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娱:在九零年代狂飙 » 40,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40,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张瀚文是京城电影学院声乐学院院长兼文学系主任。

    听起来他一人兼职两个职务似乎很牛,可实际上无论声乐学院还是文学系在京城电影学院都是非常冷门的院系。

    京影创校的初衷是培养影视人才,起初的时候并没有声乐相关专业,声乐学院是去年才成立的,共有三个专业分别是:录音艺术、作曲技术理论以及艺术与科技。

    由于是影视学院,想要学习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不会报考,去年三个专业一共才招收了96名学生,其中90人都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的。

    而文学系更是今年刚刚成立的,目前只有一个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也就是说张瀚文属于名头很响,但在京城电影学院内部高层中却属于被排挤的那种,不然也不可能让他管着两个如此冷门的院系。

    但好处就是张瀚文还是比较清闲的,即便是现在的招生季,他这个院系一把手也有大把的时间下棋、钓鱼。

    原因也很简单,反正他管的这四个专业也没啥人报考,等着从其它专业调剂就可以了。

    不过方才钱为民提到的陈星河却是让他心思活络起来,声乐学院才成立两年自然是没做出什么成绩呢,可如果把已经有代表作的陈星河招进来,对于声乐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至少在京影内部,人们再提起声乐学院的时候不至于一个代表性人物都没有。

    京城电影学院招生办。

    张瀚文火急火燎的找到了招生办主任薛东伟。

    “老薛,帮我查个人,奉城市的考生叫陈星河,看看他有没有报考我们学校!”

    “过提档线了吗?”

    “过了!”

    提档线和真正的分数线是两回事,通常情况下学校的提档线都会比分数线低个二三十分,如果过线考生招不够的话,还可以在已提档考生中筛选。

    “老张,这也就是你,换个人我可没空搭理!”

    薛东伟找过厚厚的一摞的考生资料表翻了起来,这年代电脑化办公还没普及,全靠人工。

    好在奉城市考生的资料并不多,薛东伟很快就找到了陈星河的名字。

    “真有个叫陈星河的,可惜差了六分。”

    “而且他的首选学校是京音,然后是华戏,第三顺位才是我们京影。”

    第一志愿最多可以填六个,陈星河当时只填了三个:京城音乐学院,华夏戏剧学院,京城电影学院。

    院校录取顺序是按照考生填志愿时排序来的,也就是说,只要京音和华戏两所学校中的一所要了陈星河,就没他们京影什么事了。

    “这个考生我要了!”

    张瀚文拿着陈星河的资料表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不合规矩啊,他没过重点线。”

    薛东伟皱着眉头说道。

    “声乐学院不是有特招名额嘛,今年的名额给他了!”张瀚文正色道。

    “特招也是有条件的,得走流程。”

    “老张,你也别为难我,招生是大事要保证公平性。”

    薛东伟苦着脸说道,每年的招生季,他这个招生办主任的压力都很大,总有各种领导打招呼,可是他又要贯彻招生政策。

    “流程我去跑,这个考生绝对符合特招条件,你把档案给我调过来就行!”

    “行吧,那我先把档案调过来,老张你可别坑我。”

    见张瀚文一脸笃定,再加上陈星河的确只差了六分,薛东伟也就答应了下来。

    ......

    奉城广播中心。

    把自己关进录音棚四十分钟后,陈星河终于走了出来:“方叔,娣哥,你们先熟悉熟悉乐谱,一会儿咱们练一下!”

    说话的同时,陈星河把钢笔水还没干透的歌曲草稿递到了方中海手中。

    见状众人赶紧围了上去。

    方中海和方娣父女俩作为专业人士,先看的是这首歌的乐谱。

    而叶子瑜和张敏的关注点则在歌词上,虽然她们都从事着相关工作,但识谱能力有限。

    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

    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

    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

    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

    .......

    A段歌词画面感很强,走的路子和《小芳》类似,直白接地气。

    这首歌描绘出的是一个少年的形象,而《小芳》所描绘出来的则是一个少女。

    不过眼下这首歌相对于《小芳》在歌词上的表达似乎有了一个提升。

    目光一路向下,副歌部分来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问

    为什么!

    ......

    看完副歌部分的歌词,叶子瑜和郑敏脸上皆是呈现出了震惊之色,起初她们都以为这会是一首类似《小芳》的小情歌。

    可等看完了副歌部分的歌词,他们才幡然醒悟。

    格局小了!!

    这可不是描绘小情小爱的歌曲。

    他们在歌词中看到了一个少年的倔强与不甘,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决心与自勉!

    这时看完乐谱的方娣也将目光聚焦到了歌词上,而当她看完歌词之后,清澈的眸子中不由自主的便浮上了一层雾气。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不就是陈星河再次落榜后的心声嘛!

    经历了两次落榜,可他依然能写出“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的歌词!

    方娣内心中有欣慰的情绪,但更多的却是心疼!

    陈星河六岁那年妈妈去了京城,之后就没再回来过,他成了一个没有妈的小孩。

    没妈的孩子生活注定艰难,好在陈星河打小就很坚强,可能正是骨子里的这份坚强才能让他在经历了两次落榜后,还可以写出如此充满力量的歌词。

    “好样的!”

    “好儿子!”

    方中海已经知道了陈星河再次落榜的消息,因此当他看完这歌词之后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他和陈大志亲如手足,又是看着陈星河长大的,真是把陈星河当成自己的半个儿子看待,不然他也不会执着的想把陈星河变成自己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