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29章 军心不齐

第29章 军心不齐

    都说春寒料峭,但是,对于蜀州而言,一年四季都是那么温暖怡人,今年的春天也是如此。

    不过,对于蜀州总督梁道衡而言,春天并不是那么温暖人心,此时的他正躺在自家的床上呻吟。当然这并不是说梁道衡真的有什么病,事实上,就算是蜀州军的基层官兵都知道,他们的总督八成是装病来讹朝廷。不过,朝廷不追问,也没有人多管闲事非要和自己的上司过不去。

    自从林瑾动兵的消息传来,梁道衡就一直称病在家,所有的军情都交给手下来处理。不久之后,让蜀州调兵前往吴州的诏令就到了,本来按照朝廷的意思是希望梁道衡亲自去一趟的,但是传诏官一到,梁道衡病情就越发的“严重”了。

    最后,蜀州的前总督孙俭自告奋勇,带着他的嫡系军队赶往支援吴州去了。不过,在梁道衡的暗箱操作下,蜀州真正的主力却是一兵一卒都没发出去,派出去的当然都是和梁道衡不对付的部队。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一下子就看清了梁道衡的用意:派不服管教的军队去送死。不过,结果却并非大家所预料的那样,恰恰相反,那些与梁道衡不对付的军队各个乐得飞了起来,梁道衡的主力部队反而不停地请战。在他们看来,这次以举国之力讨伐宁州,怎么可能会失败?大家关心的都是如何抢功劳,而大多数人关心的并非是他排除异己的举动,他们关心的反而是梁道衡是否胆小如鼠。

    梁道衡手下的高博已经看不下去了,亲自来找梁道衡,说道:“如此好的机会,总督大人您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呢?岂不是坐失良机吗?”

    梁道衡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高将军与我年纪相仿,怎么会生出寻死的念头呢?”

    高博听闻此话,即使他和梁道衡关系再好也不由得变了脸色。但不久之后他回过神来,对梁道衡说道:“难不成其中有诈。”

    梁道衡说道:“朝廷不至于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对付我们,问题的关键也并不在这里。按照道理来讲,陆云岚也算是一代名将,和林瑾斗个不分上下那还是很轻松的。但各路大军一到,这个性质就变了。大军参差不齐,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这倒是方便了林瑾浑水摸鱼。”

    高博一惊,说道:“如此说来不支援还好,一支援反倒会一败涂地。”

    梁道衡说道:“正是这个道理。支援陆云岚根本没有必要,因为陆云岚吃不掉林瑾,林瑾也吃不掉陆云岚。陆云岚不动,反而轻轻松松把林瑾的主力牵制在了莱州和幽州。此时我们应该先稳住北狄人,然后向北进攻同州。只要同州告急,林瑾为了大本营的安全,就一定会回援宁州,整个战线就松动了。如此一来,即使灭不了林瑾,也能够把三个州郡给收回来。而林瑾遭受重创,不出一年宁州就回到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高博说道:“总督妙计啊!按照总督的计策,林瑾这厮定是兵败如山倒。”

    梁道衡说道:“林瑾很聪明,摆出大兵压境的样子,把朝廷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了莱州战场。如此一来,就进入了林瑾的作战节奏之中,被林瑾牵着鼻子走。所以说,我料定这场战役一定会败,而且按照林瑾的实力,这次朝廷估计元气大伤。”

    高博问道:“既如此,总督为何不谏?”

    梁道衡说道:“那是吴州,是天下粮仓,朝廷不会冒这个风险的。而且,陆云岚和林瑾有深交,朝廷可能放心吗?吴州丢不得,而陆云岚又不可信,这次林瑾可是什么都算到了。”

    高博说道:“可惜了,如果总督大人您来打这场战役,一定不会以惨败收场。”

    梁道衡说道:“林瑾确实是名将,却也并非是没有对手。但他的优势就是他能够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心意和想法调兵遣将,而我们却要受制于朝廷,不能违抗朝廷的命令。在战场上,林瑾能够发挥百分之一百的战斗力,而他的对手在制约下能发挥六成实力就不错了,所以说,林瑾和我们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也不是无敌的存在。”

    说完,梁道衡停顿了一下,仿佛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总有一天,我不会再成为别人手中的棋,我要当操控全局的那个棋手。”

    三月二十日,吴州陆口大营北侧。

    陆云岚说道:“到今天为止,最后一路支援的部队已经赶来,现在我们的兵力总计有三十余万,是逆贼林瑾的三倍。此战我军必须定好进军方略,务必要生擒林瑾,直捣宁州。”

    赶来的各个将军敷衍地应和了一声。按照宁州兵马元帅的官职和上柱国、宁国公的爵位,陆云岚当之无愧是联合军的最高领导人,但想要让众军官去服从一个不到十六岁的小孩,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军官的眼中,陆云岚只不过是抱着父亲大腿的二世祖,想要在他们面前充胖子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饶有兴趣的看着陆云岚发号施令,同时一副老油条做派,对一切命令阳奉阴违。

    陆云岚看着他们,强忍着火气说道:“我军的兵马虽多,但蓬首关易守难攻,强攻伤亡太大。不如直取王权把守的燕平,从幽州绕道穿插到莱州的后方,使敌军首尾不能兼顾。”

    此时,一位将军站出来冲着陆云岚喊道:“都说陆元帅和林瑾可是旧时的好友,你们二人有总角之谊,两家又世代交好,不由得不让人怀疑啊。就怕某些人一面让我们进攻燕平,一面招呼自己的好友设下圈套,让我们有去无回。”

    陆云岚已经忍不了了,大声呵斥道:“你给我听好了,这里是吴州,我是这里最高的指挥官,如果你再如此放肆,休怪我翻脸不认人,让你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实际上陆云岚看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憋着一肚子的火没处发,现在竟然有人拿他做文章,公然挑战他的权威,如果他不作为的话,那岂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了?如此还如何统兵打仗?

    不过陆云岚也知道,这些士兵说是来助阵,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监视。毕竟吴州太过重要,自己和林瑾的关系也过于敏感,他们有所疑虑陆云岚也并未多说什么。但是在两军作战的时候,如果他们还不能摆正自己的态度,那么连带着自己的吴州士兵都会被连累,陆云岚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紧接着,陆云岚又让吴州士兵和各路援军联合操练了两天,然而两天之后,陆云岚的眉头并没有舒展开来,反而皱得更深了。

    大概是和平年代过得太久了,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说他们是仪仗队都算是客气了,毕竟仪仗队只是中看不中用,他们既不中看也不中用。铠甲穿得歪七扭八,队列排得参差不齐,手拿着一杆半锈蚀的长戟,眼睛里一点光采都没有,有些人的肤色更是病态的苍白。他们与吴州军队联合操练,不仅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反而把吴州的军队给带坏了,吓得陆云岚再也不敢进行联合操练了。有时候陆云岚也在想:这种军队,难道真的能够打仗吗?

    但是,倒霉的事情还不止这一条。这些军队战斗力不见得怎么样,但是一个个脾气却十分暴躁,动不动就对吴州军队指手画脚。那些将军们也同样是如此,他们知道自己来就是监督陆云岚的,所以根本没给陆云岚什么好脸色看。下到吴州普通的士兵,上到吴州兵马元帅陆云岚,所有人都对这些外来部队极度的排斥。

    陆云岚知道这种部队上了战场起到的只有反效果,而他攻打燕平的计划估计也要破产了。陆云岚现在只能够将他们的部队安排在吴州军队的后面,不求他们帮忙,只求他们别惹事。陆云岚甚至亲自抽调出一部分兵马,为的就是稳住这些兵油子。

    然而,这些兵油子却并不买陆云岚的账。陆云岚让他们进攻,他们会认为陆云岚让他们送死;陆云岚让他们观望,他们会认为陆云岚抢功,甚至认为陆云岚和林瑾密谋。所以,他们根本不在意陆云岚的命令,处处和陆云岚对着干。

    三月二十八日,当晨曦刚刚降临,陆云岚就收到了一个让他大为震惊的消息:那群不靠谱的兵油子,竟然直接跑到了燕平城下,找王权的第二军团决战去了。陆云岚布置兵马监视,只是为了防止他们骚乱,但陆云岚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这么没有脑子,直接跑到王权手下送人头。陆云岚本身只是布置了少量兵马监视他们的动向,根本不可能拦得住他们。前来增援的部队足足二十几万大军,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毕竟也是二十几万人。如果自己不做些什么的话,这二十几万人的账朝廷恐怕要找自己好好清算一下了。

    陆云岚咬牙切齿地骂了一顿,命令道:“吴州军听令,骠骑营先行出发,以最快的速度策应联合大军,其他人赶快收拾行装,即可拔营西进。重步兵和大型军械留守陆口大营,万不容失。”

    参谋将军沈平说道:“我们把重型武器都留在了大营,拿什么武器来攻城呢?”

    陆云岚说道:“攻城?你难道认为那群乌合之众能攻下燕平吗?能把他们从战场上拉回来就已经不错了。等我们攻城器械到了,联合军八成已经败了,士气低落之下,攻城的难度就会大幅度提升,这个时候林瑾抄我们的后路,起兵端掉我们的陆口大营,我们大军全部喝西北风去。”

    沈平不再说什么了,其他将军也点头称诺。

    两军的主帅可能都没有想到,一场战役竟然是以这么戏剧化的方式展开的。不过无论是陆云岚还是林瑾,都已经预料到了结局,只不过陆云岚是竭尽全力地减少损失,林瑾是竭尽全力地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