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40章 瘟疫爆发

第40章 瘟疫爆发

    七月十日,林瑾与陆云岚在陆口大营达成了互助协议,陆云岚出动吴州的力量尽一切可能帮林瑾度过难关。但是,幽州和莱州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转,反而朝着失控的道路越走越远。

    最近几天,林瑾的桌上摆的都是幽州和莱州各地的一些灾情报告,而最让林瑾感到忧心的是,各地已经陆陆续续传来瘟疫的消息,而且这样的瘟疫有大规模扩散的迹象。林瑾想了想,然后对自己的亲卫军官说道:“去请幽州刺史萧敏和莱州刺史霍岑二人来我大帐议事。”

    不久后,林瑾就听到帐篷被拉开的声音。萧敏和霍岑一起走上前来,神色有些忐忑。

    沉默了片刻后,萧敏率先开口问道:“请问宁王殿下招我二人来此所为何事啊?”

    林瑾将目光从桌子上缓缓上移,直到与萧敏的目光对视。从林瑾的眼睛里,萧敏看到了自己的投影,不过从那深邃的眼中看不出任何情绪。

    林瑾开口道:“现在这个情况你们应该也知道了,我叫你们来的目的不是兴师问罪,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个方案,现在你们可以说一说了。”

    霍岑说道:“安置难民、处理饥荒这些事都不算太难办,最主要的是现在瘟疫已经愈演愈烈,我们怕是控制不住了。我觉得如果事不可为,我们只能将受感染的地区隔离起来了。”

    林瑾说道:“就按你说的办,将受感染的地区隔离起来,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好好调查一下瘟疫的感染范围。一般瘟疫是由一个点开始逐渐向周围发散,根据这个特征其实很容易找出一些痕迹,我觉得这次的瘟疫不太简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需要你们好好调查一下。”

    萧敏又开口问道:“不过两州死难者的尸体还没有完全掩埋,而现在要爆发了瘟疫,剩余的尸体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林瑾说道:“集中起来火化吧,然后找一个地方集中处理,掩埋可能做不到了。”

    萧敏问道:“宁王殿下,那些死难者的尸体都在瘟疫感染区……”

    林瑾说道:“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没有守护好他们已经是莫大的罪过,怎么能让他们曝尸荒野呢?而且,如果尸体不处理干净,那就是瘟疫的养料,所以冒一些风险还是很值得的。”

    萧敏还想说什么,但是看到林瑾的眼神,刚想说出口的话又咽了下去。

    萧敏和霍岑两个人就这么出了林瑾的帅帐,此时萧敏才开口说道:“刚才真是吓死我了,自从殿下从帝都撤回来,整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霍岑回答道:“那是你不明白,宁王殿下打仗从来都是战无不胜,还没有人能够让他吃这么大的亏,所以心情自然不会好。而且,梁道衡也真的够狠,干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再加上瘟疫已经快失控了,殿下脸色能好看才怪呢。”

    萧敏说道:“瘟疫这件事干系太大,我怕我们到时候办砸了,宁王殿下会……”

    霍岑说道:“宁王殿下肯定会拿我们问罪,毕竟我们是幽州和莱州的刺史,这种事情理应交给我们来负责。本来瘟疫一事就事关重大,弄不好瘟疫扩散,连带着其他地区也要受影响。所以,我们不要再畏首畏尾了,好好解决眼前的事情才是最为要紧的。你无非就是担心我们把事情办砸了,宁王殿下会拿我们的人头来平息众怒,但是你大可放心,宁王殿下不是不通情理之人。”

    萧敏又说道:“瘟疫主要爆发在蜀州军曾经侵占的那片地方,那片土地上民众或是死于战火,或是感染上瘟疫,依我看来根本就没有援助的必要。现在宁王殿下花大力气埋葬尸体,又接纳那些可呢能感染上瘟疫的难民,所以才会导致现在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我们早一点把那些地区隔离,让那些难民自生自灭,断然不会有今天。”

    霍岑说道:“我倒是觉得宁王殿下很有魄力,确实是一个非凡之主,而且他的眼界甚至连老元帅林晟都有所不如。”

    萧敏说道:“何以见得?”

    霍岑说道:“林晟元帅忠于朝廷,他甚至可以为了朝廷含冤受屈而死,但宁王殿下不同,他不效忠朝廷,却心系广大的军民。你刚才说得很对,宁王殿下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瘟疫可能不会爆发,我们可能付出的代价也会小一些。但是很多东西是不可计算的,当你看到尸横遍野的景象,看到幸存的难民对你求助,你很难去精确地计较得失。”

    萧敏说道:“这些难民本来就应该在战场上死去,只是侥幸生还而已,我们救了这一小部分人,却将瘟疫的种子传播到各个角落,确实不值得。而且,我们冒着感染的风险去帮助死人收尸,这就更加荒唐可笑了。牺牲小部分人换来更多人的安全,这是很值得的,而为了死人而牺牲活人的性命,这根本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霍岑说道:“所以宁王殿下的魄力就在这里,他没有选择更稳妥的做法,却选择了依照本心去做成一件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放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面对困难才是真正的勇者所为,与其计较得失,不如放开手脚尝试着改变一切。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才心甘情愿追随宁王殿下。”

    随后,霍岑又感叹道:“林晟老元帅是忠臣,可惜晚年没有遇到明主;陆云岚也是忠臣,幸好及时脱离朝廷得以保全自身;梁道衡是奸雄,虽可常胜于战场却得不到天下人心;宁王殿下是英主,未有天下之志,却已有三分帝王之气。”

    后世的历史学家在《宁史·太宗本纪》注引的《四朝史通鉴录》中如此评价:

    “战而能克,霸道也,心怀天下,王道也。霸道者,以力得之亦以力失之,王道者,坐拥四海而天下归心。帝王之气象,成于王道者也,故林子瑜未有天下之志,已有帝王之气。”

    历史学家们往往善于通过一些小事探寻这些历史人物成功的奥秘,然后用一大堆长篇大论引导统治者施行仁政,向这些成功的历史人物看齐。林瑾的行为在后世被当作帝王的榜样,但在他本人的视角中,自己的这一行为确实惹了大麻烦。

    七月十五日,幽州平京城出现了第一粒感染瘟疫的病例,得到了这个消息,林瑾第一时间出动将这个病人隔离起来,随后亲自到平京城最大的药坊中请名医会诊。但是,还没有等这些名医商量出一个结果来,坏消息就接踵而至。

    七月十六日,平京城的感染人数从一人激增到了将近百人,而与这些感染人群密切接触者更是无法统计。而七月十七日,平京城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人,整个平京城的药坊几乎都堆满了就诊的患者。一时间整个平京城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林瑾也以最快的速度召见了萧敏和霍岑,这次没等他们开口,林瑾就率先打破沉默,说道:“我让你们调查的事情有进展了吗,瘟疫的感染范围到底有多大?感染的源头又在哪里?”

    萧敏回答道:“现在整个幽州和莱州大半部分已经被感染了。莱州的情况好一点,济水以北仍然是安全的,但幽州的情况不容乐观,包括平京在内的幽州全境几乎都感染了瘟疫,死亡的人数更是不断增加。宁州第六军团长范明当机立断,封锁了幽州前往宁州的道路,所以宁州应该没受到感染。”

    林瑾说道:“范明做得对,幸亏他当机立断,不然宁州就危险了。那同州的情况如何呢?”

    萧敏回答道:“暂未发现瘟疫感染的现象,但第五军团长曹成并未下令封锁同州边境,估计很快同州也会出现病例。”

    林瑾说道:“马上通知曹成,让他立刻封锁同州,千万不能让瘟疫散播开来。”

    霍岑在一旁说道:“现在瘟疫已经扩散,您还坐镇平京确实危险至极,要不您先回宁武,我们二人一定能将瘟疫控制住。”

    林瑾说道:“我如果不在情况就更加乱套了,所以你们也不必多说了,做好你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有任何需要你们都可以自行处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报告我就行。”

    霍岑二人领命而去,临走前,霍岑的眼中流光四溢,看向林瑾的目光满含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出了营帐,霍岑开口道:“你不用担心会遭到宁王殿下的责罚了,而且有宁王殿下亲自坐镇,我们开展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萧敏说道:“确实如此,是我多心了。”

    营帐内,林瑾坐在帅台上,旁边走出一个人,这个人正是王权。

    “公衡叔,这件事您怎么看?”林瑾问道。

    “受瘟疫的影响,军队战斗力和我方的物资储备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此时朝廷进攻,我军一定抵挡不住。您应该是忧虑这个吧?”王权十分精准地道破了林瑾的忧虑。

    “我确实担心这个,但我更怀疑,这件事情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虽然今年确实较往年更为酷热,加上蜀州在我境内大肆屠戮,按说产生瘟疫也并不奇怪。而我奇怪的是,瘟疫爆发得太过迅速,几乎没有经过酝酿就直接爆发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在我看来,我军只要及时处理死难者的遗体,迅速打扫战场,即使是天气酷热,也不太可能如此迅速地爆发疫情,这件事背后一定有隐情。”林瑾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元帅的意思难道是……”王权说道。

    “嗯,恐怕和梁道衡脱不了干系。”林瑾说道。

    紧接着,林瑾吩咐道:“公衡叔,瘟疫的事情我必须盯着,所以脱不开身。这段时间劳烦您帮忙把军队的训练抓起来,我们只要抓好军队的训练,就可以专心地将重心放在内部事务上面。”

    王权回答道:“领命。”

    王权十分清楚,训练军队和处理瘟疫这两件事同样重要,而且这两件事必须同时抓。如果军队没有得到充足的训练,那么对外作战就没有胜算,即使瘟疫过去了也会被朝廷大军击垮,而反过来瘟疫没有结束,军队的战斗力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同样也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目前为止,林瑾的各项安排都十分妥当,很快吴州的支援也赶到了平京。而此时,瘟疫的真相也渐渐浮出了水面,一个针对林瑾的阴谋正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