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二十章 正名刘邦

第二十章 正名刘邦

    垂拱殿内。

    赵佶召见了白时中、李邦彦、蔡攸、赵野、蔡懋、宇文粹中。

    几位宰执到来,赵佶将一份奏疏递给他们,它就是蔡靖写的警讯。

    几位宰执也知道了,蔡攸说:“圣上,皇孙于重阳宴上造谣生事,又不顾朝廷体制,写信给张孝纯,事情传开,京师百姓哗然不安。多半是蔡靖听闻此事,心中疑神疑鬼,然后有了这份奏疏。”

    金国才开始调动兵马,看上去事态不严重,蔡靖虽感到不安,还是如实写了。

    所以蔡攸说疑神疑鬼。

    李邦彦说道:“圣上,以防万一啊。”

    与思想无关,有关的是立场。

    “白卿,你有何看法?”

    首相是白时中,李邦彦是次相。

    白时中说道:“前线有常胜军,如今兵力已达到三万,金人应当不敢南下……若圣上疑惑,可以召皇孙问询。”

    “圣上,甘罗十二岁为相,不可小视皇孙也。”李邦彦说道。

    “也罢。”

    赵谌此时就在东宫,没有出去,一会儿被带到垂拱殿。边角坐着一个修起居注的官员,他不是主角,赵谌看着正中七人。

    全部认识,在重阳宴上认识的。

    看了看,施礼:“孙儿拜见大父,各位相公。”

    “免礼,坐下吧,这份是蔡靖的奏疏,你看看。”

    赵谌接过奏疏,看了看,心中大喜。

    没有警讯来,就容易被某些人做文章。

    放下奏疏,又看了看几位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是真正的宰相,赵野和宇文粹中为尚书左右丞,相当于原来的参知政事,为宰相佐贰。

    二蔡领枢密院事,总管兵事,相当于原来的西府宰相。

    他关心的不是这几个人的才能,也是立场。

    蔡攸和赵野是赵楷的人,不过赵野比较隐晦,于是明年还被赵桓重用,然后在大名府引起了大乱子。

    蔡懋是梁师中的狗腿子,也是赵楷的人。

    所以说赵楷的力量仍不可小视。

    白时中是中立派。

    宇文粹中虽是蔡京的外甥女婿,立场有些不大好说。

    但他的弟弟宇文虚中是李邦彦的人。

    今年童贯欲取云中府,李邦彦反对,宇文虚中上谏,“云中州郡,疆界遥阔,万一收复,每岁应副财用必三倍于太原,又须建置堡寨关垒,不下数百处,今财力匮乏,何所从出?屯戍军马,系一抺直取,疆界亦倍,于何处挪移?”

    占领了也无法防守。

    于是没有施行,否则西线局面会更被动。

    并且早在宣和年间,宇文虚中到边境察看军事时,就指出财用不足、士兵缺乏训练、装备短缺,不但不能违背澶渊之盟,还要以契丹为藩篱抵御金、夏。

    如果宋朝采纳,那时候耶律淳未死,仅是耶律淳、耶律大石和萧干组成的三驾马车,就足以让金人好好喝上一壶。

    或者更聪明一点,前面契丹三驾马车抗金,宋朝在后面提供大量支援,弄不好历史都会重新改写。

    开始时还好说一点,到了这时候,明知道金人是恶虎,契丹都快要完蛋了,还要继续联金抗辽,可谓该死。

    但在王黼等人蛊惑下,宋朝未听从。

    他也是朝堂上罕有的能被赵谌看中的大臣之一,赵桓上位后,不但不重用,还外放到了青州,然后到了完颜构和秦桧,全家满门直接被冤杀。

    这两个家伙害死的可不止岳飞和宇文虚中,岳云、张宪,牛皋被毒杀,宰相赵鼎,抗金名臣王庶,解潜,胡铨,李光……满朝忠臣良将要么被害死,要么被流罢,即便韩世忠等人逃过一劫,也被罢官,闲赋在家。

    “可惜是宇文虚中,而不是宇文粹中。”

    宇文虚中有才干,宇文粹中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最后是李邦彦,虽是浪子宰相,但是偏向赵桓一方的。

    总体上,局面对赵谌仍然不利,不过有了这份警讯,赵谌也不担心。

    他说道:“大父,各位相公,有没有看过《史记》?”

    几个宰相哈哈笑了起来。

    “各位对汉高祖如何评价?”

    李邦彦知趣地说:“若无萧张韩三人,汉高祖将会一无是处。”

    不要怪司马迁迷惑了李邦彦,就连班固修《汉书》时也采纳了司马迁的说法。

    “李相公,晚辈不赞同你的说法。”

    自家人哪,不管是不是浪子,得给李邦彦足够的脸面。

    一个晚辈让李邦彦开心地乐了起来,他说道:“那你说说,哪里不同?”

    “汉高祖决策眼光几乎无人能敌,汉朝未立之前,汉高祖身边已经有了许多谋臣,每项决策,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汉高祖几乎全部采纳了最正确的谋策,进入长安后立法三条,安抚百姓,避开项羽兵锋进入巴蜀,萧何月下追韩信,封韩信为齐王,取消诸候,得了天下后,稍宽秦法却未废除,又用儒家定秩序,等等。”

    对比一下宋徽钦二帝,刘邦采纳的几乎全是最正确的进谏和策略,徽钦二帝恰好反过来了。

    “用人能力天下无双,项羽气得范增告老还乡,萧张韩三人全部被汉高祖用好了。司马迁用惋惜的语气记载蒯彻劝韩信三分天下,韩信未听从,最后被吕后处死。”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汉高祖手下亲信曹参等人皆在韩信军中,担任要职。只要韩信谋反,韩军马上就会分裂,即便韩信平定曹参等人,实力也会严重削弱,哪有力量争天下?韩信虽未听从,犹豫不决,又逼迫汉高祖封他为齐王,恰恰证明了他已经有了谋反的心思!”

    “有理啊……”李邦彦说了一声。

    “司马迁又说了汉高祖和韩信论兵,多多益善,简直在胡说八道。核下之战,汉高祖手下兵三十万,韩信手下兵十万,韩信是辅战,指挥者乃汉高祖也,何来的十万之限!”

    “军事才干汉高祖可能是稍逊一些,也只是相对于项羽和韩信、冒顿而言。汉楚鸿沟争霸,项羽每战每败,手下越打越少,汉高祖每战每败,手下却越打越多。纵弱又能弱几何?”

    “白登之围,司马迁将功劳归于陈平,说汉高祖采纳了陈平之计,重赂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解围一角,汉军乃得突围,以此来贬低汉高祖。”

    “这更不是真相,首先说冒顿,他一统大漠南北,开创了历史先河,其军事能力不亚于项羽!”

    “汉楚争霸,民不聊生,都有食人现象,那时汉朝实力虚弱,并不比匈奴强多少,甚至更弱一些。汉高祖轻进才在白登被冒顿围困,即便如此,冒顿也不能攻破汉军大营。后方汉军又源源不断而来,于是冒顿顺着台阶而下,两国罢兵。”

    “否则大功在即,这个连亲生父亲、后母和弟弟都杀害的无情无义的人物,怎能给妻子颜面放汉高祖突围?”

    几个宰相全部让赵谌说傻了。

    实际论军事水平,刘邦真心的不差,至少在那时候是第四号人物。汉匈几千万人,天下第四名,还要怎么样!

    蔡攸不悦地说:“我们说的是金人,不是汉高祖。”

    “我说的也是金人,冒顿统一北方后,立即对汉朝举兵,虽然白登稍占上风,知道汉朝不好惹,这才没有大军南向。”

    “光武帝写信给岑彭,既得陇,复望蜀。”

    “符坚一统北方,立即用兵东晋。”

    “隋文帝列数陈国之罪,打着解救百姓水火之中的旗号,用兵陈国。对了,隋朝拿下陈国,立即免除了南陈境内百姓十年的赋税,于是陈国迅速安定。”

    对比一下宋朝得到燕云的做法……

    “隋文帝用兵高句丽,说,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这才有了父子二人多次用兵高句丽的故事。”

    “契丹也曾用兵中原,占领开封。”

    “我朝太祖说,卧榻之旁,岂容他鼾乎,收复南唐。”

    “天下,鹿也,雄才大略之辈,谁不想争乎?”

    “金人以破竹之势,灭掉契丹,我军两次北上皆遭惨败。我朝富庶,北地寒苦。我朝又收留张觉,招降天祚帝,给了金人最好的用兵借口。大父,诸位相公,你们说,金人会不会南下?”

    “这些人物有成功有失败,然而在占据优势时,无一不选择了争霸天下,因为只有夺得天下,才能真正称为建功伟业!正因为如此,汉高祖才与冒顿于白登交锋。”

    赵谌不是说着玩的,金海陵王完颜亮就曾写过一首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