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14章 十二块五毛

第14章 十二块五毛

    张卫东抽了口烟,对着陶大民说道,“你的事儿我刚才也听明白了,你这一车菜要是不想再拉回小山屯,我收了你看咋样?”

    “你要收我的菜?”陶大民原本来以为张卫东只是热心肠,过来拉架的。

    没想到对方居然开口说要收自己这一板儿车的蔬菜,赶忙对他说道,“那敢情好啊,我这菜都可新鲜了,都是自己家、亲戚家园子里新摘的……”

    “哎,这位小同志,我可得和你说好啊,”见张卫东是要收这车菜的,戴红袖箍的市场管理人员拦了一下说道,“你收他的菜我管不着,但你可不能在这卖!”

    “这位师傅,”张卫东笑着对市场管理员说道,“您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违反农贸市场的管理规定,更不会让您为难的。”

    市场管理员见张卫东这样说,反倒有些纳闷了,“你是哪个厂子的后勤?”

    张卫东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对着陶大民说道,“陶哥,咱找个地方说话?”

    “啊?好,好。”

    边上围着的大爷大妈见年轻小伙要走,都有些不乐意了。

    农贸市场里卖一毛二一斤的菜,他这边才卖五分钱,这些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原本都想着等市场管理员走了之后拣个便宜。

    因此纷纷说道,“哎,小伙子,你别走呀,给大妈称上一捆芹菜。”

    还没等市场管理员出面阻拦,陶大民先嗡声嗡气的说了一句,“人家不让卖,要买,找他去。”

    说着话,朝着市场管理员那边撇了撇嘴。

    “哎,你这……”市场管理员见一帮大爷大妈看向自己不善的眼神儿,还想要和陶大民掰扯几句。

    可陶大民压根儿没有理会他,把板儿车的肩带挎起来,拉起两个车把手,跟着前面的张卫东走了。

    张卫东也不急着去取大金鹿,带着陶大民拐进一条小巷子,又掏出一根‘恒大’来给他递了过去。

    “不抽了,不抽了。”陶大民忙推让道。

    “陶哥,你这一车菜我都要了,你想咋卖着?”

    “啊?你问我啊?”陶大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张卫东让陶大民给问笑了,“你的菜,当然是你说价、我还价,不然还能怎地?”

    “我以为……以为和交公粮一样,多少钱都是你们定呢。”陶大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张卫东初听这话有些哑然,细想之下却又有些心酸。

    农民兄弟们不容易呀。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农村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缴纳公粮。

    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则是以农户为单位,缴纳公粮。

    不管是生产队去缴纳公粮,还是农户个人去缴纳公粮,没有一个是轻松的。

    亲身经历过这事儿的,都知道其中的不易。

    直到2006年6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这一情况才彻底得到了改变。

    至此,龙国延续几千年的“交皇粮”、“农业税”、“交公粮”宣告全面结束。

    农民不但不向国家交税了,国家反而还向农民每年发放一定的种粮补贴。

    农民们的日子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只不过想要单单依靠土地发家致富,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才有了大量进入城市,参与到城市建设中的农民工群体。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张卫东关注的,是眼前的事情。

    “陶哥,你就合计一下,这些蔬菜花了你多少本钱,除了本钱之外你想赚多少,加起来就是这车蔬菜的价钱了,我看着合适就收,不合适咱再说。”

    陶大民眨么眨么眼睛,表情有些迷糊。

    这都是自家、父母和姐姐家园子里的摘下来的,哪里有什么本钱呢?

    张卫东也没想到,这陶大民竟然如此的实诚。

    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怎么会想到来城里卖菜赚钱的。

    想到这里,他问了一句,“陶哥,你这是第一次来市里贩菜吧,咋想到干这个营生的呢?”

    说到这个,陶大民倒是不含糊了,“两个丫头要交书本费了,家里还要买些油盐酱醋,给媳妇儿买盒针线……”

    张卫东笑着说道,“那你合计合计,这些得要多少钱,我看看这车菜值不值那么多。”

    这些陶大民早在心里盘算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此时听到张卫东问到,他立刻回答了出来,“要十二块五毛!”

    张卫民刚才就已经看过板儿车上的蔬菜种类,也大致估摸过重量。

    按照农贸市场里看到的价格,这一车菜零售的话,卖个二十五块到三十块钱是不成问题的。

    更何况这些蔬菜,比农贸市场里的,可新鲜了不少呢。

    张卫东并不知道这个时候,蔬菜的采购价格如何,也并不关心那个。

    一车菜,十二块五收,就算卖出去二十五块钱,那还能赚十二块五,抵得上五分之一的工资了。

    干了!

    “陶哥,十二块五收这车菜,我觉着还行……”

    张卫东还没说完,陶大民却拦住他的话说道,“那个啥,不用十二块五。”

    说着话,他从黄绿色的旧外套口袋里掏出来一把毛票和一小堆儿钢蹦,“刚才那个红袖箍过来之前,我已经卖了一些,差不多有一块钱,你给十一块五就行!”

    陶大民的实在,让张卫东有些哭笑不得,也让他下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

    可是事情都到这份儿上,不说也不行了,“陶哥,你卖的算你的,我还是十二块五收你这一车菜,不过我没有现钱,这菜钱我得明天给你。”

    “啥?那咋能行?我和你不认不识的,你明天要是不给钱,我上哪找你去?”

    陶大民有些不乐意的看着张卫东,怀疑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在耍自己玩呢。

    “这你放心,我是制锨厂的正式工,”张卫东一边说着,一边从工作服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工作证递给陶大民,“你看,这是我的工作证。”

    “我总不能密了你这十块八块的,让你找到厂里去吧。”

    陶大民狐疑的看了看张卫东,这才接过了张卫东的工作证。

    红色塑料皮的工作证上面,印着金色的字体,国营七河市制锨厂-工作证。

    陶大民的小学文化水平,这十一个字里,起码有三四个不认识的。

    不过他还是打开了工作证,对照着里面的照片,仔细的看了看张卫东的脸,好一会儿才将工作证还给了对方。

    这年头儿,普通人民群众的心中,还没有假证的概念。

    只要照片儿能对的上,一般没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

    可陶大民还是有些不太愿意,嘟囔了一句,“这不和交公粮时的白条,一个样么。”

    张卫东赶紧接话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