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14章 平北和议

第14章 平北和议

    八月二十三日,平北城

    “报,朝廷派钱琮大人前来和谈。”一个传令兵跑来报告。由于战功卓著,刘恒现在已经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副将,于是林瑾又从自己的卫队中挑了一个机灵的好手接替了传令兵的职务。

    “该来的终于来了。”林瑾笑着说道。

    按照林瑾的想法,朝廷损失了八万羽林,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派出像样的兵马来阻拦自己,此时必定要遣使和谈。而自己虽然不会遇到什么抵抗,但连续与北狄和朝廷交战,宁远军兵锋已衰。而且平北城之后就是幽州首府平京,宁远军目前的实力,拔掉平京伤亡太大。最为关键的是北狄近日多有异动,如不言和后方根基不能保证。于是,他亲自出迎十里接待钱琮。

    “打败羽林军后,我们连夜将三万大军调往宁远城防备北狄军的偷袭。现在我军只剩下不到两万人。王权,你把阵势搞得大一点,摆出一副我们准备进攻平京的态势。我不管你军队怎么操练,但声音一定要大,要搞出点动静来,一定要让钱大人认为我军主力仍然在平北城。”林瑾对王权说。

    王权说道:“得令。”

    王权觉得,林晟和林瑾带兵的风格完全不同。林晟素有“东北之虎”的美称,带兵以严厉著称,军队战斗力极强,能打大仗险仗。北狄军素以骁勇著称,在单对单的情况下都占不到宁远军半点便宜。但林瑾带兵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他从来不死练兵,但他的军队更加灵动,军事技能更加全面多元,在战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从军事训练上也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打仗理念:林晟喜欢从正面击败敌人,而林瑾喜欢偷袭、骚扰、侧击、穿插,抓住敌方的破绽和漏洞狠狠地咬下去。林瑾打仗的风格,四个字形容就是“避实击虚”,探明敌方的虚实,然后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而且他又很喜欢使用疑兵之计,让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虚实。所以在私下里,东北军都称林瑾为“东北之狐”。

    钱琮一看到林瑾,说道:“参见林将军。”

    林瑾回答道:“贵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钱琮远远看了一下平北城的城门,这叫“有失远迎”吗?他也不知道林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林瑾说道:“我受北狄奸人和朝廷佞臣所害,不得已举宁远之兵以抗天朝之师。但此事归根结底还是一场误会,如朝廷能够不计前嫌,我宁远军还愿为朝廷效力。”

    钱琮惊讶地看着林瑾,在他看来,林瑾兵锋日盛,不可能轻易答应和议。他还想着如何开口才能不得罪林瑾,没想到林瑾先把这事提出来了。

    林瑾说道:“我林家世受国恩,并非是天生的叛臣。宁远以微末之力,败北狄于燕山,朝廷却以此为罪,我等将士心有不忿。若朝廷有招安之意,全体将士必然欢欣鼓舞以迎王师。我们宁远所争的不是土地城池,而是公道人心。”

    钱琮大喜,说道:“将军所言甚是。”

    林瑾带钱琮进了城。钱琮看到林瑾军容严整,战备充足,俨然一副要兴兵南征的态势。钱琮看到这里,顿时觉得林瑾刚才的话不过是为了试探他,真正的目的还是进攻平京城。

    林瑾进入大帐,首先说道:“我军很乐意与朝廷握手言和,但希望朝廷能够满足几个条件。不然我军只能兴兵南下讨回公道了。”

    钱琮问道:“朝廷一定会尽量满足将军的要求的,您有什么诉求可以提。”

    林瑾说:“我有几个要求。第一点,我军必须要回我父亲的尸首,并且朝廷要为我军平反,让我父亲尊贵体面的下葬。”

    钱琮回答说:“这点将军放心,朝廷已经好生安置了林帅的贵体,不日将送到宁远。并且,朝廷还会表彰贵军在宁远之战的功绩,为将军及众将平反。最后,朝廷追赠林帅为上柱国,世袭宁国公爵位,配享太庙,谥号武毅。”

    林瑾说:“第二个要求,我军需要张安的人头来祭奠家父英灵。”

    钱琮说道:“这是自然,请将军放心。朝廷已下通缉令和海捕文书,如有消息必会通报。”

    林瑾说道:“第三个要求,请朝廷加设州县节度一职,封我为宁州节度使,总领宁州一切事务。而宁州保证每年向朝廷按时朝贡,并承诺出兵抵御北狄。”

    钱琮为难地说:“这……”

    林瑾说:“最后,请朝廷重新划定宁州疆界:溍江以西归属同州,溍江以东包括晋东等各城归属宁州。平北城以南归属幽州,平北城以北归属宁州。济水以南归属莱州,济水以北归属宁州。四条有一条不答应,我军只得与朝廷兵戎相见了。”

    钱琮心想:这林瑾真是狮子大张口。按照林瑾的意思,朝廷要把林瑾打下来的地盘都给他,而且林瑾的宁州显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他在逼迫着朝廷承认他这个独立王国的合法性。

    奇耻大辱!真的是奇耻大辱!林瑾的做法就是打了别人一顿,然后让别人喊自己叫爸爸。

    被林瑾这么威胁,钱琮也怒声道:“将军未免太过分了,您这是骑在朝廷的头上耀武扬威啊。”

    林瑾说道:“朝廷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这些地盘都是我军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没占你什么便宜。”

    钱琮愤怒地说:“怪不得世人盛传您是东北之狐,我看您不仅是狐,还是无耻之徒。”

    林瑾说道:“钱大人过誉了,我理解的军队就是掌握绝对的武力然后在谈判桌上耍无赖。”

    钱琮道:“将军若一意孤行,朝廷将不惜一战。”

    林瑾说道:“我静候佳音,请尊使回去复命吧!”

    钱琮又恳切地说道:“就没得商量了吗?您父亲一世忠义,莫不是要毁在将军手中?”

    林瑾说道:“父亲就是太过忠义,最后才死在自家人的手上。所以此事断然没得商量。”

    钱琮见林瑾软硬不吃,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得说:“我无法擅自决断,待我回禀朝廷之后再说。”

    林瑾说道:“尊使慢行。”

    八月二十五日,钱琮回到京城,这次帝都再一次被震撼到了。

    “猖狂!竖子如此猖狂!”杨太后怒不可遏,已经不顾什么宫廷礼仪了,直接开骂道。

    “为今之计,只有暂时答应他们,虚与委蛇。等朝廷缓过这口气再说。现在朝廷并没有足够的能力阻挡宁远军,而宁远军军容严整,不日将攻取平京,平京若失,那么幽州就完了。”钱琮回答道。

    “太后,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大臣们齐声道。

    “着钱琮为使,再次替本宫慰问宁远军,就说本宫答应林瑾的条件,就以溍江、平北城、济水为界,封林瑾为宁州节度使。”太后无力地说道。

    八月二十八日,林瑾和钱琮在平北城签订了停战的和议,宁州形式上回到了朝廷的管辖之内。但谁都知道,宁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王朝,和朝廷只有一个形式上的关系而已。

    这个和议史称“平北和议”,古往今来,历史学家十分关注平北和议的影响。平北和议的签订,正式标志了宁州的独立,从此朝廷在地方的威望一落千丈,地方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大夏王朝国力日益衰弱,影响力逐渐下降。大夏王朝逐渐分崩离析,而对历史走向有着巨大影响的“十三州大乱”也正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