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九十八章 离开

第九十八章 离开

    贞观四年三月十五日,大唐第一家高炉炼钢厂成立,同年四月,第一家建材厂成立。

    贞观五年二月,百越邕州青城山大峡谷的两座索塔和四座辅助桥墩正式完工。

    ……

    方寻站在索塔的铁梯上,腰间绑着安全绳,此时正手持一黑一蓝两面旗帜,黑旗向上,蓝旗高举,通过之前商定的暗号做着指挥工作。

    收到指令,塔底的人操作着一台蒸汽式起重机,把主梁慢慢的升了上去,当主梁升到指定位置时,方寻放下蓝旗举起黑旗,示意对方停下。

    操作起重机的人伸手拉动放气阀的摇杆,把蒸汽机缸内的蒸汽排出,失去动力的起重机立即停了下来。

    由于起重机采用了和投石器一样的原理,虽然现在已经失去了蒸汽动力,但只要没人敲击偏轮轴,让齿轮盘的咬合脱扣,吊钩上的物体就不会因为重力原因自由降落。

    主梁升上来了,旁边的工人立即拿起铁钩勾住缆索,把主梁拉到索塔平台上方,并在底部放上几个稻草捆当作泄力垫。

    等众人做完这一切,方寻就把两面旗子同时举高,示意可以卸货了。

    随着一声金属敲击的声响从起重机方向传来,主梁瞬间呈自由落体掉在了稻草捆上。

    索塔平台有一个由铁架和滑轮组成的十几米高的起重塔,主梁吊上来后工人就会把起重塔的钩子勾到主梁上,再由索塔平台的一号起重机把主梁吊到指定的施工点。

    主梁其中一端的底部左右都有两根铁桩,另外一端则是四个圆孔,两个主梁在连接时,第二个主梁上的铁桩会扣在第一个主梁上面的圆孔上,以此来完成第一步连接工作。

    “把钢索吊上来。”

    看到工人们已经完成了主梁的对接工作,方寻立即指挥道。

    塔柱上面有两个相通孔道组成的“>”型索孔,索孔内角有一排排钢筋,是用来挂钢索的。

    吊上来的钢索会被挂在底部的孔道,总共要挂上五根钢索。

    等钢索都挂完了,下面的工人就会把五根钢索的另一端挂在蒸汽机的旋盘上,开机把这五根钢索拧成真正意义上的斜拉索。

    做完这一切,方寻会用混凝土把“>”底部的索孔封住,待其凝固了,再把铁浆从顶部的孔道灌入,待铁浆凝固了,斜拉索就会和塔柱融为一体。

    斜拉索的另一端会被放进主梁的三角形凹槽内,最后再灌入铁浆。

    这就是方寻说的笨人使用笨办法。

    没有办法把完整的斜拉索挂在塔柱的索道内,那就分成几根钢索,等挂上去了再进行编织成斜拉索。

    没有现代工艺把斜拉索和索塔、主梁连接,那就用原始的办法灌铁浆,让它们直接融为一体。

    “你们都坐了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习惯?”

    收工时,方寻看着吊箱内的工人一个个提心吊胆的样子,不由得笑问道。

    蒸汽式起重机很难设计出可以自由升降的功能,不过想要设计出反方向旋转的蒸汽机倒是不难,因此方寻用两台不同方向旋转的蒸汽机组成了一个“电梯”,用于开工时工人上下塔的工具。

    否则如果直接人力爬上塔的话,等他们爬上去都累得够呛了,那还怎么工作?

    不过看工人现在的样子,似乎他们反而会更愿意自己爬上爬下。

    其中一个工人颤抖的问到:“公……公子,这个真的不会突然掉下去吗?”

    方寻斩钉截铁道:“当然不会,这个吊篮被三根大钢索吊着呢,别说就我们这些人了,空间要是再大上一点,连头大象都能给它吊上去。”

    另一个马上问到:“那万一机器故障了呢……”

    “也没事。”方寻:“先不说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就算出现了,吊篮两边还有制动装置,到时也就只是会卡在半空中而已,我们直接爬下去也就是了。”

    “要是制动装置也出现故障了呢?”那人再次问到。

    “真要这么倒霉的话。”方寻叹了口气,继续道:“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方寻的话,让众人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方寻失笑,别说是在古代了,就算在现代,也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以保证百分百安全,人们能做的,也只是把出现意外的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罢了。

    出了吊篮,迎面就看到冯智戴站在不远处的石碓旁。

    冯智戴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看到方寻等人下了吊篮,就朝着方寻投去一个微笑。

    方寻打趣道:“小侯爷,你每天乐此不疲的接我下工,要不是对你知根知底,我都怀疑你有什么断袖分桃之好了。”

    冯智戴哈哈大笑道:“瞧你这黑炭样,就算本侯真有此兴致,也不会找你啊。”

    方寻接过旁人递过的水袋猛喝了几口,才道:“不说笑了,建材厂那边如何了?”

    现在建材厂那边每天只能出炉三个主梁,刚开始大家都不熟练时还好,但现在一个个都成老师傅了,三个主梁根本就跟不上方寻他们的进度。

    因此方寻让冯智戴加大生产力度,否则按照这样的工程进度下去,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修好这条桥了。

    冯智戴:“本侯来找你就是为了这事,建材厂那边每天三个主梁已经是极限了,不过第二个工坊已经着手让人建设了,新工坊比起第一个工坊规模要大上不少,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投入使用。”

    “所以想让你再多带一队人,让他们熟悉一段时间,等新新工坊正常生产了,就可以左右两边双管齐下了。”

    方寻:“如此便好,不过人我是带不了了,小侯爷可以让他们带,这些人跟了我这么久,早就学会了。”

    冯智戴沉默了片刻,问到:“子昂这是要走了?”

    方寻:“没办法,长安那边还有很多工作,再不回去,圣上可就要派人来催了。”

    冯智戴理解的点了点头,算下来方寻已经在这里待了一年多,而且现在工程队已经被方寻带得无比熟练,也是时候放方寻回去了。

    在方寻离开时冯智戴拿出了一小箱的金子赠予方寻,以感谢方寻这一年多的付出,不过被方寻婉拒了。

    现在百越处处需要资金,方寻哪还好意思拿?再者说,他现在还真的不缺这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