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33章 吴州独立

第33章 吴州独立

    五月十日,沉寂许久的朝廷终于有了动静。几路援军大败、吴州私签和议、林瑾平京称王,众多的事件压得朝廷几乎喘不过气来。愤怒不断积聚,想要寻找一个发泄口,而就在这一天,所有积蓄的愤怒如井喷般爆发出来,瞄准的对象正是陆云岚。

    不过陆云岚显然是早有准备,自从他签了和议之后,他就明白自己一定会被朝廷追究。世间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林瑾绝不可能为了一纸和议将夺来的土地城池奉献出去,陆云岚获得了那么大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而后,陆云岚又得到了林瑾称王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愤怒。他很清楚林瑾称王意味着什么,本来他还想缓和一下林瑾和朝廷的关系,而现在林瑾和朝廷之间已经没有一丝缓和的余地。但不久后他就明白了林瑾的用意:林瑾称王,固然是因为他具备了称王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林瑾想要以此刺激朝廷。这个时候,朝廷必然会找一个“罪魁祸首”,朝廷沉默的时间越久,沉默后的爆发就越猛烈。

    “奉太后旨意,加封陆元帅您为中书令,总领百官管理朝政。”传令的使者对着陆云岚说道。

    陆云岚对这种手段并不陌生,当年林晟不也是先加官晋爵后来才被扣在帝都的吗?而杨太后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稳住吴州的兵马,等到了帝都那就是杨太后的天下,到时在随便安个罪名,陆云岚自然是在劫难逃。

    “败军之将而已,如何能受此封赏?如今吴州落入如此境地,皆是我一人之过,我愿辞去官职,潇洒于田园山水之间,烦劳使者通禀。”陆云岚说道。实际上,他确实不可能束手就擒,而如果与朝廷斗,又正中林瑾下怀。陆云岚既不想白白丢了性命,也不想让林瑾奸计得逞,仔细思索之下,他决定不去理会这件事,把这烂摊子丢掉。

    “元帅您也不要为难下官了。皇上和太后让您进京,您若是执意要辞职,那就是抗旨不遵。抗旨不遵的后果,我相信您也非常清楚。”使者用警告的语气劝诫道。

    “请您回禀太后,我在与林瑾的作战中身负重伤,实在经不起长途跋涉了。”陆云岚回答道。他怎么会不知道,只要他一回去,死的那个就是他。

    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这个使者发现林瑾就是一个软硬不吃的类型,任你吹得天花乱坠,我自是巍然不动。最后,使者没有办法,只能撂下一句狠话,带着一肚子火回到了帝都。

    五月十四日,帝都城朝阳殿。

    宣布诏令的使者已经回到了帝都,在早朝朝会的大殿上痛骂陆云岚,指出陆云岚的“狼子野心”,说他是第二个林瑾,并顺带问候了陆云岚的家人。

    不过,杨太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大发雷霆,相反,她静静地听完了使者的控诉,坐在她的位置上一言不发。熟知她性情的众位大臣也是一头雾水,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当出头鸟,大家都持观望态度,一时之间朝廷上竟被一片死寂的沉默笼罩着。

    杨太后表面上平静,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以她的性情,她绝对不会放了陆云岚,一定要让他人头落地才能够发泄她心中的怒气。但现在,杨太后不得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自己动不了陆云岚。如果真的如传言所说,陆云岚与林瑾合作,甚至已经倒向林瑾那一边,这就意味着她已经动不了陆云岚了。单单是一个陆云岚已经极难对付,更何况还有林瑾在背后支援,而朝廷的兵力已经输不起了。

    最让杨太后头疼的还不是这些。吴州这个地方物产丰饶,而帝都背靠朔州凉州,这些地方物产都比较贫瘠,而蜀州的供应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吴州可以说是帝都方面的最大的粮食供应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新的粮食供应点,填补吴州的那个大窟窿。

    谁也没有料到,陆云岚做了这么多事,朝廷居然没有任何表示,既没有赏也没有罚,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消息传到林瑾这里,林瑾也感觉到了不可思议,他怎么也没有料到事情是这个结果。难道自己的离间计被发现了?不过就算如此,按照陆云岚和自己的关系,杨太后也不可能全身心信任陆云岚。而且抛开离间计不谈,陆云岚惨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杨太后就算看穿了自己的离间计,也不可能对陆云岚的惨败置若罔闻。

    没过多久,林瑾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他的离间计绝对是奏效的,只不过这次确实把朝廷逼得太狠了。现在朝廷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此消彼长之下,各地的总督已经不再畏惧朝廷,暗暗地积蓄实力准备割据一方。

    五月十八日,消息传到了吴州,而作为吴州总督,陆云岚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朝廷没有任何表示让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安,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被最信任的人抛弃了,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而此时,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正在酝酿之中,让陆云岚不得不走上反叛之路。

    五月二十日夜,江宁城。

    月色清朗如水,皎洁的月光洒在沉睡的江宁城中,显得格外祥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兵变就在沉睡的江宁城中悄然展开。

    此时,一间房屋内传来了密谈的声音。如果有人凑近打量,就会发现五位将军竟然齐聚于此,只不过每个人身上都披着一身黑袍,显然不想让人看到他们的容貌。

    吴州副总督,吴州兵马副元帅魏杨首先对在场的其他四位说道:“很显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被朝廷信任了,而元帅竟然一点表示都没有。现在我们已经被彻底孤立,北有林瑾,西有朝廷,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吴州断然无救。”

    天威将军杜信说道:“为了救整个吴州,只能够出此下策了。等天明我自己去和元帅请罪,但只要能够成功,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鹰扬将军穆仪说道:“你说什么话呢?大家都有份,为什么就你一个人去请罪?只要今晚能够成功,我们陪你一起去请罪。”

    虎威将军黄雄说道:“说得对,只要今晚成功了,我们一起前去领罪。”

    参谋将军沈平也说道:“大家一起干的,有罪一起担。但是,我们在做之前一定要想好事情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果我们做了这件事,那么我们和朝廷就是不死不休了。”

    黄雄在一边说道:“现在也不见得有多好。朝廷不值得我们效忠,反就反了。”

    沈平继续说道:“那林瑾呢?要知道,我们能走到这一步,至少有一半都是他的功劳。我们和朝廷反目,他会持什么态度?”

    众人都是一阵沉默。他们不怕朝廷,因为朝廷很多时候是色厉内荏,但他们惧怕林瑾,前不久惨痛的教训他们可没那么容易忘。

    沈平说道:“林瑾这么做,直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和朝廷反目。但是,我们和朝廷反目之后,他是和我们合作还是与我们为敌?如果我们树立两个敌人,那是相当不利的。”

    副总督魏杨说道:“林瑾想要灭我们,他上次就不会退兵,林瑾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和我们合作。陆林两家世代相交,林瑾和我们元帅也是相交多年的朋友,就凭这个林瑾进攻吴州的可能性就不大。而且林瑾已经签了和平协议,陆家在吴州又是树大根深,他要想获得吴州人心,也不可能用铁血手段来对付我们吴州。”

    五人齐齐点头,目光变得更加坚定。

    第二天,陆云岚昏昏沉沉地从床上爬起来,当他向周围看去,顿时吓了一跳:周围是密密麻麻的军队,已经将他的床围了起来。

    换个窝囊一点的元帅,现在可能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膀胱了。不过,陆云岚毕竟是久经沙场,他立刻意识到:兵变已经发生了。

    闻着空气中的血腥味,他皱了皱眉,对着周围的人群说道:“魏杨副元帅,请你给我一个解释。”

    魏杨没有说话,只是叫左右拿出了几个盒子。

    陆云岚莫名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他感觉到局势已经不在他的控制之内了。

    魏杨叫手下打开了盒子,几颗人头静静地放置在不同地盒子内。这些人头陆云岚都很熟悉,他们都是吴州的地方官,接受的是朝廷的册封。而中间的那颗正是吴州刺史的人头,看到这颗人头,陆云岚的脑袋像是被人砸了一样似的嗡嗡作响。

    陆云岚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姚合,一个出使宁州的钦差大臣,再看看眼前,这是多么相似的场景?只不过林瑾是被慕容雪摆了一道,而自己这是被自己的部下摆了一道,他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自己竟然还能上演一出“黄袍加身”的剧情。

    陆云岚叹了一口气,说道:“事已至此,我已经明白了你们的意思。如果你们还想把我这个吴州总督一并处理了,那么就快点动手,如果你们还念着我是你们的总督,请离开这里,拿东西走人。”

    魏杨说道:“元帅,我们只是为了吴州大局。朝廷现在腐败至此,我们都不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了,不如联系林瑾,与他共同对抗朝廷。”

    陆云岚冷冷地说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等不忠不孝的言论?朝廷到底如何薄待你,竟让你生出反心来?朝廷筹集兵力前来援助我们,打了败仗之后也没有深究我们的罪责,而你们居然做出这种事,到底是谁理亏些?”

    魏杨说道:“朝廷派来的那些军队,烧杀抢掠不说,竟然对盟友下手投靠我们的敌人。而且朝廷对您早有猜忌,我们也是为了让您尽早脱身。”

    陆云岚说道:“首先,朝廷派出军队确实是为了帮助我们,只不过后面的事情不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其次,朝廷虽然猜忌我,但无论如何,他们却并未对我下手,这个时候你却将朝廷派来的人都杀光,这难道不是理亏吗?你换个角度来想,因为别人好心办了坏事,你就可以大开杀戒吗?因为别人对你不信任,你就可以大开杀戒吗?你这样和刽子手何异?”

    魏杨说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朝廷现在待我们不错,也没把我们怎么样,但却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收拾我们。但凡事先下手为强,为了长远考虑,我们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陆云岚说道:“为了你们所谓的长远,就可以背信弃义吗?就可以不忠不孝吗?”

    魏杨说道:“元帅,权谋争斗中不问恩情。昔年韩信兵围垓下,可谓是名满天下,然而韩信却因为顾念刘邦的恩情,没有及时脱离刘邦,导致最终的悲惨结局。相反后周两任皇帝待赵匡胤不薄,而赵匡胤却黄袍加身,方成千秋伟业。恩情是会变质的,就连您的好友林瑾不也在算计着您吗?一味谈恩情并非智者所取,如若此时不反,待到朝廷腾出手,我们将毫无反抗之力。”

    陆云岚知道事情发生之后,追究过错已经毫无意义。于是他索性一言不发,让属下全部退出去。

    就在五月二十一日这一天,陆云岚所管辖的吴州正式独立于朝廷之外,不管这是不是陆云岚的本意,但事情已经发生,他已经别无选择。

    梁道衡后来论及此事时,曾经不无遗憾地评价道:“陆子蒙领兵打仗的能力不输给林瑾,但他习惯于站在正义的角度,做事情时习惯找一个正当的理由,用严苛的眼光对待自己和他人。他追求正义近乎迂腐,所以反过来就会被正义束缚住。但战场和官场上哪有什么正义可言?无非就是弱肉强食而已。杀人不需要什么理由,不过是我比较强而已;造反不需要什么理由,只不过是我的力量足够推翻这个政权而已;君王杀人就更不需要理由了,因为君王就代表着最强者,可以随时随地收取这些仆人奴隶的性命。至于恩情?你对我有恩,那么我不介意用你的鲜血来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道理。”

    汉末三国时,曹操曾经留下一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在这里,梁道衡也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于我有利者,至亲亦可杀。”没有真正的是非,只有永远的成败,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就是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