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六十三章 皮袄

第六十三章 皮袄

    冗官!冗政!

    冗官不是官员数量多,总比一个县一百多个局级单位好吧。

    这个冗是指职权模糊不清,也是宋朝有意为之,因为这样,官员互相掣肘,就不会发生安史之乱的故事。

    如知州和通判,知州大于通判,但有几个人能将两者的权限说清楚?

    宋朝也有许多人察觉到了,庆历战争后,宋朝东府宰相兼任西府事务,西府宰相兼任东府事务,这样军政事务,宰相都清楚了,但不管用。宋神宗又发起元丰改制,反而更乱,更冗。

    职权不清楚,责任就不清楚。责任不清楚,一个个便不想多事,然后产生许多怪象。

    就像这些器甲。

    军监库的官吏知道有,上面的军器监官吏就未必知道有了,就算知道,再上面……原来还好好的,归三司管辖,现在三司取缔了,工部也能管,户部也能管,要命的这两部官员在不停流动,有的任期仅几个月就调任了。

    然后前线将士申请器甲,宰相和户部的官员第一印象就是,讨要器甲啊,那不是需要很多钱帛?

    于是申请不报,或者克扣数量。

    往大里说,明朝是真没有。

    宋朝有,但往往不知在哪里。

    想要理清楚也容易,请将宋朝制度全部颠覆吧……也就是来一个比王安石更彻底的变法。

    在这时候,就是认识到了,谁敢?

    “翟将军,不要想那么多了,挑器甲吧,我回宫。”

    他回到内宫,向朱琏辞别,朱琏说道:“满朝文武,为何让你出征?”

    不是你,而是九岁的孩子,这也不是出征,而是作孽!

    “娘娘,我虽幼,然幼好,壮也好,身份是不变的。”

    “不是有翟将军和韩将军吗?”

    “二翟和韩将军虽能战,面对的是金人,且多是新兵,儿臣不亲自督战,三军士气不能振作。并且这一战有黄河为天堑,高枕无忧矣。”赵谌劝说了许久都没有用,最好只好说道:“权当替大父还债吧。”

    赵谌又找到赵桓,讨要了一道手诏。

    这份诏书未经外廷审核,是无效的,不过在特殊时期,它也能等于是诏令。

    “父亲大人,若是大臣问我,皆不用回答,以免被敌人探知。”

    这时,金人在京师还没有安排密探,不过万一呢。

    “谌儿,你一定要小心哪。”赵桓悲怆地说。

    “你放心吧,虽然局势危急,总比我们一家子以前困在东宫好吧。”赵谌说道。短短几日,赵桓好象老了好几岁一般。

    悲催的父亲,十年东宫,度日如年,大半年皇帝,度日如世纪。

    天色暗了下来。

    除了两营火器营外,余下的士兵全部集结。

    赵谌先是安排人发皮袄子:“诸位,这是母后带着诸宫女日夜不停抢制出来的。”

    虽然是一件简陋的皮袄,大伙听了很感动。

    但是必需品。

    夜行军,不是日行军。

    这个年头,严重缺乏保暖的衣服,夜里行军,若遇到大寒的天气,真的会冻死人的。

    “这次出征,各个代指使对你们也说了,我再说几句,危险度不高,故连我也随同你们一道出征。然而这将是宋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战,会有许多立功机会。”

    到了这时候,那怕普通的士兵也不能隐瞒的。

    但是赵谌话音一转:“若是有人害怕,定鼎军的将士可以申请不参与,我会将你们安排到火器营。当然,这是第一次,第二次继续畏惧不前,那就是军法侍候了。”

    “翟将军部下的老兵南征北战,我是放心的,至于新兵,若是害怕,也可以申请退出,但须将朝廷给予的刺身钱、开拨钱、出征钱交回。”

    是有人想退出的,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没人吭声,我就当你们一起同意了。我再说两件事,翟将军部下给了开拨钱和出征钱,定鼎军也会给,这些我交给吴明,记在账上,回来后发放。若是战死于沙场上,或至重残,朝廷给予的抚恤不会少,我额外每户人家再给一百缗钱。”

    “之前我承诺的于京城安置家属,即便牺牲,我也会将他们安置下来,让他们尽量过一个舒服的生活,这是我作为太子,给的承诺。”

    许多士兵听了,心里安定下来。

    谁也不敢保证上了战场能平安活下来。

    但有了朝廷的抚恤,以及这一百多缗钱,一家人能过上舒适的日子。

    “最后就是军纪。我再说一次,这次行动风险性不高,然而你们不听调动,仍然有失败的危险。因此一切行动听指挥,谁要是违抗命令,或畏惧不前者,休怪我无情,斩之!”

    “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各营将士都穿上厚实的衣服,包括那件皮袄。

    穿好后,又披上铠甲,带上各自的兵器。

    为了减轻士兵的负担,赵谌又调来一千匹马,将帐篷行李粮草打成包裹,放在马背上。

    不过这些马不是驮马,全是战马。

    不是用来上战场,虽然有部分人会骑马了,只是骑,没有多少士兵能做到骑在马背上与敌人交战。

    但这些马未来也会派上用场……

    收拾好了,天色也黑了下来。

    因为天黑了,也没有人注意这支军队的去向。

    大队人马默默来到汴水,跨过虹桥,有人也注意到了,现在京城也是一片兵荒马乱了,无人在意。

    继续向北,又跨过了五丈河,临近陈桥镇时,韩世忠说道:“殿下,你上马吧。”

    “韩将军,我不带头,如何让将士奋勇杀敌?”

    可能因为吃得好睡得好的缘故,加上跑东跑西的,不缺乏锻炼,赵谌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至少走到现在,只稍稍觉的有些累。

    过了陈桥镇,赵谌说道:“埋锅做饭,顺便稍息一会,记住,不得卸甲,否则暴冷暴热之下,易得卸甲风。”

    刚才赶路不觉得,一旦停下来,才感到寒气逼人。

    “真是糟糕的天气……”

    按照常理,今天都是除夕了,天气应当逐步回温,但是只有凛冽刺骨的寒风,一点儿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

    赵谌哆嗦了一下。

    “殿下……”

    “翟将军,无妨,以后要切记,遇到这种情况,还在战斗后,不管多累多热,都不能立即卸甲。”

    常遇春那么猛的人,就是因为喜欢凉快,战斗后迅速卸甲,最后暴病身亡。

    “辽东更冷吧。”

    “肯定了。”

    “哪里的人是如何生存的?”翟进问。

    “适应了,体质比我们更耐寒,就是比较艰苦……实际艰苦是有原因的。辽东有诸多河流,森林密布,狩猎捕渔就能生存,女真人喜欢养猪,更北有人喜欢养驯鹿,一种很大的肉类鹿。当然了,因为罕有农耕,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就会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样,受白灾黑灾影响……”

    “白灾、黑灾?”

    “白灾就是雪多雪大,无处放牧,牲畜多被冻死。黑灾就是无雪,无雪就会无水。无水草就长不起来,没有牧草,牛羊就会饿死……女真人不放牧,至少不会游牧。但同样受天气因素影响,山林里的动物也会受天气影响,动物少了,狩猎收获也跟着减少。不止如此,看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么?”

    “未看过。”

    赵谌大约将其内容说了一遍:“那只是文人心中的一个梦想国,实际真有这个地方,会有许多问题。首先需要大量铁器,不然不要说切菜砍柴了,连耕作都是问题。想要铁器,得先找出铁矿,然后将铁矿运出来,工匠铸成钢铁,再打造出各类铁器。陶瓷也一样,先找出瓷土、黏土……不止是各类器皿,还有知识,想要获得知识,得有印刷技术,制笔需要管、毛,制墨需要油烟,制纸需要葛麻竹木,制砚需要砚石。”

    “如果真有这样的封闭的环境,百姓生活会是无比的艰苦。大隗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百姓贫苦,民风剽悍,官府都懒得去征税。但日子过得如何?从山中好不容易捡出一斤松子,放在市面上能值四五十文钱,他们卖给商贾只有十几文钱。”

    “硫磺在琉求贱如土,运到我朝比松子还要贵。女真人表面上渔猎就能满足生活了,同样的需要盐茶布帛铁器,可是这些货物运到他们哪里,也会贵的出奇。”

    “有道理。”

    “只是有一些道理,因为这些问题是能解决的。我朝百姓喜欢生活在一个舒适区,青海以东,燕山以南,五岭以北……”

    这玩意不能纯粹怪宋朝的文人,罪盔祸首是赵匡胤那一斧。

    斧只是一柄镇纸的小玉斧,却将宋朝的开拓进取精神全部砍断了。

    “但不是这样的,如岭南,一年可以三熟,瓜果飘香,因为四季常青,中原能养两季蚕,岭南能养四到五季蚕。西域看上去似乎是黄沙漫天,实际出产最甜的瓜果,适合种植棉花……不是木绵,一亩地能得近百斤棉絮。大漠不但能放牧,拥有无数矿产。辽东同样不是苦寒之地,那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土壤。贾谊说膏腴之地,那里几乎全是真正的膏腴之地。”

    “殿下,但那里比较冷啊。”

    “辽国已经培育出许多耐寒的作物,也可以从倭国寻找耐寒的稻种,只要驯化若干年,便可以在辽东种植,一旦推广,那里广袤的平原地带,就会成为一个超大的粮仓。”

    “殿下,岭南有瘴疠吧?”翟兴问道。

    “瘴疠一是真瘴,有毒气体,一是疟疾,蚊子传染的疾病,皆是不洁之地产物,只要开发起来,这两样就会自动减少了。不要说岭南,南海诸国天气更加湿热,那里的百姓是如何生存的?”

    “即便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夔峡地区,雪域高原也不是一无是处,一无是处的是我们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吏。”

    “卷缩在舒适区域,别人还会侵犯你,交趾屠了邕州,夔峡各蛮酋时常寇略巴蜀,以及眼下的女真人……”

    “一个民族想要强大,必须拥有尚武和开拓精神。仅靠乞和,不但折断了自己的脊梁,也不是解决的办法。”

    短短几句,二翟震撼莫名。

    因为他们从赵谌的话中看到一幅无比宏大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