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归来仍是农村人 » 第十三章 百家子龙叔

第十三章 百家子龙叔

    又翻了一个坳,韦爱民等人就来到了王家屋基,这里虽然在半山上,也算很平坦,这里有两栋老房子,都是木头搭成的,其中有一栋周围用石头重新围了一道,但是都只围了一半,上面一半木头还露出来在外面,两栋房子的顶上的瓦片全部沾满微小的青苔。

    这两栋房子非常有特点,远处看去非常类似于傣族的竹楼房,但是又比竹楼房大上好几倍。门是关着的但是没有上锁,很显然这是很久没有人居住留下的痕迹。

    像这样的房子坟山村目前仅剩不超过五栋,其中这里就有两栋,而且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他们完全能代表坟山村老一辈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房子门口是一小片竹林,从这边过去眼睛只能看到这两栋木房和一小片竹林。其实老房子的旁边还有一栋一层楼的平房,那才是此地主人真正的住宅,也就是王伯娘的亲弟弟——王金泉的家。

    但是目前是没得人住的,房门是紧锁,因为房子的主人全部出门打工,前两年出门打工积了一些钱,回家就着手修房,修完房子以后发现又欠了亲戚朋友一些钱。他们说出去一两年就把账务还清就好了,一年到头就过年那几天才回家,过完年又匆匆忙忙的出去了。

    “走,我们去他家门口扎支烟下,我看大炮早就受不了了,刚刚在那边的时候他一直在摸荷包。”龙叔提醒着大家。

    “你怎么晓得名叔摸荷包是想抽烟呢?”小刘不解地问到。

    “是哪些人嘛,他还没立尾巴我就晓得他要拉屎,哈哈哈……。”龙叔开玩笑的说到。

    “什么是还没立尾巴就晓得他拉屎?”小刘一脸疑惑的看着龙叔。

    “牛噢,牛窝屎之前不是都要翘一下尾巴,名叔摸荷包就是去找烟的意思。”彭志辉给小刘解释到。

    小刘听完也咯咯的笑了起来。

    韦爱民也跟着微微一笑,没有做任何评价。

    他们来到王金泉家老房子大门口,大门口左右两边各放着一个石凳,韦爱民第一眼就注意到这两个石凳,因为他之前在黄登名家门口也有一对。

    “这两个石凳有什么讲究嘛?有没有什么说法,为什么会有两个石凳放在大门口这里。”韦爱民不解地问道。

    “坟山村差不多家家有,这个石凳是他哥打的。”黄登名指了指龙叔对韦爱民说到。

    他又继续说到:“你自己帮他说吧,我要去解决一下小问题。”说完他看了看龙叔,自己从兜里拿出一包烟,递一支给韦爱民和龙叔,也递给彭志辉!自己就往王金泉屋后走去。

    “他要去茅厮(厕所)头抽烟了!他特别喜欢去里面抽,我们就搞这个。”说完龙叔也从口袋里掏出来一瓶风油精。“你要不要搞两滴?”他问韦爱民需不需要。

    韦爱民摇了摇自己的手,表示拒绝。

    龙叔往自己的烟上抖了两滴风油精,准备盖上!

    “慢倒盖,给我一下!”彭志辉赶紧让龙叔给他风油精。

    小刘不解地看着这一群吞云吐雾的烟民,对于不抽烟的小刘来说,坟山村的这一帮人实在是很奇怪,抽烟都要跑去厕所里面抽,还有放风油精的,放风油精他可以想象得到。但是去厕所里面抽他是怎么也想不明白。里面全部是那味,它不是会混杂着烟味进去人体的体内嘛,那跟端着碗去厕所里吃饭有什么区别呢?本身烟的味道已经让自己很难受了,而且农村的厕所又和城里的不一样,想想都是恶心。

    他只能把这个疑问埋在肚子里,因为他作为一个晚辈对于这种话不应该随便问,只是更加坚定自己不抽烟的决心。

    “我以为你不要呢!”说完又打了一个哈哈笑。好像故意要岔开话题,但是又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说。

    韦爱民因为刚刚听了那两棵奇树的故事后,对坟山村的故事特别好奇,他知道这个一定和龙叔有关,而且里面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好奇的继续追问到:“为什么会家家都有这种石凳,我感觉你们放这种雕龙画凤的石凳在大门口有点像封建迷信,你们又不信这个?”

    小刘也一直盯着龙叔,眼睛都不眨一下。

    龙叔知道绕不过去了,他深深的吸了两口烟,缓缓的释放出来,他抬头看着面前的竹林,那些关于石凳的记忆在他的脑子里一幕幕的涌现出来。

    “我叫龙祖清,不过我喜欢他们叫我龙百仔,我的父亲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是一个手艺很好的石匠,坟山村很多石头的房子都是他修的,他雕的龙,画的凤都栩栩如生。”

    “那他为什么会早早的去世呢,是不是得什么病?”韦爱民不解的问到。

    “那时候他做石匠需要很多很多的石头,于是就在我们家对面的山上开采石块,用马驼回家来进行加工,做好以后别人要买的话就从家里拉走。刚开始的时候用钢钎大锤那些可以弄,到后面就撬不动,也锤不破了,只能用炸药来炸。”

    龙祖清说到这里,声音似乎有点低沉。后吸了两口烟。

    “有一天他也是像往常一样去开石头,那天也是同样的需要用炸药来把石头炸开,他把炮眼打好,把硝铵那些全部放进去贮藏好,点了引线。为了安全他还特意把引线加长了一截,但是不知道当时那个引线已经回潮了,他把引线点着后就往家里跑。可是在家里等了很久都没有听到炮响,实在等不及了,我父亲以为是个哑炮,就一个人跑出去想看个究竟,谁知道还没到那个地方炮响了,然后就.......”

    “后来就是我妈带我们了,生活很苦,我哥那时候才十几岁,他就想给我妈分担生活的苦,然后就开始学习我爸的手艺,他的手很巧,学什么都很快,可是当时他力气太小,很多人也不敢请他做什么事,也没有什么活。”

    “直到有一天,我妈和我们说家里没有钱用,她要和别人出去干活挣一些钱,走之前很多人都劝她,但是她没有听进去任何人的话,执意的出去了。她走的那天早上我和我哥都还在睡觉,醒来以后我妈就不在了,从那天起我就再也没见过我妈,当时我只有六岁,我哥十三岁。”

    “后来我哥就带着我出去到处找石匠活干,只要能给我们两兄弟饭吃就行,幸运的是我哥的手艺和我父亲不相上下,也就能遇上请的人。而且越做越好,尤其是做这种石凳,这石凳上的画就是他亲手雕的。”

    “外面没有的时候,坟山村就会有人请我们来做,然后就给我们粮食或者钱,并且帮我哥传口碑,越传越远,于是我哥就靠着这样的手艺把他自己和我养大。很久以后我们才明白,他们打这个石凳放在这里其实是没什么用的,只不过他们是想帮助我们而又不让我们看出来他们是帮助我们而已,所以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的。”

    龙祖清说完,使劲吸了几口烟,把剩下为吸的烟蒂仍在地上,用脚使劲的踩踏。

    韦爱民顿感羞愧,他只是刚来坟山村,看到家家户户的石凳,害怕触碰到他们的某一处禁忌。他完全没想到这个石凳背后竟然藏着的是这么悲壮的故事,他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话语去安慰此刻说出这个故事的男人,这个平时看上去诙谐风趣的男人会有如此的坎坷经历。

    “兄弟,对不起!”韦爱民此刻发自内心的对着龙祖清喊了声兄弟。

    “没关系,早就看淡了!”龙祖清很坦然的回了韦爱民。

    是啊像他们这样的男人,早已经是四十多岁不惑的年纪,他们不惑的应该就是人的生、老、病、死、苦吧。

    只有刘笑笑和彭志辉,他们完全理解不了,作为人,怎么还会有如此黑暗的世界,他们又是怎样熬过去的?

    “烟也扎完了,我们走吧!”黄登名从厕所走回来,来到四位的面前,手还在不停的提着自己的裤子,就好像出来就没有把裤子穿好一样。

    彭志辉和小刘从地上站起来,同时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

    韦爱民和龙祖清也同时站了起来。

    他们走过王金泉家门口,穿过竹林,再上了一个斜坡,便到达了他们此次的目的地——大平坝半坡。

    这一路来他们都没怎么说话。

    站在大平坝半坡。韦爱民看到了他们汇康公司与坟山村合作发展的农场。

    此地四面环山,中间又是非常平坦的土地,肉眼望去,定有万亩以上。而四周沿着山脚又是一块块梯田,一直延申到半山腰。目前所种植的无非就是水稻和玉米两种粮食。

    韦爱民指着正对面离山顶不远处的一个大洞问到:“那是什么?”

    “那是‘穿洞,从这面山能看穿那面山。”黄登名回到。

    韦爱民指着左手边半山腰问:“那一排长长的一小间一小间并排着的小平房是什么?”

    “那是我们修的羊圈和狗圈。”彭志辉回答到。

    韦爱民又指着右手边半山腰问到:“那个洞又是什么?”

    “那个洞就不得了了,你别看洞口这么小,里面宽得很,去里面差不多能转半天,而且里面的石头一个比一个好看,我们叫做‘仙人洞’。”龙祖清回答着韦爱民的问题。

    “好,太好了。”当他听到龙祖清说的仙人洞以后,即使自己没有亲自去看过,他也完全想象得到里面的场景,他的脑海随即闪现出无数个美好的画面。

    唯一让他觉得有一点点瑕疵的是,这里没有水。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大事。完全可以解决。

    韦爱民看着眼前这么好的资源,心中又泛起些许感叹,为什么坟山村世代守着这么好的土地,还有人宁愿出去打工?为什么守着这么好的土地,还是依然只种植水稻和玉米?

    韦爱民此刻心中沸腾了,他要为公司在坟山村开辟一条新航道,他要带领坟山村人民走上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他要在此地发展——旅游业。

    要干,就要干一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