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末代闯王 » 第171章

第171章

    老人家接着解释道:

    “最近长安城中不太平,南阳郡来了不少大人物,现在都身居高位,今日新官上任,少不了有三把火立威,年轻人不要在这个时间鲁莽行事。”

    这位老者官职不高,对局势看的很是清楚,前些日子李文忠就给李闯捎过信了,今日的朝会上,会拿一些跳的欢的人开刀,平息下越来越不稳定的局势。

    若是继续放任下去,等到参与的人多了,就是李文忠也没什么办法制止,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哪里都是行得通的。

    “老人家说的极是,小子受教了。”李闯拱了拱手,接着往前走。

    没想到这次还被拦住了,或许是李闯良好的态度让这位老者起了指教之心,继续拉着李闯的袍袖说道:“你这衣冠不整的样子如果被礼部的那些家伙看到了,可是要治个大不敬之罪。”

    旁边的人也都注意到了李闯的打扮,顿时哄笑声就传开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善之心,一些碎言碎语就飘到了李闯的耳朵里。

    “竖子不知礼也,现在年轻官员的素质是越来越低,世道混乱什么泥腿子都能爬的上来。”

    “是个生面孔,看来是从南阳来的,说不定是个下里巴人,靠着侥幸捞得一官半职,哪里懂的什么礼仪?”

    “这小子真是沐猴而冠,穿着搞笑的服装过来上朝,这身朝服从未见过,怕不是自己做的把?”

    不得不说,一句沐猴而冠深深刺痛了李闯那颗敏感的心,本来尴尬的事情竟然被抛到大庭广众之下。

    老者围着李闯看了半天,终于注意到了腰间的轩辕剑,顿时脸上露出了震惊之色,这里可是皇宫所在,怎么会容许大臣佩剑来此,莫不是守门将士疏忽了?。

    “小伙子,你怎么带着剑来上朝?赶紧回去将腰间的佩剑解到宫门处,给他们解释清楚,不然这可是要杀头的罪过!”老者的面色变了,带利器上朝,极有可能被治个心怀不轨的大罪,到时候稀里糊涂没了脑袋,真是冤枉大了。

    眼见着误会越来越深,李闯脑袋都大了,看着周围越聚越多的围观群众,甚至还有人偷偷小跑溜到宫中禁卫旁告知。

    看着旁边人的反应,李闯心里也有点疑惑,难道金册上写的剑履上殿不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整个皇宫之内,除了禁卫以外,官员之中只有一个人被允许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那就是李闯,出于习惯的原因,李闯给宫门卫士表明了身份之后,就直接带剑入宫了。

    至于围观的官员大臣要么是不知道这件事,要么是没有把眼前的年轻人和那个声名赫赫的李都尉联系起来,毕竟两者之间的差别太大,李闯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武将,明显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书生。

    后面的骚动引起了前排几个官员的注意,几张李闯熟识的面孔转了过来,其中就有李文忠在内,他站在文官一列的最前派,一身宽大的紫色朝服穿起来是威风八面,很显威严。

    反正一会儿都会知道自己的身份,李闯叹了口气,不情不愿地承认道:“在下李闯,目前忝居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公主特地允许臣下剑履上殿,想来佩剑是没什么问题的。”

    此言一出,周围霎时一片寂静,连那个揪着李闯袍袖的老者都愣住了,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起来要随时倒地的样子。

    “老人家好意李闯心领了,小子还要上朝。”说着示意了下被紧拽的袖子。

    “哦,哦。”那个一脸懵逼的老者放了手,转身让出一条道路。

    队伍最前面,李文忠早早就等着了,与李闯这种十天半月不见人影的上官不同,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官吏不认识他的几乎没有。

    这偌大的长安城,行政的体系与框架基本都是他一手搭建起来的,想要在朝中混的一官半职,李文忠必定是要拜上一拜。

    看着李文忠幸灾乐祸的样子,李闯心里不忿,这身朝服估计就是他吩咐人去做的,实在是太不走心了,差评!

    “今日朝会,别想从我这边得到半分支援!”李闯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

    “贤弟不必担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些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风浪。”李文忠笑道,看着李闯这身搞笑服装,束手束脚的样子,就感觉想笑。

    前世的李闯出外勤的时候,经常是一身黑衣,头戴墨镜,走的是炫酷流,穿越后一身朝服,头戴乌纱帽,像是拴上了一条狗链。

    从宽大的袖袋中掏了半天,李闯摸出了一个象牙做的笏板,这是吴玉临出门前塞给他的,说是大臣上朝必用的物品,上面还写了一些注意事项,免得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含元殿前,早早等候了一个殿头官,看时辰差不多了,便高声喊道:“时辰已到,有事者奏闻!”

    殿门随之大开,李闯步履沉稳,同李文忠一起,带着身后的数百名文武官员走入到含元殿中,广阔的大殿内装饰得金碧辉煌,以清香名贵的木兰为栋椽,以纹理雅致的杏木作梁柱,屋顶椽头贴敷有金箔,殿门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各色宝石。

    御座上,赵玉儿一身明黄色的冕服,身旁一个小黄门吊着嗓子说道:“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长长的音调在殿内回响,李闯双手持着笏板,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上方的赵玉儿,看她正坐在台阶的上方正襟危坐的样子,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每次见到赵玉儿时,这丫头都会带给李闯不一样的感触,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只会躲在李闯身后小姑娘,而是能独当一面的主导者,在李文忠的帮助下,对时局的掌控也越发得心应手。

    李闯破了长安,关中望风皆降,一方面是南阳军兵锋太盛,另一方面则是赵玉儿身为景帝直系子女的号召力,二者缺一不可,起码关内各地的大族不会卖李闯这个面子,有了乾朝这面大旗,事情好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