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15章 空城退敌

第15章 空城退敌

    八月二十日,宁远城。

    “李将军,这是林少帅给你的信。林少帅说,请您密切留意北狄动向,如果北狄没有出兵,就打开第一个信封,如果北狄已经出兵,就打开第二个信封。”传令兵把林瑾的话重复了一遍。

    林瑾三路出兵之前,嘱咐李华守卫宁远,以防北狄的进攻。他明确地说,一定不能让慕容雪知道宁远城空虚。只要慕容雪不知道宁远城的虚实,那么她就不敢动兵。而宁远大军只要站稳了脚跟,慕容雪也只能望洋兴叹了。据林瑾估计,宁远之战后,北狄二十万大军损兵在八万左右,所以只要宁远城有三万以上的守军,坚壁清野、依关据守,慕容雪就一定占不到任何便宜。

    李华按照林瑾的吩咐,在城外的不同地方扎下几座空营,只留少量军队驻守,但军械粮食按大军的量供应。这样即使敌军有哨探和斥候,也很难准确地预知宁远军的分布。然后,严厉地排查军官和士兵中的奸细,谨防走漏了风声。

    李华把这些做完后,也在私下里腹诽林瑾。林瑾是他见过的最胆大妄为的军事统帅,自己的大本营至少应该留下一半的精锐留守,而林瑾倒好,打肿脸充胖子,兵力不足全靠骗,五千守军硬生生被他骗出了三万精锐。

    但是,林瑾这招虽然有些无赖,但确是屡试不爽。整个军队除了李华,谁也不知道宁远军究竟有多少兵马,更不要说慕容雪派出的暗哨了。而当慕容雪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时,帝都方面传来了消息:林瑾派出了三路大军,总计应该有五万人马,所以宁远兵不足万,统帅级别的名将只有李华一人。

    慕容雪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当即向慕容族长慕容宇提议,发兵十万剿灭宁远军。

    “小雪,你的消息可靠吗?”慕容宇狐疑地说。

    “应该可靠,林瑾可不是林晟,他用兵大胆,善使疑兵之计。他料定我们不敢进攻,料定我们刚刚战败没有恢复过来,我们就一定要打他个措手不及。”慕容雪坚决地回答道。

    “十万大军可是我们最后的家底了,不能够再拼光了,不然整片东乌尔草原都不够埋葬我东征将士的尸体。”慕容宇回答道。

    慕容宇经常和林晟打交道,所以面对林瑾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就会感到不适应。但慕容雪不一样,她和林瑾是一类人,喜欢出奇兵获得最大的战果。所以她得知林瑾在宁远城只留下五千守军的消息时,果断请求越过燕山偷袭宁远城。

    慕容雪回答道:“兵法说致胜有五个条件: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我军准备充足敌军守备空虚,偷袭之利胜过十万雄兵。请父王给我五万精兵出燕山,我相机而动,如果战机不利于我,我也有把握全身而退。”

    慕容宇回答道:“你去点五万精兵吧,胜败是小事,但千万要小心。”

    慕容雪回答道:“谢父王,女儿接令。”

    八月二十日,在李华接到林瑾的信时,慕容雪从乌兰起兵五万,出燕山直奔宁远而来。

    “报,北狄以慕容雪为统帅,率兵五万出乌兰向宁远进发,估计两日后就可以赶到燕山。”李华手下的斥候兵报告说。

    “少帅那边正在激战,此战只能靠自己。”李华说道。接着,他拆开了林瑾给他的第二封信,信上写了十二个字:树上开花,无中生有,空城退敌。

    “这……林少帅的意思是?”众人都不理解。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行军参谋范明明白了林瑾的意思,起身回答道。还是用老方法:骗慕容雪退兵,但是骗慕容雪的难度显然要比骗其他人的难度要大。所以单单靠骗是没有用的,还要在虚实之间相互转化。

    “我们没有布兵的地方,要制造出千军万马的假象,在我们重兵布防的地方,我们要制造出没有伏兵的假象。虚实之间变化万端,最后让地方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敌人胆战心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举建功。”范明说道。

    林瑾不在宁远,无法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的部署。但是,他将作战的指导方针告诉李华,并把父亲的智囊:行军参谋范明留给了李华,让李华在符合指导方针的情况下灵活作战。

    “范参谋有何建议?”李华问道。

    “燕云谷至燕山道口一线,易于伏兵。慕容雪想要偷袭我军,所以险要地段上并无防备。我们在此处布置重兵,一定可以得手。”范明说道,“李将军,您在城内组织起一支民兵,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身体康健,有一定体力的就可以了。接下来希望您能让我组织这次作战。”

    李华说道:“依范参谋所言。”

    八月二十二日,燕云谷至燕山道口一线。

    “你们把旗帜都给我展开,插在我军埋伏的地方。记住,位置要显眼,旗帜要明亮。”范明对手下的士兵说道,“我要让所有北狄人都知道我军在此地伏兵。”

    “这样我们岂不是会暴露?”一个士兵说道。

    “插上旗帜告诉对方谷内有伏兵,只要正常一点的将军都不会这么打仗,敌人也是这么想的。敌人会认为这是我们的疑兵之计从而大意轻敌。这样我们突袭敌军,反而容易一举建功。”范明说道。

    “参谋高明,在下佩服。”这名士兵回答道。

    事情也果然如他所料,不一会儿慕容雪就赶到了燕云谷,也看到了旗帜遍布的景象。

    “报告殿下,前方似有伏兵。”一名士兵说道。

    “不必担心,我方急行百里,就是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路上我们都没有被敌人发觉,所以我们目前还是安全的。再说了,他们把旗帜插在这么明显的地方,生怕我们不知道他们偷袭,林瑾会用这么草包的将军打伏击吗?林瑾善使疑兵之计,这应该就是林瑾的疑兵之计。”慕容雪说道,“传我命令,不管那些旗帜,快速通过燕云谷直取宁远。”

    慕容雪说完,直接飞奔上马,第一个冲入燕云谷,大军随后快速突入。

    “鱼儿上钩了,传我命令,开打。”范明等敌军军过一半,开口说道。

    顿时,滚木飞石如同雨点般招呼了上去,大把大把的火油桶被抛掷向敌人,整个燕云谷在滚木飞石的点缀下被烧成了一片火海。

    “敌军有埋伏,大军不要乱,加速冲过谷口,不要回头。”慕容雪不愧是名将,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慌乱,更不能往回跑,只要有人往回跑,大军立刻就成溃散之势。而且谷底狭小,进退不便,一旦没有统一的号令,就会互相踩踏造成更大的伤亡。

    “敌军不多,不要慌不要乱。”慕容雪的镇静压住了士兵的惊慌情绪。慕容雪说道:“随我杀出去。”

    不到一会儿慕容雪就组织兵马冲出谷口,给伏击的敌军来了个反包围。

    “慕容雪果然名不虚传,撤!”范明下令道。

    范明的兵马沿着事先定好的路线撤退了,慕容雪虽然受到了伏击,但由于她正确的指挥,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伤亡,当然这也是由于宁远目前的军力没办法组织起太大的伏击。

    “宁远军真是藏龙卧虎啊,即使林瑾不在宁远也并非想象的那样唾手可得。”慕容雪说道。刚才一场遭遇战,慕容雪损失了三千多人马,却并没有给敌人造成什么伤亡,这让她很是郁闷。

    “如今奇袭已不可能,现在每一步都要万分小心。”慕容雪说道,虽然没能奇袭成功,但慕容雪目前仍有四万多人,拼兵力也能把宁远拿下。

    “卓拉将军,你引一万人为前锋,稳步前进,我自引后队前来接应。我们既不能拖延战机,导致林瑾回援,也不能遭到敌人埋伏,白白损失兵力,听明白了吗?”慕容雪问道。

    “明白,谨遵公主殿下号令。”卓拉将军回答。

    后面的路程出奇的顺利,除了刚开始的阻击,宁远方面并没有再组织起一场有威胁的伏击。大军顺利地出了燕山道口。

    “卓拉,你引一万兵佯攻平岭关,我引大军包围宁远城,我不信这次他们还有这么幸运。”慕容雪说道,随即调兵前往宁远城。

    八月二十二日黄昏时分,慕容雪赶到了宁远城下。在她看来,宁远城现在应该是全城戒严,严阵以待。但是,让她吃惊的是,宁远城门大开,城楼上并没有看到一个人,街道没有一点声音,这安静的环境让人感觉像是闹了鬼。

    “撤了?不对啊,就算是撤了,仓促间也不可能将全城的百姓尽数转移,撤得那么干净,不太寻常……嗯,城中的空气中是什么味道?”慕容雪感觉到了城中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

    “报,禀报殿下,卓拉将军占领了平岭关。”一个传令兵对慕容雪说道。

    “不可能!我才刚到宁远城下,他怎么可能这么快攻克平岭关?难不成敌人开关投降了?”慕容雪疑惑地追问道。

    “报!卓拉将军赶到时,平岭关也像这样城门大开,一个人也没有。”这个传令兵说道。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不可能两个城都撤得那么干干净净。空气中的这个味道……难道……众将听令,传我号令,后队变前队,撤!”慕容雪神色第一次有些惶恐。空气中弥漫的味道,很明显是火油的味道,她想的是:难道宁远军想要引我入城然后火烧宁远?现在周围必然布有伏兵,快撤!

    正当慕容雪下达撤退命令时,城中举起了林瑾的帅旗,李华在城上对慕容雪喊道:“公主殿下,你中了少帅的计了,下马投降,看在您是女人的份上,我军会对您网开一面。”

    慕容雪头也不回,带领军队迅速撤退。正在这时,城中鼓声四起,城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士兵,还有一大群士兵追着他们跑。慕容雪来不及多想,加快了进军速度,不一会儿就撤回了燕山道口。

    慕容雪撤回燕山道口时,一个传令兵从平岭关的方向赶来,说道:“报告雪殿下,卓拉将军带领一万兵马入城,刚刚安歇下来,城中突然杀出一队人马,卓拉将军没有防备,英勇殉国。我们群龙无首,组织混乱,一万大军只逃出来了这么点人。”

    慕容雪看着从平岭关逃出来的百余人,心下大骇。按照他的情报,宁远城应该只有五千守军,所以自己才敢明目张胆地出兵偷袭。而现在掌握的情报,慕容雪发现宁远城和平岭关的守备绝不止五千人。而她在宁远城下看到了林瑾的帅旗,难道林瑾已经回到了宁远城?

    现在慕容雪发现,她现在已经完全看不透对方了。对方多少人?多少兵马?主帅是谁?林瑾在不在?一系列的问题她都无法回答。如果林瑾在宁远的话,自己必须马上撤离,否则林瑾的追兵大军就到了。如果林瑾不在,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想要拔掉兵力不明的宁远,慕容雪没有把握。而探明情况再进攻,时间有利于宁远军不利于自己,只会白白给宁远军制造机会。

    “罢了!伤兵先行撤离,我率两万大军断后,其他人缓缓撤回乌兰城。”慕容雪回答道。

    八月二十八日,慕容雪率领残兵败将回到了乌兰城。此时慕容雪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自始自终与他们对峙的军队就只有五千人,他们中了敌军的空城计了。

    在慕容雪分兵之时,范明也做了相应的安排,他亲自带领所有精锐开往平岭关伏击。在敌军以为平岭关是一座空城,心里防线松懈之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混乱中斩杀敌军主将。而宁远城至始至终只有李华一人驻守,他让城内有一定体力的百姓假扮成士兵,并且在城墙上涂上火油,当慕容雪以为他们要火攻。当慕容雪中了他们的空城计时,他们象征性地进行追击。慕容雪在撤退途中没有仔细看,不然以她的眼力,不难看出这就是一支没经过什么训练的民兵部队,根本谈不上威胁。至于林瑾的帅旗也是拿来忽悠慕容雪的,直到此时慕容雪回到了乌兰,林瑾都还坐镇着平北城与朝廷签和议。

    这场战役史书上只留下了寥寥几笔,毕竟按照双方的战损来看并不构成一场大战的规模。但是,这场战斗的影响却不可忽视。正是由于林瑾大胆的用兵方略和正确的战术指导方针,再加上范明和李华缜密的安排与精密的部署,这场战役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打败了名将慕容雪。而正因为这场战斗的胜利,为林瑾巩固了后方,林瑾才能够无所顾忌地向朝廷发动进攻。所以,这场战役对平北协议的签订以及宁州独立局面的行成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