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圆概念自源其说 » 19科举制度

19科举制度

    前一章中我们说了汉朝的征辟制和察举制,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那么在这一章就正式进入到隋唐展开的科举制度。

    隋唐的科举制度可谓是开创了中国上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先河,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与启蒙的思想。毫不客气的说,因为有了隋唐的科举制度为基础,才产生了我们当代最为公平的高考的平台。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形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因为分科选拔,所以称之为科举制。

    首先,最先开创的就是进士科,由隋炀帝开设。

    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是用诗词歌赋和策考试取士,这是科举制度确定的重要标志。

    之后科举考试,直到在明清时期才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院试也叫做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儒家的讲义为主,在唐宋进士科时,主要考察的是诗词歌赋,在宋神宗熙宁的时候,王安石曾经改用经义作为考试内容,明清两朝的易经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主要考试内容为八股文也产生了一个名词,叫做八股取士。之后直到光绪31年,也就是现如今的1905年的时候才正式推行,学校是教育,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

    科举考试第一级童试

    在明清的时候取得秀才的资格所参加的入学考试叫做童试。童试也叫着小考,小事。

    应考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称为童生,参加考试通过的人称之为秀才。考试通过的第一名称之为叫做案首。通常是每年举办一次。

    科举考试第二级乡试

    明清时期规定每三年进行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为通常都在秋天的八月份举行,所以称之为叫作秋闱。在这次考试当中的监考员也是不同的,在童试的时候,监考员是各省的干事,也就是说,考生当地的监考员。

    可是在乡试的过程中,主考官是由皇帝进行委派的,并且考试之后张贴的入选名单称之为桂榜。考证的人员皆可称之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之为叫解元。

    科举考试第三级会试

    明清时期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考试,由于在春季举行,因此又称之为春闱。这次的考试是由礼部进行主持的,也是由皇帝进行任命的钦差大臣作为主考官。这一次考中的人都称之为叫做贡士第一名。可以称之为会员。并且这次张贴的硬选名单称之为杏榜。

    科举考试第四级殿试

    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的一次考试,可不是我们生活中日常看的那个电视哦。这次考试是由皇帝在朝廷上对惠氏所录取的共识进行亲自提问,从而选出第一名,第二名以此类推。

    在这次最高级的考试当中,凡是入选及格的都可称之为叫做进士。不过――

    第一甲称之为进士及第

    第二甲称之为进士出身

    第三甲称之为同进士出身

    并且在这一次考试当中所获得的:

    第一名称之为状元,

    第二名称之为榜眼,

    第三名称之为探花,

    在最后这一次考试中所张贴的名单也叫作金榜,后来产生了一个代名词,叫做金榜题名,也是由这里而产生的。

    那么还有一个代名词,连中三元是指哪三元呢?

    连中三元,指的是相继考中解员、会员和状元。

    而且对于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还称之为叫做鼎甲,状元也可以称之为叫做鼎元。

    这就是古代最有影响力,最典型的科举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