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词演义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二)作者:(褚成炎,杨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二)作者:(褚成炎,杨轩)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宫院寝宫厅堂日内

    寝宫厅堂门户虚掩,堂内雕金镂玉、琳琅满目。

    李煜由外步入厅堂门前。他窥视虚掩的房门,轻轻推开。内室镶金镂玉的大圆床上,正值美人午睡未醒。

    他看见美人抛散在枕畔那如“翠云”般的秀发,乌黑柔软发亮。美人罗衣上一股清芳淡淡溢来,使李煜有沁心之感,不竟扑鼻留香。室内静无声息。

    李煜轻轻人内,不小心触动了嵌有珠宝的门环,发出了“叮当”之声。这声音惊醒了正面向着银屏在梦中的美人,也惊了偷偷入内的李煜。

    李煜轻轻向前移步,惊觉的美人盈盈含笑用无限的深情迎视李煜的光临。字幕并朗诵:

    菩萨蛮

    蓬莱院闲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琐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在字幕和朗诵时,每句词文都展影相应的画面。太和殿日内李煜正和群臣议事。

    殿外太监入内:“启禀国主,郑王从汴梁差人送来急件,郑王有言,要送书人面圣呈上。”

    李煜听郑王有书札,惊喜参半。传书人俯伏跪地面圣。

    传书人:“启禀国主,郑王命奴才专程送书,郑王要奴才亲自面圣呈交,有失宫礼,望万岁恕罪。”

    太监从传书人手中接过信札呈送李煜。李煜拆阅书信惊怒。

    李煜从龙椅上站起来,怒视群僚。

    众人见李煜少有的如此恨怒,都胆怯无言。李煜:“林仁肇,你这不思恩典的叛贼。”

    林仁肇俯首跪地:“国主,下官饱受圣恩三生难报,绝无丝毫有逆朝廷,违主亲贼之心,望圣上察核,国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煜:“你这丧尽天良的逆贼,假意向朕请兵攻宋收复失地,却暗自叛主投宋。”

    林仁肇:“国主,冤枉,国主,冤枉!”众臣:“国主三思,国主三思。”

    李煜:“冤枉?三思?你这叛贼不念孤对你恩深情重,几次上奏要兵攻寿春,朕已知你心怀不轨,想以此激怒宋军攻打金陵,幸朕早有防范。念你曾有为国之举,免去和潘佑、李平同行共路。尔暗投赵宋,为表忠心,竟将尔之画像差人送往汴梁以作信物,这是冤枉?要朕三思,朕已六思九想了。”

    林仁肇:“国主啊,仁肇之心,苍天可鉴,宋存臣之画像,绝非仁肇而为。”

    李煜:“叛主投敌,十恶不赦。孤尔离乡背井,曾有益于朝廷,免你身首异处,赐酒一盏,各自好好上路。”

    林仁肇跪地:“国主冤枉啊,仁肇之死并不足惜,惜乎南唐江山社稷呀!”

    李煜毫无赦免之意:“送走他。”御林军校从地下拉起林仁肇向外。林仁肇:“冤枉啊,国主!冤枉……”在林仁肇呼叫“冤枉”声中推出:字幕并画外音:

    冤枉,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林仁肇那张画像,是赵匡胤为离间南唐君臣,派奸细打进林仁肇家偷画而成。一代名臣死于离间之下,可悲也!

    太监:“退朝……”

    李煜当即脱去龙袍,换上佛衣合十离殿。一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惊顶绕梁。锦洞天日内

    群臣欢聚,欣赏国主赐赏音律盛会。李煜正坐中墙金玉镶嵌的九龙椅上。群臣按文武分坐两侧。

    周薇似在指挥乐队和演唱者。

    群臣齐声欢呼:“国主的词空前绝后了,国主的词空前绝后了。”李:爱卿忠心为国捍我江南国土,文武两班日日辛劳,朕眼见心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今赐音律舞艺盛会亦如犒赏众爱卿也。”群臣:“国主深恩浩荡,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李煜:“第二首《喜迁莺》,请皇后领启。”

    周薇指挥乐师奏乐,又朝银屏内招手,示意歌舞队上场。登场歌女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又转向周薇齐呼:“千岁千岁千千岁!”音乐声,歌声与优美的舞姿展现给观众。周薇回坐在李煜身旁。字幕并演唱: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薇。无语枕频。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唱此词时,李煜流泪)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歌声、乐声、舞蹈停时,引来群臣对国主之词高评如潮。群臣竖指,面带赞美状。

    臣甲:“这首《喜迁莺》与第一首都是上上之作。'晓月坠,宿云微’,这一晨空景象和将明未明的拂晓时空,如我在焉。月儿徐徐而下,宿云越来越薄,前着一'坠’,后用一'薇’,妙不可言尔!”

    众:“我主文斯,万代留芳!”

    臣乙:“大人们,'无语枕频敬’转写词中之人,敬枕而卧那美态、静态。好一个'无语’二字,把她毫无心绪或心绪缭乱一语而尽。这梦回芳草思依依’就进转一层。七字揭示主要了。更一句'天远雁声稀’,言其梦境虽佳非实也,耳边传来仅是这天空几声凄厉的雁声。给人寄望不得而失其心托。教人潸然。国主啊,我主,天才,天才也!”

    众:“我主天才,天才也。”

    周薇微笑着向李煜举杯,李煜一饮而尽。

    臣丙:“众大人,这片写词中女子在天渐亮之时所闻'啼莺散’卷帘所见'馀花乱’。那曾经姹紫嫣红、蜂绕蝶念的花儿落英缤纷,铺满'寂寞画堂深院’,冷冷清清毫无欢悦,妙用这'寂寞’,这'深’,即景且情,一语双关。”

    臣丁:“对,太好,太高,太妙,好不可再好,高不可再高,妙不可再妙也!国主,我主万万岁!”

    臣丙:“'片红休扫’'留待舞人归’来,让他看个明白,知道盼归者的凄清、寂寞。要'舞人’珍惜也!”

    臣甲:“国主、皇后,臣等听了此歌,习了此词,闻其此乐,观其此舞,似觉这是为在北方的郑王所作,多么凄清。”

    李:“众爱卿,此有的心结,卿等赏词各有心绪,你等自己揣度。”周薇:“国主,各自心绪不同,所度各异,此词真妙不可言也!“臣乙:“众大人,今天这赏歌习词,使我等心旌更明,牢记国主之恩,振兴图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群臣面圣而跪:“振兴图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匆忙人内:“启禀国主,宋军人马浩浩荡荡攻进金陵,屯兵城南

    十里,金陵危在旦夕。”

    李煜闻奏大惊。他和周薇手中的御盏同时吓落到地上。众臣等闻报惊吓不已,相视无言。李煜似从醉中清醒,拍案大怒。

    李煜:“皇甫继勋,你这欺君不真的孽贼,宋军过江,朕把军务委派于你全权执掌,你却指挥无术,抗敌不力,宋军长驱直人金陵,离城仅十里之遥,不见你等只字奏朕。”

    皇甫继勋跪在地上面无人色,口中大喊:“国主开恩,国主饶命。”李煜:“宋军离城十里之遥已动国祚,你竟敢把十万火急之事瞒而不报,反多次禀朕金陵固若金汤。朕可饶,孰不可饶。”

    皇甫继勋:“国主,下官知罪,请国主饶命。”

    李煜冷汗直冒:“不杀尔焉平众臣之愤,不杀国法难容!把这欺君误国孽贼推出殿门斩首。”

    御林军将皇甫继勋押出殿门外。李煜:“带徐元瑀进殿。”

    御林军押徐元瑀进殿,徐元瑀见皇甫继勋已推出砍首示众,他霎时面无人色。

    太监报:“启禀国主,徐元瑀已押殿外候诏。”李煜:“押上殿来。”

    徐元瑀:“臣徐元瑀见国主,万岁万岁万万岁。”浑身颤抖的徐元瑀语无伦次。

    李:元,你误国罪民的孽贼,孤将内传这一重职委你,是对你坚信不疑。你毫不思孤对你的重托和恩典,宋军已兵临城下,你把如此十万火急之事,竟敢隐而不报,导致国运和满朝文武生命艰危,

    留你何益。推出殿外斩首!”

    徐元瑀:“下官知罪,谢主隆恩,国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煜面朝西方,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后,向文武群臣下旨。李煜:“众爱卿,国事艰危,大家要身朝西方,口念弥陀,心想吾佛保佑。”

    李煜:“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三领)众臣跟读:“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三跟)内宫日内

    李煜、周薇身着佛衣,周薇兴致勃勃在陪李煜对弈。

    李煜:“卿之棋艺,我朝匹敌者寡焉!闲卿堪称'弈神’也!”周薇:“臣谋国主恩宠,有在陛下身侧习弈良机,臣自知棋艺浅薄,怎敌圣上于万一。”

    李煜:“卿过谦也!刚才卿飞'相’一将,差点这老王就无藏身之地了。”

    周薇:“国主举棋,通道若干,行止自如,哪是愚者围而可堵也!”李煜:“知卿所言,明卿之意,这盘棋局,如似江南国土,局之尊上亦如孤之令时,尽管兵卒过江而来,仍不能'将’王之势。”

    周薇:“正是,陛下正是。阿弥陀佛!”

    李煜放下手中棋子“合十”:“救苦救难的阿弥陀佛!保弟子及江南国土无异,弟子将增修庙宇,重塑金身,施粥万僧以谢佛恩。”

    周薇起身面向四方:“西方三圣,东方三清,弟子切切恳请,保我主平康,南无救苦救难的阿弥陀佛!”

    李煜亦向西面拜:“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

    太监门外报:“启禀国主,车马备妥,汤悦丞相已在宫外候驾。”周薇为李煜换上朝服。金陵城内日外

    街巷百姓十有八九面带病容或饥饿形态。城门紧闭。

    李煜在丞相汤悦等陪驾下,在内城墙上城垛处下马。

    汤悦:“国主为国操劳日理万机,金陵百姓感恩不尽。”

    李煜:“汤爱卿,你处理国政也无闲暇之时,今日与朕城垛望外恐也首次。”汤:“,守城将领彦、马诚信、马诚俊三将军尽心竭力已到板致。城防之事三位将军独揽,此乃圣上明示。汤悦应圣旨做好朝政诸端,真的少有闲时。今奉旨陪驾登临望外,当谢圣恩。”汤悦等陪同李煜登上城垛。

    金陵城外被宋军团团包围,阵阵秋风扬起的全是“宋”字旌旗或“曹”字旗号。

    李煜登上城垛,放眼外望,黑压压全是宋军,风飘尽是宋旗。李煜一见,吓得差点昏倒。

    汤悦等见状惊吓,急搀扶昏昏沉沉,身倾欲倒的李煜。内宫夜内

    周薇、庆奴、娘等和执事太监围在李煜身侧。身着佛衣的李煜惶恐凄切,坐立不安。周薇亦身着佛衣,眼含泪花。

    周薇等:“国主保重,国主保重。”

    庆奴、娘等宫女和持事太监齐跪地上。众人双手合十:“国主珍惜龙体,国主……”

    李煜面对众宫人:“呈来纸墨,孤亲笔向如来佛祖俱文,求佛保佑。若解金陵之危,我当按佛愿增修寺庙,塑佛金身,日施斋粥万僧,虔诚诵经敬佛。”

    庆奴:“国主。”李煜:“庆奴。”

    庆奴双膝跪地:“国主,庆奴深受皇恩,愧无报谢。”

    李煜:“平身,平身吧……(他看着身边的娘)娘……“娘埋着头闪着泪花:“国主,万岁爷!”

    李煜:“万岁爷,万岁爷(李煜对'万岁爷’三字反复掂量),哎!万岁爷!”

    周薇:“国主,快给佛祖示礼,请佛祖保佑退兵金城。”宫娥跪下:“快给佛祖修书吧!”

    李煜踱近案前,又到御窗侧。看见宫内灯火如昼,寒风瑟瑟。李煜仰望宫墙:“天,天,李求吾佛保佑江南百姓和金陵城池不遭浩劫呀!”

    李煜领诵,众人齐呼:“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众复:“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李煜伏案向佛祖写信。宗庙日内

    正壁族龛上,贡高祖,太宗画像,下设前主、中主画像,两侧分别列唐至南唐各帝遗像。

    太监引李煜、皇氏诸宫内后妃、宫姬人庙。

    李煜进庙,眼见族龛所贡前代祖帝,他仓皇跪地,俯首抽泣。教坊低沉的乐声慢起。

    李煜:“高尊远祖,前中圣灵,不肖子孙从嘉未守祖训,轻其励精图治,致使社稷失坚,国祚不固,百姓倒悬于水火,臣僚惶惶不安。金陵城外宋旗飘飘,华宫殿阙,唐雕偏垂,愧对先祖,逆辱李宗。从嘉将于宫中备足薪火,国在人在,祚损人亡。不肖子孙即持李氏传物,自焚殉国。先祖,父王……”

    李煜长跪不起。

    太监:“国主免忧,皇后快扶国主回宫。”

    周薇和众宫妃:“国主珍重,免忧为要,国主……”李煜在忧郁的教坊乐声中,挥泪面对宫娥。宫娥泪眼视君,凄寂无助。

    众人扶李煜正跨庙堂门槛,太监匆匆持书面圣。

    太监:“宋军曹彬下来战书。言其宋军遵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旨意,围城数日过去,不见归降之举。宋军将于本月二十七日攻城。何去何从,要国主自己选择。”

    李煜胆战心惊,听太监讲完书信内容,他吓得把跨出门槛的那只脚,又缩回去了。

    众宫妃:“国主,国主珍重。”

    庆奴搀扶着李煜,李煜一只手撑着娘,在宫妃簇拥下跨出庙门。李煜站在台阶远望……特写:

    1.凤阁龙楼高人天际。

    2.宫中树木丛茂,似烟聚萝缠。一一展现眼前。李煜默然设想他一旦被俘将会是两鬓添霜,腰围锐减了。金陵城外日外

    宋旗招展,人马奔腾。宋军以强军笃武之优,和李煜军几经厮杀后,宋军破门人城,李煜军溃不可挡。

    金陵城内日外

    李煜军分三路,由守城将领呙彦、马诚信、马诚俊三将军带领,分别在金陵城内和宋军殊死巷战。

    金陵百姓不顾生死,带病忍饥配合马诚信、马诚俊、呙彦军巷战。战鼓声、砍杀声、吼叫声,此伏彼起。

    “马”字旗、“呙”字旗和“宋”字旗或“曹”字旗交来卷往。人颈、残肢、鲜血,四处可见。皇宫日内

    李煜和周薇身着佛衣,双手合十。

    宫中所有妃、妾面带悲凄怜切之心等待李煜下旨。李煜在案头上,正挥笔填词。字幕并画外音: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据言,此词李煜当时未写完,宋军已攻下金陵,最后三句:“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是后来补入的。

    金陵城内

    巷战如火如荼。

    惊天动地的砍杀声、战鼓声、马蹄奔跑声震耳欲聋,两军战旗急转徐变,一场绝命之战就在瞬间。

    皇宫内

    李煜额头冒着冷汗,周薇爱怜地为其擦拭,妃嫔宫娥都跪在李煜身侧。

    李煜忽然大声念起:“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宫妃众等:“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

    皇宫各殿四处可闻“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之声。

    太监进宫急速上报:“报国主,我守城将领呙彦、马诚俊、马诚信三将军壮烈殉国。我军死伤难以数计,金陵城已被宋军攻破。”

    众人:“天啦!苍天!国主、皇后啊!”

    李煜一跃而起,如疯似癫的把先已堆积的金银珠宝贵重之物,拿了这样,又取那样,失神的眼看看后妃,又看宫娥。

    群臣涌入宫殿:“国主,金陵破城了,江南国亡国了。李煜:“江南国亡了,金陵破军了。”

    他把爱不释手的金银珠宝,送给这人,又给那人。

    群臣和后妃宫娥跪地:“国主,愿国主无恙,阿弥陀佛。”

    李煜转眼看见殿外准备好的自焚殉国的柴薪,他双眼充血,重瞳裂眦般大声命太监。

    李煜:“快引燃柴薪,快引燃柴薪,朕要焚身殉国,以谢罪天下。”太监迟疑不肯。

    李煜:“快点火,谁敢违命不从,我即当场斩首。”李煜唰的拿起出鞘的宝剑,逼太监点火。李煜抱着贵重之物出殿。殿外火光冲天。

    众臣和宫妃:“国主,国主啊!”

    臣子宫妃拉着李煜,李煜仍向火海欲扑去。太监:“报国主,报国主,千急报国主。”众人面对太监。

    李煜和拉他的臣妃宫娥都盯着太监。

    太监继续禀报:“宋军破城后,没向皇宫杀来。宋将军曹彬传令,谨遵太祖旨意,使自归顺,不须急击’。千里迢迢,不需送降书于汴京,就在他军门受降即可,免遭生灵涂炭。”

    众跪地:“国主应以江南百姓和千百年我唐文化为重、国主、皇后……哎,哎!”

    臣妃宫娥洒泪相求。

    特写:被拉着的披头散发的李煜和身边的宫娥。

    跪地不起的臣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