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九十一章 科举改革 上

第九十一章 科举改革 上

    今天是休沐日,文武百官无需上朝,只有方寻一人被李世民传呼进宫。

    正好方寻因为任明飞的事也要面见李世民,可以说是很赶巧了。

    方寻赶到时,李世民正在校场练习弓术,看到方寻来了,就说道:“子昂来了啊,你先等会。”

    说着张弓拉箭,一阵破空声后,箭矢正中靶心。

    李世民把手中的弓箭递给了一旁的太监,拿起巾帕边擦拭脸上的汗水边道:“太久没练了,手有些生,不像以前征战沙场,可以做到箭无虚发。”

    方寻:“陛下谦虚了,您现在的弓术一样也非常人所能及。”

    “哈哈哈,子昂什么时候也学会拍马屁了。”李世民大笑道:“走,去御书房谈话。”

    两人来到御书房,李世民向方寻嘘寒问暖一番,问他府上有没有缺少什么的,如果需要可以直接跟他说。

    在方寻表示不缺什么后,李世民又道:“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使用你发明的洗发水和沐浴露等物,听长孙冲说,第一天生产的各式两千份,不到一天就已经卖完,现在都开始着手准备其他城的店铺修建工作,恐怕再过两年,店铺就能遍布整个大唐了。”

    “此物既能方便了百姓,又能充实了国库,子昂,你功不可没啊。”

    方寻作揖道:“陛下过奖了,为百姓谋福,是微臣分内之事。”

    这时房门被推开,长孙皇后带着一名婢女走了进来:“陛下,天气炎热,妾让御膳房准备了两碗冰镇银耳莲子羹,给你们祛祛暑。”

    说着,便让婢女把托盘中的莲子羹放到了桌上。

    方寻没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竟然连自己的那份也准备了,赶紧行礼道:“谢皇后赐羹。”

    长孙皇后笑了笑,道:“云阳侯无需多礼。”

    冰块可是个好东西啊,在古代,夏天想吃到冰是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

    因为只有宫内和一些极其显赫的世族才会有自家的冰窖,在冬天的时候把冰凿出来放进冰窖中,到了夏天就会拿出来享用。

    不过寻常百姓若是想解暑也不是没办法,他们会把一些瓜果沉入井底,浸泡一晚了,第二天拿出来时也会有一丝冰镇的感觉。

    除此之外就看运气了,有些得天独厚的地方存在那种就算是夏天也会寒冷刺骨的潭水,比如说山洞里面的寒潭就是。

    这种的冰镇效果虽然比不过冰块,但比起井水就要好上数倍了。

    送来了解暑羹,长孙皇后刚想就此退下,却被李世民给阻止了。

    长孙皇后轻声提醒道:“陛下,后宫不得干预朝政,接下来你们要谈公事,妾还是回避为好。”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到:“是朕让皇后听的,再说子昂也不是外人,无碍。”

    到了此时方寻才知道,李世民把自己招进宫可不是单纯的为了夸赞他给朝廷赚了多少钱,而是有正事要跟他谈了。

    因此又行了一礼,道:“不知陛下有何事是需要微臣效劳的?”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皇后,说到:“上次你送来天工府的预选考题时,皇后也在场,经过皇后的贤言,朕才了解到了其中的利害,是以打算改革科举制度,今日传你进宫,便是为此。”

    说着,李世民把当天长孙皇后和他商量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

    听完李世民的简述,方寻愣住了,沉默了良久也未能发一言。

    “子昂?”李世民见方寻沉默不语,出声唤了下。

    “陛下圣明。”方寻行了一礼,由衷的说到,这句话不含半点杂质,完全发自他的内心。

    李世民笑骂道:“少拍马屁了,现在朕问的是,对于改革科举制度,你有何见解?”

    方寻想了想,道:“正如皇后所说,百姓入学难是因为开销太大,解决这个问题倒是不难,学子的花费主要是因为经典的价格太过昂贵,只要把价格降下来,就能极大的缓解他们的压力。”

    “这……”李世民为难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啊,经典之所以昂贵,是纸张的价格本就不低,还要请人抄录,价格自然也就偏高,想把价格压下去谈何容易?”

    李世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纸张价格已经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了,请人抄录经典的花费更是昂贵无比,综合以上原因,经典的价格就绝对低不了。

    经典对于抄录人员的文笔功力要求可是极高的,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抄写的。

    就算如此,还是不能避免抄录时错别字的发生,现代所说的异体字,有不少是抄录人员写错而被误传的。

    方寻:“对此陛下无需担忧,要想把纸张的价格降低并不难,只要换一种制作工艺就行了,像微臣在百越所制的竹丝绸,里面就有包含了这道工序,微臣可以把制作技术无偿献给朝廷,再由朝廷大力推广,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唐的百姓就都可以用上低价纸了。”

    制作丝绸和造纸术也有关联?李世民有点不能理解。

    看出李世民的疑惑,方寻没等对方开口询问,就解释道:“竹丝绸是把竹屑变成竹浆,然后制成布匹,造纸则是把木材变成木浆,然后制作成纸张,两者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微臣的造纸术唯一不同的一点是,降低了熬制时间和提高纸张质量。”

    接着,方寻把他的工艺详细的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大为震惊:“你是说,只要有了你的药物,就可以快速把木料里面的那个什么木质素快速分解,从而极大减少熬制时间,纸张也能变得更整洁更利于书写,而且纸张还能白如初雪?”

    方寻点了点头,说到:“正是如此。”

    李世民再问:“而且不需要匠师,随便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生产?”

    方寻再次点头。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睛流露出来的震撼。

    此时的造纸术,要把木料放在水塘浸泡数天,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然后大火把碎料煮烂,直到熬成纸浆。

    为了让这些碎料能完全煮烂,熬制的时候还要用大块的石头压住。

    待纸浆冷却后,再使用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这一步才是关键所在,负责帘纸的人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制作出厚薄适中的纸膜。

    最后捞出来的纸膜叠好了并用木板压实,把里面的水分压出,晾干后才得成品。

    这么辛苦制作出来的纸张,却不仅粗糙,而且还泛黄。

    而方寻的工艺,只要去掉树皮砍成碎块,然后放入一个什么高压蒸汽锅里面再投入药料,几个时辰就能成浆,随后再次给药,就能洁白如雪。

    最后再把木浆放入机器,就能自动帘纸成膜,如此工艺,怎么能不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