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九十七章 新的设计图

第九十七章 新的设计图

    如果只看眼前的话,这桥根本就没必要修建,延误工程进度不说,还要投入大量的钱财进去,还不如直接改道。

    但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修这跨山大桥就十分的有必要。

    因为郡直道可不是光给百姓出行的,它的主要目的除了作为商业通路带动整个百越的经济之外,还承担起连接各郡从而提高百越地位的重要战略意义。

    诚然,如果改道的话暂时是省下了不少的财政开支,但以后呢?

    每次商队经过都要多花费一天的路程,这一天的路程白白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了?

    长期以往,累计起来的开支又有多少了?

    而且现在有机会给他们改道,但世事难料,以后总会遇到那种想改道也没办改的情况。

    但现在如果让方寻把这座跨山桥梁修建出来了,工程队还能趁着这个机会向方寻学习搭建这种桥梁的技术,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冯智戴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一时之便和世代方便,孰轻孰重他分得清。

    所以这座桥,非建不可!

    既然冯智戴已经下定决心,方寻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随便找了一块岩石坐下,拿出文房四宝就开始着手画起了图纸。

    之前画的那张也不是不能用,但也只能是作为草稿为方寻带来一些灵感。

    而不能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因为要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究其原因,还是地理问题。

    因为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这也就是所谓的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其实强风对于桥梁的影响,比一般人所认为的要大得多了。

    普通人可能不会了解,但学建筑,特别是学桥梁设计专业的同学对一个事件绝对是印象深刻。

    那就是鹰之国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倒塌事件。

    当时摧毁这座大桥的仅仅是八级海风而已,虽然这个强度的海风对于内陆算是强风了,但对于海面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而已。

    既然设计的是海峡大桥,当初建造的时候就没考虑桥梁的抗风能力吗?

    事实上也确实是考虑了,而且建桥时设计师原本的设计就是抗十二级狂风的。

    所以当塔科马海峡大桥倒塌时,所有人都懵了。

    因为设计塔科马海峡大桥的设计师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而是莱昂·莫伊塞夫!

    他是谁?

    这可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悬索桥的领军人物,也是全钢制桥的早期推行者!

    也许是为这座当时世界排行第三的悬索桥融资并不算顺利,又或者是莫伊塞夫想要趁此机会改革创新。

    反正不管他出于什么原因,最后莫伊塞夫采用了2.4米的普通钢梁代替原计划中7.6米的桁架梁。

    这不仅将建造成本大幅降低至640万美元,还使得大桥更加的纤细优雅。

    然后,仅仅是通车了四个月,塔科马海峡大桥就轰然倒塌了。

    就因如此,这个事件也成为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经典研究案例。

    对于塔科马海峡大桥倒塌的猜测,有人怀疑是因为共振。

    共振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小学就有一篇课文是说19世纪初,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法国昂热市一座大桥。

    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且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

    在此事件中,大风吹过塔科马海峡大桥的横截面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漩涡脱落的现象,这是一种横向流诱导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流体经过非流线体时,会在它后方产生两道非对称排列的漩涡,当它正好和某样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的话,就会产生共振,塔科马海峡大桥才会上下抖动。

    但这也只是解释了塔科马海峡大桥倒塌前为什么会上下抖动这个问题,却没能解释为什么塔科马海峡大桥还会左右扭动。

    最后引出了第二种理论,气动弹性颤振。

    因为莫伊塞夫用普通钢梁代替原计划中桁架梁,这使得气流不能轻易穿过桥面而形成低压漩涡,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工程师也想出了各种对策。

    如果是梁式桥或者高架桥,会通过安装阻尼器减少震动,悬桥则不行。

    悬桥的震动主要是来自于气流,对地震这种物理晃动有着天然的抗性。

    就像是1995年1月17日霓虹国阪神的大地震,当时毁天灭地,但距离地震中心不过四公里的明石海峡大桥却能安然无恙。

    现代解决悬桥晃动的措施,一般都是通过改良大桥外形,让它具有更好的气动外形,或者在大桥的中间留出空隙,好让上下表面的压力可以均等。

    综上所述,方寻之前的设计图只能作为下一张的灵感,而无法使用,因为他在画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这个峡谷的风力会如此之大。

    唯一万幸的是,原本的设计图是在假设峡谷底下河流是贴边而过画出来的,现在的河流却是在正中间,这样在修建索塔时就免去了围堰抽水的步骤,因此可以省去了大量的工作。

    画好了图纸,方寻把图纸递给了冯智戴,说到:“这就是这座峡谷大桥的图纸,小侯爷过目下。”

    冯智戴接过图纸一看,越看越觉得心惊,最后声音都有点颤抖了:“子昂,这真的能造出来吗?”

    按照方寻图纸所示,要在峡谷两边修建两座H形的索塔,桥面穿在两座索塔中间,索塔顶部伸出无数条状物安装到桥面上,就如同海边渔民在晒鱼干一般。

    先不说那些条状物能不能承受得了桥面的重量,就连这桥面怎么铺过去上面都没有交代清楚。

    方寻就像看透了冯智戴的想法,说到:“纸上画出来工人也不一定能看懂,回去后我会制作一个桥梁模型模拟出施工方式,到时你们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了。”

    “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让人开采大量铁矿运来邕州,同时开办一个炼钢厂制作桥梁所需的钢索,其余的都不是问题。”

    “至于炼钢厂,到时我会负责指挥的。”

    眼见方寻胸有成竹,冯智戴心中的疑虑瞬间就被打消了,释然的笑道:“你办事,本侯一向放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