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34章 朔州危局

第34章 朔州危局

    历史常常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历史的事实,一部分是历史的评价。从历史的客观逻辑来说,事实意味着结果,而结果是胜者王侯败者贼。但历史的魅力往往在历史评价上面,司马迁写《史记》时提出“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一种更为开放的观点来评判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历史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往往需要更全面的视角和更开放包容的观念。

    而有趣的是,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可以概括的,他们是鲜活的生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事逻辑,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态度。但殊途同归的是,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实现自我的价值,都在为不同的目标努力前进着。在陆云岚的心中,忠义是他的追求的目标,求仁得仁是他认为的成功,而在梁道衡眼中,权力和功业才是他追求的目标,皇图霸业是他认为的成功。所以,后世有历史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陆云岚并没有成就与他能力相符的功业,但他成为了他理想的模样,是自己人生的赢家。他从来没有背叛过大夏王朝,而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守护心中的忠义。与之相比,林瑾虽然建立了不少功业,但他却缺少目标,对自己的生活缺乏一个明确的信念感,他的前半生更像是在寻找一个真正的自己。”

    不论怎么说,吴州独立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事实,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不过,当视线聚焦到一个点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视线的盲区被放大,此时的同州就是这样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盲区。

    同州只部署着一个军团的兵力,大概是三四万的样子,而去掉驻防各地的军队,整个同州真正可以调动的兵员只有两万人。在朝廷看来,同州的这支军队只是林瑾的一个诱敌之计,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只要不让他们和北狄慕容雪联系上,他们就一点威胁都没有。所以,朝廷将大部分主力都用来与攻打林瑾的主力部队,并没有过多理会同州的这支兵马。结果没有料想曹成竟然“暗度陈仓”,乘朝廷不备攻打朔州,一下子连破数城。

    制造焦点放大盲区,从而避实击虚出奇制胜,这是“暗度陈仓”的精髓所在。所以为将者必须统观全局,才能够不被敌人抓住破绽。而林瑾的安排也堪称绝妙,在他原计划中,曹成的任务是牵制敌军发起佯攻,而现在林瑾变虚为实,佯攻的军队变成了主力军,一下子就破开了朝廷纸一样的防御。

    在所有人中,只有蜀州梁道衡敏锐地看到了同州战局,但没有人把他的话当一回事。而事实上,同州战局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莱州战局弱,因为同州离帝都的距离非常近,从晋阳起兵,三日就可以赶到帝都,对帝都的威胁非常大。而从幽州和莱州起兵,不仅要穿过“天下之腹”中州,途中更是大小坚城十几座,山岳勾连纵横,大军行进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这还是不计算攻城拔寨所需要的时间。当曹成率领大军开至,朝廷才意识到大祸临头。

    “各位爱卿,谁愿意领兵前往河阳城?”杨太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色疲倦地说道。

    众人惊讶的发现,这个原本十分强势的太后竟然也有如此软弱的时候。但没有人会对杨太后表示同情,回应她的只有无声的沉默。

    这时,兵部侍郎朱兆说道:“朝廷现在兵微将寡,只能够依靠边境部队来应对危局。而边将的人选经过年初的清洗,真正可堪大任的人已经所剩无几,目前也只有蜀州总督梁道衡有这个实力。”

    “蜀州总督梁道衡?”在场的朝臣都一阵纳闷,他们并不太熟悉梁道衡,只知道他是蜀州总督,而且在朝廷征召时装病不出,表现得就像是不会打仗的新兵蛋子。这种人也能带兵打仗?这是所有大臣共同的疑虑,不少地大臣更是暗自摇头。

    “梁道衡有这个能力吗?那可是林瑾手下的得力干将,说不定北狄也会插手。以梁道衡那点作战经验,怕是不够应付这样的危局。”杨太后说道。

    “太后,现在朝廷各处兵马因为太平日久,武备早已松懈,一些新上任的总督甚至连一场恶仗都没有打过。与他们相比,梁道衡作战经验还算是丰富,又在底层历练过,比起其他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请太后千万不要再犹豫了。”朱兆说道。

    “那你就亲自跑一趟蜀州,让梁道衡带兵前来平叛,帝都所辖的禁军也归梁道衡调遣。”杨太后对朱兆说,“请梁总督便宜行事吧。朱侍郎你告诉他,我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只求胜利不许失败。”

    朱兆接到命令后,马上就赶往了蜀州。

    六月五日,朱兆赶到了蜀州的川南城。按照大夏王朝的规定,边境守军一般都守在离边境线最近的要塞中,而该州的刺史则在该州的首府坐镇。蜀州最大的敌人自然是西南的云诏,所以川南城也就坐落在西南边境上。

    听说了朱兆的来意后,梁道衡感到十分吃惊。他一直闭门不出,装出一副懦夫的样子,就是为了躲避作战的苦差事。这一方面是由于梁道衡算准了朝廷必然会失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杨太后掌权的这段日子里,战功赫赫之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梁道衡可不希望自己是下一个林晟。

    而听到了便宜行事之权,梁道衡确实有些心动了。按照他的想法,曹成虽然是林瑾手下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排兵布阵上面也有不少疏漏,取胜确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梁道衡不能确定的是,自己出兵将会带来的是怎样的后果。

    “这件事我需要思考一下,不过,如果太后和陛下能够答应我几件事情,我一定奉旨出兵。”梁道衡说道,语气中带有着几分坚定。

    朱兆眉头一皱,问道:“朝廷陷入如此危局,将军您提领蜀州军队,不思报效,竟然还想要和朝廷谈条件?将军就不怕背个不忠不义的骂名?”

    梁道衡心里暗骂一声,他本来就将忠孝仁义当屁一样放了,但是口中却不能这么说,他对朱兆说道:“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所有的军队必须听我的指挥,不然这个仗没法打。”

    朱兆说道:“太后让您提领禁军,将军这个条件太后定会应允。”

    梁道衡说道:“别答应得那么早,先听我把话说完。我要的是一支完全听我指挥的军队,所以我要置执天子剑,获得先斩后奏之权。”

    朱兆说道:“这个……”

    梁道衡说道:“陆云岚实力不逊色于林瑾,在援军到来之前,他已经控制住了局面,但为什么援军到来之后,陆云岚反而一败涂地了呢?”

    朱兆说道:“当然是因为陆云岚私通林瑾啊!”

    梁道衡说道:“两个人关系虽然不错,但陆云岚还不至于以私废公。真正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援军并不能为陆云岚所用,处处打乱他的计划,导致陆云岚大败,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人打架,结果一方突然受到了各种干扰,打不得骂不得还影响作战的计划,这都不能打败陆云岚那林瑾也不用混了。”

    朱兆说道:“号令不一乃兵家大忌,这件事我会跟太后说的,至于同不同意就看太后了。”

    梁道衡又说到:“这第二点也很简单,那就是请太后充分信任我。说实在的即使是林瑾亲自来朔州我都不会怕他,但问题在于林瑾善使离间计。如果谣言四起,杨太后不能对我有充分的信任,那么我是坚决不会前往朔州的。”

    朱兆说道:“这点您放心,太后和陛下如此圣明,林瑾的这点小伎俩根本就……”

    朱兆有些说不出口了,他也知道杨太后因为猜忌处置了很多重臣,剩余的很多人也惶惶不安,有梁道衡这样的心思再正常不过了。

    过了片刻后,朱兆说道:“只要您没有反心,那么太后和陛下一定不会冤枉您的。”

    梁道衡说道:“我必须要获得杨太后足够的信任,不然的话林瑾伪造一封书信,策反几个士兵就把我给解决了,到头来我的命就值这么点劳什子,实在是太不值当了。”

    朱兆说道:“梁将军说笑了。”

    梁道衡说道:“我可以接受自己战死沙场,技不如人拿命来换一个教训我也认了。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我奔走赴国难,结果自己在朝堂上英勇捐躯了。要知道我是去打仗的,不是去送死的。”

    梁道衡的话说得很不客气,就差没把林晟的身份证号念出来了。朱兆听了梁道衡的挖苦,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作为兵部侍郎,他也算是战场上的行家,君臣相互猜忌在军队中意味着什么他也是知道的,而林瑾也确实很有可能在这个方面做文章。

    梁道衡接着说道:“其实朝廷并非没有退敌良将,只是大多数名将都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实在没人再敢接任何作战任务了。实不相瞒,我确实没有生病,但如果我不是托病不出,葬身在林瑾手下的就是我。就算再战场上我侥幸捡回一条命,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落得像陆云岚或者林晟的下场。总而言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然换谁指挥作战都一样是输,我估计今年还没过完林瑾就已经改元开国了,诸位都是林瑾的阶下囚。”

    朱兆气得满脸通红,但他克制了自己的情绪,咬着牙说道:“希望梁将军信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