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词演义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褚成炎,杨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褚成炎,杨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公元968年-978年

    地点:金陵(今南京)、汴京(今开封)

    人物:李煜男32-42岁南唐后主

    徐铉周薇男35-45岁18-28岁南唐吏部尚书,后降宋南唐后主皇后(史称小周后)

    林仁肇男40岁南唐大将

    李平男38岁朝官

    潘佑男40岁朝官

    汤悦男45岁南唐亡国宰相

    李从善男38岁南唐后主弟,王爷

    呙彦男南唐金陵守将

    马诚信男南唐金陵守将

    皇甫继励男南唐御林军将领

    徐元瑀男内殿传诏

    窅娘女宫人舞姬

    流珠庆奴女嫔御

    秋水女宫人

    大臣甲、乙、丙、丁

    太监多人

    南唐将士若干

    赵匡胤男宋太祖

    宋使臣曹彬男男45岁左右北宋大将

    宋军将士北宋宫娥北宋朝臣若干若干若干

    在欢快喜庆的宫廷音乐、鞭炮声中,朝臣们迎出身着朝服、喜上眉梢的南唐后主李煜。

    宫人们迎候满身华贵的周薇,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礼部官员将金册、金宝、册文、宝文分置在龙亭内。銮仪卫阵迎驾于太和殿外将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宫门处。内殿宫门内,节案正中,均为南向。

    香雾弥漫,庆典乐声悦耳,鞭炮声响彻天际。满堂红色的宫廷射出喜庆的光辉,使满朝文武宫人沉浸在红色的海洋之中。

    震耳欲聋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和“千岁千岁千千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音乐骤变,一片燥金悲秋的色彩阴霾笼罩着一个梧桐深院。身着素服、头冠的李煜在极度痛苦中挣扎。身边宫娥六神无主,周薇扶着在颤抖痉挛中,头首相接,已蜷成一团的李煜,李煜痛苦的最后一吼“啊……”,倒在周薇的怀中。

    这个“啊”声冲破笼罩小楼的层层夜雾阴霾,响彻空际。

    推出本集片名:《虞美人》

    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佳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不知多少人因此词而歌,缘此词而哭,把这位治国无力、主政无方的亡国之君,誉为千古“词帝”,尊为一代伟大的宗师。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宋开宝八年(975),金陵城破,李煜“肉袒出降”。

    李煜博通众艺,善书画,晓音律,精诗词,尤词负盛名。诗词文赋、音乐作品甚多,惜少有存,经考可确者,仅传世词38首和部分诗作。

    大殿外黄昏

    在欢乐、喜庆的宫廷音乐声中,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礼部官员设案于太和殿正中南向。

    尚书府官员忙碌将金册、金宝、册文、宝文分置龙亭内。宫内传出:“良辰吉时已到,众执事官员列位。”顿时鞭炮齐鸣,烟花大作。

    朝臣们迎出身着黄红色闪射光芒的朝服、喜上眉梢的国主李煜于太和殿外。

    周薇穿着金红交织的艳丽凤袍,头戴金色镶珠吊翠的凤冠,额前金色流苏半遮莲面,宫人迎行时,款步前移,显出她的绝代风姿。

    周薇拥于宫阶下。

    早已恭候的文武百官,全场欢腾。礼部执事官,手捧金红色文帖宣读:

    “天降祥瑞,地升福禄,钟峦欢舞,海涛庆歌。圣上御赐有典。”尚书府执事官:“自先皇后先行,中宫凤位空悬,三载而过。周氏女英微,肃雍德茂,温懿共淑,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重仪,有皇后之尊。承宗庙,母天下,定乎也!唯氏女英薇,德冠而当之。陛下亲授金册凤印,册后,为六宫之主。”

    众文武:“国主亲定,上和天意,下足民心,国运畅通,元享利真。”

    礼部执事官:“满朝文武待举国共拥,万民久期,友邦祝贺之封后盛典,日时正午,焚香谢天地,弦管乐民,以告天下。”

    文武百官躬身欢呼:“乾坤九五万岁尊。”礼部执事官:“贺皇后坤坤地母助龙腾。”文武百官躬身三呼:“坤坤地母助龙腾。”

    尚书府执事:“礼毕,恭送国主、皇后人宫,启响。”宫乐齐鸣香雾弥空,彩屑漫空飞舞。

    字幕:宋太祖开宝元年戊辰(968),十一月,32岁的李煜,立周薇后,时年周薇仅18岁。

    宫殿日内豪华的宫殿,四角设有金色的烟炉,炉内依次添加兽形的香饼烟弥漫,爽神逸兴。李煜和周薇坐在正中雕龙镶凤的金璧台上,执事宫娥彩女侍其身,案上呈现新鲜瓜果,盘肴酒食。

    左侧是乐台,弦簧丝管的宫廷音乐声,似从小鼓鼓签上发出,听见小签击鼓之声,只见到音乐的沉柔高润,悠扬急速,都像似从施势手中竹签发出,让人神往。在激悦欢快的音乐高潮中,忽地,施签手向下一压,右手朝前侧一扬,管弦乍然声歇,宫殿静如空野。

    李煜和周薇似在失神追声的刹那,帐幔内忽又响起“万岁万岁万岁,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充耳悠脆的宫廷舞女声。

    李煜、周薇刚定神,一群身着粉红彩衣,足穿红绿金丝舞鞋的舞女,如水浪般涌到看台前。

    李煜周薇交换过眼神,舞女们一伸肩,齐俯首,节奏似的欢呼:万岁,千千岁,千千万万万万岁。”

    施签人右手刹地一扬签,只听见“叭的、叭的、叭的、叭的”的皮鼓声,从他手签中发出去。乐士们都摇着头、眯着眼、摆着肩,操弄着所持的器物。

    舞女们在第一声中同时昂首露出玉面,轻盈的身姿和急促的碎步在“叭的”声中旋转、飘荡,穿插往返。他们的足尖,把红色地毡层层荡起如水浪般的层层向前推进。

    忽地,簧管声又从施签人手签中发出。舞女们忽高忽低,忽扬忽抑或飞燕展翅,或大雁南飞,让人目不暇接。

    又一签高扬,引来丝竹合人激烈悦耳的音乐声,使人六神无主,七情难定。

    舞女们多变的身姿,飘洒的长袖,让人时而引颈又缩头。乐览天籁刺寰宇,舞踏风尘涤心扉。竹签乍的平分,蓦的声静人空。

    李煜和周薇兴致更浓,二人相视莞尔一笑,又是举杯而尽。李煜:“皇后高兴否?”

    周薇:“国主隆恩,臣赏心悦目。”

    帝后正如胶似膝,甜蜜交头之时,施签人起身,向李煜躬身大拜。回首眼看殿外,手签内招,只听殿外紧迫的短笛声如山泉冲泻而入。穿着乐服的吹笛手,走到帝后前仆身一礼,短笛触于地上,正好发出唇舌颤音,恰似鸟语。他一起身,乐队伴奏出流水声响,好一个潺潺流水伴鸟鸣。

    从帐帏处,只听“万万岁,千千岁,吉祥福禄千岁千万岁”的呼声。一个云发如墨、横别金钗,身着翠绿罗衣,小拨领胸外边上镶嵌闪闪发光的珠玉,手执肩披一条款长的桃红幔带的舞袖,一露面便是一低头的施礼。在如潺潺流水的音乐声中,双踵离地,两个小小的足尖快碎步在殿中旋转,又快速旋转至帝后正前方再施礼,昂首展起右手,左手伏于腰下如飞燕般由近而又远去。

    李煜一见莲面舞女施礼昂首那一瞬,他兴难自掩地叫出:“窅娘,呵,窅娘,皇后,那是窅娘。”

    周薇:“舞姿如飞燕,力压足趾间,好舞,好舞!”

    窅娘时而单足独立顶天,时而伏身往返如燕,仰视昊空不惊天塌,俯瞰尘埃,要览人环,飘飘然似嫦娥弄月,荡荡乎如神女望天。足尖单立若擎鹤,手掌双翻犹推船,一刹那两腿笔直臀触地,三翻飞双肘弯指拨弦。皇帝心旷下台级,皇后神怡攀玉栏,宫娥放肆欢声起,乐师行赞语传,足尖碎点,卷起红毡层层皱,身肢回复,荡出足跟下波浪翻

    窅娘长幔飞卷如花蕊,绿裙飘逸似青莲。一回首云散金钗溜,双手引收上高杆,人人惊胆,个个心悬。

    窅娘飞身轻盈上了金莲台,双足足尖碎步舞于金莲台上,复又飘舞长袖,单立旋转,双手弄幔。

    酒醉失态的李煜,见地上有许多飘坠的花蕊,他不时离榻拈起花蕊于鼻嗅味,大有怜花惜木之态。

    李煜和周薇在半醉中,乐而亡神。李煜:“呈文房四宝。”

    宫人:“国主,笔墨纸砚早已备候。”

    李煜眼望殿外,已是红日高悬,见远处殿前多有宫人注目倾听,他挥墨如洒。

    字幕并朗诵: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太和殿日内李煜诏群臣议事。

    文武两班低头不语,气氛严肃紧张。林仁肇:“臣有本奏。”

    李煜:“当着各位卿家向朕奏来。

    林仁肇:“臣愿'假兵十万,出寿春,渡淮肥,据正阳’,可以收复江北全境。望国主英明果断,免误时日。”

    李煜:“先祖有训:'保境安民’。林爱卿切无妄言,讨伐非小可也!”

    林仁肇:“国主三思,此时我朝尚有抗宋之能、收回江北之力,如谋略稳妥,取胜可得。非微臣妄言妄为也。我主深思,万岁万岁万万岁。”单李煜:“卿之所奏,不合时宜。赵宋灭周雄踞北地,想静而善其政,无攻城虏地之念。我唐按约年年纳贡,岁岁示真。宋当可仿当初,代有五,国有十之和平景局。让江南百姓耕而有菽,渔而有目,青山依旧,不废江河。陈桥劳夫难道会手执金戈,永无宁日乎!”

    林仁肇跪地再奏:“臣之忠言,望国主三思。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煜:“林仁肇,你太不识时务。”林仁肇:“国主三思,臣再进忠言……”李煜:“林仁肇,免奏。”

    林仁肇:“微臣奉旨免奏,亦当自省,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潘佑:“臣潘佑有本上奏。”

    李煜:“潘佑,你已经上疏八次,今群臣议事,你当奏则奏,不当奏者免奏。”

    潘佑:“国主,林大人之言合乎我朝势也。微臣虽与林大人所奏有异,却收复失地,振兴大业,实是同一心声,微臣确已上疏八次,望国主准奏。臣上疏之事,乃关国运民强之要。国主淡然不允,是不怜民乎,或不惜国祚。使微臣不解圣心究竟。国主心如日月星光之明,望解微臣肺腑之语。”

    众臣齐跪:“国主心如日月星光之明。”李煜:“众卿平身。”

    潘佑:“国主,微臣上疏之事,望国主恩准。”

    李煜:“潘佑,你既说朕心如日月之明,孤却真可明识秋毫,你要少听你那李平之激,来扰乱朝政。”

    潘佑:“国主明审秋毫,微臣满腔为主为国之忠义不受任何人孽惑。况李平也是忠义之心,为主为国之意,难道龙心紊乱,使其昏昏难行昭昭之事!”

    李煜:“胆大的潘佑,竟在李平激将下数次上疏逼朕,当着朝臣无视朕之圣威。”

    潘佑:“国主不思社稷,错罪忠良,与夏桀商纣有何异同!”李煜:“传朕旨意,拿下李平。”群臣:“国主,国主三思。”李煜:“退朝。

    潘佑府第日外

    朝廷持刀军校包围潘佑府第。六七位持刀武士闯进潘佑府第。潘佑妻小家人和李平惊慌而出。持刀者:“谁是李平?”

    潘佑家人见状魂飞胆丧,潘佑夫人正要回话,被李平遮护。李平:“我就是李平,我就是李平。”持刀者:“国主口谕,拿下。”

    李平:“国主,冤枉啊,国主,冤枉。李平没有误国损主之意。”持刀者:“国主口谕,勿须辩说。”持刀者如捉鸡般抓走李平。潘佑匆匆归来。

    潘佑夫人问:“大人,这是为何,这是为何啊!”

    潘佑怒不可遏,面对夫人留下倾盆眼泪,说不出话来。潘佑夫人:“大人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潘佑:“下官多次上疏国主,以求利民强国,国主不闻忠言,误认为李平激将下官,藐视圣威,有越轨之嫌。”

    潘佑夫人:“国主啊,忠言逆耳,你误判忠奸了。大人,事已如此,怎生为好?”

    潘佑:“夫人,我当另择良谋,避祸全安。以救李平。”潘佑府第日内

    潘佑焦急不安,惊恐万状。

    潘佑喃喃自语:“这、这、这,李平投牢,定然一死。恐我潘佑难免杀身之祸。这、这,我该如何是好?(潘佑见四围无人)夫人啦,下官对不起你了。”

    潘佑在惊惶无措,焦急不安中,找出一条幔巾,站在椅上,将幔巾从梁上抛下,打成死结,套住自己的喉颈。

    潘佑泪流满面:“国主,你误判忠奸了。夫人啦,只有来生再见了。潘佑用力蹬倒脚下的木椅。皇宫宫殿日外

    庄严的宫廷佛殿,在奇花异木掩映下静谧吉祥。

    身着佛衣的男女,含笑入殿,见行“合十”礼,口念“阿弥陀佛”。皇宫-永慕宫日内

    众僧尼早已蒲团打坐,佛台正中佛案二席和左右两侧的单案均是空位。

    一位身披紫色袈裟的年幼小活佛进殿,面带神圣莫测之状。小活佛:“国主、皇后驾到,众僧接驾。”静坐在蒲团上的僧众闻声转身跪地。李煜在周薇陪同下步入大殿。

    众僧:“国主吉祥,皇后吉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李煜:“众菩萨平身,善居士们平身。”

    在“阿弥陀佛”和佛乐声中,小活佛迎国主和皇后到中案前。木鱼、钟鼓、乐声悠扬。

    小活佛把点燃的皇家御香,分别呈于国主和皇后手中。国主、皇后分别向佛施礼,将御香插入香炉中。乐声停。

    小活佛:“众僧恭请国主和皇后上坐。叩礼,礼毕。”众僧:“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小活佛:“请国主向众僧尼开示。”众僧:“阿弥陀佛。”

    李煜双手合十,举过眉头,侧目看皇后和小活佛,最后把眼睛落在下坐在蒲团上的僧尼。

    李煜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众僧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复)李煜:“无上甚深微妙法。”

    众僧尼跟读:“无上甚深微妙法。”李煜:“百千万劫难遭遇。”

    众僧尼跟读:“百千万劫难遭遇。”李煜:“我今见闻得受持。”众僧尼跟读:“我今见闻得受持。”李煜:“愿解如来真实义。”众僧尼跟读:“愿解如来真实义。众僧跟读后鸦雀无声。在佛乐声中叠映:

    1.李煜在活佛迎请下“合十”拜佛。

    2.把香烟插进金色香炉。

    3.在佛案上向僧尼开示

    4.在金銮殿上接受群臣朝拜,太监一声“退朝”,马上和皇后脱去龙袍凤衣,换上袈裟尼服。

    5.在宫中,手上拿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李煜(同时字幕):

    七宝诸树,宫殿楼阁,诸愿生者,皆悉随彼所欲。宫殿夜外

    绿柳摇风,彩舫望月,宫灯交织,春夜宜人。

    肌肤如玉,皓齿红唇,明艳动人的宫女们,精心打扮,华妆初毕,在殿门外按高低顺序鱼贯而列,准备入内。

    宫殿夜内

    宫灯晖影,异彩纷呈。

    乐队位于殿右侧在主乐师指导下合乐。迎请国主李煜的太监:“国主驾到。”

    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乐队奏“朝天子”或“感皇恩”。

    五彩花屑在乐声中飞舞。

    李煜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勃勃兴致,迈着龙步进殿。

    舞女们整齐的舞步,弄着五彩翻滚的长袖,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鱼贯而人入。李煜在太监侍奉下刚坐上龙椅。众舞女们在音乐声中,朝李煜一齐跪地,在“万岁”声中展现“鲤鱼展翅”的集体舞姿。”:

    李煜格外喜悦。

    乐队奏出最高最强的悦耳之声。特别是笙箫之音高亢悠扬如刺天的剑,吹断了《水云间》曲。

    李煜兴致更高,听完一曲后,他从龙椅上站起面对乐队。

    李煜:“重奏《霓裳羽衣曲》。”

    李煜向乐队走去,他亲自指挥乐队,他的手势越提越高,笙箫手望着他的手势,昂首空际,鼓鼓的眼珠,似乎要迸出来一样。

    舞女们在李煜身前身后、身左身右展示绝妙的舞姿。李煜龙心大悦。

    李煜手势指挥着仙女般的歌女,音乐一转,“霓裳”之声再起。

    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煜兴高采烈,一边指挥乐队,一边指挥歌舞队。

    主香宫女(给香器投香屑的宫女)向香器中投入香屑。香烟可见,芬芳爽人。

    李煜沁心香气,情致更浓。似向身边宫女发问(同时字幕):

    是谁添加这香屑,临风香飘心怡逸,笙箫歌舞醉仙家,一曲霓裳上天阙。

    李煜陶醉在声歌欢舞之中。醉中忘形,他手拍着龙榻的栏杆,在为乐队击拍。

    字幕并画外音:

    这真是“醉拍栏杆情味切”。宫殿内偃烛熄火。

    清明的月色,宁静的春夜,朦胧的花木,习习的春风。李煜在太监和宫娥簇拥下骑马踏月归去。

    在清脆的马蹄声中,显出李煜由近而远的背影。字幕并朗诵:

    玉春楼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汴京明德楼日内

    赵匡胤正在接见被留不允南归的贡使李从善。赵匡胤从桌案上拿起一张画像,面对李从善。赵匡胤:“李将军,这画中人你可认识?”

    赵匡胤随手把那张画像交给身边的太监转给李从善去。

    李从善看后说:“圣上,此人姓林名仁肇,臣不但认识,且极知根底。林仁肇性格孤傲,常有偏激之处,他的一切并非国主之意。林仁肇对圣上若有失礼不尊,望圣上看在国主对大宋一片赤诚之心,勿须……”

    赵匡胤:“哈哈,将军疑误了。林仁肇有降宋之意,不顾安危派人送来他的画像以作信物,对朕有何冒犯?非也!”

    李从善:“这……”

    赵匡胤:“你们恐未料及此事吧!这却在朕意料之中,亦当情理所然。林仁肇回朝,你等共监'礼贤馆’造建,待李煜回朝人住。”

    李从善尴尬地语无伦次:“哎……这……圣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