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圆概念自源其说 » 18选官制度

18选官制度

    对于文人雅士而言,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科考。

    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考试主要就是通过高考的形式来向社会选拔人才,从而达到为社会选出各式各样的精英才者的结果。

    那么在古代是什么样的呢?这一章咱们就共同唠一唠古代的科举考试那些事。

    虽然说是科举考试,但是最早出现在我国历史上选拔人才、选拔官吏的制度,可不是科举考试,而是征辟制和察举制。

    征辟制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州县征辟两种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的目的就是由于朝廷内官吏的不足,从而定向的在民间进行选拔的过程。

    之后就是察举制,察举制也叫做举荐制,是汉代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汉代的察举制以推荐的形式为主,考试的形式为辅,由公卿、列侯和地方的郡守等高级的官员通过考试的形式,从而选拔出品德高尚的、才能出众的人才。之后再把这里选拔出来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者是中央领导,经过试用考核再授予相关的官职。

    对于察举的科目,有很多种,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等科目。

    察举制的内涵,主要是以品德高尚为主要考察内容,其次才会涉及到对考试的要求,所以说从古至今,我们中国的考试对人格的品质是十分关注的。

    既然说到了察举制中的这些科目,那么就具体来谈一谈这些科目的内涵意义吧。

    孝廉制

    孝廉制就是察举孝子、廉吏是汉朝察举之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也是汉朝官员重要来源,这种制度极致地体现了我们古代选拔官吏的原则是以仁、智、礼、义、信为主的。

    贤良方正制

    贤良方正治是古代察举制度之中最常设而且是备受关注的科目,这个科目的名称有所不同,可以称作贤良方正,也可以叫做贤良文学。这两个名称的含义都是德才兼优的意思。

    茂才制

    茂才也叫做秀才,在西汉的时候称之为秀才,在东汉的时期,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名号,所以改成茂才。两个名称的含义都是指的古代的优秀的人才。

    可是随着后来科举制度的兴盛与形成,秀才,这个名字逐渐演化成了古代应选科举考试的人员,统称为秀才。

    除了在汉朝时期存在着这两种制度,在魏晋时期还存在着另一种制度,那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重要的选官制度,是从朝廷向各地委派专门负责的鉴别和选拔人才的中正官,把当地人土按照品德才能的高低分为九等,也叫做九品。把这作为选官的基础依据。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初始,评议人物的标准为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但是随着后来的达官显贵的暗中干预,所以产生了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从而使得九品中正制变得不那么公平,掺杂着各式各样的水分。

    但是虽然它掺杂着水分,但是九品中正制仍然是上面承接着两汉的察举制,下面打开了隋唐的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也是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上三大选官制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