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归来仍是农村人 » 第十二章 村中有奇树

第十二章 村中有奇树

    韦爱民、彭志辉等一行人沿着王伯娘家对面的小路一直穿过王家屋基,翻过一座小山头,他们就看到两棵大树矗立在另一座山的背面。

    一棵笔直,另一棵弯曲且到中途一分为二,形成三支树干共同向上而生,他们枝繁叶茂,枝丫相互交错,编织成一张绿色的树网。偶尔有一两支干枯的分叉,完全影响不了它整体的壮观,远远望去,宛如一座独立的高低起伏的小山峰!完成了什么叫双木成林的完美诠释。

    像初秋这样的季节,两棵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无比的有生命力!微风吹来树枝不停的摆动,发出唦唦的声音,好像是以饱含热情的微笑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对他们的欣赏。

    “天啦,好—大—的—树—啊!”未见过世面一样的小刘先声夺人,发出一句久未消散的惊叹。这种惊叹是来自于内心深处,以及来自他未经世事的天真!

    韦爱民看到这样的树,心中也难免产生一种对大自然无上崇敬之情。只不过他没有像小刘那样表现出来,因为他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他更惊叹的是像这样的树得经历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人世轮回。

    至于他们三个,从小在这树下长大,在这里他们不知划破了多少双鞋,挨了多少顿皮鞭,看惯了它的春夏秋冬,见证树的无数的岁岁年年!

    “辉哥,我们要路过那里嘛?好想去下面看下到底有多大噢,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树!”小刘悄悄的问了下彭志辉!

    “要路过,但是没得哪样好看的啊!”

    “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树!”

    小刘听彭志辉说要经过那树下,小刘迅速超过韦爱民他们三个,走在了最前面,他三步并作两步,一个劲的往前冲,他一个人先往树那边走去了。

    在小刘的影响下,跟在后面的四位伙伴也加快了步伐,等到他们来到树下,小刘早已在两棵树之间穿梭几个来回了。他一会抱抱这棵树,一会抱抱那棵树,就像离开了爸爸妈妈很久的小孩。

    “叔,要不你们过来帮忙我一下,我看下有多大。”

    农村人都知道,测量树的大小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手去抱这棵树,如果能抱得刚刚好,那就是“抱大”,如果不够抱,那就是没得抱大,如果抱不下,那就比“抱大”还大,总之“抱大”就是个定量词。不管你是大人或者小孩,你的一抱统统称为“抱大”。

    小刘让他们帮忙,意思也就是让他们合围起来抱一下这树能够几人抱,有几抱大。他们也心领神会,聚集起来,一人一个地方手挨着手,足足四个人才把这树合抱住。

    其实像这样的测量方法,老一辈的黄登名他们做过无数次的测量,后来彭志辉他们也重复着这样做,一代一代流传着。当然,年龄越小时需要的人数越多,也是最快乐的。后来人越长大需要的也就越来越少,诚然像黄登名,彭志辉他们也没有再找个几个来对树做出这样的测量。而树也在那里,每年自顾自的生长。

    “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小刘时不时发出一两句惊叹。让人觉得小刘此刻心中就是那种感觉:

    本想吟诗赠天下,

    奈何小刘没文化。

    只能开口来一句,

    老天,这树真是大。

    韦爱民看着几个村民陪着刚来的小刘这样开心的玩着,心里也感到无比欣慰,他问了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与其说是韦爱民在问问题,不如说他是表达自己的猜测和见地。

    “这两棵树应该有八九百年了吧?”

    “差不多!也就这个年限了”龙叔间接的同意了韦爱民的观点。

    “应该不止,千年以上~从我们记事起,每年都听说是八九百年。”黄登民补充到。

    “这树得有多少故事啊!”韦爱民看着这褶皱的树皮,上面全是写满厚厚的历史,他看到的是树看到的沧桑巨变。

    “听说是小辉家老祖公栽的。”龙叔略带诙谐的口吻说了一句。

    “你家老祖公栽的。”彭志辉立马对龙叔的话做了回应。像他们这种虽然是隔了一个辈分,但是龙叔是那种不拘于纲常伦理的人,是年轻一辈的又是老一辈的代表,他们经常说一些开玩笑的话。

    “怎么是辉哥家老祖公栽的?”小刘听到龙叔这么随口一说,马上就想继续把故事听下去,他眼巴巴的看着龙叔,想等待他把故事继续往下说。

    “开玩笑,开玩笑,哈哈哈哈哈。”龙叔说完就哈哈的打了一个圆场,不在让彭志辉陷入尴尬,也不在让自己陷入尴尬。

    小刘转过身就往一个石凳走去了,很显然他口里那句“真没劲”没有说出口。

    很显然这不是韦爱民要听的故事。

    韦爱民从来的路上就一直发现,整座山上像这么大年轮的树只此两棵,其他地方的树和任何地方的都没有什么区别,不大不小,不高不矮,他甚是好奇。他以为来到这里能看到他想要的答案,比如说,会有一些石碑之类记载着这树的各种档案,但是他找了一圈之后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山上其他树都是那样,这两棵树就是这样呢?”

    这一问又把小刘的好奇心给吸引住了,他赶忙凑到大家的身边,眼睛瞟了一眼彭志辉,又瞟了一眼龙叔,最后眼睛盯住了黄登民。

    黄登民干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准备给大家娓娓道来。

    其实彭志辉和龙叔也能讲,坟山村的男女老幼也都能讲,每个人讲的内容大相径庭,只不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生动,有的生硬。

    黄登民是那种又生动,又大声的,毕竟大炮也并非是浪得虚名。

    “这个故事说起来,两天说不完三天不够说的,我给你们说最重要的部分吧!”黄登名先卖了一个关子。

    “要不还是边走边说吧!”韦爱民提醒着大家还要赶路的事情。

    “很久以前这是两棵被火烧过,又重新活过来的树,至于有多久我们大家都不晓得。”黄登民开门见山的说出了故事的重点。“现在这座山叫梁家坡,很久以前不知道叫什么,当时这座山是一片很茂盛很茂盛的森林,这两棵树和山上的其他树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春来发芽,秋去落叶,一天天长大。”

    “突然有一年秋天,山体突发大火,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一天一夜啊!所有山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全部被烧成黑炭,说来也巧,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暴雨,其实按道理那样的季节是不会有暴雨发生的。”

    “当时我们的村民都扼腕叹息,对于发生这样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为了留存希望,村民们自发的贴出了告示,山上所有木材未到明年春天不准砍伐,目的是要看看还有没有一些树能在春天重新活过来的。”

    “到第二年春天,满山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能继续发芽的树却少之又少。这两棵除外,当时这两棵树一到春天就开始慢慢的发芽,到了晚春变得更加郁郁葱葱,去年的大火好像没有从他们身上燃烧过一样。”

    “当然,其他的也有一小部分在春天的时候,也冒出来一些芽,可是到了夏天由于太阳的炙烤最终都没有活过来。”

    “当时村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保留这两棵树,其他的全部伐光,洒下一批又一批的种子。由于洒下的种子比这两棵树晚很久,所以这两棵树总是鹤立鸡群一般立于坟山村人民心目中。”

    “后来有一位读了几年书的说这叫‘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把这两棵树比作神鸟凤凰。”

    “其他大部分村落都会在很多地方修庙宇,建神坛,他们供天神,拜地王,当然也有供财神的目的是乞求村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生无病无灾,也求大富大贵。”

    说到这黄登民应该是口干舌燥了,他停顿了一下,抿了一下嘴唇。

    “蚂蚁拱来是怪。”彭志辉补充了一句。

    “吃屎都要起来早点,起来晚了怕被狗吃了,哈哈哈哈。”龙叔又来了一句经典名言,虽然话糙,但是理不糙,这是他们信奉的理条,什么都得努力,说完他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小刘此刻已完全沉浸其中,一个劲的就是点头。

    唯有韦爱民像在思考什么。

    “你们不要随便打岔嘛!”黄登民说完这句话他又继续说到。

    惟有我们坟山村的老班子没有修庙宇,建神坛,我们不供天神,也不拜地王,我们只把这两棵树像神一样供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坟山村凡是有人去世,家属都会取一支这树的枝丫伴随其下葬,以愿他在天之灵能像这树一样能得以重生。周边村寨的也有人来撷取,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现在也有人家会这样做,只不过也是一户两户而已。一来是大家的眼界开阔了,不再相信有什么重生。二来也是这树长的太高,人们也不敢轻易攀爬上去,三点也是保护这树也成为村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未想破坏它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这两棵树的故事。”黄登名把这个故事说完,两只手不自觉的在自己身上来回的摸了一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一样。

    由于韦爱民和小刘是公司人员,可能也是职业习惯,黄登名刚把故事讲完,他们就致以他热烈的掌声。

    小刘嘴里还不停地说:“好!很好!非常好!”

    彭志辉和龙叔看到他们俩在鼓掌,也跟着把手掌拍起来。

    黄登民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不停地用手挠自己的后脑勺!表情比他上次开会时放屁大家对他的指责还略显尴尬,只不过心里不一样,上次是酸的,这次是甜的!

    韦爱民把这个故事深深印入自己的脑海,他想这样的树应该值得让很多的人看到,这样的故事值得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心海涌起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息。

    一行五人继续赶着路,朝着他们想要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