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二十八章 自愧不如

第二十八章 自愧不如

    如今的荥阳只不过是死城一座,要不了多久,项羽就可以一脚踢开这个碍事的石头垛子,然后和当年一样,重走一次入关的老路,不同的地方在于,上次入关是灭秦,这一次,项羽是要灭刘了。

    无需多言,刘邦命运的后勃颈已经被项羽牢牢捏死了,面对如此霸道的项羽,尽管刘邦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游散的士兵,意图东山再起,但又谈何容易呢?

    如果历史就这么进行下去,很可能就没有后面汉高祖的故事了,但和无数的精彩故事一样,意外总是会比结局先来。

    知识改变命运

    当刘邦逃入成皋的时候,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根据读书这门职业可以断定,此人必有高论献于刘邦。

    他不是张良,也不是陈平,他甚至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传记和姓名,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读书人,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姓袁,我们可以叫他袁生。

    袁生摊开地图拿出笔,随后,他用一条直线将彭城与荥阳两地相连,看着这根不知所以的红线,刘邦疑惑的摇了摇头,是啊,这是什么意思啊。

    袁生没有说话,他又拿出了笔,将彭城与成皋相连,刘邦一脸茫然的看着袁生,很明显,他依旧没有理解袁生的意思。

    “大王,这样又如何呢?”

    紧接着,袁生的笔以彭城为起点,红线不断划过各个战略要地,穿过重山,跨过江河,最后,红线的终点落在了一个不甚起眼的地方-宛城(今河南南阳)。

    看着这两短一长的三根红眼,刘邦仰天长啸:“天下定矣!”

    刘邦或许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绝对算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大家,在袁生的帮助下,刘邦很快的察觉到了扭转楚汉战争优劣势的制胜法宝,不是人数,不是将领,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而是距离。

    有些地理不好的同学可能没有理解袁生的意思,没关系,我将担任本次秦汉之旅的导游,请大家再一次拿出中国地图,找到两千两百年前的主战场,河南。

    荥阳我们以前提到过,它的地理位置大致上在现如今的河南省会郑州附近,而成皋的位置则是在荥阳附近,两地的距离极其有限,但是宛城就不一样了,只要一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宛城的地理位置在河南的西南部,而荥阳和成皋则是在河南的中部,本来这点距离放在高铁相当发达的新中国,兴许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路程,可能连一小时都不要,可在那个年代,这点路程可着实让不少人叫苦不迭,比如项羽。

    袁生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他敏锐地发现了楚军最为致命的那个点,那就是从江苏彭城到河南荥阳,这条补给线实在太长了,然而袁生觉得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你可以赢死神无数次,但死神只要赢你一次就够了。

    既然已经找到了通往皇帝宝座的大门,剩下要做的,就是找一个优秀的开锁匠了,很快的,刘邦就物色到了这个时代最会偷东西的开锁大师。

    因为袁生的建议,刘邦果断放弃了成皋,转而南下前往宛城,果不出袁生所料,项羽得到情报后没有多想,便亲率大军一同南下,不过刘邦压根就没打算跟你决战,除了一碗刘邦送上的一碗闭门羹以外,项羽得到的只有一条加深的护城河和一座加高了城墙的宛城而已。

    就在项羽因为打不开宛城的大门而暗自苦恼的时候,殊不知,自己彭城的大门却悄无声息的被人给撬开了,不仅如此,这个人不仅把项羽家里的大门给拆了,而且还把项羽厨房里的鸡鸭鱼肉全给偷走了,最可恶的是,此人在入室行窃以后,竟然还留了一张名片给项羽:

    我叫彭越,是一名游击队队长。

    温水煮青蛙

    我们中国人应该对打游击三个字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十分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战术:

    在全天的各个时间段内,以偷袭和骚扰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对其进行快速且多次的打击,务求对侵略者的身心造成不可补救的摧残,总之就是一句话,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在彭城兵败以后,彭越并没有跟随刘邦向西撤退到荥阳,而是徘徊在黄河北岸,寻求袭击项羽的机会,虽然偶有小的战果,但迫于项羽近在咫尺的军队,彭越始终不敢太过猖狂,但现在不一样了,听说楚军主力现在已经全部南下了,彭越知道,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项羽将见识到游击这一战法真正的恐怖之处。

    彭越是和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只用了一战,彭越便占领了楚国重镇下邳城,击杀守城将领项声和薛公,随后,彭越又针对项羽的粮道和补给线,进行了多次的袭扰,此举直接影响到了千里之外的宛城之战。

    项声和薛公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而一座城池的丢失项羽也完全可以承受,但是军队赖以维继的粮食却是绝对不容有失的,这个道理刘邦懂,项羽更懂。

    于是项羽决定暂且放刘邦一马,将全部军队撤出宛城前线,并由自己率领回军东救,至于成皋的防备,项羽则是交给了部下终公。

    项羽显然低估了刘邦的本事,高估了终公的能耐,刘邦虽然打不过项羽,但是打终公那还是手拿把攥的,项羽前脚刚刚离开,刘邦后脚就拿下了成皋,当项羽千里迢迢,带着一身的杀气从南阳赶到下邳的时候,彭越早早的就收到了消息,跑的人影都没了,只剩下了下邳城的满地狼藉。

    看到没有,这正是游击大师彭越的战术哲学,甭管你项羽来多少人,只要你敢来,我就敢跑,只要你敢跑,我就敢来,反正我彭越就是让你项羽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得不感叹,彭越真是将游击战的十六字真诀发挥到了极致,即: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项羽这回真是一肚子火没地方撒,自己跑了这么大老远折腾了一趟,啥也没捞着,没捞着就没捞着吧,算我倒霉,咱们辙回成皋去吧,嘿,也不行,不好意思,最新军报,成皋已经被刘邦占领。

    彭越打不着,刘邦又不愿意和自己打,得,项羽胸中的那一股无名火只得倾泻在那座一直跟自己过不去的荥阳城身上,这次,项羽终于如愿以偿了。

    公元前204年六月,楚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荥阳,并且活捉了守城的汉将,周苛以及枞公。

    忠义无价

    项羽是用一个胜利者的身份走进这荥阳城的,屠城是可以理解的,活埋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面对汉将周苛,项羽一改往常强硬的态度,转而以一种温和到近乎于央求的语气对周苛说道:

    “只要你愿意投降于我,我愿意封你为上将军!”

    顿了一下,项羽补充道:

    “再封三万户!”

    三万户是什么概念呢,我给大家做个横向比较,像萧何,曹参这几位一顶一的开国功臣在汉朝建国以后,刘邦给他们的封赏也不过才区区一万户而已,而项羽开口就是三万户。

    也许是纪信的以身殉国给了项羽莫大的触动,也有可能是周苛的死命抵抗感动了项羽,总之,项羽决定招降这个自己看不上的无名小卒,并且项羽有十足的把握,面对自己开出的条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用任何一个理由拒绝。

    投降和背叛的借口总是不难找的,但忠诚的理由只有一个,忠诚。

    周苛是一个暴脾气,他对项羽开出的条件丝毫没有动心,甚至还跳起来,用手指着项羽的鼻子骂到:

    “你啊,根本就不是我们汉军的对手,还不快投降汉王,不然你马上就要被我们俘虏了!”

    呀呵,敬酒不吃吃罚酒,周苛的这句话可真是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震惊到了,项羽也不例外,项羽长这么大,见过俘虏,见过嚣张的俘虏,但就是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俘虏,这天底下竟然有威胁胜利者的俘虏。

    震惊之余,项羽愤怒了,项羽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更不是一个仁慈的人,最后周苛的下场是被丢进油锅烹煮,而另外一位守城的汉将枞公则是引颈殉国。

    求仁得仁,周枞二人真乃大丈夫!

    拿下荥阳以后,项羽没有给刘邦喘息的机会,楚军不做停留,直接进军包围了成皋,这一次,项羽是势在必得。

    然而项羽到底还是小瞧刘邦了,这么多年了,他竟然还没有对刘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天底下,难道还有刘邦逃不出的包围圈?

    跟大家猜测的一样,刘邦依旧超水平的发挥了他那天赋异禀的逃跑技巧,刘邦和司机夏侯婴二人从成皋仓惶而出,然后北渡黄河,至于刘邦的目的嘛,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提到过,倒霉蛋韩信曾在睡觉的时候,被两个从黄河北渡过来的人抢走了所有的精锐部队,没错,这两个人的来历正是出自这里。

    饮鸩止渴

    手握韩信的精锐部队,刘邦竟然脑子一热,产生了去和项羽硬碰硬干一仗的想法,这绝对是一个愚蠢透顶的想法,兵是好兵,这不假,但这得看谁来用,放韩信手里,那叫军队,放刘邦手里,那顶多也就是流氓和土匪的集合体,可能还不如土匪。

    幸好,一个叫郑忠的人及时叫停了刘邦的愚蠢行为,郑忠建议刘邦,应当高驻城垒,始终避免和项羽的正面接触,同时,必须持之以恒的对项羽的后方进行骚扰,使他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

    刘邦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一边加强防守,一边派遣大将卢绾和表兄刘贾率兵支援彭越,意图在项羽的大后方展开一次前所未有的偷袭。

    没办法,继续回救吧。

    不知不觉之中,项羽陷入了刘邦为他精心准备的,一个永远无法逃脱的牢笼。

    虽说自己前方优势,但是刘邦压根不和你打正面决战,虽说后方多次沦陷,但项羽每次回救都能成功化解危机,问题是,项羽所有的精力和部队都在无休无止的胜利中被慢慢消耗殆尽,从荥阳到彭城,从彭城到荥阳,纵使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济于事了,他已经没办法跳出这个死循环了。

    由于终公之前那差强人意的表现,所以这一次,在经过仔细,慎重且反复比较以后,项羽将防守成皋的重任交给了楚军大司马曹咎。

    “曹将军啊,曹将军,十五天,只要十五天,我就可以解决彭越,你只需防守住成皋,不要让汉军东进,十五天后,我一定回来,切记,决不可主动出击,切记,切记啊!”

    项羽的谆谆教导,曹咎当然是谨记于心,项羽走后,曹咎不敢怠慢,日夜巡逻,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作为楚军阵容中少数几个有名有姓的将领,曹咎深知刘邦的小人嘴脸,然而刘邦的小人程度,却不是曹咎可以抵挡的。

    小人的智慧

    公元前203年正月,刘邦调集军队发动了对成皋的进攻,此战,汉军务必需要赶在项羽料理完彭越之前拿下成皋,不用说,时间才是攻防的关键,刘邦很清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城内的所有楚军,可是任凭你汉军是如何叫阵,曹咎就好像是老翁入定一般,采取了三不政策(不管,不听,不看)。

    然而这怎么可能难倒刘邦呢,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会骂人的皇帝,对付曹咎这种武夫,刘邦自然是有办法的。

    刘邦在队伍之中挑选了几名老兵油子,顾名思义,也就是那种当兵当了几十年,浑身上下滑的不行的那种老兵,在成皋城下,刘邦命令他们日夜对着城里的曹咎叫骂,而且不准指桑骂槐,一定要点名道姓,情到深处之时,刘邦还不忘亲自披挂上阵,上前操练一番,此情此景,纵使是入伍几十年,饱尝人情世故的老兵,在刘邦那无比娴熟的业务面前,也只能羞愧的低下了头。

    刘邦是怎么骂的曹咎,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刘邦的教育水平以及我对骂人这门职业的了解,我相信,曹咎和曹咎的祖宗(至少八代往上)一定是在刘邦的攻击范围内的,而且内容肯定是十分的低俗。

    大丈夫可杀不可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就这样过了几天,曹咎实在是受不了了,愤怒的曹咎此时早就把项羽的话抛到脑后,热血上头的曹咎下令,让士兵们打开成皋大门,然后率军渡过汜水,攻击汉军。

    曹咎确是一个血性男儿,却不是一个军事大家,他不知道冷静才是将领最仰仗的素质,项羽虽然也很冲动,但他却可以用勇猛击溃所有敌人,然而曹咎就不行了。

    汜水一战,士兵渡河刚到一半的时候,汉军就从四面掩杀而出,杀喊声惊天动地,兵败如山倒,见大势已去,大司马曹咎便拔剑自刎于汜水之上,不管怎么说吧,曹咎也算是报答了项羽的知遇之恩,虽然结局并不美好。

    此战最后的结果是刘邦顺利拿下成皋,并且再次获得了敖仓的支配权,在充沛的粮食补给下,刘邦进驻广武,此地还有一个别名,鸿沟。

    而项羽也不得不接受丢失成皋的现实,打跑彭越以后,项羽也屯军于广武,随即,二人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对质。

    值得玩味的是,整个荥阳,成皋前线,此时只有一支楚军还在和刘邦输死搏斗,自始至终都不曾退却过半步,这支楚军的统帅叫做钟离眜。

    项羽以谣言猜忌部下,而部下却不以不公抛弃君主,不知在九泉之下,项羽将如何应答。

    凛冬将至

    没有什么比坚持更宝贵的了,因为最后的胜利往往就隐藏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的第四个年头,不久之后,一切都将揭开分晓了。

    楚强汉弱一直是楚汉战争永恒不变的基调,但是在广武对峙了几个月之后,竟然发生了攻守易势的局面。

    背靠着敖仓,我们不难想象刘邦的日子过的有多舒服,在那些休战的日子里,汉军可以每天坐在鸿沟的西边,一口肉,三口酒的大快朵颐,可是鸿沟东边的楚军就没那么好过了,因为此时的楚军已经断粮很久了。

    在楚军那段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里,汉军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鸿沟的西边,在楚军的眼皮子底下喝酒吃肉,这还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汉军吃饭的时候动静还特别大,没事还喜欢吧唧吧唧嘴,时不时说一句:兄弟,来一口?

    按理说,断粮也不是什么大事,再从彭城运粮食过来不就得了呗,可是现在就算是项羽想送,也没人敢送了,因为从彭城到鸿沟的运输生命线上,还有个擅长小偷小摸的彭越。

    你打彭越吧,彭越就跑,你不打吧,彭越就抢你粮食吃,吃饱了再顺手搞搞破坏,反正那时候杀人放火也没人管。

    项羽每天坐在营帐里不停的发愁,今天是打刘邦还是救粮道,救粮道还是打刘邦,直到属下报告,说军中粮草已经见底,项羽心里明白,绝对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马上结束这场早该在鸿门宴就结束的争斗。

    来吧,刘邦,就在这个鸿沟,你我见上一面吧,

    万古流芳还是遗臭万年,亦或是两者皆有之?

    地点:鸿沟

    主角:鸿沟西边的刘邦,鸿沟东边的项羽

    道具:刘邦的爹以及一口能把人炸成十分熟的油锅

    这里咱们要说一下刘邦的老爹,也就是刘太公,自彭城一战以后,刘太公和吕雉就一直在项羽的军营中吃牢饭,项羽不是什么慈善家,更不会信守什么日内瓦公约,他之所以让刘太公活这么久,无非是需要刘太公在必要的时候燃烧一下自己最后一点的光和热的,比如现在。

    “刘邦,如果你今天不投降,那么我就把你的亲爹煮了!”

    没错,油炸刘太公就是项羽送给刘邦的一道硬菜,项羽相信,只要自己打出这张王牌,刘邦决定没有任何可以还手的机会。

    绝对!没有!

    “项王啊,请务必分我刘邦一杯羹啊!”

    生子如此,夫复何求啊!

    古话说得好啊,百善孝为先,是啊,在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当中,“孝”这个字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哪有比孝顺父母更重要的呢,况且有汉一朝,汉朝的子民一直是把孝子当作立国之本的。

    人家把孝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可贵为汉朝开国皇帝的刘邦却不屑一顾的说,孝顺,狗屁,孝顺才值几个钱,不仅是孝顺,什么忠诚,善良,宽容也全都是狗屁,分文不值。

    你问刘邦这天地之间什么最值钱,其答曰:尔公的脑袋!

    此人不做皇帝,何人能做得?

    项羽的确残暴,但是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认为如果比残暴的程度,刘邦那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不管是谁听了这番话,难免也要倒吸一口凉气。

    项羽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放过了刘太公,既然人质不管用,那就来硬的吧,隔着鸿沟,项羽喊话刘邦,要求和他进行一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挑战,顾名思义,单挑!

    据史书记载,项羽是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八尺有多高,我们以前已经讨论过,至于这个鼎有多重,史书上没有准确记载,我也不好乱说,但是根据项羽的个头,我们可以推测,这个鼎绝对不轻,况且此时的刘邦已年近六旬,据我大胆的猜测,如果这二人徒手单挑的话,以项羽的块头和力气,那画面一定是十分的血腥,所以刘邦最后笑着拒绝了项羽。

    明智,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

    十恶不赦

    蛮力应该不算是刘邦的长处,但要是论这嘴皮子上面的功夫,在秦汉时期,你恐怕找不出一个可以比肩刘邦的人。

    刘邦走到高处,当着楚汉所有士兵的面,大声的历数了项羽的滔天罪行,总共十条:

    一:违背怀王之约,将我赶到巴蜀之地

    二:假借怀王口令,杀害上将军宋义

    三:巨鹿之战以后,不回报怀王,竟擅自入关

    四:焚烧咸阳,掘坟秦陵,盗取财物

    五:诛杀了已经归降的子赢

    六:活埋坑杀了二十万降兵

    七:分封不公,赏罚不明

    八:驱赶义帝,杀害韩王

    九:暗杀义帝雄心

    十:不公,不信,不义,你项羽为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者,人人得而诛之

    好家伙,各位,领略到顶级讼棍刘邦的厉害了吧,这已经不是铁齿铜牙了,这简直是钛合金打造的满嘴钢牙,确实厉害!

    生死战

    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的一场焦点战在鸿沟打响,在上半场的争夺中,主场作战的刘邦凭借着自己的牙尖嘴利,对远道而来的项羽造成了不小的威胁,现在半场结束,项羽0:1刘邦。

    听完刘邦的虎狼之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项羽愤怒的神情,项羽不愿意再和这个刘邦磨嘴皮子了,项羽已经受够了,他安排了一名神箭手,突施冷箭偷袭刘邦,并且成功命中了刘邦的胸部。

    也许是刘邦命大,也可能是距离过远或者是弓箭质量不行,总之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这一支箭没能当场带走刘邦的小命,但是毕竟中箭的部位是胸口,只要有一点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小伤。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既然是胸口中箭,第一反应应该是用手捂住自己的胸口,但是刘邦没有,十分奇怪的是,在中箭以后,刘邦当着所有汉军的面,弯下腰,然后用手摸着自己的脚趾,笑着说到:“项羽这个贼子射中的我的脚趾!”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可就出事了。

    汉军士兵当时就在事发现场,主帅中箭,这仗还怎么打,就在大家慌乱不已的时候,却看着刘邦弯腰抚摸自己的脚趾,大家这才发现,原来项羽废了这么大的劲,只是射到了咱们汉王的脚趾,汉军士兵哄堂大笑。

    我们不得不感叹,刘邦反应之快,城府之深,这确实是一个可怕而又难缠的对手。

    关键先生

    在激动人心的下半场比赛中,项羽凭借一记漂亮的远射扳平了比分,就在比赛临近尾声的时候,汉军锋线主力刘邦受伤倒地,随后汉军方面做出了人员调整,为了加强进攻的力度,强力外援韩信准备被替换上场。

    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留给项羽的时间不多了!

    ------------------------------------------------------------------

    愚见

    我们去读秦汉史,你不难发现,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当世的第一第二谋士,张良和陈平可以说是少有建树。

    张良除了下邑画策和反驳郦食其的计谋之外,少有路面,陈平更是只贡献了一个反间计而已,反到是袁生和郑忠这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给了刘邦和项羽不少的惊喜,当然了,这还上升不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高度。

    其实军师也好,谋臣也罢,至少在冷兵器时代,那种摇着鹅毛扇的军师,未必可以左右一次战争的胜负。

    交战的地形,出战的时机,部队的人数,将领的素质,充足的粮草才是获胜的关键。

    换句话说,拳头总是比嘴巴硬的。

    另外,鸿沟的宽度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点。

    根据我查到的资料,鸿沟的最宽处可能有800米,虽然这个数据是后人猜测得来的结果,但是根据鸿沟的鸿字,我们不难想象,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直线距离应该不会短。

    在那个没有精确瞄具的秦汉时期,考虑到当天的风向,弓箭的制造工艺,最大射程以及抛物线原理,那位不知名弓弩手竟然可以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成功的将弓箭送进刘邦的要害部位,这绝对算的上是现代狙击手的祖师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