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墓志铭! » 暗涌1998 第十八章 神藏鬼伏(二)

暗涌1998 第十八章 神藏鬼伏(二)

    教育之长们以为把学生在学校里圈养起来,保证他们的人身不受任何的伤害,这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素质了,学生却郁闷了。当郊游、野炊已成为美好回忆的时候,MR刘却居然很不“素质”的带领我们去郊游了。他这么做当然这不是因为对素质教育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我以为很大程度上他是想要通过这样的行动整出不一般的效果,以体现他的个性和高九八级文科重点班的与众不同。这样的活动在MR刘的带领下,我们的兴趣并不是他真正关注的重点,总是由开始的兴趣盎然整成最后的兴趣索然,所以两年里这样的活动也就仅仅举行了三次。

    第一次是卧龙山之行。那是时近晚春一个阳光暖暖的下午,上完两节课后MR刘突然说要带我们去操场后面的卧龙山转转,大家一听因为新鲜便觉得有点小小的兴奋。虽然在山脚下的校园里的任何一个视线不被遮挡的角落,抬眼就能望见连绵不断的卧龙山,从操场里翻墙出去更能立马直接上山,但很多人最多也就走到不及山腰庙小香火旺的观音寺。一是一两个人上山实在太过无聊,打小就生活在山里,爬山的诱惑也主要是人不是山。二是翻墙有一定的风险,你想要牵手上山的人就是要翻也翻不出去,要规避风险就那就得绕城转半天,绕城而行目标暴露太久更是危险。所以上山很不方便,也很不划算。

    操场虽然一直是尘土飞扬,但有标准的四百米跑道,当得起一个“大”字。三面环绕着两米多高的砖墙,砖墙之外西面是农家,北面是卧龙山脚下最后一块狭长的耕地,砖墙紧靠这田埂。最有特点的是东面女生院方向的砖厂,高高的烟囱算是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了,且还隐隐体现出那么一点工业化的气息,但在九八年的某天,这个烟囱在我们略带兴奋和遗憾的注视下被定向爆破了。正对卧龙山两点钟的东北方向是一块斜坡地。学校在94年左右整修操场的时候无意发掘了明朝兵部尚书赵炳然的衣冠冢,棺椁被运往了五指山方向的觉苑寺,而他与被朝廷敕封为诰命夫人的合葬墓碑就矗立在那块斜坡地里。

    MR刘再有个性也不会在那天带着我们一班人翻墙而出,我们规规矩矩的保持队形绕城而出。斜坡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正好,农民伯伯春灌的粪水直浇到赵尚书和诰命夫人的墓碑之下。我们迎着粪香,沿着斜坡地里横斜的小径直上卧龙山。

    我们不能也不敢撒开欢儿的飞奔:走快了,MR刘会让前面的慢一点;你缩后面了,MR刘又会让后面快一点;不紧不慢?正好,你就紧密团结在MR刘周围了。这个时候但凡有点真正轻松想法的人都明白最前面和最后面才是黄金位置,那天似乎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挽着阿毛的胳膊学着贾茂菊和唐佳很断背的样子,一时骚情太过,正讨论绅士风度起源问题的时候不幸就与MR刘同行了。要说话吧,实在不晓得说啥,不说吧又害怕太过尴尬而被MR刘认为对他有意见,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幸而MR刘自觉地打破了沉默:

    “嘿嘿,绅士风度,杨怀彦还是很有素质嘛。”当时我正扯到骑士和贵妇人那档子事,我也弄不明白他是听差了呢,还是有意开我骚情的玩笑,一时紧张而娇羞的的不知所错。幸而前面就是只能鱼贯而行的密林小路,我们如获大赦般的赶上端公、唐牛一路飞奔。

    卧龙山顶实在宽阔,传说这里是曾经的跑马场,我们几个侥幸的和MR刘走岔了,虽然女同学全在我们对面的山顶,但能再这一马平川的山顶纵情奔跑嚎叫也足以自慰了。虽然为了在MR刘面前以示清白,上山下山我们都自觉的男女分行,而会凌山顶,在本有像风一样飞驰的愉悦浪漫里更是没搞,虽然山顶除了意外的平坦也实在没有什么新鲜,而唯一略显神秘的小庙也就“龙宫”这名字和蛇都没几条的“卧龙山”一样徒显霸气。但,这丝毫没有削减我们的兴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切之感要不是陶渊明早些年就写出来了,我预言一定会出现在那天或者之后光头的口占一绝里。只是那天他因为忙着向端公学习口技,而没有了在五指山的诗意而已。

    卧龙山之行的时间仅仅约莫两小时左右,因为我们下山还得赶上食堂的晚餐。但这一次短暂略显乏味的郊游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越简单的东西越能勾引起我们美好的回忆,正是源于对当时略带遗憾的美好追念,在高四的时候我们还专门重游了卧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