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32章 红颜一叹

第32章 红颜一叹

    征东元年二月十五日,帝都城郊。

    “徒羡鸟栖笼槛乐,不觉已是半囚身。”

    “凄凄梦断宫廷客,念念魂归故里人。”

    “佞幸缄言枢密乱,婢奴反刺内闱春。”

    “琵琶轻诉昭君怨,曲落潸然最黯神。”

    一路上,夏文静一直在念着这首《红颜殇》。这首诗是她有感而发,感叹宫中红颜身不由己的处境,配合着此时的场景,显得分外真切动人。

    这首诗并非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而是四联并列,讲的是宫女的悲惨的境遇。首联谈的是宫女不得自由,就像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外人看起来好像光鲜亮丽,但是她们自己却如同半个囚徒。颔联谈的是宫女思乡而不得,一入宫廷则再难见到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只有午夜梦回之时才能梦到故乡,宫女们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盼望死后魂魄能带着自己的思念回归故里。颈联用的是倒装的结构,写的是朝堂上的那群政客,总是习惯将王朝衰败的原因归结为婢女妖媚惑主,而佞臣祸乱朝纲之时,这些朝臣却闭口不言。就像人们习惯将西周的覆灭推到褒姒身上,说她“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习惯使用“红颜祸水”来形容宫中女子,但是这些人却闭口不谈那些擅权的佞臣和荒淫无度的君主,给他们很大的宽容。尾联中提及的《昭君怨》是有名的琵琶曲,这里是一个双关的用法,明面上说的是《昭君怨》的曲子如泣如诉让人难以自抑,而深层的含义则是昭君远嫁的故事给人带来深深地震撼,让人不住地垂泪,心神也跟着悲哀起来。

    然而,如果追根究底,后三联其实也可以作为首联的具体表现,红颜之殇有多种表现,但归根结底就是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这首诗极其贴合此时夏文静的处境,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样。

    周围的随从听了这首诗,脸上都流露出不忍之色。宁颖公主夏文静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白月光,无论是品性还是才貌都无法挑出瑕疵,可是,这样一个女子最后竟然被逼到远嫁异族,究竟是谁的错?

    他们回忆起宁颖公主出嫁时的场景,说是万人空巷也毫不为过。每个人都在看着轿子里的那个公主,所有人心中都涌现出浓重的悲哀。

    这本该是我们大夏王朝的公主,本该站在最高的山顶之上,指引着王朝走向繁荣富强,但是,那些高层却将她无情地抛弃了。

    那一天,当杨靖提出要用夏文静作为筹码,将夏文静送给北狄人,以此换来北狄对大夏王朝的支持,这得到了太后的认可。但是,这个建议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对。

    有的大臣指出:“宁颖公主聪慧过人,待人谦和有礼,如此德才怎能便宜给北狄那些异族?”

    有的大臣指出:“先帝在时,拒绝了所有前来提亲的外国使臣,如今先帝丧期未满一年,陛下和太后更应该效仿先帝,不应使宁颖公主远嫁。孔子有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所以,臣希望陛下和太后再考虑考虑。”

    另外还有大臣指出:“宁颖公主有大才,在民众中也颇有声誉,如若太后一意孤行,恐失天下人心,得不偿失啊。”

    不过,对于这些言论,杨太后一点也不在乎。她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就是要给夏文静一个深刻的教训,而这群大臣这次没有了姚合的带领,难以形成什么气候,这次定可以好好教训一下夏文静。

    不知不觉中,朝会从怎么处理林瑾转变为怎么处理夏文静了,而结果也很简单,杨太后咬死了要夏文静远嫁,无论大臣怎么劝都没有用。有的大臣甚至扬言:“宁颖公主远嫁,大夏王朝无救。”

    结果杨太后当即就顶了回来:“没有她我大夏王朝还不能转了?那么要你们何用?你们这些人自负才学,没想到却心甘情愿将那个贱人捧为女相,真是把我大夏朝廷的脸面丢得干干净净。本宫这次已经决定了,就让宁颖公主出嫁,毕竟公主也是要嫁人的,嫁谁不是嫁?”

    最后,那群大臣实在拗不过太后,有的人也干脆放弃了。另有一些耿直的大臣,他们为大夏王朝的发展尽心尽力,为了阻止杨太后,他们以自己的官职相逼,结果杨太后也不客气,直接把他们全部解雇了。最后,杨太后发现,整个朝廷因此为之一空,有近一半的大臣辞职抗议,另外一半的大臣虽然沉默着,但他们的态度也是相当明显。

    杨太后看在眼里,心中更是涌起无尽的怒火。她觉得现在的朝臣简直是反了天了,每每自己要干一件事,总是这群大臣们跳出来反对。所以,杨太后狠下心来,罢免了一大批跟她作对的这些大臣,然后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像杨靖这样的人,就因为这次“上佳”的表现被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连越了好几个品级。而杨太后也或明或暗地释放出一个信号:只要听我的,什么官位权位都好说,如果不听我的,要么贬官要么杀头。

    不得不说,杨太后这一手还是有效果的。在一个社会中,投机耍滑的人总是比那些正直的人要多得多,所以,即便是那些大臣走了将近一半,杨太后也能很快把位置给补齐,只不过这个质量就真的是差多了,几乎都是阿谀谄媚之徒。可怜一些大臣虽然赤胆忠心,却卷入到这场纷争中,甚至有的人从此以后再也没能进入朝廷中枢为官,对于大夏王朝来说,这样的损失已经是很严重的了。

    在杨太后的坚持下,这些大臣最终还是没能顶住压力,夏文静还是被逼着嫁到了北狄。而夏文静知道这件事情后,心情反而很平静,没有大哭大闹,也没有去找任何人控诉,只是平静地看着整个宫城。夏文静知道,自己可能永远都不可能再回到这座宫城了,既然命运无法反抗,那么就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将这一刻的景色牢牢刻在心中。

    一个侍女看到夏文静如此模样,心有不忍,说道:“公主殿下,还请您不要难过,大不了在北嫁的途中找一个机会溜掉就好了。”

    夏文静凄然一笑,看着这个侍女,说道:“小翠,你也太天真了。不要说我不太可能溜出去,就算溜出去了,天下之大哪还有我的容身之处?”

    那个侍女说道:“您当年和现任吴州总督陆云岚还有现在宁州的那位一同长大,他们手握重兵,应该可以保您的平安。别人不知道,奴婢在公主殿下身边那么久了,总是知道一点内情,先皇陛下当年之所以拒绝了那些使臣,就是为了在二人中选一个人作为您的如意郎君……”

    没等侍女说完,夏文静就打断了她:“不要再说了,你不明白的。子蒙哥哥现在是吴州总督,手握重兵,他来救我的话我自然可以得救。但是子蒙哥哥一向以忠义为本,这种事情会让他很为难的,我也不想因为我的缘故让他白白得罪太后。”

    侍女紧接着说道:“那林瑾呢,他既然已经公然反叛了,自然不用顾及朝廷的脸色。我想以您和他的交情,若是请他出手……”

    “别说了。”这一次夏文静几乎是吼了出来,这让侍女顿时吓了一跳。在侍女小翠的印象里,夏文静从来不发脾气,性情十分温和,这次竟然罕见地大吼出声,所以她吓得一句话也不敢再说了。

    此时,夏文静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她小时候的场景。她和他的两位哥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两个哥哥都很照顾她。陆云岚比较正经,有什么话都当面直言,而她和林瑾有时候为了逗逗陆云岚,经常拿他一本正经的个性寻开心。林瑾从小就是调皮捣蛋,能想出许多捉弄人的诡计,就连夏文静本人也经常被她捉弄哭了,不过,林瑾虽然爱捉弄她,但对她也是真的好,每次弄哭她后都会想方设法逗她笑,在林瑾面前,她总是欢声笑语不断。

    想到这里,她的心里就痛的无法呼吸。在听说林瑾杀害恩师又带兵反叛,她和林瑾就已经走到了对立面。她想恨他,但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能想到小时候对她百依百顺的那个子瑜哥哥,然后她就怎么也恨不起来了。不过可能这就是夏文静,她的善良让她真的很难对一个人产生恨意。

    “对不起,我不该吼你的。”夏文静一边说着一边想着,可脸上早已布满了泪珠。

    “奴婢该死,奴婢失言。”小翠连忙跪了下来,惊慌失措地说道。

    “我不怪你,只是我真的不能去想他,一想起他我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一个对你最好的人最后又成为伤你最深的人,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该不该接受他,到底该不该恨他。如果他知道我的事,应该会赶来救我,但我不敢想象我和他见面的样子。”夏文静哭着道。

    小翠连忙安慰道:“事情都过去了,当年那个林子瑜已经死了,现在他只是叛逆,是杀死小姐恩师的仇人,是奴婢说错话了。”

    夏文静说道:“没事,无论以前如何,至少现在一切都将过去。对我而言,嫁到北狄也并非一件坏事。在这个暗潮汹涌的帝都,太后恨我入骨,恨不得让我身败名裂,她的手段层出不穷,使我不得不小心应对。只有在太后顾不上我的时候,我才能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太累了,累到我有时都想要放弃了。现在我有机会嫁到北狄,虽然那里常年苦寒,但对我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侍女小翠留下眼泪,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公主感到不值。一个如此好的女孩,远嫁异国他乡,不得回归故土,让人感叹唏嘘。

    夏文静又说道:“小翠,你也是从小就跟着我了,这么多年不离不弃,我也从来没把你当仆人,只把你当成自己的姐妹好友。”

    侍女小翠含泪道:“小姐之恩奴婢粉身难报,奴婢愿终身侍奉小姐,请小姐不要赶我走。”

    小翠和夏文静多年主仆,已经近乎心意相通,她又怎么会不知道夏文静的意思?北狄苦寒,绝非常人能受得了的,她身不由己,却也想要为身边的人谋一个好的出路,不愿让身边人跟着自己受苦。

    夏文静笑道:“你有你自己的人生,我已经困了你很多年了,该放你走了。就算没有这件事,过一两年我也定要为你觅得一良人,亲自为你们主婚的。可惜天不遂人愿,我也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只能先给你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让你不至于在夫家受欺负,至于你的婚礼,我怕也是看不到了。”

    小翠跪在地上,早已哭成泪人,她有很多话想对夏文静说,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真的不能误了你,真的对不起,请原谅我的自私。”紧接着,她拿出一张契约纸,说道:“这是你的身契,今日便还给你了,从此以后我们姐妹俩天各一方,你要好自珍重啊!”

    小翠抬起头,看着那坚强痛苦又夹杂着几分不舍的脸,她知道夏文静已经做好了决定。尽管再不舍再难过她也不会改变,不会回头。

    小翠说道:“奴婢知道了。奴婢祝公主殿下平安顺遂,事事如意,即使日后难再相见,奴婢也会为公主殿下真心祈祷。”

    随后,她有说道:“公主殿下,您可有未完成的心愿?您照顾奴婢多年,视奴婢为姐妹,真心对待奴婢,奴婢也想回报一下您的恩德。”

    夏文静想了想,说道:“倒却有几件事情想要请你去办。我想先请你把这封信带给朝臣们,让他们不要与太后正面对抗。父皇病重后,太后的性情确实乖戾了一点,所以朝臣更应体谅太后,而不应该正面与之作对。最好适当采用一些委婉的手段,用迂回的方式反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是只有犯颜直谏才是忠臣,方式方法同样重要。另外,我虽为大夏公主,实际不过是笼中鸟罢了,也没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你能替我完成游历天下的心愿,多走走多看看,见识一下各地的山川风貌。以后远在异国,可能只能在梦中才能见到故乡的山水了,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

    说到此处,她流露出怅惘之色,良久无言。

    时间一晃而过,联系了北狄的使臣之后,夏文静在两国的护送下,缓缓踏上了北去的道路。帝都城郊,当她吟诵起《红颜殇》这首诗,无数人都留下了泪水。

    也就是在这时,夏文静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实仿佛跟她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让她的命运转变之后却意外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宁颖公主性情温和,聪慧伶俐,又配上这样的美貌,确实是一个奇女子,但这样的奇女子在历史上也并非独此一例。她能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更多是源于她不平凡的经历,在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她将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