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八十七章 经济学

第八十七章 经济学

    当方寻收拾好昨晚打的地铺,并穿上朝服出门时,天色还没亮。

    不过月亮倒是挺圆的,就算不打灯笼一样可以借着月色赶路,丝毫不受影响。

    方寻今天特意去上早朝,并不是有什么事要上奏,也不是因为宫里来人传召,而是有点私事要找那些大臣谈谈。

    早朝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文武百官该上奏的上奏,该参谁一本的参谁一本。

    李世民也如往常一样被他的臣子们吵得头昏欲裂。

    “众爱卿还有何事上奏?”早朝进行到了尾声,李世民看向众大臣问到。

    所有人都没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方寻,李世民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个疑惑,以方寻之前非请不来的性格,今天破天荒的自主前来上早朝,可整个朝会却一句话也没有说,现在都快退朝了还是闭口不言,总不能是特意来这罚站的吧?

    感受到众人投来的目光,方寻赶紧行礼道:“微臣无事启奏。”

    尉迟恭无语道:“那你来作甚?”

    方寻尴尬道:“私事,私事,等下了朝再说。”

    李世民好笑道:“云阳侯无需拘谨,朕准你现在就说。”

    既然皇帝都这样说了,方寻也不再扭捏,站出人群说到:“微臣这次前来,是有生意来和各位大人谈的。”

    百官眉头微皱,生意?竟然跑到朝上来谈生意了?

    说到头还是“与民争利”那句话,这可是官员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不过他们虽然心中不悦,却也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

    秦王府系的无所谓,李世民让他们打哪他们就打哪,现在方寻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没什么好说的。

    其他官员不说,是深知辩论之道自己是怎么也辩不过方寻的,何必出来自取其辱?

    还不如一切让皇帝定夺。

    李世民:“详细说说。”

    方寻:“下官知道各位大人担心什么,不外乎就是怕人说什么与民争利,对此下官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做的生意能让百姓过得更好,那百姓不仅不会骂你,反而会百般夸赞。”

    “下官在百越经营的竹丝绸、肥料、农药、水泥等等,赚得够多的吧,然而天下人谁说过下官一句不是?”

    “正是因为这些商品解决了他们的温饱,提供了就业机会,出行比以前更加的方便。”

    “与民争利这四个字在世人看来,是天下财物都有一个定数,当官的要多一分,百姓就会少得一分。”

    “可这句话并不是套在哪个行业都是正确的,还是说回百越,如果按照原来的解释,那百越的钱财应该是都流进了我方某人的口袋,百姓变得民不聊生才对。”

    “事实却是整个百越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行,百姓不仅没有变穷,反而没有人再遭受饥饿之苦,甚至偶尔还能吃上一顿肉,喝上两杯小酒。”

    “以前民间有句话叫宁做小城主,不当百越侯,现在谁还敢说这句话?”

    “大人们,时代变了,财富不是靠‘不与民争利’挤出来的,靠的是创造和流通。”

    看见众人不解的神情,方寻叹了口气,说到:“比方说,下官欠程将军一缗,程将军欠尉迟将军一缗,尉迟将军又欠了下官一缗。”

    “现在程将军逼着下官还钱,下官没办法了就只能找陛下借,然后再还给程将军,程将军把钱还给尉迟将军,尉迟将军再还给下官,下官把钱又还回了陛下。”

    “这笔钱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陛下手上,不多也不少,但现在我们谁都不欠别人钱了,这就是金钱流通带来的效果。”

    众人听了方寻的比如,都理解的点了点头。

    程咬金开口问到:“那何为创造?”

    方寻想了想,说到:“这样吧,下官给各位大人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贫困的村庄,那里生活着渔夫、工匠、铁匠、卖炭翁、樵夫和财主,除了财主以外,他们每个人都过得很困苦。”

    “渔夫的船坏了,却没钱请工匠维修,也就无法出海捕鱼。”

    “工匠接不到活,铁匠打的钉子就没人买。”

    “铁匠没生意,卖炭翁自然也就跟着没生意,樵夫也不再上山砍树了。”

    “这天村里来了个商人,他带来了一只十分威武的猛兽,财主看了非常喜欢就把它给买下了,商人离开之前告诉财主,这个猛兽是会下蛋的,下的蛋非常的好吃,不过它特别喜欢吃鱼,每天都要吃掉上百尾。”

    “为了照顾猛兽,财主拿了一笔钱找渔夫预定了一百尾鱼,为了出海打鱼,渔夫就拿着钱去找工匠让他帮忙修理自己的渔船。”

    “工匠接到了活,马上拿着钱去找铁匠购买了钉子,铁匠有了生意,也去卖炭翁那里购买木炭开火烧炉,卖炭翁的碳卖出去了,自然就去找樵夫购买木柴烧炭。”

    “而财主因为那只猛兽下的蛋实在太受欢迎了,也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

    “这只猛兽,便是创造。”

    方寻说到这里,文武百官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如果商人没出现,就算财主要吃鱼,他一个人又能吃多少?那个村庄还是一样逃不过贫穷的命运。

    现在有了这个猛兽的出现,渔夫要捕捞足够多的鱼,就必须得经常出海,船需要修理的次数就会增多。

    这样一来,工匠的活变多了,铁匠就会打造更多的钉子,开炉的次数也就会增多,需要到的木炭自然也会变多,卖炭翁就需要烧更多的碳,樵夫的就得找到更多的木柴。

    因此,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彻底的摆脱贫穷。

    这个故事放在现实的大唐也是一样的。

    世家豪绅是掌握不少财富没错,可他们的消费途径就那么几个,只要不是改朝换代被抄家,或者子孙出了个败类,那么就算花上十辈子也花不完。

    方寻每次创造出这个世界当下没有的消耗品时,除了会带给一些百姓的就业机会外,也额外增加了那些有钱人的消费途径。

    他们是花钱变多了,但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

    方寻创造的东西如果是实用性的,比如化肥,他们自家农业的产量也会提高。

    如果是消耗品,比如竹丝绸,那些人虽然没能直接的得到惠利,可百姓的收入却提高了,那么他们的消费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跟着提升,到头来那些世家豪绅不也一样沾光了?

    为什么会沾光?

    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样是靠着自家旗下的产业,百姓的消费能力提高,世家的产业盈利不就跟着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