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9章 京都震动(二合一)

第9章 京都震动(二合一)

    大夏王朝历昌明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一封从帝都发往宁远的诏令已经来到了。

    传诏官恭敬地站在宁远军营门口,喊到:“请宁远总督杨怀接旨”。

    “这里没有什么宁远总督,他早就跑了。”曹成将军看到了这个传诏官,一脸不满地说。

    “跑了?到底出了什么事?”传诏官开始紧张了起来,宁远总督跑了,这可不是小事情。

    “兄弟们都带着伤呢,自己看吧。”曹成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们竟然不等帝都诏令,擅自开战?”传诏官的眼睛里透露出了震惊之色。

    “不是我们擅自出击,而是慕容老儿已经打到这里了,等帝都反应过来,宁州就丢了。”这时林瑾从营帐中走出来,解释道。

    “那,宁远总督何在?”传诏官惊慌失措,这可是太后的弟弟啊,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可这么好?

    “宁远总督?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他在大仗开打之前就不见了。”林瑾回答道。

    “你们宁州……你们宁州真是反了天了。”传诏官也没有心情念圣旨了,直接离开宁远跑到宁州了解情况去了。

    “太子太傅,代丞相事……父亲的官职倒是不小嘛,如果不被软禁在帝都,倒是挺好的。”林瑾看着诏书,面无表情地说。“加封我为虎威统领,打一棍子再给一个甜枣,这种伎俩对我没用。”

    “传诏官走了,我们窃取兵符,赶跑总督这件事,估计会受到很大的处分吧?”王权说道。

    “首先,总督不是我们赶跑的,其次,总督不在,窃取兵符一事那就并无对证。”林瑾说道,“即使皇后知道我们窃取兵符,试问如果不是刘恒及时送来粮草军械,宁州就要姓慕容了。”

    “刘恒,现在宁州刺史在我们的手上吧?”林瑾问道,“只有我们把宁州刺史握在手中,军政行政一手抓,朝廷忌惮我们才不会对父亲动手。”

    传诏官来到了宁州州府,他找遍了整个府衙也没有看到宁州刺史的影子。经过四处打听,传诏官终于明白了:现在的宁州,已经彻彻底底姓林了。

    大夏王朝历昌明二十五年八月一日,帝都。

    “禀……禀报皇上,太后。”传诏官说道。

    “你去了宁州一趟,说说那里的情况,不要紧张。”杨太后漫不经心地说道。

    “禀报太后,七月二十日,原军前校尉,现虎威统领林瑾窃取杨怀总督的兵符,从宁州州府调运大量粮草军械,同时又以宁州州府的名义,向周围的三个州府调集兵马钱粮。”传诏官缓缓说道。

    “什么?他大胆!”杨太后怒声道。

    “七月二十日,宁远方面接到军报,北狄二十万大军开往燕山,直逼宁远城,宁远总督杨怀不知所踪。七月二十四日,东北军与北狄达成协议,双方退兵休战。”传诏官顿了下,接着说,“下官前往宁远时,并没有见到杨怀总督,前往宁州,也没有见到宁州刺史,估计……估计是被林瑾给软禁起来了。下官愿以全家百口人的姓名担保,下官所言句句属实,恳请陛下和太后明察。”

    “好!好!来人啊!”杨太后显然被这番话气得不轻,“传宁远侯,兵部尚书,太子太傅林晟入朝觐见。刀斧手听令,如林晟有任何异常,就地拿下押往刑部天牢。”

    没过多久,林晟就来到了大殿之上。

    “林爱卿,您一路辛苦了,这里有一份关于宁州的报告,您自己看吧。”杨太后说道。

    林晟翻开了传诏官拟写的罪名:窃取兵符,私运粮草军械,以下犯上,软禁总督和刺史,私下与敌达成协议,而最后一项罪名,赫然是控诉林瑾伙同东北军谋反。虽然林瑾没有公然谋反,但有了前面几条罪名,基本上就已经等同于谋反了。

    “这是污蔑,我们东北军世代忠良,如何会行此谋逆之事?”林晟坚决地说道。

    “除了谋反,一桩桩一件件证据确凿,本宫有理由怀疑林晟你撺掇你的儿子阴谋造反。”杨太后说道,“我的弟弟,新任宁远总督杨怀被你们东北军软禁,生死未卜。如果我看不到他的人,我就要了你儿子的命,然后把整个东北军全部屠了。”

    “太后明鉴,臣从宁远出发之时,已然察觉慕容氏频有异动,如果仅仅依靠宁远的储备,万不可能击退北狄军。危急之下,瑾儿可能做了一些不当的举动,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抗击北狄军。至于软禁总督和刺史,与敌人私下议和,这两项罪状等同于谋反,我东北军是冤枉的。”林晟回答道。

    京都——宁远之间的博弈就此展开,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用说,就是慕容雪。

    慕容雪虽然和林子瑜达成了宁远——燕山口协议,看起来好像罢兵言和,实际上谁也不信任谁。林瑾手上还有北狄的三万战俘,而慕容雪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精心为宁远城设计了一条毒计,这个传诏官就是慕容族的人。而传诏官也很精明,他所列的每一条罪状都不是空穴来风,朝廷若是派人复核,林瑾也经不住查。传诏官最聪明的敌方就是在用半真半隐的事实最终让帝都方面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至于平岭关和宁远城的战役,传诏官不说,杨太后不知道,其他的人也不太在意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战役。

    慕容雪从一开始就在布置这个离间计,目的就是让朝廷和宁州反目,让宁州孤立无援,最后被北狄一网打尽。至于出兵朔州、凉州来救林晟?慕容雪可没有那么傻,她真正的想法是用林晟的人头激起宁州和朝廷之间的大战,自己在一旁看戏。

    大夏王朝历昌明二十五年八月二日,帝都。

    早朝朝会时,杨太后将宁远军的几大条罪状公之于众,同时宣布剥夺林晟所有职权,午时问斩。

    “林丞相公忠体国,宁远军戍卫我东北防线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说林丞相伙同东北军谋反,老臣不信。”中书令姚合说道。

    中书令姚合乃三朝元老,大夏王朝太平盛世的开创者,是大夏明帝夏弘远指定的辅政大臣,由他牵头,百官一致认定林晟无罪。

    “中书令,您久在中枢,又怎么知道这些兵油子的想法?我以我全家性命担保,林瑾谋反证据确凿,而林瑾的后台就是林晟。”传诏官慷慨激昂地说道,“如果中书令不相信,您可以自己去宁州城调查。如若中书令发现我有一句虚言,那就请太后赐我一杯毒酒让我自尽以平东北军之怒。”

    中书令姚合说道:“臣请求前往宁州调查林丞相之事,希望太后能够慎重处置此事。若您不管不顾处斩林丞相,必定会使各地守将心寒,而且宁州不想反也得反了。”

    杨太后也觉得现在处斩林晟不合时宜,她也想要了解一下宁州目前的情况。于是说道:“封姚合为宁、同、幽、莱四州经略观察使,假节钺,卿核调之时,可便宜行事。”

    姚合回答道:“臣领命。”

    但是,姚合没有想到的是,他是竟然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促成了宁州的分裂。

    散朝时,林晟专程找到了姚合,亲自拜谢。

    林晟感激地看着姚合:“姚老,拜托了。”

    姚合笑着答道:“想当年你出镇宁远的时候还是个小伙子,没想到现在头上已经长有白发了。时间过得真快啊,老朽跟随几位先皇,筚路蓝缕,开创了我朝的盛世繁华。临到老了,不想看到乱世,想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够发挥一点余热,也算是对各位先皇有了一个交代。”

    林晟回答道:“姚老高义,在下敬佩。姚老注意身体,他日洗清了我儿冤屈,必有大礼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