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41章 瘟疫真相

第41章 瘟疫真相

    七月二十日,一车接一车的资源从吴州不断送往幽州和莱州,而最让林瑾惊喜的是,陆云岚提供了许多医药资源,还派了许多名医过来处理瘟疫的事情,这对林瑾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都说患难见真情,林瑾和陆云岚虽然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但在战场外他们又是很好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即使有不同的立场,即使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当自己有难时,他们仍然是最值得自己信任的人,林瑾对有一个这样的朋友而感到庆幸。

    “你们能够冒着危险前来援助我们,我代表幽州和莱州全体军民向你们表达由衷的敬意。”林瑾真诚地说道,向着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林帅客气了,您和我家元帅交好,相互扶持自是应该。”援助队伍中一个白袍男子说道。

    双方又客气地攀谈了几句,林瑾忽然道:“烦请弘道堂的堂主到我府上一叙,希望堂主能拨冗前来,在下有一个疑问想要请教。”

    弘道堂堂主说道:“既是元帅有命,老朽自当前往,不敢不从。”

    弘道堂是大夏王朝的连锁医馆,和太医院相比都不遑多让,而最为关键的是,弘道堂治病不分高低贵贱,价格也比较公道,可谓是声名远播。陆云岚将吴州弘道堂的一生整合起来,将半数医疗资源向幽州和莱州倾斜,可以算得上十分厚道了。而弘道堂的总部设在帝都,瘟疫发生时弘道堂堂主正在吴州游历,接到陆云岚的邀请后没有半分推辞就赶往幽州和莱州,所以也就成了这些大夫的领导。

    平京城主府,林瑾特意安排了一间茶室,茶香袅袅,好像隔绝了外界的喧闹。林瑾不紧不慢地沏着茶,动作行云流水,一动一静都好像循着某种至高的道理,这让弘道堂的堂主很是讶异。

    不久后,一壶热腾腾的茶就烧开了。林瑾轻轻提起茶壶,壶口微微倾斜,淡绿色的茶水就从湖中缓缓流出,就像山泉一样缓缓流淌着,与茶杯底部接触发出清越的响声。随后,林瑾将茶杯连同茶托缓缓的呈到弘道堂堂主的面前。

    “元帅真的是好雅兴,真的不像行伍之人。”弘道堂堂主笑着用手轻轻接过林瑾递来的茶,轻轻抿了一口,赞叹道。

    “我不常深陷战场中冲杀,所以没有那种铁血之气,倒是喜欢摆弄这些以怡情养性。”林瑾举起身边的茶杯,客气地说道。

    “看来元帅确实非同凡响,不愧是三军统帅。茶道乃心道,非静心者不能为,而善战者亦是心智极坚者,如此看来元帅养心致道真乃上乘。”弘道堂的堂主说道。

    “堂主,这次来晚辈是想请教一下瘟疫一事。晚辈总觉得,这次瘟疫事发突然,与往常的瘟疫有所不同。但晚辈不通医道,不明药理,故而不敢妄断,特来请教老先生。”林瑾谦虚地说道。

    “元帅过谦了,您虽不通医道,但却是慧眼如炬。确实没错,这次的瘟疫来得很奇怪,所以我才会答应亲自跑一趟。”弘道堂堂主说道。

    “依晚辈看来,瘟疫爆发突然,而且多点同时出现,甚至不合常理。晚辈斗胆推测,这次的疫灾不完全是天灾,更有可能是人祸。”林瑾说道。

    “看来元帅已有猜测了。”弘道堂堂主笑着说。

    “梁道衡还是有些本事,倒是小瞧他了,但他既然是天下名将,又是王朝柱石,怎么能干这么下作的事情。”林瑾有些愤怒地说道。

    “打仗的事情我不了解,但医者最重视生命,只能说我更认可您的做法。”弘道堂堂主笑道。

    有了明确的答案,林瑾的心里也是没来由的一沉。虽然战场上人命如草芥,但是如此草菅人命的行为确实是人神共愤。

    战争确实是一个恐怖的魔鬼,在战争中,人性的底线,也就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都得不到任何保证。在失去底线和对生命的尊重后,每个人面目都会随之发生改变。林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善人,选择走战争的这条路,就注定是鲜血淋淋。但林瑾不会滥杀,正因为见到了那么多人惨死,所以他才更加尊重生命,留最少的血换来最大的收益。梁道衡却不一样,他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他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胜利,即使血流成河,他也要铸成通往成功的阶梯。

    弘道堂堂主说道:“将军虽然出身行伍,但却能谨守本心,不受沾染,不愧是将门之子。我们这些医者不涉政治,超然物外,有些事也不好多言,但老朽与元帅投契,有些话想与将军直言。”

    林瑾拱了拱手,说道:“烦请老先生指教。”

    弘道堂堂主说道:“兵甲乃凶器,虽可成一时之势,终究有伤天和。兵威盛于天下,恃威而慑于人,不能服四海之心,不能顺天下之望。古之王天下者,先养其民,后成于势,为战以仁,养民成势可立于不败之地,为战以仁可收服天下人心。”

    林瑾会心一笑,说道:“感谢前辈教诲,晚辈自当谨记于心,终生不忘。”

    另一边,梁道衡正在京城受到杨太后的嘉奖。这次梁道衡虽然损兵折将,但是好歹也算是逼退了林瑾,保住了帝都根基,所以说杨太后虽然心疼自己手下的禁军,但终究没有出言斥责梁道衡。

    梁道衡拿禁军当挡箭牌的事情,杨太后还是心知肚明的,按照以往的性子,梁道衡的行为肯定是要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杨太后这次出奇的冷静。

    这一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杨太后明白了一个道理:铁腕的手段只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所以只要不是起兵谋反,稍微有一些小心思什么的,杨太后其实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何况梁道衡好歹也是打败了林瑾的人,虽然是一个惨胜。

    而恰恰是梁道衡的惨胜,让杨太后有了错误的判断。如果梁道衡展现出与林瑾对等的军事才能,那么他一定会被杨太后重点关照并密切防备,而他打了一个不是胜仗的胜仗,反而说明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并不算特别优秀,至少在可控范围内。

    有时候皇帝杀功臣,并不是因为功臣有野心,只是因为功臣他功高震主,有威望又有让人恐惧的实力。功臣的威望是皇帝掌权的障碍,而功臣的能力是他们叛乱的资本,只要功臣们想叛乱,那么他们爆发出来的能力就远远超出了皇帝的掌控。所以历届统治者为了给自己的统治铺路,对于那些有才能的功臣都是严加提防,甚至不惜刀剑相向。

    可以说,梁道衡借着这场战争,他捞到了足够多的好处,但有没有引起朝廷过多的重视。但这一次梁道衡惹上了林瑾,必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他要更加谨慎,装出一个忠臣的样子,又要隐藏自己的力量。论正面硬拼,林瑾不一定能打得过自己的蜀州精锐,但使用离间计那就难说了,所以梁道衡不能让朝廷和对手抓到任何破绽。

    而让梁道衡窃喜的是,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幽州和莱州受到瘟疫的影响,整个统治机器已经接近瘫痪。这就意味着林瑾的实力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只要林瑾忙得焦头烂额,自己就能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壮大自己。

    林瑾对瘟疫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这件事确实是梁道衡干的,而且做出这件事的正是梁道衡手下三大王牌军的“特种营”。

    梁道衡三大王牌军的强大之处是不同的。以综合能力来看,“天字营”是最强的,以生存能力和持续战斗力来看,“铁血尖刀营”是最强的,但以诡诈程度来看,“特种营”是最强的。即使是在蜀州军队中,也很少人能够知道“特种营”的底细,只知道特种营分为许多类,有专门搞暗杀的,有专门搞谍报的,有专门搞哨探斥候的,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类型。而一些不常见的,也只有少数的高层才知道,比如说这一次出手的就是“特种营”中专门从事毒药开发的精锐,其诡诈程度甚至超过了暗杀的刺客。

    梁道衡在毒药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在梁道衡看来,战争不一定要正面对决,很多时候一些暗中的手段必不可少。梁道衡这次所运用的不能够算毒药,更像是一个早起的生化武器。他收集了前几次瘟疫爆发时患者的血液,并请专业人员做特殊的保存,经过他手下这些专家的研究,最终制作出了一种可以引发瘟疫的药剂。这种药剂最大的作用不是摧毁军队,而是摧毁民众的意志,让敌军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这种药剂常常被投放在城中公用的井水池或米仓中,这样在瘟疫爆发时就能够覆盖更多的地区,传播也更加迅速,危害也就更大。当然这也有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让瘟疫迅速传播,但容易留下破绽,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人为迹象。

    这是梁道衡第一次将这种生化武器投入战场,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同凡响的,而且用的好这就是一个大杀器。至于使用武器是否人道,这就不是梁道衡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在他看来,战争本来就是违反人道的,目的就是掠夺更多生命来获取胜利,在战场上没有一个生命是无辜的,所以也不用妇人之仁,虚伪地拿出人道主义那一套。既然打仗是为了胜利,那么用什么手段又有什么关系呢?死一些平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梁道衡的目光一直伸向东北的天际,仿佛能够透过层层山脉的阻隔,抵达一片混乱的远方。他喜欢屠杀的感觉,在他看来掠夺生命就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艺术,他的心在杀戮中得到满足,而幽州和莱州的瘟疫就是梁道衡心中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