也想回家了。

    不成想,就在楚军上下以为马上就可以回家而收拾行李,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个极不合群的人站了出来,他一边看着项羽的眼睛,一边冰冷的命令所有士兵放下已经打包好的行囊,责令他们重新拿上武器,披上铠甲,准备同汉军开战。

    那声音掷地有声,别说士兵了,就连项羽也不敢说一个不字,尽管如此,项羽还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望着那个人,言下之意是:难道回家不好吗?

    项羽没有得到回应,但是已经得到了答案,不好,并且是非常的不好!

    良久,那人悠悠的说道:“沛公,鸿门一别,许久不见啊!”

    相信各位应该都猜出来了,不错,此人正是项羽手下的第一谋士:范增。

    得,打仗打不过,帮手找不着,粮食不够吃,议和不同意,逃跑没地方,综上所述,只要项羽再努努力,我敢肯定,刘邦是活不到今年的大年三十了。

    厚黑学掌门人

    何为厚,脸皮厚,厚如城墙者为上;何为黑,心眼黑,黑如锅底者为佳。

    陈平就是这么一个面厚而心黑的人,并且还是得厚黑之精髓的这么一个人,尽管他的长相是“人长美色,面如冠玉”。

    实在是人不可貌相啊。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是夜,刘邦招来了陈平,很明显,这两个人凑在一起是绝对不会讨论高山流水这类话题的,图财害命倒是极有可能,比如“哥哥送你一套富贵来”的勾当。

    陈平当然知道自己的老板把自己叫来是为了什么,同时他也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老板不叫张良而是叫的陈平,因为张良玩阴谋诡计不擅长啊,于是在一阵心照不宣的短暂沉默之后,一个黑暗的声音于一片黑暗之中响起了:

    项羽所仰仗的,不过区区那几个人而已,如果大王相信我,我只需要几万两黄金,便可用反间计使他们君臣之间互相残杀,等到了那个时候......

    善谋者,谋心。

    刘邦非常满意陈平出的损招,证据就是刘邦不仅愿意拿出黄金四万斤做陈平反间计的活动经费,并且还不用陈平开发票,我非常相信,这笔巨款陈平本人一定没少拿,因为陈平的人品根本就是贪污腐败的代名词,廉洁奉公简直是陈平不共戴天的仇人。

    陈平的目标一共是两个人,谋士范增和战将钟离眜。

    范增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我也就不多加赘述了,至于钟离眜是何许人也,只要大家看完下面这个记载,估计各位的心里就清楚了。

    项羽死后,刘邦开始大面积捕杀项羽集团的文臣武将,即所谓斩草除根,而名列追杀榜榜首的人正是钟离眜,由此可见,钟离眜在刘邦心中的重要性。

    范增能谋,钟离眜能战,此二人一文一武皆是项羽的股肱之臣,然而这两个人跟项羽的关系却又十分微妙,项羽是任用却不重用,放权但又不信任,这也就给了陈平实施反间计的机会。

    有句话说的很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咱们的项羽正好是反过来,他是“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句话十分能形容项羽的用人之道。

    断足

    今天的天气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掐指一算,嗯,这绝对算的上是一个灭掉刘邦的好日子。

    项羽有一个习惯,但凡是在大战开始之前,自己总会亲自走进基层士兵的营帐,和士兵们在一起唠唠家常,领导嘛,就是要让手底下的人知道,自己无时无刻不与他们在一起。

    本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就在刚才,项羽听到大帐外有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走近一听,项羽这才发现原来是两个低级将领正在小声的议论:

    “我听说钟离眜将军立了这么多的功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心里十分不满,我还听说钟离眜将军打算投奔汉王刘邦,准备二人联手瓜分项王的土地。”

    “嘘,别说了,小心被大王听到,煮了你。”

    在始作俑者陈平的安排下,两个不知名的小兵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因为当这话传到项羽耳朵里的时候,项羽认为,钟离眜这个人一定有问题,不仅有,而且问题还很大,以防万一,项羽削去了钟离眜的兵权,同时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项羽决定派出使者出使汉营。

    很好,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陈平和刘邦已经恭候多时了。

    去臂

    我们中国是讲究文明的国家,即使是在战争中也同样不失风度,按照惯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尽管是敌人,但为了彰显气度,一顿丰盛的酒宴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本来这顿饭按照正常的流程,大家见面以后分宾主落座,然后就双方目前形势展开友好访问,结束了以后再来点娱乐活动,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可事情怎么可能有这么顺利呢?

    本来刘邦事先预备了一桌十分丰盛的酒宴,在见到项羽的使者以后,刘邦竟然一场惊讶的发问(此时应注意刘邦的面部表情):

    “我本以为是范增的使者,没想到竟然是项羽的使者,赶快来人,把饭菜都给我撤了,去,把我昨天晚上吃剩的端上来!”

    虽然史书上没记载这位使者有没有把这剩饭给吃下去,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使者回去以后,把他在汉营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完完本本的告诉了项羽。

    本来项羽的疑心就重,再加上使者在刘邦那里看到的,听到的,吃到的种种,顿时,看看面前这个慈眉善目的范增,项羽隐隐约约的感觉哪里不对劲,恰好,这时候范增又一直催促项羽赶紧发兵攻打刘邦,这一催,不得了,催出事情来了。

    项羽认定,这个人肯定和刘邦有一腿,不然他一直催我进军干什么?

    唉嗨,项羽啊,你中计了啊,这全是刘邦和陈平那小子的反间计啊!

    说实话,这个计谋咱们仔细看一看,真的不算什么高明的计策,甚至还有点幼稚,可就算是这样,项羽也相信了,并且是深信不疑。

    范增是多么聪明的人啊,当察觉到自己不再受项羽信任以后,范增仰天长啸:“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很不幸,两年之后的乌江岸边,范增一语成谶!

    说罢,范增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项羽,结果在回彭城的半路上,范增就因为背上长了恶疮,病发而死。

    一代智者,竟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让人唏嘘呢?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

    故事讲到这个地方,看似反间计实施的非常完美,但其实我们和刘邦还有陈平一样,都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件非常浅显但被我们遗忘的事情,我们认为项羽的强大是来源于其他人的帮助,我们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一个强者从来都不需要他人的认可与帮助,项羽从来就不曾依靠过他人的力量,因为他的强大是来源于他自己,并且是只来源于他自己。

    也许是为了向死去的范增证明自己,项羽没有同意刘邦之前的议和方案,相反,项羽集结了所有的部队,对荥阳展开了泰山压顶一般的攻势,在楚军山呼海啸的进攻压力下,刘邦傻眼了。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弱者抽刀向更弱者

    刘邦从来都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打得过就狠狠捞一票,打不过就麻溜的逃跑,这应该是刘邦起兵以后的人生信条,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刘邦做人,做皇帝的信条,这一次也不例外。

    公元前204年五月,在项羽的猛烈进攻下,刘邦终于招架不住了,由于先前敖仓甬道被项羽所夺,导致荥阳城内此时已经断粮,内无粮草而外无援兵,终于,刘邦决定打开荥阳城的大门,没错,还是逃跑!

    不过和彭城那次不一样,这次逃跑刘邦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用一个比较流行的名词可以很好的诠释这种行为-战略后撤。

    根据我的研究,我发现逃跑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并且还需要一定的先天天赋,在逃跑之前,你还需要提前考虑到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制定逃跑的路线,方向以及适合的交通工具,有时候你甚至还得考虑下风水和八卦五行,像刘邦这样逃了这么多次,还能全身而退的,最后甚至还成为皇帝的,历史上的确不多,实属罕见。

    综上所述,逃跑,那绝对是需要天赋的,而刘邦就是属于那种“天赋异禀,骨骼清奇”的一类人。

    刘邦此次逃跑的目的地是成皋,方向是西边,于是为了掩护自己的逃跑,在出逃这一天的夜里,刘邦命令谋士陈平率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从荥阳东门出发,进攻楚军,以混淆楚军的视听。

    这场战斗结束的时间非常快,不过倒不是楚军的战斗力有多强,只是因为陈平手中这支军队十分的特殊,他们不仅毫无战斗力,就连基本的武器都没有,他们没有受过哪怕是一分钟的军事训练,仅仅在一个时辰之前,他们还在洗衣煮饭,还在琢磨第二天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他们甚至连男儿身都不是!

    这是一则骇人听闻的讯息,为了拖延楚军,刘邦从东门放出了两千妇女。

    对于此举,我不想评价,因为我确实无话可说,刘邦的人品和道德从来就配不上任何一个褒义词,我相信,这批中国最早出现的娘子军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走上战场的,她们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孩子,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战争,战争是不讲人性的。

    不过“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并不适合用在荥阳东门的这场战斗,尽管她们没有留下姓名,但历史是不会,也不应该忘记她们,请诸位记住,公元前204年,河南荥阳城的东门,有一个小人用了两千条姓名成全了自己的苟活。

    胆小的刘邦生怕娘子军拦不住项羽,为了确保这次逃跑万无一失,还做了以下安排,让汉军大将纪信穿上汉王的服饰,坐着汉王的专车,从东门堂而皇之的出去,这种行为无异于高声大喊:我就是刘邦,刘邦就是我!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因为楚军上下除了项羽,范增这个几个高级将领外,大部分士兵压根就没见过刘邦,除了知道刘邦是个长了一个鼻子两个眼睛的男性以外,天知道这个刘邦长什么模样,当大家看到纪信穿着汉王的服饰,乘着汉王的马车出城的时候,大家伙都信以为真,以为是刘邦真的投降了,于是大家一边高呼万岁,一边前往东门围观。

    万幸啊,可算是让刘邦抓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趁着楚军麻痹大意的间隙,刘邦带着几十名亲信,飞身上马,从荥阳西门飞奔而出,然后头也不回的奔向成皋,狼狈之相,不用言语。

    一身是胆

    据记载,纪信假扮汉王出城诱敌的计策,其实并不是刘邦刻意安排的,而是纪信本人出于自愿,如果真是这样,那纪信真可谓是真大丈夫也。

    虽然大部分楚军没有见过刘邦的真面目,但项羽可是见过的,刘邦的嘴脸就算是烧成了灰,项羽也能一眼认出来,当见到这位汉王的时候,项羽知道,自己被耍了,他愤怒的向纪信询问刘邦的下落,可得来的却只有纪信的不屑一顾。

    “哼,汉王早就逃跑了!”。

    我再问你一遍:“刘邦在哪里?”

    “汉王早就逃跑了,听不到吗!”。

    “好!”

    随后,纪信被项羽丢进了火坑,不过除了骨头崩裂的声音外,人们能听到的也只有纪信那绕梁三日不绝的狂笑声了。

    纪信是是一个有骨头的人,烈火焚烧若等闲,我想说的应该就是这种人吧。

    荥阳城外已然是闹得沸沸扬扬了,而城里那更是热闹非凡,在刘邦出逃之前,他曾安排三员大将留守荥阳城,目的是为了延缓项羽的攻势,这三人的名字分别是周苛,枞公以及魏豹。

    请记住上面这几位,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的救命恩人,即使史书没有给他们太多的篇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汉王朝所做的贡献,当然了,魏豹同学肯定是除外的,倒不是魏豹不想殉国,实在是因为周苛连殉国的机会都没有给魏豹。

    事实上,周苛和枞公等人压根就不相信这是一个可以以死殉国的人。

    留守荥阳的周苛,枞公非常不信任魏豹,认为此人反复无常,不是一个可以托付后背的人,于是二人决定,在魏豹投降之前先一步结果了他,可怜的魏豹啊,你终于可以在九泉之下继续做自己的天子梦了。

    相比于烈火涅槃的纪信,魏豹的死不免有点窝囊,但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三番两次的反水投敌呢,细细算起来,这位仁兄也算是一个角色,从胡亥赵高项梁那个时候,折腾了这么多年,竟然让他活到了现在,所以出于对魏豹的尊重,我们有必要为他正名。

    魏豹,魏国人,出生年月日不详,死于公元前204年,好了,就这么多,别的没啥可介绍的了。

    如果硬要加上一点人物生平的话,那就是他这一辈子没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唯一能说道说道的,也只有是找了个好老婆了,不不不,我们应该秉承历史的严谨性,准确一点的说法是,魏豹这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给汉高祖刘邦找了个好老婆。

    很多年后,薄姬幸运的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当天夜里,薄姬嘴很甜的对刘邦说:“陛下,我昨天梦见一条苍龙盘在我的肚子上。”

    一年以后,薄姬顺利的诞下一名男婴,望着薄姬怀中的这个哇哇啼哭的大胖小子,他的父亲叫出了自己早已想好的名字:

    刘恒。

    --------------------------------------------------------------------------------------

    愚见

    张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智慧

    那陈平呢?

    阴险

    假如说张良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侠客,那么陈平就是一个狡诈恶毒的毒士。

    其实老天爷很有意思,他总是喜欢将两个脾气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放在同一个时代来比较,比如刘邦和项羽,又比如这个陈平和张良。

    我们纵观陈平的一生,他所有的计谋都离不开离间,欺骗,耍诈,贿赂,似乎这个人并不太符合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潇洒谋士形象。并且又因为这个人在吕后时期的一切作为,从而导致了在历史上陈平的风评很是不好。

    至于各位是喜欢高风亮节的张良,还是世故圆滑的陈平,还是交由各位来选择吧,而我呢,其实更喜欢后者,因为他更加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