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空间序列 » 3 一场争论

3 一场争论

    3一场争论

    第二天,他们被湖边牦牛的声音吵醒,已经是上午9点了。金色的阳光射入帐篷让人有些睁不开眼。

    越野车驶过40冰川,很快就来到了库拉岗日山脚下,驶过一个停着两架直升飞机的巨大停机坪,越野车来到一个装着巨大铁门的山洞前,越野车驶到铁门前面,铁门自动打开了同时亮起了灯。里面又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放佛这里不是一个天文台而是一个战略防空洞。三人下了车,走向一个长长的走廊,穿过一道道自动门。进门后后面门自动关上了,樊星和上官岳明显觉得这里含氧量高了不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

    扎西台长:“过了这道门里面全部都是加压室,设定海拔是1500米。你们不用担心这里的海拔问题,每个舱室相当于海拔降低300米。要是不适应可以每个舱室停留几分钟。”

    樊星注意到了,每个舱室都有沙发和简单的零食饮料。

    樊星:“我们没问题。”

    终于穿过一最后一道门,门开了以后,里面是一个灯火通明巨大的圆形大厅,高约30米,直径竟然达到了100米。巨大的空间被分割成了主要两部分,左边是一堆各式各样的设备,右边是人员办公研究的地方。大家穿着防护服都在忙碌着,或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或快速走来走去,但是都保持着安静。空气中的安静和眼前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樊星吃惊的问道:“这里就是我们天文台?”

    扎西笑道:“我也希望如此,这里是很多部门的综合研究中心,喏,你看前面那排机器,就是射电数据处理中心,这边,是重力实验室,远处的电梯,再下去就是中微子实验室。而我们天文台办公室,在那个角落。”

    樊星想想也是,这里距山顶还有2000米,他们的望远镜,一定是在山顶。

    说完,扎西台长指着大厅的一个角落里,那里有一个不大的隔间,里面有10来个人,应该就是台里的工作人员。扎西带了他俩过去和大家一一招呼。

    一部超级电梯带着三人上了库拉冈日的最高峰,这是一部长度接近1800米的超长高速电梯,三人花了几分钟才到达天文台。三人站在天文的玻璃墙前,望着外面原本陡峭的山体被削出一个宽阔的平台,一台直径25.4米的巨大望远镜仰望着天空。旁边还有一台直径超过8米的辅助望远镜。一条透明的玻璃走廊连接着两个望远镜室。

    扎西台长:“以后这里就归你们使用了,这里也是增压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到外面去,外面不仅气压低,有时风还很大。注意安全。如果觉得这里不适应,就到下面办公室去,在那里也可以利用电脑控制望远镜。”:“”

    上官岳:“望远镜都安装了些什么设备?”

    扎西台长:“CODEX高分辨率的光学光谱仪,EPICS具有极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行星成像仪和光谱仪,MICADO衍射受限的近红外照相机,OPTIMOS大视场的多目标光谱仪这些都有。详细资料我会让小王发给你。”

    樊星:“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扎西:“工作不急,你们这几天先熟悉一下。以后工作内容会出现在电脑上,任务不会太多,没有安排你们就可以做自己的研究。”

    “不过有时下面的人会用我们的望远镜,他们不会上来,只会在电脑上操作,他们操作的时候你们的电脑上会有提示,你们把控制权给他们就是。不过你们不理会也行,他们的权限比你高会自动接管望远镜的。他们接管以后,上面的指示灯会亮起。”扎西台长补充到。

    樊星和上官岳太爱这里了,不仅顶级的天文设备供他们使用,而且有着完美的风景,高耸的库拉冈日顶峰透明的观测室,他们不用出去就可以一览青藏高原的风光,向北可以看见普莫雍措和羊卓雍错没湖光山色,向西又可以看见巍峨的珠峰、圣女峰和一系列雪山,向南可以看见南亚次大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荫。这里成了他俩观测星空的天堂,一般人嫌这里太过于冷清很少上来,自从他们到台里后,又什么事也直接请二人代劳,二人也积极配合,乐得少人打搅。

    一天傍晚,二人坐在巨大的玻璃墙内,从自动咖啡机里各自取了一杯咖啡等待着夜晚的到来。窗外,远处羊卓雍错被夕阳金色的光辉笼罩着,碧绿的湖水倒映着金色的云朵发出迷人的光芒。

    上官岳:“欧阳给你来信了吗?不知道她最近如何。”

    樊星:“就是上个月收到她发给咱俩的邮件,其他没有收到。”

    上官岳:“最近看新闻她风头很足,已经是宇宙生命学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了。”

    樊星:“当然,你知道她永远是开拓进取,不服输的。”

    上官岳:“要是她在这里就好了,我们三人一起在这里研究到不错。”

    樊星:“那不可能,你知道她的研究方向和我们不一样。”

    两人看着远方的羊卓雍错,一年以前,他们三人还在那里一起旅行,一起露营。

    欧阳琪是谁?

    欧阳琪是樊星和上官岳的同学,同为李博教授的徒弟,只是欧阳琪大他们一级,算是他两的师姐。虽然三人里面上官岳的年龄最大,却和樊星同一年考上博士。樊星年龄最小,因为他和欧阳琪都是少年班毕业,所以年纪轻轻就成为著名教授名下的得意门生。欧阳琪更是因为夺得摇篮奖而名声大噪。

    摇篮奖金来自于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是一项奖励在宇宙学,宇宙生命学,宇宙医学有突出贡献的基金,专门奖励在该领域内取得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欧阳琪不仅是为数不多的女性,而且是唯一一个以本科学生身份获得该奖金。她发明了一种基因法,使得宇航员可以在低氧环境中的活动能力及生存率大大提高。这使得她名声大噪,成为业内的传奇青年科学家,不过她没有想到几年以后发生的连锁反应让她陷入争论的漩涡之中。当人们发现她的技术是如此有效,立即在运动员中使用,不但接连创造无氧登山的世界纪录,而且在奥运会世界杯的各项赛事中所向披靡,全面超越了自然人,使得奥委会不得不做出改革,分别设置自然人和改造人项目组。她立即成为争论的焦点,一派是支持她的改造人技术,一派是说她的技术违反了自然法则,应该禁止使用,这些结果都是她始料未及的,不过在科学共同体内大家都对她支持。技术本没有错,技术都是推动人类前进的,错误的是怎么去使用该项技术,我们不能因为原子弹的诞生就去谴责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卢瑟福,波尔等科学家吗?难道就停止使用核技术吗?显然,科学家们是伟大的,核技术现在也是越来越造福人类。人类基因改造也是同理。

    但是,基因改造人的趋势却不可避免,各个国家,各个机构处于不同的目的,纷纷大力投入资金抢夺人才,而欧阳琪作为明星人物,自然成为大家争夺的焦点。

    一年前,当欧阳琪毕业之后,邀请两人陪她一起到向往已久的羊卓雍错旅行,他们三个人花了一周的时间骑行和徒步环湖一周。夜里,就在湖边露营。

    望着满天的繁星,三人自然一起讨论着宇宙,一起讨论未来。没想到。三人却发生巨大的分歧。

    欧阳琪:“真是最美丽的风景,可惜,五十亿年后,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在地球上。”

    上官岳:“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恭喜你,欧阳小姐,摇篮奖得主,以后您将带我们去遨游浩瀚的宇宙。”

    欧阳琪:“见笑了,可能人类永远都无法适应太空生活。”

    樊星:“宇宙太大了,即使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都是4.3光年。即使有一天发明光速飞船也要四年。”

    欧阳琪:“光速飞船?你知道根据相对论,达到光速质量将变成无穷大。即使人类能承受这么大的质量变化,驱动无穷大的质量需要无穷大的能量。唉,估计整个太阳系的能源都无法驱动一艘光速飞船。”

    上官岳:“难道我们就只能在地球上等着文明结束吗?眼睁睁看着太阳变成一颗红巨星吞噬地球,再变成一颗褐矮星慢慢熄灭在宇宙之中。”

    樊星:“当然不是。所以我们要寻找系外类地行星或者河外类地行星。慢慢一代代人前进,直至为人类寻找到一个新的地球。”

    欧阳琪:“即使找到下一个地球,只是另一个轮回而已。人类将不断在宇宙总迁徙吗?也许,人类目前的生命形式始终无法到达另一颗地球,就像海岛上的一只麻雀一样,看着海岛即将沉没,它也无法飞跃太平洋到大陆上去生活。”

    上官岳:“那怎么办?”

    欧阳琪:“我问你们,宇宙有多大?”

    樊星:“据目前的知识,可观测宇宙是900亿光年。真实宇宙只能更大。”

    欧阳琪:“那我们人类生活空间呢?”

    上官岳:“海平面到海拔6500米。其中95都在都在海拔2000米一下。”

    欧阳琪:“人类空间和宇宙相比如何?”

    上官岳笑道:“师姐简直就是开玩笑,这点在宇宙中简直不值一提。”

    欧阳琪:“这就是了,宇宙那么大,我们人类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比刀片还要薄的空间里,还要幻想到达整个宇宙。”

    樊星:“那你的意思是?”

    欧阳琪:“我认为我们不是去寻找另一个地球,应该想办法在广阔的宇宙中生活,既然海洋那么大,我们为什么要在一个个小岛上做可怜的麻雀,而不是做一只水鸟或者一只鱼呢。”

    上官岳:“但是,没有氧气,没有合适的气压,寒冷的太空,高能的宇宙射线。没有阳光,人类出太空一秒就会死亡。”

    欧阳琪坚定的说:“所以我们要改造人类,让人类离开这个薄薄的生存空间,真正的走向宇宙。”

    樊星:“那还是人类吗?人类变成哥斯拉或者虫族那样吗?太可怕了。”

    欧阳琪:“外观不是问题,人类本身不就是由鱼进化出来的吗?”

    樊星:“那是数亿自然进化,不是改造。这是一种自然之美。我绝不接受人类变成哥斯拉的样子。”

    欧阳琪:“我的想法只是加速这个过程。谁说一定是哥斯拉的样子。你难道就不能想象成阿凡达的样子呢?”

    樊星:“能防止高能宇宙射线,还要在零气压和冰冷的宇宙中生活。想象都知道一定是披着鳄鱼一般厚厚的铠甲,粗壮的爪子。那不是人类,是怪兽。奥特曼里面的怪兽就是可以在太空生活。”

    欧阳琪:“迂腐,这是人类要走的必然之道,不由你的意志而转移。不涅磐怎能重生,不改造怎能走向宇宙。”

    樊星:“你看你的基因技术不是造成一些怪胎吗?反正我绝对值接受人类正常进化。”

    樊星是指一些组织想利用欧阳琪的技术改造成超级战士和超级运动员,没想到却失控导致畸形人出生。其实这不是欧阳琪的错,那是个别利欲熏心的组织过于激进滥用导致的后果。

    两人同时转向上官岳:“你支持谁?”

    上官岳:“我嘛觉得你们两人都对,一个……”

    没等他说完,欧阳琪低估一句:“墙头草。砌墙派。老滑头。”

    上官岳也不生气,乐呵呵说:“我嘛,不像你们两人才华横溢,你俩我都支持。”上官岳要年长几岁,一直把两人当成弟弟妹妹来看待生活上也尽量照顾,学术上不如两人激情,也尽量不去打击两人的积极性。

    一周以后。欧阳琪飞抵欧洲,加入太空人类研究中心。

    这一呆,两人在库拉岗日天文台的时间一晃就是四年。

    每天,两人都在天文台最高的观察室里度过,不是盯着望远镜的的星空,就是看着显示器上的天文分析数据。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唯一让他们了解世界的事墙上一个巨大的屏幕不断滚动播报着世界随时发生的大事。不过他们也没有看大屏幕,只是听着声音了解世界的动态。

    “人类火星无人探测器可能遭遇火星人的袭击,火星生命可能不仅存在,而且可能存在高级文明。”

    上官岳笑道:“这些新闻,真是语不惊人不罢休,明明是某些国家的探测器故意攻击别国探测器,倒搞成了被火星人攻击,哈哈。”

    新闻里继续播报:“美国一家公司推出增寿计划,增加一年寿命最低1亿美元起。一时间,富豪们争先恐后购买增寿服务。”

    上官岳:“看来有钱还是好,按这个收费,现在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能活一万年吧。”

    樊星摇摇头:“在宇宙面前,一万年也只是一瞬间。”

    新闻里继续播报:“长帆计划在三年内载人登陆火星,开启人类第二家园计划,预计人类将在50年内移民5000万人口到火星,降低人口爆炸给地球带来的压力。每张火星船票高达1亿人民币,各国竞相发展深空客运技术,有经济学家预计,太空市场将是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经济市场。”

    上官岳:“就这个新闻还靠谱。”

    11月29日傍晚,晚饭以后两人乘坐电梯来到山顶的观测室,看着太阳慢慢西沉,打开望远镜天窗,再为望远镜预热。

    上官岳:“今天天气不错,我刚才看了一下空气分析,水汽很低,我们观测一点什么?”

    樊星:“今天太阳穿越蛇夫座,让我们为蛇夫座拍一张照片放到天文台网站作为这周的封面图。”

    自从两人接手了天文台的观测工作以后,不但在河外行星上颇有收获,还充分利用望远镜巨大的口径优势,拍摄了许多星空美照发到网上,赢得无数粉丝和摄影爱好者的仰慕。

    上官岳操作着控制台,慢慢将望远镜转向了蛇夫座,等完全入夜以后,两人给蛇夫座拍了一张照片。两人把照片在空中展示出来,慢慢欣赏着美丽的星图,上官岳正准备吧照片推上网。

    樊星:“慢着,先不要发布?”

    上官岳:“怎么啦?不完美吗?我们再拍一张。”

    樊星:“不是,我总觉得这张照片少了些什么?”

    上官岳:“少了什么?我看已经很完美了。”

    樊星指着空中的心图说:“你看这里,上次我们观测的时候这里有一颗超新星。”

    上官岳:“超新星不就是这样吗?碰一声,爆炸了就没有了。超新星又不是主序星能燃烧几十亿年。”

    樊星:“不对,即使爆发了也应有很多残余,这里好像一下什么都不见了,没有一点痕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上官岳:“这倒是有点奇怪,你这么一说,我也记得这里应该有一个亮点。”

    两人决定仔暂时不发出这张照片,细研究一下这个星图,他们调出以前的照片,果然找到了那颗爆发的超新星。的确是位于蛇夫座,距地球35光年。通过计算出爆发前相当于13个太阳质量。两人还发现,不但这颗超新星消失了,附近的星云也黯淡了许多。入夜,上官岳熬不住睡觉去了,樊星仍然调出前几天的历史数据在对比。越看他觉得越迷惑,似乎蛇夫座里形成了一个黑洞,但质量又不是很大。他决定给扎西台长写封短信。

    尊敬的扎西台长:

    今天晚上我们在给蛇夫座拍一张照片的时候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前些日子蛇夫座有一次超新星爆发,具体时间我们还没查到,可能一个月前。但是,我们今天却发现完全没有它的影子,虽然大家知道知道有时超新星爆发很快衰落。但是这次很奇怪,完全没有爆发过的痕迹。就像池塘里冒起的水泡,惊起一个涟漪就消失,而宇宙,无论发生什么都会留下一点痕迹。这件事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特向你汇报一下。

    樊星

    上官岳

    2120年11月25日23点

    第二天清晨,上官岳醒来已经是早上九点了。暖洋洋的阳光通过玻璃墙照在身上很舒服。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却有一丝寒意,觉得有些气紧。上官岳睁开眼睛,却发现樊星没有在旁边的床上,电脑前也没有他的身影。上官岳发现通往望远镜的没有闭紧,一丝寒风正透过门缝吹来进来,难怪觉得有点冷和缺氧。

    上官岳心里一惊,莫非樊星出去了。他赶紧翻身下床。打开门,外面一阵寒风让他脖子一缩,蜷紧了身体。深呼吸进去的冷空气又让他肺部一阵紧缩,不禁咳嗽了几声。他赶紧转身回屋,拿了一个呼吸面罩戴上,打开了氧气阀深深吸了一口氧气,他感觉头脑一下清醒多了。他走出门外,来到望远镜平台,看到望远镜的穹顶打开着,而白天这个时候理应关闭着的。他跑了几步来到平台前面,一部梯子正搭在天文望远镜,樊星正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上面,小心翼翼的在巨大的多组镜片上面做着什么。

    上官岳大声喊道:“樊星,你在干什么。”

    樊星回头看了看:“马上,我在清理镜片,很快就完事了。”

    过了几分钟,樊星慢慢爬下望远镜,收起了梯子。两人进了观测室,关上了门,取下氧气面罩。

    上官岳:“你不要命了,爬那么高。”

    樊星:“我发现镜片有点脏,我清理一下,看看是不是镜片脏了导致昨天照片。”

    上官岳:“有专人清理,你这样上去风险太大了。”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等打好申请通知他们来起码半个月去了。”

    上官岳看见樊星毫发无损调侃到:“你像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样去擦鸟粪吗?哈哈。”

    樊星:“鸟粪倒没有,这么高没有鸟上来,只是有一点灰,”

    叮咚,观测室电脑弹出一条邮件提示扎西台长来信,只有简短的几句。

    “邮件已收到,星图他粗略看了一下,的确没有找到前段时间超新星爆发的痕迹,但是我们的光学望远镜不一定能看见残落痕迹,可以到下面的综合研究中心找黄主任看看能不能使用他们的射电望远镜。无论如何,他们的射电望远镜是可以看到这么猛烈的爆炸。你们进入本台中心数据库查看历史数据。密码:hs100zcgoldenJ

    樊星立即进入中心数据库查看历史数据,里面有天文台的两百多年的观测数据。数据过于庞大也没有专门针对蛇夫座进行拍摄,要从里面找出需要的数据是一个繁重的工作。

    上官岳立刻乘电梯到了下面数据中心找黄主任。黄主任是一个标准学究式老头,每次上官岳看见他白色的头发和厚厚的眼镜镜片就感觉像自己的天文台,两片眼镜就像天文台那两座巨大的望远镜,白色的头发就像望远镜上面的库拉岗日雪山的雪帽。平实不是在电脑上计算着就是在研究中心的地毯上踱来踱去。

    上官岳走到他的办公桌旁,轻轻叫了一声:“黄主任。”。然后静静站在他的旁边。黄主任终于算完一个工作,抬头才看见上官岳:“小朋友,找我有什么事吗?”

    在黄主任眼里,他和樊星都是小朋友,平时见到也是这么叫他们。

    上官岳:“黄主任您好,我们想利用你们的射电望远镜观测一下。”

    黄主任:“你们有授权吗?”

    “没有,我们只是临时看一下。”

    黄主任:“抱歉,按规定你们是不能使用这台望远镜。”

    上官岳:“就两三天时间,每天就几分钟。”

    黄主任:“那也不行,规定不能打破。不过你们想观测什么,我看看能不能顺便帮你们扫描一下。”

    上官岳:“蛇夫座。”

    黄主任:“波段。”

    上官岳:“X波段和微波波段。”

    “OK。有了结果我让人传给你。”

    三天以后,上官岳收到了黄主任传过来的数据,不仅有最后三天的,还有前期收集到的一些数据,樊星也从天文台数据库里提取了蛇夫座的相关数据。两部分数据是相当庞大,天文数据就是这样的,曾经宇宙学都是靠大量观测,现在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了。很多天文学家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使用过天文望远镜。

    接下来的一个月,樊星和上官岳日以继夜的工作,数据量非常大,但是有用的数据确实少只有少,大家都走向深空探索了,对蛇夫座这样比较近的星系反而很少去专门研究。终于功夫不费有心人,樊星终于从业余天文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中找到不少蛇夫座的照片。只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都以美感为主而不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照片失真厉害。樊星只能将这些照片先用计算机处理还原。与此同时,上官岳也分离出大量的微波信号和波段信号。

    樊星拿着照片对上官岳说:“你看这张照片,的确有一颗超新星,我们的记忆没有错。”

    “你再看看这张。”樊星从一摞照片里抽出一张,“这是200年前一个天文爱好者拍摄的照片,的确有课恒星在这个位置。现在它消失了,我查阅了最近200年以来的照片,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同时消失的还有两颗行星。不太确定的是因为恒星消失了无法利用它遮挡星光来判断还是它真正的消失了。你那里呢,有什么发现?”

    上官岳:“我这里也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微波和X波段都信号都记录那次超新星爆发,但是信号滚落非常快,应该持续几亿年的能量,现在几乎消失殆尽,仿佛一块大黑布遮挡住了。”

    樊星:“我们台的数据和射电望远镜数据一致,这证明不是设备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上官岳:“会不会是气候导致,同时能影响大家的数据气候。”

    樊星:“这不太可能,我们台海拔这么高,综合研究中心的设备也是考虑过天气影响的。”

    “难道是太空推进中心实验太阳帆产生的影响。那张巨大的帆经常挡住我们的视线。”上官岳一边说一边调出太阳帆的数据和图像:“没有,它没有出现在我们这个视向。”他自己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

    两人把照片钉满了整堵墙,电脑又显示了整个微波和X信号的可视照片,然后利用全息成像在观测室投影出蛇夫座的星座三位结构。两人围绕着全息三位结构图转来转去详细勘察。樊星觉得里面有一些什么秘密,但是看上去又是那么正常。

    樊星指着星座里面一个个黑暗的空间:“上官兄,你看这里这里不仅是消失的超新星,还空缺这么多,似乎有一连串空域都消失了。”

    上官岳:“看上去很像一串串黑洞在成长。你说过行星也消失了,是不是黑洞把行星一块而吞并了。”

    樊星:“这种解释行得通,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这些黑洞有点小,二是数量也太多了一点吧。”

    上官岳:“这很简单,我们算一下他们的引力就知道了。”

    樊星:“这需要时间,需要大量历史数据,你把现在数据让星座按时间演化一下。”

    上官岳操作电脑,全息三维图开始变化。

    樊星:“你看,这些小黑洞的确在演化。好奇特的天文现象。”

    上官岳:“你说我们观测到的是不是巴纳德68暗分子云或者类似的暗分子云。”

    樊星:“不是,你看巴纳德68暗分子云再这边,我们发现在在另外一边,中间还差二十几光年。”

    巴纳德68,距离地球500光年,是著名的暗星云之一。在这个暗星云中,致密的尘埃和分子气体几乎完全吸收了背景恒星所发出的可见光。天文学家利用红外观测发现的一些迹象表明,分子云碎片与巴纳德68碰撞,这可能导致巴纳德68的崩溃,形成一个新的恒星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十万年里形成一个或更多的低质量恒星。

    上官岳:“引力透镜的可能性有没有?”

    樊星:“也不可能,太远了。即使中间填上已知最大质量黑洞,也无法弯曲光线到这么大程度。再说,巴纳德68是逐渐形成恒星,我们发现这个是恒星消失,两个的过程正好相反。”

    其实上官岳也知道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引力形成透镜,探索总是这样,把所有知道的可能性都罗列一下。

    上官岳:“难道这边消失的恒星通过虫洞到了巴纳德68那边形成新的恒星。”

    樊星笑道:“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宇宙中惊人的发现。即证明了虫洞的存在,又发现了物质和能量消失又重生,那么熵在蛇夫座这个孤立系统中就是可以减小的或者恒定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都被你打破了,上官兄你拿八个诺贝尔奖都够资格了,哈哈。”

    上官岳也笑了:“你说咱们挖到宝了?那让我们深究下去吧,这是一个好课题,要知道,很多天文学家终其一生也发现不了一点新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中子星之母贝尔那么幸运。”

    樊星:“可以这么说,可惜我们的历史数据太少,相对宇宙动辄上亿年的历史,我们手里的数据简直不足一秒一样。我们得向老师求助一下了。”

    上官岳:“OK。我们这段时间忙于研究这个东西都没和他联系了。”

    樊星和上官岳连夜把资料和照片整理出来,发给了李博教授,两天以后,两人收到一条短信“广寒宫见。”

    广寒宫是中国设立在月球背面的基地,当地球灯光污染越来越严重时,各个天文台不得不把光学望远镜迁移到高海拔无人区,最后不得不发射哈勃空间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也逃不脱这个命运,随着地球的无线电使用越来越广泛,功率也越来越大,无线电对于天文观测来说简直就是灾难。现在地球轨道卫星已经将全球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无线网络,大量卫星不间断向地球和附近空间发射无线电信号,地球上已经没有一块干净的无线电之地。各国纷纷在月球背面建立射电望远阵列,月球天然形成无线电屏幕,月球背面的低到零下190度的温度也为接收微弱的信号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广寒宫这个名字真的非常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