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三十四章 万事如意

第三十四章 万事如意

    刘邦好不容易打发走了要饭的老乡们,随即,他的大小老婆们也准备来分一杯羹,终于,以吕雉为首的外戚集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借由刘邦之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继续接下去的故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当我和朋友们坐而论道,谈起古时候的各种制度时,最让我的男同胞们津津乐道的无非是古时候的婚姻制度,因为那时的男性可以正大光明的三妻四妾,而每当我听到这种说辞的时候,总是会不争气的点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不过呢,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严格的说,应该是一妻四妾,或者一妻五妾,一妻十妾,甚至一妻百妾都行,因为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老婆,是可以想要几个就找几个的,但是妻子,也就是大老婆,是有且只能有一个的。

    在我们这个极其看重尊卑有序的国家里,妻和妾的家庭地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分,比如在平日里的吃穿用度规格上,妾的标准要远远低于妻,妻吃肉,那妾只能喝汤,妻要是喝汤,恐怕妾只能闻个味了,除此之外,妾是无法和妻子一样上桌和男主人一起吃饭的,又比如小妾看到了正妻就像大臣看到皇帝一样,是要磕头跪拜,行君臣之礼的,当然了,以上这些也都是小事,无非是个面子问题,究其根本,妻和妾最本质的区别其实是妾生的庶子没有继承权,而妻生的嫡子却是有的,不仅合法而且合理。

    下面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的继承法。

    在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产是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大老婆的儿子永远是第一选择,如果没有大老婆或者大老婆没有生出儿子的话,那么就在小老婆的儿子中,找一个年纪最大的来做继承者,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一点上,王侯将相和寻常百姓都是此继承法的忠实拥护者。

    大家应该都知道,皇帝的儿子一般是比较多的,少则个位数,多则两位数,身体好一点的,甚至还有三位数的,在皇帝众多的子嗣当中,优先拥有皇位继承权的,一定是自己和皇后所生的儿子,俗称嫡子,其次才是嫔妃,姬妾所生的所谓“庶子”。

    正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祖宗成法;废嫡立长,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众所周知,刘邦是有正妻的,我们也都很熟悉了,老熟人吕雉吕阿姨。

    吕雉这些年其实挺不容易的,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咱们可是门清啊,除了声色犬马,就是狐朋狗友,所以吕雉刚刚嫁到刘邦家里的时候,不仅要承包所有的农活,还要独自拉扯两个孩子,另外,还有一个拖油瓶需要照顾(庶长子刘肥),等到后来刘邦起兵出门在外,吕雉又时常要遭到秦政府的刁难,后来几经辗转,又沦落为项羽的俘虏。

    现在终于好了,丑媳妇可算是熬成了婆,在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吕雉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大汉第一任皇后。

    不仅是吕雉本人,就连她的那两个兄弟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如我们之前在下邑画策中提到过的吕泽,在汉朝建国后被刘邦封为周吕侯,而吕雉的兄长吕释之,也因追随刘邦立下赫赫战功,在日后被封建成侯,不过祸根也就此埋下!

    在刘邦不知不觉当中,吕氏一族已经成为了帝国与朝廷之中的一股强大政治势力,而在不久之后,这股力量将会险些推翻刘氏江山,不过,这场即将到来的浩劫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刘邦和吕雉所生的那位嫡长子可以顺利登基。

    其实吕后的地位本来是无可动摇的,早在公元前205年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将接班人的位置交给了自己的嫡长子刘盈,是为汉王王太子,不用多说,在刘邦登基以后,当年的那个王太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日后的皇太子。

    如果事情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待刘邦驾鹤西去以后,刘盈就是名正言顺的汉帝国皇帝,母以子荣,吕雉吕阿姨也讲名正言顺的成为汉帝国的第一任太后。

    可惜啊,可惜,破坏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狐狸精出现了。

    龙生九子

    “哇”

    公元前205年,随着产房内的一声啼哭,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此时正值楚汉之争的关键时期,刘邦时常被项羽打的顾头不顾尾,但是尽管如此,刘邦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看望这对母子,就是这么一看,不得了了,吕后,刘盈以及所有人的命运都被这个襁褓之中的男婴改变了。

    据记载,刘邦一生共育有八儿一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没人敢),这九个孩子应该都是刘邦的血脉,虽然刘邦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也从来没有履行过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唯独这个男婴却生来就与他的兄弟姐妹不同,自他出生开始,他便得到了这世间最为珍贵且稀有的一样东西-刘邦的爱。

    其实这个孩子也不是什么天生异类,只是因为呢,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像自己了。父亲总是希望儿子像自己的,刘邦也是如此,看着怀里的这个孩子,刘邦真是越看越喜欢,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从刘邦给他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刘如意。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

    和自幼没有受到过父爱的刘盈不同,自从刘如意出生,刘邦就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他的身上,刘如意是公元前205年出生,在他五岁的时候,刘如意被封为代王,过了两年,仅仅只有七岁的代王刘如意就再一次升职,被刘邦封为赵王。

    这是什么概念,韩信的那个齐王可是自己朝九晚五,九死一生才争取来的,而一个刚刚断奶没多久,说话,走路都不利索的小娃娃,竟然直接成了和韩信平起平坐的诸侯王,真是为韩信打抱不平啊。

    事实上,刘邦如此喜欢这个儿子其实和他的生母是分不开干系的,爱屋及乌嘛。

    我们说过,刘邦外出打天下的时候可没有带着吕雉,不过刘邦却一点都不寂寞,因为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老婆似乎是不难找的,并且根据我的推测,刘邦身边的莺莺燕燕应该不少,至少,有一个姓戚的女子一直陪伴在刘邦身边。

    戚夫人,生于何时未有记载,不过什么时候死的,吕雉倒是十分清楚,据记载,刘邦做汉王的时候就和这位戚夫人在一起了,具体什么时候不清楚,但是根据刘如意的出生时间,可以推算出大约是在公元前206年左右。

    当时楚汉之争刚刚打响,刘邦时常要遭到项羽的无情蹂躏,刘邦或投降,或逃跑,而在那无数的苦痛夜晚中,能够给予刘邦排解和安慰的,只有身边的这位戚夫人。

    不过,戚夫人可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小三或者狐狸精,首先,戚夫人长的漂亮,身材妙曼,这属于废话,长的不漂亮,身材不好的刘邦肯定也看不上。

    其次,据《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能歌善舞,以至于刘邦时常抱着戚夫人一起歌舞,情到深处,刘邦和戚夫人甚至还会相拥而泣。

    刘邦的心有多狠,不用我多说了吧,当年项羽要把刘太公炸成春卷,刘邦眼睛都不眨一下,甚至还想和项羽一同品尝,说他是铁石心肠都不为过,可谁又能想到,戎马一生的刘邦竟然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

    就在刘邦和戚夫人夜夜笙歌,你侬我侬的时候,暗地里,却有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他们,这双眼睛里面有嫉妒,有不甘,有幽怨,有愤怒,有憎恨,更有泪水!

    这双眼睛的主人叫吕雉。

    发妻

    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汉帝国成立,在与刘邦分别的多年时间里,吕雉早已流光了所有的泪,尽管她现在贵为一国之母,集雍容华贵于一身,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她是见不到自己丈夫的,尽管他们还算是名义上的夫妻,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刘邦本人不愿意再见到自己的糟糠之妻,和每一个男人一样,刘邦变心了。

    吕雉要的其实并不多,也许是自己下厨,和刘邦吃一顿晚饭,不用大鱼大肉,哪怕是粗茶淡饭,吕雉也会觉得很开心,也许是和刘邦手拉手一起看看日出日落,或者是和刘邦漫步在长安城的街道中,就像别的夫妻那样,没准在吕雉的心中,这长乐宫中的景色还不如沛县呢。

    没错,吕雉老了,她是没戚夫人年轻漂亮,没有戚夫人会哄人也没有戚夫人有情趣,可吕雉不还是你的妻子吗?

    一日夫妻百日恩呐,刘邦,你难道已经忘记当年的吕公嫁女了吗,忘记当年的吕雉送饭了吗,即使如今的吕雉已经风华不在,但是待烟消云散,百年以后,她仍然是你刘邦明媒正娶的妻子啊。

    可刘邦早已忘的一干二净,终于有一天,当刘邦的薄情寡义上升到顶点以后,西汉初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子易主事件”发生了。

    僭越

    由于吕雉年老色衰,所以在建国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侍奉在刘邦左右的一直都是戚夫人,如果戚夫人只是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宠妃,那也还好,兴许以后还能有个善终,可戚夫人和吕雉一样,都不是个省油的灯。

    仅仅是享受着刘邦至高无上的恩宠,戚夫人觉得还不够,某一天的晚上,戚夫人竟然把自己的手伸向了那个本不属于她的东西--太子之位。

    她要让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太子是不能随意更换的,刘邦这么无法无天的一个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去更换太子,更不要说是立一个庶子为太子,毕竟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个祖训摆在这,可是在厉害的祖训,也顶不住面前这个戚夫人啊,甭管你什么祖训不祖训的,戚夫人自有她的绝招。

    戚夫人之绝招共有三式,一是哭,二是闹,三是上吊!

    你要是问这世界上什么风最大,既不是台风,也不是龙卷风,而是女人的枕边风了,堪比18级飓风!

    好家伙,戚夫人此招一出,似项羽再世,好比百万雄师出征,其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汉高祖刘邦顿时有点招架不住了,本来刘邦就喜欢刘如意,不喜欢太子刘盈,再加上戚夫人日复一日的哭诉,刘邦是越发的想要换掉这个太子,终于有一天,刘邦决定向太子刘盈下达病危通知书了。

    其实读到这,我相信各位和我应该一样,都忍不住的发笑,想刘邦他一生金戈铁马,到头来,原来也是个怕老婆的妻管严。

    一个怕老婆的人,一个不得宠的大老婆,一个得宠的小老婆,两千两百年前,一出名为“小三上位”的狗血家庭伦理剧即将开演。

    高祖十年(前197年),此时距离刘邦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只剩短短地两年了,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看着机灵乖巧的刘如意一天天长大,刘邦很清楚,是时候了。

    说干就干!

    一日,刘邦召集来了文武大臣,不为别的,就是想和大臣们商量一下换太子的事情。

    大臣们还以为陛下是要说什么国家大事呢,一听,什么?陛下要换太子?这还得了?

    大臣们当时就炸开了锅了,义正辞严的和刘邦说此事绝无可能,这也难怪,大臣们可都是饱读诗书之人,“立嫡以长”的正统观念极其强烈,捍卫现任嫡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在当时的大臣们眼里,那就是捍卫正义之道。

    况且就算是换太子,那排在第一顺位的也应该是庶长子刘肥,这个刘如意是个什么东西,区区一个庶子,岂敢和嫡子刘盈争太子之位!

    其实大臣们愤怒的最大原因是刘邦换太子的借口太过蹩脚,刘邦给出的理由是太子仁慈懦弱,无法主持朝政,乍看之下,这个说法好像是可以成立的,毕竟选一个老奸巨猾,英明神武的做接班人总比找一个软弱无能的要强得多,可是细细琢磨以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原来太子仁慈懦弱只是刘邦自己觉得而已(上以太子仁弱),大臣们可从来没有这么认为,另外,你刘邦既然可以看出刘盈没有能耐,那你咋就没能看出来吕后有没有能耐呢?

    不同意,大臣们说什么都不同意,但是刘邦可不管你大臣们同意不同意,反正今天老子就是一定要换,你们能咋地,正当刘邦和群臣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掷地有声的声音出现了:

    “不,不,不行!不准,准,准,准,不准换!”

    说这话的是周昌,时任御史大夫。

    硬汉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周苛,就是那个在公元前203年的荥阳之战中,被项羽活活烹杀而面不改色的周苛,周昌是他的弟弟,在周苛死后,刘邦为了表彰周苛,便任命其弟周昌担任御使大夫一职,各位,可千万不要以为周昌是个靠走门后上位的膏粱子弟,事实上,这是个丝毫不逊于他哥的超级猛汉。

    据史料记载,周昌为人刚强坚毅,敢于直言不讳,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从不遮遮掩掩,而且周昌的刚毅是举朝皆知的,像萧何,曹参这些一等一的开国功臣也是十分畏惧周昌的,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

    有这么个故事,曾经有一次,周昌有要事需进宫向刘邦禀奏,但是好巧不巧,此时刘邦正在休息,周昌推门一看,呀,刘邦正和戚夫人搂搂抱抱,这就有点尴尬了,周昌连忙转身,很懂风情的退着跑出去了,可不料,刘邦竟然追着周昌一同跑了出来,然后“啪”的一声,骑到了周昌的脖子上。

    俗话说得好,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君臣之间那也得有君臣之间该有的样子,刘邦可倒好,作为一个皇帝,竟然骑在大臣的脖子上,这成何体统?

    “周昌,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不要脸,骑在人家脖子上问这种问题,真是不要脸。

    周昌不甘示弱,红着脸把脖子挺直,仰头正色道:“哼,陛下不过是个比于桀纣的皇帝罢了!”

    其实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咱们心里都有数,放心里骂骂就可以了,你可不能放明面说啊,夏桀,商纣那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把刘邦比喻成这哥俩,这简直比打刘邦耳光还狠。

    可出乎意料的是,刘邦听完非但没有为难周昌,反而是哈哈大笑,丝毫没有怪罪于周昌,但在心中,对周昌的敬畏之心是油然而生。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个观点。

    1:刘邦太调皮。

    2:周昌爱说实话。

    3:周昌的身板应该不错,刘邦这么大一个人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周昌竟然还能直起脖子仰着头说话,这说明周昌平时应该没少锻炼。

    各位,看清楚周昌的为人了没有,哥哥周苛不给项羽面子,弟弟周昌不给刘邦面子,不曾想,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位君主,竟然全被这哥俩给怼南墙上了,真是满门忠烈啊。

    但周昌身上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他说话有点结巴。

    “臣,臣,臣虽然说话不利索,但也知道不,不,不能这么做,陛下要废太子,臣是无论如何也,也,也不能奉诏!”

    唉,可爱又可敬的周昌啊。

    周昌此时的职位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作为百官的表率,位高权重就不说了,更关键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诏令均要由御史大夫起草,也就是说,只要周昌一口咬死不准换太子,那谁来也没办法。

    最终,公元前197年,刘邦发动的易储之争在周昌和群臣的坚持中,不了了之了。

    就在刘邦和群臣在大殿之上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仅仅一墙之隔的东厢房里,却有一个妇人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吕雉!

    想都不用想,吕雉肯定是不赞同换太子的那拨人,所以为太子据理力争的周昌自然是自己的恩人,等到退朝以后,吕雉单独留下了周昌,然后跪倒在地,饱含热泪的感谢周昌对自己母子做的一切。

    周昌的确受得起吕雉这一跪,只是周昌能拦住刘邦一时,可拦不住刘邦一世,很快的,更加猛烈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四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刘邦换太子一事如今已经是闹的整个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吕后更是亲眼目睹了刘邦的决绝和狠心,上次有周昌替自己说话,那么下次呢,下下次呢,吕雉知道,自己今天是皇后,明天可能就不是了,况且如今之势,已经不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皇后位置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姓戚的,是你先动的手,你抢走他对我的爱也就算了,现在你连我的儿子也不放过,行啊,来吧,我接招就是了!”

    后宫之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其惨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

    吕雉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她却是一个天生的女武神,吕大军师经过观察后发现,这场战争输赢的关键胜负手在于如何保住宝贝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不在于自己是否漂亮,是否年轻,是否能歌善舞,而能够决定太子位置的人,只能是太子他爹,可问题是,刘邦那个没良心的肯定是指望不上。

    按理说,吕雉最好的帮手无疑是自己的儿子,太子刘盈,可此时的刘盈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娃娃,既不能领兵打仗讨取刘邦的欢心,也无一丝一毫处理政事的能力,没办法了,还是得靠娘家人。

    吕雉决定,先从刘邦身边的大臣下手,首当其冲的便是足智多谋的留侯张良,打定主意后,吕雉立马让自己的大哥吕泽前去同张良商量对策,可让吕雉和吕泽大跌眼镜的是,张良似乎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一点兴趣都没有,直接了当的告诉吕泽,更换太子虽是国事但更是陛下的家事,我张良不过是一个人言微轻的局外人而已。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和大家说,张良虽不是吕后一党,但却是立场坚定的太子党,他的内心也是十分支持刘盈做太子的,况且张良是何等聪明的人啊,秦汉第一智者会搞不定这种小事吗,只是这话他没法说,也说不出口。

    纵观历朝历代,只要是参与到了皇储之争中的人,大到皇子,小到百姓,能够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能不参与还是不参与的好,免的引火烧身啊,只是事到如今,已经由不得你张良一厢情愿了!

    “今天无论如何,请先生一定给我妹妹出个主意!”

    唉,行吧,我就教你们一招。

    “现在陛下最尊敬的只有四个人,恰恰这四个人又觉得陛下傲慢,故不愿意辅佐陛下,如果你们能想办法把这四个人请出来,让他们辅佐太子,只要陛下见太子羽翼丰满,定会知难而退。”

    张良口中所说的这四个人,分别名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皆是饱学之士,早些年因避秦乱而隐居于商山,故称商山四皓。

    吕后确实是有心之人,她听取了张良的建议,让哥哥吕泽携带了太子亲笔书写的信件以及最贵重的礼物,亲自前往商山去恭请四人,吕雉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用最谦恭的言辞,不得有丝毫傲慢。

    谁曾想,连皇帝刘邦都请不出的那四个老头,竟然被吕雉的真诚所打动,于是四个老头一合计,决定出山辅佐太子刘盈。

    刘如意休矣!

    戚夫人休矣!

    --------------------------------------------------------------------------------------------

    愚见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皇帝想让自己喜欢的儿子做接班人这也无可厚非,假如皇帝想要换上去这个儿子要是李老二或者朱老四的话,兴许对国家还是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