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11章 暗潮汹涌

第11章 暗潮汹涌

    八月八日清晨,宁州宁远城。

    “报!”刘恒站在帐外,神色慌张地说。

    “进来吧!”林瑾说道。

    “少公子,出事了,姚合死了。”刘恒说道。

    林瑾查看地图的手顿住了,有些颤抖。

    “再说一遍,谁死了?”林瑾问道。

    “中书令姚合。”刘恒回复道。

    帐内一片寂静,寂静地让人害怕。

    “这……这怎么可能,是谁干的?”徐远将军开口说道,面带惊诧之色。

    “慕容雪,你够狠。”林瑾面色不变,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盛怒的边缘。

    “慕容雪?北狄人?”徐远问道。

    “朝廷不会用刺杀姚合的手段来陷害我们,而我也没有下达暗杀姚合的命令。所以,在我们宁远城,能干出这种事的,只有北狄的奸细。这个奸细的地位应该不低,慕容雪拼着损失一个奸细,也要离间我们和朝廷的关系。”林瑾说道。

    “人是死在我们宁远城的,刺杀朝廷派往地方的官员,不是谋反也是谋反了。”刘恒回答道。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父帅的安危,现在只能派人冒险进帝都,将情况告知父帅,想办法让父帅离开帝都。”林瑾说道。

    “我们都知道,林帅是被朝廷软禁起来了,此时把林帅救出来……”徐远说道。

    “现在朝廷已经不信任我们了,无论我们救不救父帅,都是谋反罪。而如果我们不救,等到朝廷大军压境,父帅的人头就会被拿来祭旗。”林瑾说道,“无论如何,北狄的离间计已然得逞了。只是我没有料到的是,北狄的奸细藏的那么深。”

    “北狄不是与您签订了协议吗,此时我们手上还有北狄的三万战俘。此时慕容雪应该遵照协议攻打朔州和凉州,而整个朝廷中,只有林帅可以挡住慕容雪。”刘恒插话道。

    “协议之事,本就是尔虞我诈。慕容雪何等聪明,她岂会被人牵着鼻子走?至于三万战俘,本来我们就没打算还给他们,这事慕容雪估计也是心知肚明。而我之所以停止追杀溃军,并不是出于协议的约定,而是慕容明把溃兵聚集起来了,我军的军力无力追杀。整个协议,只有停战是真的。”林瑾向众人解释道,“慕容雪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她是不会进攻朔州和凉州的。朔州和凉州山川林立,险要隘口众多,北狄擅长野战,他们是不会碰这个钉子的。以我对慕容雪的了解,她心思缜密,每一步都十分狠辣无比。离间我军和朝廷,应该经过了周密的安排和算计。”

    林瑾长叹一声,继续道:“我们在战场上赢了北狄军,在战场之外却输得一塌糊涂。”

    此时,王权开口道:“事已至此,该当如何?”

    林瑾说:“刘恒,你即刻出发前往帝都,将此事汇报给父帅,让父帅马上撤离。王权,都尉及都尉以上的军官必须接受审查,如有形迹可疑之处,速来报我。如果你查不出来,那我就当你是北狄奸细,也不用回来见我了。”

    刘恒、王权领命而去。

    刘恒此人比较机灵,派他赶往京城是最合适的人选。而在军队的高层中,林瑾认为最不可能谋反的就是王权,不然平岭关不会打得这么惨。而且他是林晟的副手,位高权重,颇有才能,这种事情对他来讲也不是难事。

    “李将军,你火速占领宁州,尽可能封锁姚中书的死讯,给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部署。曹将军,你现在马上准备粮草军械,加紧训练军队,准备作战。徐将军,你率领一万兵马隐藏在齐县一带,得到我的命令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莱州。莱州一失,直接威胁到吴州,我相信朝廷一定会有所考量。”林瑾继续道。

    “攻打莱州,这……”徐远知道,只要出兵攻打莱州,那就真的是谋反了。

    “现在我们被北狄逼得不得不反,要么我军将士全部沦为北狄离间计的牺牲品,要么就拿下南部的莱州,跟朝廷谈判。”林瑾坚定地说道。

    接着,林瑾又说:“我们是卫戍边关的军队,可以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但死在敌人的阴谋诡计之下。而且一旦我们被认定为谋反,五万大军的妻儿老小必定会被赶尽杀绝,宁州就成为炼狱了。”

    林瑾知道,作为大夏王朝的卫戍部队,经历了几代明君、盛世繁华,大家还是心向大夏朝廷。所以,林瑾又添了一把火:“你们知道慕容雪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和朝廷的关系吗?”

    一个统领回答道:“她想让宁州孤立无援,甚至与朝廷反目,她好趁火打劫。”

    林瑾说:“正是,如今我们已成叛逆,朝廷必然派兵攻打我军,此时若北狄来犯,我们和朝廷只能两败俱伤。拿下莱州与朝廷谈判,至少保证宁州不会丢到北狄手上。”

    众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他们每个人都立誓报效国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被敌军陷害,被朝廷打为叛逆。

    “军队,首先就是要忠诚,但忠诚不是愚忠,更不是窝囊。如果我们真的束手就擒,那就真的被敌军的离间计给害死了。我们若是束手就擒,整个宁州就断送在我们手中。忠诚,不是像个乖孩子一样听话就行。忠诚,是在朝廷做出错误判断的时候勇于纠正和抗争,是为朝廷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束手就擒让宁州落到狄虏手上。”林瑾说道。

    林瑾的一番鼓动还是很有效果的。现在朝廷已经被敌军的离间计蒙蔽,成为慕容雪手上的刀,而他们如果坐以待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也成为了慕容雪夺取宁州的帮凶呢?占领莱州是无奈之举,只有占领莱州,宁州才有资本和朝廷谈判,双方的损失才能降到最低,才能够阻止慕容雪的阴谋。

    后来,古今第一名将梁道衡曾经评价过慕容雪和林子瑜这次的“博弈”,说道:“宁远之战,慕容雪在战术上失败了,但在战略上却占据了主动。林子瑜虽然战术上打败了慕容雪,但战略上确使宁州陷入了孤立无缘的境地。慕容雪曾说,决定胜利有三大要素:一是形势,二是谋略,三是国力。林子瑜谋胜,慕容雪势胜。”接着,他又说道:“以谋克敌实属下策,国力相拼则小国必为大国所并,以势克敌,因势利导,则无往不胜。兵法说道:‘亲而间之’,上下人心不齐,古今智谋超群的人也往往挡不住敌人的离间之计。”

    八月十一日,帝都林府。

    自从传诏官指控宁远军开始,林晟就被关在他自己的家中。林晟位高权重,朝廷上又有不少他的支持者,杨太后不愿意直接和林晟反目,只能将他软禁在家中。

    刘恒按照林瑾的吩咐来到了林府,从林府的密道进入了林晟的书房。此时的林晟正在书房里看着书,他也注意到了刘恒,于是说:“你在我东北军中任职,无诏怎可私自回京?”

    林晟很是生气,在他治下的东北军,是一只纪律严明的铁军。没想到他一走,东北军竟然变得这么不像话,但刘恒没有过多解释,直接说道:“林帅请快点跟我离开这里,帝都不安全了。”

    “出了什么事?难道瑾儿真的谋反了?”林晟的话音有些颤抖,难以置信地说道。

    “都是慕容狗贼干的,若不是他们我们怎么会如此被动?北狄二十万大军入侵我宁州,杨怀总督未战先怯,三军推举少公子为临时总督。传诏官虽然说得都是事情,但那都是作战需要,迫不得已。我军的军械第一天就打光了,如果不是少公子窃取兵符,强行控制住了总督和刺史,让我及时送来了粮草和军械,现在宁州已经不是我们的了。”刘恒顿了顿,说:“最后,少帅利用敌军的破绽,一举歼灭敌方七万精锐,慕容宇仓皇逃回乌兰城,若不是敌将慕容雪把守燕山道口,慕容宇早就被我们擒拿了。之后少帅与慕容雪虚与委蛇,双方假意签订盟约,各自罢兵休战。”

    林晟听到此处,大感畅快。他有一个好儿子,这等战绩就连他都很少取得。但他又问:“后来的情况如何?传诏官又是怎么回事?”

    刘恒道:“依少帅的分析,敌将慕容雪不甘心兵败,使了离间计来陷害我们。传诏官的话都是真的,但却并不是全部的真相。传诏官即使不是慕容雪的人,也被她收买了。而且,前几天,少将军一时不察,让北狄人在宁远城刺杀了姚中书。”

    “什么?你说姚中书被……被刺杀了。”林晟觉得头晕目眩。后面的事情已经不用再问,北狄人的计划已然得逞,他们已经成功使朝廷与宁远军队反目,朝廷和宁州之间必有一战。

    “心思缜密,而且正好打在了我们最薄弱的环节上面,敌方的将领确实是个将才。”林晟感叹地说道,“接下来,瑾儿打算怎么做?”

    刘恒说道:“少公子在来之前,已经颁布了几道军令。少公子认为事已至此,您留在帝都实在是太危险了,让我接您离开。”

    林晟说道:“先不说我,他还有什么打算?”

    刘恒说道:“少公子认为,我们已经中了敌方的计谋,无可挽回。所以少公子决定大力搜捕刺客及其党羽,同时封锁消息,加紧备战。如果实在迫不得已定要开战,少公子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莱州,以此来与朝廷谈判。少公子认为,慕容雪出这等毒计,定是要夺取宁州。如果我们不反抗,宁州军民将会被肆意屠杀;如果我们反抗,宁州与朝廷大战,北狄必然乘虚而入。只有拿下莱州,才有可能和朝廷谈判,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宁州,绝对不可以落到北狄人的手中。”

    林晟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如若攻打莱州,我们东北军就真的成为叛逆了。”

    刘恒说道:“我们也并不想起兵,都是被北狄人逼的,现在已经走头无路了。”

    林晟说道:“我去见陛下和太后,向他们陈述事情的经过,以死谢罪,希望他们能够打消疑虑,不要让北狄人占得便宜。”

    刘恒说道:“少公子命我完完整整地带您走,您若有失,我无法向少公子交代。”

    林晟凌厉的目光扫过他,说道:“我才是你的主子,我命令你不要拦我,你敢不听?”

    刘恒道:“不敢,听从将军安排。”

    第二天,林晟在早朝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并指出这是北狄人的阴谋。

    满朝文武寂静无声,显然他们都被这个消息震撼了,一时间竟无人应答。

    “宁远侯说得好听,倒把自己的儿子摘得一干二净。我一个传诏官,能为北狄做什么事?更何况我所指控的一切都是事实。”传诏官说道。

    “我东北军在缺兵少粮的情况下,大破北狄二十万大军。您去了一趟宁远,您却只字未提,您的行为怕才真的可疑吧。”林晟言辞锋利地说道。

    “林瑾私自与敌军签订和议,这是事实。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联合北狄给朝廷做了一场戏?而且胜利与否,还不是你们宁远军说的算?”传诏官道。

    “我儿要真的投降北狄,周围的莱州、幽州、同州早已失陷。我若是有异心,今日便不会上朝来请罪。”林瑾一字一句地说道。

    “宁远侯,您说得有理,在下佩服。就算林瑾是为了大破北狄军,但他犯下那么多条禁忌,足以说明林瑾没有把朝廷法度放眼里,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更可气的是,姚中书是钦差大臣,是开国元勋、四朝老臣,代表的是朝廷。现在死在了宁远军的地盘上,朝廷不该问罪吗?”传诏官说道,“禀报太后、陛下,这些都是宁远侯的一面之词,未可轻信。在下认为即使林瑾尚未谋反,但其反状已现。若不将其拿下,如若等他真的反了,悔之晚矣!”

    林晟恳切地说道:“一切都是北狄的离间计,若是太后执意要对付宁远军,那就正中北狄人的圈套了啊!而且,太后若是出兵宁远,那就真把我宁远军民逼反了。”

    传诏官煽风点火地说:“拿下林瑾和宁远军,合法合规合理,这是依律办事!做了什么事就要接受什么惩罚,不接受惩罚就要造反?还有一点为人臣的心思吗?依我看,现在林瑾没有防备,我们必须趁此机会拿下东北军,否则就是坐失良机。”

    太后点了点头,道:“传本宫旨意,出兵缉拿林瑾,控制东北军。东北军若有异动,即刻以军法处置。至于林晟,等捉拿林瑾之后一并处置。”

    林瑾说道:“太后三思啊,出兵宁远,宁远将被迫反抗,白白让北狄人得利。”

    传诏官说道:“我天朝大邦岂惧北狄残寇,北狄若来,连他一并灭了。禀报陛下、太后,在下愿领兵前往,必定平定宁州。”

    太后说道:“你能取胜吗?需要多少兵马?”

    传诏官回答道:“在下只需五万兵马即可平定叛乱,但为了稳定军心还需一物。”

    “何物?”太后问道。

    “我要用林晟的人头来祭旗,我要用林晟的血使宁远城心惊胆战、魂飞魄散。”传诏官回答。

    “好,就着……你叫什么名字?”太后问道。

    “臣姓张名安字子宁,愿为陛下、太后效劳。”

    “好,你且领兵前去,务必活捉林瑾,押解帝都发落。”太后说道。

    “太后,我已修书一封让林瑾入京,我相信他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交代,即使要了我父子的命我也毫无怨言。但处置宁远军一事干系重大,稍有疏忽便宜的就是北狄人,往太后三思。”林晟道。

    “不用说了。来人啊,将林晟关押起来,好生安置,等抓住林瑾这个叛贼,一并发落。”太后吩咐着殿外的守卫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