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地球消失之后 » 第4章 第一步

第4章 第一步

    名称:人类大复仇计划

    目标:寻找并击败让地球消失的元凶,让这些外星畜生血债血偿。

    任务难度:MAX

    任务完成进度:0.000001/∞

    任务开始区域:共工星

    任务参与者:2

    ……

    夸夸其谈,豪言壮语谁都会,或者说的有历史厚重感一些,当初智人能够击败脑容量更大的尼安德特人从而成为地球之主,依靠的就是会吹牛。今天智人酋长甲声称“攻破了前面那个山洞,香喷喷的烤肉管够”,明天智人酋长乙宣布“如果不根除山沟里那一波恶贼,早晚会骑在俺们部落头上来”,无论是正面的激励还是反面的威胁论,都可以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到时候黑压压一大片智人拿着标枪火把嗷嗷叫着就上了,智力或许更高,但笨嘴拙舌不善言辞的尼安德特人寡不敌众,就这么慢慢无了。

    而西门戎现在多少有些羡慕那些满嘴跑猛犸象剑齿虎的部落酋长,毕竟他们手下至少有个百十来人,而他自己……虽然从心理上西门戎可以把阑珊当人,但从生理上(计算机有生理这个概念么)说,她现在真的不是人啊。

    相比于部落酋长们,西门戎现在的劣势还有一点——酋长们的对手是明确位置,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而人类大复仇计划中的对手,谁知道他们现在在宇宙哪个角落里猫着,距离崩坏中的太阳系多少光年?

    “小丫头片子,我们需要做一件事情,制造并发射一枚环绕共工星的人造卫星,我们需要对整个共工星表面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好叻。”

    对于西门戎越来越接地气(考虑到之前这么叫的人已经无了,或许应该叫接地府?)的称呼,阑珊早已见怪不怪,她现在真正关注的是发射卫星这“第一步”工作的具体细节,从可行性到性价比。

    “不周之山”号确实自带卫星,但4号救生舱上没有,幸而能利用现有的遥控作业机器人上的部件改装,考虑到共工星表面的温度已经接近太空的酷寒,工作环境并不是问题。

    共工星是一颗直径1200多公里远日矮行星,加上构成它的大部分物质为冰,密度远比岩石星球低,这导致了它的第一宇宙速度很小,因此目前发射一枚低轨道的环绕卫星是可以做到的,但这一举动消耗掉的燃料依然十分“肉疼”,让4号救生舱本来就匮乏的物资储备临近了“断粮”的边缘。

    “如果能得到‘不周之山’号,也就是我的本体所在之处的物资库就好了……”阑珊的影像一副愁眉苦脸、捶胸顿足的样子,“但是要锁定‘不周之山’号残骸主体所在的位置,必须利用卫星进行全星扫描,而且一颗卫星无法保证没有死角,看上去很难办的说。”

    西门戎很淡定地来了一句:“一枚不够,那就再发射一枚。”

    “我能做到,但我不建议。现在的物资储备满打满算够发射2.45枚卫星,所以如果发射2枚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陷入难以为续的状态。中尉,这是一场赌博,您真的要进行么?”

    “不带任何风险的行为是不存在的,只要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赌’就是有价值的。做下去吧,我的小丫头。”西门戎用轻描淡写的态度做出了实际上沉重异常的决定,随后转入下一个步骤,“4号救生舱周围的物质不同深度取样,化验。”

    当阑珊操纵着多条形似触手,结构异常复杂,灵活度也高的吓人的柔性机械臂对遥控作业机器人进行大卸八块式的改装之时,西门戎也得到了4号救生舱迫降地点附近物质组分的第一手资料。

    “这原本是‘不周之山’号既定的科考内容,现在我依然在做和计划中相同的事情,其他人却……真是物是人非。”

    “冰,各种各样的冰,最多的是水冰,其次是干冰,还有氮冰、氢冰、一氧化碳冰、氨冰、氩冰、甲烷冰、乙烷冰、乙烯冰……这些烃类物质在长时间的宇宙辐射照射下转化为了托林,如果没有托林,共工星的表面就不应该是红褐色的,而是无暇的洁白……托林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急剧下降,这验证了辐射合成论……其他种类的物质含量随着深度增加存在持续性的变化,整体看来……等等!”

    尽管看似冻结实了的冰坨,远日矮行星的表层并非一成一变的,因为矮行星的轨道相对于大行星而言偏心率较大,它们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存在可观的温差,这导致了冰层中那种熔沸点较低的组分(例如氢)在近日点汽化,在远日点凝结,这种汽化-凝结循环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冰层的物质分布,被地球科学家称为“外热源性冰组分极化”。

    “按照‘外热源性冰组分极化’理论,这一深度的氢冰丰度应该比氮冰高2.33%,但实际上却低了1.14%,甲烷冰、干冰和水冰的丰度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偏离,考虑到这些物质的熔沸点高于共工星近日点向阳面的气温,这种丰度偏离用‘外热源性冰组分极化’无法解释……”

    阑珊的影像陡然显现出来:“中尉,卫星的改装建造工作将在6个小时内完成,您似乎发现了什么?”

    “继续伸长用于钻探冰芯的钻头吧,我的小丫头,我需要更多的样本来验证,验证一个非常有实用意义的猜想……”

    四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之后,西门戎郑重地写下了“内热源性冰组分极化”这九个字,随后赞叹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小丫头,看来我们发现大宝藏了。”

    以冰为主要组分的星球和岩石为主要组分的星球看似有很大差异,但从结构上却惊人的相似。

    这是一个简单的代换原理,如果你把冰质星球表面的冰层看成地壳岩层,把冰冻星球深层可能存在的“海洋”看成地幔熔岩,把冰质星球最核心的硅酸盐核心看成铁镍质核心,那你会明白为什么说相似了。

    然而“壳-幔-核”三层“鸡蛋式”经典结构只是最粗略的模式,还可以分为许多子类。最典型的细分就是按照幔层的凝固程度将星球分为地质活动异常活跃的、地质活动中等活跃的和地质活动完全停止的“死亡星球”,有一种理论认为,地球之所以可以成为生命的摇篮,除了因为它处于宜居带外,中等活跃的地质活动形成的板块构造机制也功不可没。

    冰质星球也存在地质活动活跃程度的细分,而且比岩石星球更加极端和夸张。地质活动最剧烈的就是天王星、海王星这种类型的冰巨星,直接就不存在固态的壳层,大气之下就是翻滚的水-氨海洋,而活跃程度中等的是木星、土星那些比较大的冰卫星,强大的引潮力加热了它们的深层,加剧了液体的膨胀和流动,虽然不足以摧毁整个冰壳,却足以造就热汽腾腾的冰火山。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共工星应该属于地质运动较弱,趋向于停止。也就是死了一半没完全死的冰质星球。它距离太阳太远,直径太小,冷却较快。它附近没有巨大的行星,虽然也有一个卫星‘相柳’,但还是太小,引潮力远远不够。这样的星球,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其冰质外壳越来越厚,越来越硬,最终变成让内部热流活动望而兴叹的金刚不坏,这样的星球上居然还有类似于温泉的‘内热源’,可真是一项重大发现。”

    “不仅是大发现,也是我们的救赎。”阑珊的影像此刻欢呼雀跃,“如果浅层‘温泉’真的存在,那么就等于有了通过温差获得能源的途径,而有了能源补充和冰层中物质的供应,我们真的可以在这颗远日矮行星上逐步重建人类文明!”

    “说的好,我的小丫头,天无绝人之路,‘第一步’走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