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金戈铁马从军行 » 第62章 云月再临(四)

第62章 云月再临(四)

    “下面该轮到淑仪姐姐了,早就听闻淑仪姐姐才思无双,这次定要领教一番。”慕容雪笑道。

    夏文静还沉浸在林瑾的诗中,一时之间还未能走出来,所以根本没有听到慕容雪的话。

    慕容雪看到夏文静还拿着林瑾的诗看,小声嘀咕了两句,然后走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

    “大才女,到你了,在不准备你今晚就得睡在这里了。”慕容雪看着夏文静,笑着说道。

    夏文静这才惊醒,看着慕容雪和林瑾,目光中流露出愧疚之色,说道:“刚才太入迷了,真的很抱歉,我这就过去抓阄。”

    夏文静走到抓阄的盒子前面,像林瑾和慕容雪一样拿出来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上平,四支。”

    看到此处,慕容雪笑道:“你们的手气还真的够可以的,就我抽到一个十三元,你们抽的韵部个个都是那么契合。”

    林瑾也笑着说:“韵部契合固然是有优势,但我们还要给淑仪限定韵字,这就不好说了。”

    慕容雪瞥了他一眼,说道:“淑仪姐姐从小与你一起长大,你自然会手下留情,至于我也不会太去难为淑仪姐姐,这又怎么能算公平呢?”

    林瑾笑着说道:“游戏而已,何必去计较?使用不常见的韵字,更能体现出巧思;常见的韵字虽然好写,却容易落于俗套,难以出新。祸福总是相依,你觉得的优势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变成劣势。”

    慕容雪笑着说道:“我只是调侃一句,并没有什么其它的意思。支韵确实比较好写,但出成绩也不算简单,我就等着欣赏淑仪姐姐的大作了。”

    林瑾熟悉夏文静,根本不为她担心。他率先限定了一个韵字:时。

    林瑾出的还是比较中规中矩,不算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时”字就是那种写出来很简单,写好很难的字,而颔联和颈联是全诗表现力最强的两联,把“时”字写好,真的是颇见功力。

    夏文静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这个字不算是很难,她几乎立刻就已经想到了不少妙词佳句。

    慕容雪紧接着出了一个韵字:衰。很显然,慕容雪也没有为难夏文静。现在正是秋天,秋高气爽草木衰黄,用“衰”字倒也是贴切。

    可以说,林瑾和慕容雪这次都有意地放了一下水,毕竟他们也不想看到夏文静躺在云月亭上。

    由于两人的照顾,夏文静还是显得比较轻松,她几乎是立刻就写了出来。但是她写出来后,又觉得不满意,之后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前前后后浪费了不少时间。

    慕容雪和林瑾看着她,心下也是很着急。看夏文静的样子,写出一首诗是不难的,但很显然她的诗句并不算上乘,不然也不至于又抹又改。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夏文静还在思索着。突然间,她抬起了头,向着四周张望了一圈,然后,她好像把握住了什么灵感,将她之前写的诗全部抹去,然后一气呵成。

    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香也在同时烧完了。

    林瑾和慕容雪看到夏文静的样子,就知道夏文静这首诗一定不太一般。所以,他们心下也感到十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下夏文静的大作。

    不过,这首诗和前面的诗不同,它除了有四句诗之外,还有一个标题:和子瑜秋来登高诗。

    诗句是这样写的:

    露渐云开晓日迟,晨光初透倚寒枝。

    千红摧断蛩声里,行雁飞回叶落时。

    未减壮怀身已老,多增苦病气难衰。

    雪丝哪得春痕驻?为遣悲情咏楚词。

    慕容雪看完了以后,直言道:“好诗!这首诗可谓是景到、意到、情到,可为第一。”

    林瑾也说道:“淑仪妹妹确实技高一筹,我自叹弗如,这次斗诗,淑仪妹妹当居第一。”

    这首诗没有多少雕琢,却有一种自然浑融美,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最真挚的情感,是真正的圆融一体。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和诗,在诗意的表达上要与所和之诗相近才行。而这首诗,同样表达了悲秋之情,却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林瑾的诗全诗都是咏悲情,但夏文静的诗基调虽悲,但也不全然是悲,在悲中又有其它的东西体现出来。

    前四联都在写景,由远及近,形成了一个萧索悲凉的意境,不同的物象体现出一种生命凋零的孤寂感。由物转向人,物犹如此,人也不能例外。接着就是兴发生命感叹,在生命感叹之外,又表明了人生的态度,体现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无论是否困窘,无论是否老去,生命中总要充斥着昂扬向上的激情,这是一种面对悲剧仍然保持抗争的精神。而在《楚辞》(“词”与“辞”同)中,虽然屈原宋玉等人也阐发了一些生命悲叹,但悲情只是表面,骨子里仍然是一种抗争精神,对现实的抗争,对生命的抗争,这才是其中的内核。读《楚辞》,悲情排遣的同时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用在此处很贴切。

    可以说,夏文静的诗,综合了林瑾和慕容雪诗作中的某些特质,从而将整个诗的内蕴升华了。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即使是慕容雪和林瑾这么骄傲的人,也认为这个诗作当为第一。

    林瑾也知道,夏文静是想用这首诗来劝慰自己,所以才用《和子瑜秋来登高诗》为题。无论境遇如何,志向不能有所动摇,即使是身老多病,也需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这就是夏文静想要传达出的东西。夏文静能写这首诗,说明她心中的那一丝隔阂也已经慢慢淡化了,她愿意接受林瑾,愿意去分担他的心。

    慕容雪看到这首诗后,也为夏文静感到开心。她终于迈过了心中的那道坎,终于不用再被自己的心魔折磨。她提出写诗,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打开心房,抒情言志,增进彼此的理解。而增进理解之后,彼此的心才会贴得更近,从前一些误会或者隔阂也会因此而消融。

    感叹了一阵之后,三人将四首《秋来登高》做了一个排名。排名第一的自然就是夏文静的《和子瑜秋来登高诗》,排名第二的是慕容雪的《秋来登高十三元字韵》,排名第三的是林瑾的《秋来登高十二侵字韵》,排名第四的是林瑾的《秋来登高十蒸字韵》。

    夏文静还是比较谦虚的,她知道她能够夺魁,也是因为慕容雪和林瑾放了水,没有给她太难的韵字;但在慕容雪和林瑾的坚持下,她也只能应下了这个第一。

    不过,是不是第一对于夏文静已经不重要了,对于林瑾和慕容雪来说也是如此。游戏只不过是助兴罢了,目的达到了结果也就无所谓了。

    林瑾看着夏文静,夏文静也看着林瑾,双方目光对视,没有提防,也没有躲闪,最后二人都笑了笑。相逢一笑泯恩仇,林瑾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对林瑾来说,这次他也同样收获了很多。一直以来他被仇恨支配,感觉世界都已经失去了色彩,但今天登上云月亭,他好像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对他来讲,这条路可能现在还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见,只能看到一丝模模糊糊的光,但对他这个迷茫失路的旅人来说,这道光则是一盏明灯,给了他方向,给了他希望。而这个灯,就是面前的夏文静和慕容雪带给他的。

    很多东西就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悲,那么相对的,喜这个概念将不复存在。正因为人生总是一场悲剧,所以对美好的追求才变得有意义。生死也是如此,所谓的向死而生,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走向死亡的过程,正因为体会到认识到死亡的不可抗拒性,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时每一刻,珍惜生命中每一点灿烂的光亮。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美就在丑之中,就在悲剧之中,美的意义正是为悲剧的人生所赋予。

    悲剧的人生是无可选择的,可选择的是你用一种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来看。林瑾曾经用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对待悲剧的人生,认为自己被世界抛弃,用复仇的火焰点燃残酷的现实。但复仇说到底只是破坏,它没有建立任何东西,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所以复仇走到了最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地创造美,真正地去守护美的东西,人们就能够从中收获充实和意义。

    夏文静带给林瑾的,就是一条崭新的路,一条创造美、守护美的路。军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破坏,也可以创造,而破坏从来不可能是目的,只有创造才能够开花结果。

    他的父亲林晟曾经教导过他,是不是名将,凭的是战场上能不能打胜仗,但真正合格的将领,始终要记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一场没有目的的战争,所有的人都是输家。战争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战争本身带来的只是破坏,他不能够开花结果,所以构不成目的。如果战争的目的只是战争的结果本身——胜利,那么战争将毫无意义。林瑾的战争,不为了改朝换代,也不为了守护一方,战争的目的就是复仇、杀戮,那么杀戮到最后还剩下什么?要这些胜利又有何用?林瑾的心中此时已经产生了怀疑:为了仇恨,放弃当下所有美好的东西,是否值得?报仇最后的结果,是否真的值得自己付出所有的东西?甚至这是否就是林晟想要看到的呢?

    仇恨是捆绑他的枷锁,而这枷锁正是他自己给自己的,正因为自己锁住自己,所以外人是很难替自己解开的。林瑾在刹那间的明悟,使得这个牢固的锁产生了一点裂痕,而他也感受到久违的自由和轻松。

    看到林瑾的表情,夏文静松了一口气。她感觉到了,那个曾经的子瑜哥哥,正在慢慢走回来。人都是会改变,夏文静也不会要求林瑾一成不变,无论如何改变,只要林瑾还是林瑾就行。但林瑾已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是自己,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属于他的特质和标签,这才是让夏文静无法接受的一点。

    慕容雪也很开心,为他们两个感到开心。她说道:“看来这个游戏很有效果,倒是解开了你们的心结。”

    紧接着,她说道:“时间也差不多了,我还有事情,所以我就先告辞了。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有几件事要麻烦二位。”

    夏文静点了点头,林瑾也表示同意。慕容雪毕竟帮了林瑾很多忙,虽然是联盟,但总是受他人的恩惠也不是林瑾的作风。

    慕容雪说道:“我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在伍林城,所以东面的事情还需要你们两位照料一下。”

    夏文静自然知道慕容雪说的是什么,而林瑾的消息也很通达,慕容族发生的这些事,他也了解个八九不离十。虽然他还不知道慕容宇病入膏肓,但他也能猜到慕容雪肯定要去乌兰城主持大局。

    这点小事,他们两个自然不会不答应。

    慕容雪又看着林瑾说道:“对淑仪姐姐好点,你敢欺负她,我踏破宁州也要将她抢回来。你也不用怀疑,我绝对有这个能力。”

    林瑾说道:“这一点你尽管放心,我自然有数的。”

    夏文静听了,看向慕容雪也有些感动。慕容雪是真的将她当作朋友,而且是真的在背后支持她。慕容雪那里是她永远的退路,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慕容雪最后提了一个要求,说道:“如果有事的话,我可能真的要淑仪姐姐过来帮我主持一下大局,希望子瑜兄见谅。”

    夏文静很爽快地答应了,倒是林瑾有些犹豫。不过,他还是相信夏文静,说道:“如果淑仪妹妹没意见,我就没意见。”

    慕容雪拱了拱手,指着她泡的茶说道:“本来这壶好茶就是让我们三人开怀畅饮的,可惜我有事在身,不能久留,余下的就供你们两个享受了。天高路远,我们来日相会。”

    说完,慕容雪离开了云月亭,离开时不忘给夏文静一个安心的眼神。而此时,夏文静的眼睛早已蒙上一层水雾,她不喜欢离别,每次离别她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林瑾对夏文静说道:“放心吧,她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你要好好保重你自己,不然那妮子下次见到你肯定把我骂个狗血淋头。”

    夏文静含泪一笑,然后,她静静地看着慕容雪下山的山道,直到慕容雪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

    (四首诗都是本人所写,其中《秋来登高十蒸字韵》是我以前的诗作,还有不成熟的地方,后面三首《秋来登高》都是最近的作品。写四首其实也不算太难,但主要是要贴合每个人的身份和心理状态,还要写不同的点,风格上要有差异,最后还要分个高低,其实还是很难的。在这里面,我最满意的也是那首《和子瑜秋来登高诗》,也就是夏文静的那一首诗。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的人喜欢的是慕容雪的那一首,可能还有人喜欢林瑾的那一首,这都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敲定的虽然是这个排名,但每个人的心中也可以有自己的排名。经过这一次,夏文静心里的隔阂消融了大半,而林瑾和慕容雪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很多的事情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云月斗诗”在整本书来说都算得上一个名场面。之后的诗作应该也还会有,但可能就没有那么密集了,至于最后会留下多少首诗,我也不知道,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