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15章 杠上了

第15章 杠上了

    虽然相信了张卫东正式工的身份,可陶大民还是有些不太愿意,嘟囔了一句,“这不和交公粮时的白条,一个样么。”

    张卫东赶紧接话儿说道,“陶哥,那可不一样,你这钱,我明天就能给你。”

    见陶大民还有些犹豫,张卫东又对他说道,“陶哥,你这些菜拉回小山屯,二十多里地费多少力气不说,拉回去你也吃不了啊,不如你信我一次试试,我总不能为了这一车菜,破坏了工农兄弟的感情吧。”

    陶大民撇撇嘴,显然他对张卫东说的什么‘工农兄弟感情’并不感冒。

    但市里的正式工一个月起码能挣几十块钱的工资,这他倒是知道。

    抬头看了一眼逐渐升高的太阳,现在差不多九点来钟了,要是再等下去,菜都得蔫吧了。

    咬了咬牙,陶大民终于下定决心,“行吧,明天你一定要把钱给我,不然,我可真去你们厂里找了。”

    “必须滴!”

    既然决定了把蔬菜赊给张卫东,他也就不再犹豫,“走吧,我把菜给你送到哪去?”

    “嘿嘿,陶哥,不用你送,我还得用用你这板儿车,明天咱就在这农贸市场碰头,到时候一并把钱和板儿车给你。”

    “啥玩意儿?你还要用我的板儿车?”

    “嗯呐!”

    陶大民深深的看了一眼张卫东,心里暗骂到,还真特么是工农兄弟感情呢!

    不过他这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说话办事儿却是一个唾沫一个钉。

    “行!借你了!”陶大民有些赌气的说道。

    说着话,陶大民把板儿车的肩带朝张卫东一扔,就要离开这里。

    现在他觉着眼前的张卫东,是越看越来气,不想再和他多蘑菇下去。

    张卫东却喊住了他,“陶哥,还有个事儿……”

    “你烦不烦啊,还有啥事儿?”

    “你家里还有板儿车么?”

    “不是你啥意思啊?”陶大民真的有点儿上火了,这个张卫东可真是瞪着鼻子上脸呀。

    “我是说,你家要是还有板儿车,或是能借到的话,明天再给我送一车蔬菜来呗。”

    陶大民听张卫东这么说,都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这小子,他咋好意思来着呢?

    这一车菜还是赊的我的,明天还让我再给他弄一车菜过来?

    张卫东见陶大民有些面色不善,连忙笑着对他说道,“明天两车菜的钱都给你结了,都按十二块五!”

    “好,明天我就再拉一车菜来,我等着你钱的,明天要是不给我现钱,我把一车菜拉到你厂门口,看你怎么办!”

    陶大民也是跟张卫东杠上了。

    他倒是要看看,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的年轻人,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

    多年之后,卫东集团董事长张卫东,和分管集团建筑业务板块的陶大民,说起最初相识的一幕时,仍然会心一笑,兄弟情谊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切都谈妥之后,张卫东让陶大民稍等自己一会儿,他还要去取自行车。

    等大金鹿骑过来之后,张卫东和陶大民约好了明天碰头的时间,把板儿车的肩带,绕着车座下的铁管缠了几圈,弄成了一个临时的人力车。

    和陶大民摆了摆手,张卫东蹬着大金鹿向另一个方向骑了过去。

    ……………………

    离开‘茄子沟国营农贸市场’,张卫东骑着他的‘人力车’,来到一片住宅密集的区域。

    这里的住家,大都是双职工家庭,房子也没有配置菜园儿。

    张卫东把找了一条巷子骑了进去。

    没走多远,就见到两条巷子交叉口处,有一些老头围成一圈,中间的俩人正在下着象棋。

    离着不远儿,阳光好的地方,还有一些老太太坐着马扎子闲聊天儿。

    其中的一个老太太,手里轻轻的推着一个木质四轮的婴儿车轻轻晃着。

    车里的一张小脸儿,粉嘟嘟的,头上还带了一个蓝色的毛线帽子,看着煞是可爱。

    张卫东从大金鹿上下来,把‘人力车’往边上靠了靠,经过闲聊天儿的老太太跟前的时候,客气的问了一句。

    “奶奶,你们有需要买菜的吗?”

    几个老太太停下闲聊,其中一个老太太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卫东,向他问道,“小伙子,你这不是厂里的工人么?怎么还卖起菜来了?”

    “奶奶,准备结婚了,凑钱买三大件儿,光靠工资可不够啊。”

    “这不我趁着下夜班想着出来赚点钱,菜都是乡下亲戚送过来的,可新鲜了,要不您看看。”

    听到张卫东这么说,更多的老太太、大姨向他看了过来。

    有的还直接站起身,去看板儿车里的蔬菜。

    “还真是呢,这菜确实是挺新鲜的。”

    “这孩子也不懂这个,就这么一路让日头晒着,要是盖上个被单儿、淋上点水,还能更新鲜些呢。”

    “巧了不是,家里菜快吃完了,正打算着明天去农贸市场看看呢,这还有送上门儿来的。”

    ……

    之前的那位老太太,向两条巷子尽头看了看,拉了张卫东一把,低声说道,“你这小伙子倒是能干,可你不怕碰上管理人员,治你个投机倒把的罪呀?”

    投机倒把罪,顾名思义即是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获取利润。

    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六七十年代。

    改开之后,由于引入市场机制,许多计划外经济活动陆续合法化,从而退出投机倒把范围。

    虽然这个趋势是明显的,但具体进程并不顺利,各地的推进和管理也有所不同。

    一些活动放开一段时间之后,有可能又重新归入投机倒把而再遭打击。

    因此老太太才会有此一问。

    张卫东开玩笑的说道,“奶奶,我就在巷子里面转转,只要你们不去街道举报我,谁又会来管这个呢。”

    “你这孩子,我们这帮老姊妹们都多大年纪了,哪会干那事儿!”

    “知道,我这不跟您开玩笑呢么。”

    在决定收下陶大民这一车菜的时候,张卫东早就在心里做了打算。

    现在的社会环境,早就不像几年前那么紧张了。

    只要他不放肆到沿街叫卖,只在居民区里面转转,还真不太可能有人来管他。

    不信你问问去,街道办、工商局、商业局……谁爱管这事儿?

    就算是张卫东倒霉,恰巧被哪个部门的给撞上了,只要没抓他个现行,他也会一口咬定这是给自己家拉的蔬菜。

    八十年代初期,真就是这样,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可因为长期的思想禁锢,却极少有人能够跳出其中的窠臼,真正扎身改开的浪潮之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只有少数有勇气的人,才能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最终实现一番作为。

    大部分人心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铁饭碗’,那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也是为什么几位老太太惊讶于张卫东明明是工人身份,却推着板儿车走街串巷的贩卖起了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