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七十三章 变法

第七十三章 变法

    变法?李世民的眉头轻皱了下。

    纵观历史不难看出,只要是变法,就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而且往往触及到的都是上层社会的利益。

    但从古至今,不管是哪位能臣变法,也不会触及到皇权的利益,这是禁区。

    就算是五姓七望各种明争暗斗,只不过是想求多一点权利,却也不敢打压皇权。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样的变法,李世民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然而提出这个变法的却是方寻,李世民不得不认真思量。

    随着李世民的细想他也发现了,这个变法表面上是在打压皇权的绝对统治力,实则却是在保全皇室的延传。

    因为不管哪一个朝代,前期的君主多圣明,后期难保不会出现几个昏君。

    正如方寻所说,昏君做出的某些决策,真的就能把王朝甚至是百姓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诚然,不管帝王再昏庸无道,文武百官里面总有几个敢于谏言的大臣。

    但这些敢于谏言的大臣遇到明君还好,要是遇上了昏君,等待他们的只不过是死路一条罢了。

    等那些敢于说话的大臣死光了,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李世民:“如果监国院滥用职权谋私,甚至是架空皇权,岂不是又是下一个十常侍?”

    方寻摇了摇头,解释道:“监国院的权利只不过是运用律法,只要是合乎律法的决策他们并无权利反对,而且御法台所立的任何新法都会经过御法台所有成员的投票,赞成数过九成才能通过初审,最后再下发到各城,让城主召开新法商议大会,由各村里正投票,赞成数过六成则形成赞同票,赞成票总数达到九成才会通过终审。”

    “城主只负责召开商议大会,无权干涉投票结果亦无发表意见的权利。”

    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和民间百姓衣食相关的里正,肯定比坐在朝堂上的官员更懂得百姓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某条新法在终审被驳回或者是通过,足以表示这条新法在百姓的心中是好还是坏了。

    李世民:“你刚才说,土地兼并这只吃人的羊,在你生活的世界还有,你们的武器都已经是毁天灭地的存在了,这又是何故?”

    方寻无奈的摇了摇头,这跟武器厉不厉害可没有关系,是资本的力量啊。

    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年轻人就只能选择前往城市,可城市的消费就摆在那里,微薄的工资满足日常开销和房租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还得存钱买房。

    然而房价居高不退,很多人打工一辈子也不见得能买上一个厕所。

    这样就导致了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敢生子,人口增长率就会下降,隔壁的泡菜国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局势。

    人口负增长的危害,就算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方寻注定得和李世民秉烛夜谈了。

    等方寻离开时已是深夜,还有不到一个时辰就得上早朝,李世民索性也就不睡了,推开房门就朝着荷池走去。

    吹一下晚风,也许能让他变得更加冷静。

    李世民双手扶在栏杆上,望着天空的月亮出神,片刻后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此变法一出,文武百官一定会炸开了锅吧,想到明天文臣武将争个面红耳赤的样子,李世民现在就已经感到头疼了。

    不过不管大臣如何反对,李世民对于变法也是势在必行的。

    李世民没得选择。

    就算选项再多,对于他来说也是只有一条,那便是把大唐推向辉煌,辉煌到足以傲视历史上的任何帝王所创建的朝代。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逃过史官的笔刃书锋。

    这是他的原罪,他避无可避。

    所以,要么把大唐带向顶峰,万邦来朝,天下臣服,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古一帝。

    要么把大唐带向深渊,做一个遗臭万年的昏君。

    从玄武门之变那天起,他就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夜里的风还是有些清冷的,李世民刚觉得有些不适,一件披风就披在的自己的肩上。

    “陛下,有心事?”

    不用回头李世民也知道,这是他的皇后来了,这声音他听了十几年,早已经熟悉得很。

    李世民顺势握住长孙皇后的手把她揽入自己的怀里,并用披风把对方给护住,深怕对方着凉。

    “子童,你的身子本就不好,如此深夜,又怎还出来吹风?”

    李世民的声音有些责备,但更多的却是心疼。

    长孙皇后:“妾昨晚见陛下和几位大臣在书房商议朝政,料想陛下定是又要谈至深夜了,就想着早些起来为陛下熬碗参汤补补身子,好用精力应付早朝,没想出来便看到陛下在此沉思,便过来了为陛下添件御寒之物。”

    “以后这种事吩咐下人做就好了。”李世民心疼道:“莫要把自己的身子累坏了。”

    长孙皇后:“咳咳,没事,这么多年也都习惯了,咳咳……”

    李世民立即轻拍着长孙皇后的背帮她顺气一边道:“好啦,这里风大,先回房吧。”

    说着便挽着长孙皇后的手走回了太极殿。

    看着身旁的伊人,李世民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人缔结连理没几年,长孙皇后的身体就慢慢变得虚弱起来,李世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时他就暗自发誓,以后如果有朝一日他位及人臣,一定会为她请来天下最好的名医为其医治,让她从此摆脱病魔的困扰。

    可绕是李世民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但上至神医孙思邈,下至隐居山间的名医,无不被他请回宫中为长孙皇后看过,却一个个都是束手无策。

    刚开始长孙皇后为了让李世民安心,也就由着他了,时间一长,看到李世民为了自己的病情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就出言婉拒了。

    大唐目前正是起步阶段,长孙皇后不想让李世民在自己的身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

    宫中的太医和御医都没办法了,还要再费财力去寻求所谓的名医,不过是徒耗国库罢了,这并不是一个明君该有的举措。

    李世民要走的路,长孙皇后清楚,她要做的是尽所能去帮助对方朝着终点走去,而不是成为夫君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