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环公子 » 32、惊变

32、惊变

    前两日的五经和四书,贾环做下来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本来嘛,府试的难度也不是太大,贾环做的颇有信心,感觉相当不错。

    就是这“号舍”的环境有些让人待不住,好在这已经到了最后一天的“策问”和“诗赋”。

    希望就在眼前,贾环倒是也更又干劲了一些。

    考试这东西便是这样,要是第一天第二天考的不错,那第三天就会更打鸡血。要是第一天、第二天不咋样,那第三天就会更是霜打的茄子一般,也不咋样了。

    打开“诗赋”这一考题,只见题目分别是《未明求衣赋》与《悬爵待士诗》。

    这两题目,不说做诗词了,一般人都看不懂出处和意思。

    《未名求衣赋》,典出自《周书》“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形容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说的是天子勤于政事。

    简单来说,就是“舔”皇帝的诗。

    至于《悬爵待士诗》,典出自唐朝一经典:“古者悬爵待士,惟有才者得之。”

    这意思挺直白的,说的拿着爵位招贤纳士,寻找有才之人。

    这两诗赋,一是夸当今皇帝,一是表招贤纳士之意,也不知是不是说如今朝廷的情况。

    虽然知道这题目的出处与意思,但要写一篇惊世憾俗,夺人眼球的又岂是这么容易的。

    贾环苦思冥想,一时无所灵感,勉强应题做了对应的诗赋。

    所做之诗词,贾环自己都有点看不下去,这头就不表了。

    好不容易熬完了这《诗赋》,贾环终于又开始《策论》题。

    只是…

    今年府试的策论题多少有些奇怪,倒不是题目奇怪,而是有些不大应时。

    “民遇旱而流亡,兵无以抵蛮夷之军。”

    “话说回来,这连年丰收,没听说有什么大旱啊!”

    贾环看到这《策论》题的时候感觉有些莫名。

    通常来说,这《策论》之题总是契合当朝的时代背景,事实上贾环也进行过一系列的猜测,却万万没想到最后出了这么个题来!

    这是要论旱灾对百姓之苦?

    还是要应如何缺兵之下抵蛮夷之军?

    贾环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正想好好思量如何提笔,却忽然听得边上不远的“号舍”前传来一阵脚步。

    按理来说,正在考试的贾环是不应该分心才对,不过正巧此刻贾环还没开始《策论》,活络活络脑子,倒是也无妨。

    便是好奇探头来看,只见一个小官匆匆几步跑去隔壁的“号舍”,倒是也不知发生了何事。

    通常来说,考试过程是不会有人来打扰的。

    偶尔会有小官带着军士巡逻,却也没见一人行动的。

    “莫不是作弊被抓了?”

    “可这模样看的也不像啊!”

    贾环心里暗叫奇怪,只是也不能当真前去探究一番,眼下也只能把心思暗藏,等回头再说。

    算了算距离,却知乃是“草字号”格子间。

    心下暗自记下,又把注意力回到了考题之上。

    别说,这心思换换,还真来了灵感。

    “按理来说,大旱之时,自当养精蓄锐,拨款救灾,顺应天时之变,熄战乱之祸。”

    “只是…”

    “既然这考题又写有蛮夷之兵,那肯定不能用寻常的休名生之法了。”

    “既是策论,讲究的便是对策之术,如此…我便这般写…”

    贾环仔细考虑了一番,终于心无旁骛的开始做题。

    …

    “卫大人,你这…你这是助人破题,是舞弊之举啊!”

    俞延平万万没有想到,卫景瑗竟然胆子大到当场帮助考生破题!

    这行为看的俞延平是心惊胆战,灵魂都要被吓出来了。

    只没想自己这么激动,卫知府却一脸淡定,不慌不忙道:“你慌什么,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哪个不打点好了?”

    “再说这不过区区一个府试,又非会试,哪个闲艹蛋的会管这事。”

    听得出来,卫景瑗并非如面上这么淡定。

    别的不说,就说最后那一句骂娘的话,要不是心里多少有些急眼,也不至于开口骂娘。

    俞延平心里不安没有因为卫景瑗的骂骂咧咧而有丝毫的好转,相反心里是更加承重的。

    要说这舞弊一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就罢了,结果还说什么上下里外都打点了,那岂不是意思是人人都知道了!

    糊涂!

    太糊涂了!

    俞延平心里疯骂,就算是位高权重之人来言语吱声,欲要舞弊,这底线也该守住!

    只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眼下事已至此,俞延年也是有心无力,只能期盼此事顺利过去,千万不要出事。

    可偏偏的怕什么来什么,正惴惴不安的当口,忽听外头人报,说是贡院门外有皇宫里来人。

    俞延平一听这消息整个人当场就不好了,还是卫景瑗心理素质过硬,却道:“刚刚才做了事,皇宫就来了人,就是飞鸟传书,也没这么快的反应。”

    “此番前来,定是所为他事,我们不可自乱阵脚,先出院迎人!”

    俞延平这才听得稍许安心,却点了点头,面色凝重。

    虽然卫景瑗话说的是不错,也有几分道理,但俞延平隐隐约约还是有几分不安,只觉得此事不简单,反复一直有这一只手,推着几人行事。

    …

    “全部都别动!”

    平地起惊雷!

    贾环这头还正在努力把《策论》文章收尾的当口,却听得一声骤然响起的高呼。

    随后一队军士冲进了进来,打眼一看竟是有几十号人,一一对着“号舍”。

    旋即一个老官,头发都白了的那种,从一个一个“号舍”面前走过,带着严厉的质问口气,竟然一个一个问着考生名字、出生地、考籍。

    “出事了!”

    一看这场面,贾环哪里不知道这绝对是生出了变故。

    再看这些军士的样子,好像都是宫里的禁军啊!

    “这一看是圣上亲自下场,倒是也不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大事。”

    自己知道自己清白,贾环倒是一点不慌张。

    本着看戏的状态,直瞧着这考试院里的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