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末代闯王 » 第170章

第170章

    心里盘算着这些,李闯顶着一副搞笑的行头就去上朝了。

    青毡小轿晃晃悠悠,顺着皇东城的大街朝着长乐宫方向行去,一路上的马车轿子不少,排场有的大到堵住了整条街,李闯探出头一看,原来是前郡丞何文的队伍,作为之前南阳郡守府中的二号人物,现在领了户部的职权,这个六部之中仅次于吏部的要职,可谓是大权在握,这排场是真的威风了不少。

    李闯示意前边的随从让开一条道路,让何文的车驾现行过去,以自己现在的位置虽然没有让路的道理,但是李闯并不怎么在意这些虚名,生死之间徘徊的多了,若不是出于斗争的需要,便没有什么争名的心思。

    李闯不在意这些,却有人看不开,路旁有一辆马车,装饰极为朴素,仅有两个随行的护卫,车厢右侧的窗户上,露出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大叔,脸上有几分皱纹爬上,对着何文远去的车驾,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是!”

    一声感叹引起了李闯的注意,当年楚霸王项羽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后来也是这么干的,实在的一个猛人。在这个时代有所转折,项羽还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就不知道了。

    “兄台何故发此感叹?”李闯停下轿子,隔着几米远的距离问道。

    旁边的马车上,那个中年大叔转过头来,看着李闯同样落魄的车驾,还有那年轻的面庞,心中的感叹更胜。

    “小兄弟年纪尚轻便能位列中央,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追的上那何尚书,至于郑某,怕是只能蹉跎度日了。”摸着下巴上掺杂了几根白发的胡须,郑君如很是羡慕这些有活力有朝气的年轻人,“以关中目前的形势而言,统一四方是极有可能,小兄弟要认真做事,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封疆大吏中或许有你一员。”

    “郑先生谦虚了,不知道现在哪里高就?”李闯拱手问道

    “不敢当先生之称呼,在下姓郑字君如,目前在兵部做一个员外郎,这新改的官制,不知道员外郎的分量到底如何。”郑君如对自己的前途没什么信心,这种官职听起来就不怎么重要。

    没想到碰到了个自己的属下,李闯心生几分善意,随口说道:“员外郎可是个从五品的官位,在长安城算得上的是排的上名号的,郑先生不必谦虚。”

    “哦?小兄弟可有内幕消息?这三省六部制才刚刚实行,孰轻孰重分不清楚。”不仅是郑君如有这样的困惑,大多数的官员在改制之后第一次上朝,心底多半都是忐忑不安,尤其是原本身居要职的人,赵玉儿进关中,随行带了大批随行的南阳郡官员,必然要腾出位置给这些人。倒霉事落在谁头上,就不好说了。

    三省六部制度大半出自李闯的想法,六部之中吏部最为重要,号称天官,掌管官员的升迁、调动以及功勋等等。

    其次便是户部,刚刚过去的何文就是封为户部尚书,掌握土地、户籍以及赋税等,是个不折不扣的肥缺。

    其余的礼、兵、刑、工四部轻重区别不大,兵部虽说油水不大,但是一手掌管军队之中武官选用,还有兵械后勤等等,任务重,同时权力也很重。

    在军队之中,兵部的地位就相当于吏部,只不过一个是文职的升迁,另一个是武职的升迁。

    李闯作为兵部的一把手,自然是不能说兵部不好:“兵部乃是六部之中要害部门,尤其是在乱世兴武的时候,权力之重前所未有,郑先生能在兵部之中排到一个员外郎的职位,可见履历不菲。”

    “郑某自景帝时就在负责平乱大军的后勤事务,时时跟在军中,对此中事宜熟悉的很,后来反王洛川红进了长安,又是在其麾下调动粮草。”大概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郑君如说起一个很是自豪的事情:“从军二十余载,从未在后勤上出现过任何的疏失。”

    是个人才,李闯心下点点头:“佩服,君如兄怎么当不起这先生二字,须知战事一起,后勤粮草是重中之重,担不起一点疏忽。”

    李闯的话引起了郑君如极大的认同感,战后论功的时候,自己这个押运粮草的小官从来捞不到半分功劳,若是丢了粮草或者耽误了日期,还有可能被追责甚至问斩,好处没有,风险却是不小。

    有了知己感,郑君如顺势问道:“不知道小兄弟姓名为何?在朝中担任何种职位?”

    李闯很是尴尬,顶着这样一幅模样实在是狠不下心来说出自己的身份,便神秘一笑,说道:“不久之后郑先生就知道了,说起来算的上是同僚了,日后见面的时间长着呢,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说完,李闯就放下帘子,同时催促车夫快走。

    “真是个怪人。”看着远去的青毡小轿,郑君如的心里颇有些不解。

    长乐宫,含元殿前,早起赶来的官员大臣已经挤满了殿前宽阔的所在,御道旁边,文武官吏分成两列,李闯找准右边的位置,一直朝前头走去。

    站位之类的李闯并不清楚,但用膝盖想也知道自己的位置定然是在最前头的。

    宽大的朝服套在李闯身上,甚至还有一部分拖到了地上,在石板上划过摩擦的声音。

    快到了上朝的时间,李闯走的很急,旁边人都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莫非这是一个不懂规矩的年轻后生?

    终于一个好心的老者站出来提醒道:“这位小郎君,前面的位置不是你能过去站的,第一次来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站在后面即可。”

    说罢,周围引起了一圈哄笑声,早起来这的官员有数百人,认识或者见过李闯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还大都站在前列,附近都是一些生面孔。

    “多谢老人家提醒,小子还要赶时间。”殿门外已经有太监来安排进殿事宜了,李闯也无心多说。

    “小伙子莫要误会,前面的都是当朝重臣,不是尚书就是侍郎,想要结交一番也不是现在这个时间,第一次的大朝会,各种规矩看起来很是森严,若是逾制了,恐怕会从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