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64章 大缸里的酸菜

第64章 大缸里的酸菜

    小山屯,陶嫂很惊讶张卫东的到来。

    “卫东兄弟,不是说三天时间吗,这咋早来了一天呀?”

    “嫂子,我今天过来不是楸鸡蛋的,我来看看陶哥收的咋样了。”

    “哦,这么回事儿呀。”陶嫂这才明白张卫东的来意,笑着对他说道。

    “现在正是鸡下蛋的时候,还算好收,昨天一天他就收了小七十斤。”

    “等今天中午回来呀,肯定能有一百斤了。”

    张卫东接过陶嫂递过来的水碗喝了一口,一路骑车过来的热劲儿消了大半。

    “陶哥办事儿就是妥帖啊。”

    “你可别当面夸他,再飘喽。”陶嫂一边笑着一边说道,“昨天他还说来着,眼瞅一百斤就要收够了,是就此打住,还是继续往下收,他一个人拿不定主意。”

    “你今天来了正好,这事还得你来拿主意。”

    张卫东点点头,他能了解陶大民和陶嫂的担心。

    虽然之前有贩菜的事情打底子,他们知道张卫东是个有能耐的。

    可毕竟赊下这一百斤的鸡蛋,花费不老少呢。

    他们也担心张卫东那边的销路还没有谈妥,自己这边再屯的太多,到时候就不好了。

    “行,等陶哥回来了我和他说。”

    “那中午就在家吃呗?”

    “嗯呐,今天中午就尝尝嫂子的手艺。”

    “好嘞!卫东兄弟,你在家里坐着,我去供销社看看,还能不能割上点肉。”

    “嫂子,不用特意忙活,有啥吃啥就行。”

    “你甭管了。”

    ……

    张卫东自己在院子里来回溜达,享受着得之不易的清闲。

    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陶嫂才回来。

    她手里拎着一块用草绳系着的肥膘肉,看那样子得有半斤左右。

    这也就是乡镇上的供销社,要是在市里,这么肥的肉,早就让人给抢光了。

    看来农民兄弟们的生活,还是不咋容易呀。

    张卫东知道,像陶大民这样的家庭,就算是过年,也不一定舍得割这么多肉。

    粉条陶嫂去买肉之前,已经泡上了。

    把肉拿清水冲洗了一下,她又从大缸里捞了一颗酸菜。

    因为陶大民不在家,张卫东也不好一直站在院子里看陶嫂干活,因此回屋上炕坐着去了。

    又抽了一支烟,院子里响起了陶大民的声音。

    “玉芬,我回来啦。”

    陶嫂名叫刘玉芬,听到陶大民回来了,赶忙应了一声,“哎,当家的,卫东兄弟来了。”

    张卫东这时候也从炕上下来,迎到了院子里,“陶哥,回来啦。”

    “哎,哎。”陶大民一边把土篮子放到仓房门口,一边招呼着张卫东。

    “卫东兄弟,你咋今天就过来啦?等我把鸡蛋放好,咱屋里说话。”

    “嗯呐。”

    ……

    陶大民和张卫东坐在炕上,各抽各的烟,陶大民再次问张卫东咋提前一天就来了。

    张卫东把自己的两个发小也在帮自己收鸡蛋的事情告诉了陶大民。

    说是他俩因为年轻,在屯子里赊蛋,别人不太信的过。

    后来还是给他俩拿了粮票,这才顺利的把鸡蛋收了上来。

    这事儿让张卫东有些担心陶大民这边的情况。

    今天过来,一是看看陶大民这边鸡蛋收的怎么样了,二来也是给他送过一些粮票来,免得他和陶嫂两人为难。

    陶大民听了张卫东的话哈哈笑了几声,“没事儿,卫东兄弟,我老陶在屯子里,这点儿面子还是有的。”

    “这不,一百斤鸡蛋都收齐了,现在就是不知道该继续收啊,还是先停一停呢。”

    张卫东点点头,“嫂子刚才和我说过这事儿了,你敞开了收就行。”

    “之前让你三天收一百斤,那是先把咱这买卖的名头传出去。”

    “以后就是每天都要收一百斤了。”

    陶大民听了张卫东的话,先是高兴,然后又有些面露为难的神色。

    张卫东既然能够每天都要一百斤,那么肯定是销路没有问题。

    张卫东的生意越好,他这份营生才能干的长久,因此他自然是高兴的。

    但每天都保证收到一百斤鸡蛋,也多多少少有些让他为难。

    张卫东也看出来陶大民的为难神色,出声问道,“咋了陶哥,每天一百斤有难度?”

    陶大民吧嗒了一口烟袋锅子,“嗯呐,卫东兄弟,这一次能这么快收够一百斤,是因为之前屯子里各家各户都有些存货。”

    “以后每天都收这么多,怕是就不那么容易了。”

    “再说,现在正是鸡下蛋的时候,再过一个多月进了伏天,可就下不了这么多了。”

    对于陶大民的这种担心,张卫东早就考虑过了,当下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给陶大民说了出来。

    “陶哥,收蛋这事儿,你不能只盯着小山屯这一嘎达地方。”

    “上次我来的时候,嫂子也说过了,咱屯子人户少,哪怕是现在这个时候,全屯子一天也就一千颗蛋左右。”

    “要是等进了伏天,鸡下蛋减了半,你就是把全屯子的蛋都扒拉过来,也不够一百斤呀。”

    陶大民多少有些明白过来,但还是不太确信的问道,“卫东兄弟,你是说?”

    张卫东点点头,继续说道,“小山屯这边,你收个一次两次的,全屯子就都知道咱干这个买卖了,以后让她们往家里送就行,有嫂子在家里归置出不了啥问题。”

    “以后你主要跑周边的其他屯子、村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鸡蛋数量。”

    还有一句话张卫东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光指着小山屯,对于鸡蛋的供应来说,风险太大了。

    万一以后有人眼热他们的生意,也有样学样的收起鸡蛋来,到那时再想办法就被动了。

    现在就让陶大民把周围的屯子、村子跑起来,那就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化解这种风险。

    陶大民略一琢磨,也同意了张卫东的说法,“要是这么干的话,那每天一百斤鸡蛋完全不成问题,只不过……”

    “陶哥,还有啥问题?”

    “那个,”陶大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在咱屯子里,我说赊蛋肯定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可要是去了其他屯子,我怕不现支粮票的话,人家信不过咱呀。”

    张卫东恍然,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粮票放到炕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