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32章 签订和议

第32章 签订和议

    陆云岚思索了一下,说道:“你们元帅是出名的人精,当年我可没少在他手下吃亏,我不相信你们元帅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仅仅一个求和书换来一大片的土地,这个说什么都不像子瑜兄能够干出来的事情,所以你需要给我一个解释。”

    刘恒说道:“我家元帅与陆元帅您自**好,所以愿意在此事上有所让步,而且为了表示我军的诚意,我军所到之处可谓是秋毫无犯。只要元帅您肯签下这份协议,我们保证您的军队能够安然无恙地走出江宁城。不过,如果将军不念旧情,那就莫怪我们翻脸无情了。我们元帅说了,如果您不签这个协议,他保证吴州不会留下一粒米,一个人。您固然可以守着江宁城,但吴州的其他郡县……”

    刘恒没有说完,但意思已清楚地传达过去了。

    此时帐下已经有人说道:“我们只是议和,又不是投降。林瑾元帅和您交好,让你占了这么大的便宜,您就别犹豫了。”

    看到将士们已经开始动摇了,陆云岚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即使是拒绝了林瑾,以现在的士气他们也守不住江宁城了,林瑾已经成功攻破了军队的心理防线。现在陆云岚已经没有选择了。

    “不得不承认,子瑜兄的手段真的很高明,看来无论我答不答应,在你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已经没有任何胜算了。”陆云岚说道。

    刘恒说道:“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家元帅的手段,又与我家元帅有旧,这么说来与我家元帅合作对你们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时候刘恒也不用避讳什么了,以陆云岚的精明,他自然可以分辨出和议意味着什么。如果签下了协议,朝廷一定会追究陆云岚的责任,但不签协议,陆云岚是万万挡不住林瑾的进攻的。

    “我签合议并不难,但如果朝廷怪罪下来,我们吴州照样难逃一劫。而且如果不出所料,你家元帅一定会在其中煽风点火。”陆云岚说道。

    “那您觉得拼命死战又能挽回什么呢?您若不配合,我家元帅就将把整个吴州变成一片白地,到时候您认为朝廷还会放过您吗?”刘恒说道。

    “至少我可以战死沙场,不辱我陆家威名。”陆云岚正色地说道。

    “不辱没威名又有何用?为了所谓的忠诚,罔顾将士们的性命,把吴州所有军民都拖向战争的泥沼,您认为您的这个元帅还称职吗?而且,为了保全吴州的军民,您只是与我家元帅议和,又并未签订丧城失地的条约,您无愧于忠诚之名。”刘恒继续说道,“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朝廷并不是几十年前的朝廷,否则我家元帅不可能起兵,也不可能造出如此大的声势。在乱世中,真正的忠臣不是对朝廷言听计从的走狗,而是能够造福一方、保境安民的国之栋梁,这个天下不是他们这些肉食者的天下,而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天下。一己之忠名与一境之安康,我相信元帅你有自己的判断。”

    陆云岚说道:“你既然知道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那你们发动战争的意义何在?”

    刘恒说道:“我们元帅父子两代镇守宁州,功勋卓著,多次击败来犯强敌。朝廷没有任何奖赏,反而将林晟老元帅杀害,我们不得已举兵反抗。一开始我们只是想要讨一个公道,后来看到朝廷腐朽至此,实在是心有不忿。战争是一个迫不得已的手段,就像治病一样,若非病入膏肓,谁又愿意刮骨疗毒呢?相信元帅您也能看到,若非是朝廷派来的那些不靠谱的援军,我家元帅想要战胜您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这些援军没有给过您任何帮助,反而到处劫掠,弄得民众怨声载道。有这样一支部队,朝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陆云岚笑着说道:“你们元帅的觉悟既然这么高,干脆直接撤兵退回宁州,我承诺吴州的军队绝不犯境,这样对大家都比较好。”

    刘恒说道:“大家都是成年人,口头承诺在当今这个时代早就一文不值了,只有书面和议还有画押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元帅,按照现在的情况,我们想要拿下江宁,付出一点代价也可以做到的,但您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我们元帅仁慈,所以不想看到血流成河的场面,同时念着旧情,不想对您和您手下的吴州精锐出手,不然我也不会与您说这么多了,何去何从陆元帅您自行定夺吧。”

    陆云岚考虑了很久,还是点了点头说道:“为吴州的军民考虑,我就擅自做一回主,与你家元帅签下这和议,希望贵元帅如约撤兵。”

    四月二十五日,刘恒和陆云岚在江宁城中签订和议,四月二十七日,林瑾撤围退兵。

    “此时退兵着实可惜,打下来这么大片的土地竟然说放弃就放弃了。”王权不甘地说道。

    “吴州是陆家的地盘,我们现在即使打下了吴州,他们的军民也并不服我们。而且从战争开始我们损兵也超过了三四万,剩余的兵力绝对守不住吴州,更不要说陆云岚的吴州军会殊死顽抗。想要杀一个人很容易,想要战胜一支军队也不难,但难的是让敌军真心臣服,为我所用。史上诸葛武侯七纵孟获,最终赢得了孟获部族的真心臣服,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赢的正是吴州的军心民心。”林瑾对着众位将军解释道,“而且,这个和议也不是白签的。朝廷早就怀疑我和子蒙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协议就是陆云岚私通外敌的证明。杀人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借刀杀人反而可以省下不少力气。”

    王权说道:“当年您被北狄谗言中伤,不得已只能起兵,而现在您的做法和当年的慕容雪如出一辙,我怕吴州军民和陆云岚未必承您的情。”

    林瑾说道:“子蒙不怪我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不后悔。杨太后疑心太重,子蒙继续为朝廷效力,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即使我和他立场不同,但毕竟有着多年的情分,他日如果子蒙真的碰到杀局,就是倾尽宁州兵马我也要护他周全。我现在这么做,就是逼他做选择,和朝廷决裂,不然他必然只有死路一条。我们作为边境的守护者,为的是保一境之安康,而非维护一姓之天下,我相信他会想明白的。而且我了解子蒙,他不像父亲可以为了成全忠义之名而抛弃生命,他虽然不至于公然反抗朝廷,但也绝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我才敢这么做。”

    王权说道:“元帅心中有数,属下就放心了。上次您让属下释放的俘虏们已经回到了帝都复命,果然如元帅所料,他们将陆口的失陷全部推到了陆云岚头上,甚至还诬陷陆云岚和我们里应外合,他们损失惨重,不得已之下逃出了吴州。他们还把元帅您诈他们的书信交到了,不由得朝廷不信。”

    林瑾说道:“我就简简单单地释放了他们,还没有用手段威逼利诱,他们就能够这么轻松地把脏水全泼在子蒙的头上,陆子蒙有这样的友军,前景着实堪忧啊。虽然我现在还是对慕容雪的离间计耿耿于怀,但和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慕容雪的离间计,我们也迟早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与朝廷敌对。说到底,是朝廷的这些尸位素餐、欺压忠良的人不值得我们的效忠。所以说,离开朝廷才是对子蒙最好的选择,也只有如此他才能施展出自己的才华。”

    四月三十日,林瑾将部队撤回莱州和幽州,同时将和陆云岚的和议公布于众。消息一出,帝都城有一次被震惊了。杨太后也没有想到,林瑾的叛乱不仅没有镇压下去,反而越演越烈。

    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了吴州,陆云岚的态度又很暧昧,吴州的形势危如累卵。偏偏杨太后用来监视陆云岚的几路援军都被林瑾打垮了,现在局势已经彻底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了。

    然而,坏消息确实接踵而至。五月四日,林瑾在幽州的平京自立为王,自号“宁王”,完全颠覆了大夏王朝异姓不能称王的惯例。林瑾将平京作为自己的王都,方便自己居中坐镇指挥全局。

    这个举动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很多人的心中,林瑾不过是反叛朝廷的乱臣贼子,林瑾和朝廷的争斗就是反叛军和平叛军之间的较量。但在林瑾称王之后,这个性质就已经变了:林瑾已经彻底与朝廷决裂,林瑾的部队不再是朝廷口中的叛军,他们组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权。

    在一些州郡的眼中,林瑾不过是跳梁小丑,只是一时得势,不可能成大气候。但林瑾用自己百战百胜的战绩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同时也让他们清醒了过来:真正的纸老虎原来是他们效忠的朝廷。不知不觉间,朝廷在很多人眼中已经不再神圣,仿佛从天上掉到了凡尘,让人不再畏惧。

    林瑾在平京自立为王,宣告朝廷对宁州的围剿彻底失败,朝廷的威信收到了严重的挑战。而经过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朝廷和其他州郡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林瑾的行为好像给他们点燃了一盏灯,让他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而在林瑾之后,陆云岚第一个与朝廷决裂,一场风雨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