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七十二章 吃中原的羊

第七十二章 吃中原的羊

    书房内只剩下李世民和方寻两个人,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其余几人,已经被李世民屏退下去了。

    方寻刚才说出中原也有一头正在吃王朝的羊时,所有人都发出了疑问,但方寻只是闭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

    李世民读懂了方寻的顾虑,就让其他人全都告退了。

    李世民:“子昂,现在屋内就朕和你两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方寻看着窗外的月亮,片刻后才道:“陛下,你可知历朝历代,为何没有一个王朝能真正的做到江山永固?”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说到:“其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么异族入侵中原,要么君主昏庸无能导致怨声载道,最后揭竿起义推翻暴政。”

    方寻点了点头:“这便是要吃我们中原王朝四只羊的其中两只。”

    “还有两只?”

    光这两只就已经很难解决了,竟然还有另外两只,李世民的声音明显已经夹带着一丝不安了。

    方寻:“啃食大唐的羊分别是异族入侵、君王昏庸、天灾降世以及土地兼并,其中最凶的羊,则是帝王昏庸和土地兼并。”

    “异族入侵,这只羊是不可能再对我们大唐产生威胁了,只要它敢来,草民有一万种方法让他们有来无回。”

    “天灾降世这只羊也无需害怕,不管是旱灾还是水患,都是可以人为去控制的。”

    “可君王昏庸和土地兼并这两只,要想解决,非大魄力不可撼也。”

    方寻深吸一口气,然后把这四头羊的危害和解决办法都道了出来。

    异族入侵的危害无需多言,每当中原王朝羸弱,异族就会看准时期入侵中原,届时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看历史就知道了。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提升军事实力就行了,这一点对方寻来说根本就不算难题,现在只是时机未到,等大唐百姓安居乐业了,方寻肯定会发明出热武器一统全球,到时谁也不会再敢对大唐生出逆反之心。

    至于天灾,要么水患要么大旱,就像方寻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可以人为去解决的,也不需要太过担忧。

    君王昏庸的可怕之处在于皇权二字,君主所做的每一个无道的决策,都能把王朝推入万丈深渊,最终走向灭亡。

    这只羊解决的难度在于,在他还是储君时,为了能顺利继承皇位,他会尽可能的表现出贤能的一面,等他荣登宝座手掌天下大权时,你已经很难再去干涉到他的决定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中,国家要把权利分割成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由三个不同的机构来掌握的原因,就是要让这三个机构保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

    学法律的同学都会知道一句话,就是孟德斯鸠说的那句,当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时,司法就有了压迫的力量,自由便荡然无存。

    所以,结合当下的环境,方寻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设立监国院和御法台两个新机构。

    由御法台制定法律。

    由监国院运用法律。

    由刑部执行法律。

    把皇权的生杀大权分割给这三个机构,从而最大限度断绝皇权腐败的可能性。

    土地兼并,这是最后一只羊,也是吃人吃得最凶的一只羊,亦是四只羊中最难解决的。

    甚至直到现代社会,还是有着这只羊的身影。

    在古代,每逢灾年来领或者碰到歉收时,走投无路的百姓就会把手中的田地卖给地主换取活命的粮食,甚至在和平年间,一些大地主也会以各种卑劣的手段夺取普通百姓的田地。

    以至于到了最后国家的田地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各个地主手上,最后失去生活希望的人民就会爆发起农民起义,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发生。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古代的朝廷也不是丝毫没有应对的办法,比如常平仓制就是众手段中的一个。

    每逢碰到丰年时,朝廷就会从百姓手中大量收购粮食,等到灾年来临之际,就会把粮食平价卖出,从而避免了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

    这个制度是很高明的,高明到可以一直沿用到当今的社会。

    就好比2019年时猪肉大涨,政府就以向市场投入了大量的储备猪肉的方式降低肉价,21年肉价降低时,政府又加大了储备肉的购买量,从而防止肉价过低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

    常平仓法可以说是可以很有效的保障了百姓的最低生活标准,但古代的市场监管能力不比现代,那些黑心商人一碰到灾年,就会大量购买平价米囤积,普通百姓还是很难买到平价米。

    就算没有那些黑心商贩,一些百姓家里也是没有能力购买平价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只要设立一个民生署,也就是类似于农村贷的机构,在百姓困难之时可以低息向其贷钱贷粮,等来年收成之时,再连本带利的还回就可以了。

    然而难就难在这个息上面,不难想象此法一经推出,那些贪官肯定会私自涨息压榨百姓,甚至是强制让百姓贷款来谋取利益。

    而且推行难度也可想而知,此法已经损害到了各贵族和地主的利益,届时他们和官府勾结,百姓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至于不收利息,那更是不可能的,先不说管理存粮需要人工之类的这些问题,那些从中作梗的人还会把钱粮贷光,导致民生署空仓,最后再以高额的利息贷给寻常百姓。

    这样还是无法做到造福于民。

    再者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得的利息朝廷还可以用来兴修水利,从而增大粮食的丰收。

    这一点,方寻还是很相信李世民的。

    因为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多达27个,比如说为了解决扬州旱灾修建的扬州勾城塘水利工程,就能灌溉农田八百多顷,此后扬州连年丰收。

    还有沧州疏通的长芦河、无棣河、衡河以及漳河,从此沧州再无水患。

    因此想要让此法真正的造福百姓,唯一的办法就是设立新机构,采用新任官员,而且这些官员还得是和各世家无任何关联的人,这样才能把实惠真正的给到百姓身上。

    李世民听完方寻的话,沉默了片刻才沉声道:“子昂,你这是在变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