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异人奇谈录 » 1,不合时宜的酒吧

1,不合时宜的酒吧

     

     

      酒吧坐落在小城广场的一侧,仿复古式的两层小建筑,但实际既不复古也不洋气,像一个故作老成长相平凡的三十几岁的

    老青年,周围都是20层以上的高楼大厦,围着这么个广场,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小酒吧,就像一座城市纠结于选择历史底蕴还是追求摩登后而放弃的产物。

    酒吧没有面向马路的正门,没有停车场,没来过你很难找到这么个地。不过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赋予其宁静和独到的魅力,第一天上班,老板明早早在此等我。

      

    简单介绍下环境跟人员后,他让服务员拿来了啤酒跟花生,我们像与久未见的老朋友开始喝酒。

    我问明为啥开这个酒吧,他有其他生意,一直经营得不错,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增置这点不大不小的生意,不如说是徒添烦恼,据我了解像这种酒吧随意,投资却不少,生意不火爆的话是很难回本,赚钱更加谈何容易,他的店明显不在火爆的行列。

     他边剥花生边告诉我:“一次出差到美国,晚上无聊在酒店附近闲逛,逛到一间类似的小酒吧,于是进去消费,听着爵士乐喝着啤酒,认识了很多朋友,所有人都特别热情,玩得特别开心,舒畅的感觉难以忘怀。我觉得人生本应如此,有紧有松,白天紧张工作,晚上尽兴放松。所以决定回国也要开个类似的酒吧,我觉得中国也是步美国之后走入繁荣昌盛,开这样的酒吧肯定受欢迎。”

     “但是。。。这里,感觉人流量一般,生意也一般,估计每个月的利润也就够雇佣这些员工吧?”我弱弱地问了一句。说到酒吧的员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收银员一名,厨师一名,帮厨一名,吧台一名,经理一名,服务员两名。这妥妥一大笔费用,现在还再增设我这个半路出道的歌手。生活水准未必赶上美国,这费用跟人工成本是赶上了。

       “眼睛挺毒啊!确实不能靠这里赚钱,你也知道我也不靠这里。”他喝了半杯啤酒后继续说道:“爱好吧,读书的时候读春上村树,看他小说主人公里经常出现在酒吧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那时候何其羡慕。酗酒就是从那时候学的。梦想就是大学毕业也开个小酒吧,并由此起步,走向辉煌。不过哪有可能,小说是小说,现实归现实。毕业后马上就投入工作,朝九晚五,摸爬滚打,早忘了什么春上村树!不过生活过得去了,人就犯贱了,加上美国那一次酒吧体会把我差点忘了的梦又带回来了。碰巧这里招商,我也就拿出点钱投了这个。”明边说手里边拨弄着一颗花生,玩了一会又放回桌上。

      然后继续说道:“刚开始信心满满,想必肯定能够赚钱的,毕竟在国外满大街的这种小酒吧,而我们国内只是沉迷于大型迪吧,还是有市场空间的。刚开生意不错,很多人图个新鲜,中国人你知道,特别爱凑热闹,有了个新地方拼命往里挤,不过不到一个月新鲜感也就过了,人烟也就淡了。”

       “人就这样。”我也拨弄着花生附和道。

       “新鲜感过了就回归平静,生意利润勉强够开销也就行了,员工现在都是老员工,客户也大部分是老客户,你嫂子前两年也总劝着别做了,转手了怎么也好过耗着不赚钱,浪费时间。”

       “主要也是不喜欢你经常在这里喝酒吧?”

       “是有点这个意思,一句话就顶回去了。”

       “那得听听。”我说。

       “我说你是想我去KTV还是在自家的酒吧?一下子就没话了。前几年生意应酬经常泡在KTV,她深知那种感觉,所以这两年说都不说了。”

       “还是你牛!”

       “莫拍马屁,向来喜欢你直来直去,有自己的想法。别让我失望!我现在给你一口饭,但是你的未来根本不在这里!你我都知道。况且,这有什么牛的,女人——是最会分析利害关系的动物。你说到点子上自然就闭嘴,你陪着东拉西扯扯到下辈子都扯不完。女人我是看透了,不过国人我却看不透。在国外,销售和客户,或者朋友之间,晚上吃完饭找一家小酒吧,坐在吧台上聊天吹水,经常一晚上就这么过了,有交流质量。可是到了国内你看看,”他手指了指吧台,除了吧台小妹一个人都没有,“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我真的想不明白,似乎在我们这里喝酒就一定得人五人六,或上KTV鬼哭狼嚎,或者去迪斯科蹦到天荒地老,直至断片,然后再约个推油沐足的下半场也就天亮了。到头来什么都没谈,更别提交心了,全他妈是浮躁。”

     话音刚落,有两位顾客推门进来,见到明都过来派烟打招呼,看得出都是熟悉的老顾客。

    一位是穿着花T裇,着紧身裤的帅哥,瓜子脸,胡子刮的干干净净,一头刚烫不久的卷发十分精神,两颗眼睛如种马那么炯炯有神,实打实的帅哥一个;另一位身高不高带着黑边眼镜有点小发福,衬衣在肚子位置都撑开了小缝隙,外面套件休闲西服,文质彬彬。我一一点头示意,都得到很友好的回应,这也是我歌手生涯的美好开始,毕竟这就是我的第一批听众。

       他们在服务员的引导进了卡座,明简单介绍:“都是老客户,估计晚餐喝了一场了,一个月来这里二十几天,比我还频繁。”他喝完杯中啤酒又给自己满上,问我:“你怎么不喝?”

     “我有喝,只是待会第一次上台唱歌,不敢多喝。”

       “紧张?”

    “多少有点,”我又抿了口啤酒说:“毕竟不一样,以前唱歌是在包厢里跟你们一群朋友,好听难听,即使鬼哭狼嚎都好,毕竟都是朋友,哪怕嫌弃也要忍着,可现在是在你的酒吧唱,面对全场的客人,是陌生人,我可不想做罪人。”

       “罪人?”

       “把你酒吧唱倒闭的罪人啊。”

       “你放开了喝,也放心地唱,这酒吧不是你能唱倒闭或者唱红火的,大部分都是熟客,都是好人,你慢慢就了解了。”

    他拿起酒杯跟我干杯,我不得不把这杯酒干了,也当是借酒壮胆。

       “这就对了,喝多了搞不好待会还能唱高两个调,一战成名。”

        我苦笑着把两个酒杯斟满。

       明剥开个花生,丢进嘴里,继续说道:“其实继续经营这个酒吧,这些老顾客也占了一半的原因,他们都来习惯了,我还真担心过这里关了他们去哪里找个这样的地方听听音乐喝两杯小酒,你也知道,现在都市的人有多空虚!”

       “前所未有的空虚!“

        “城市发展了,家宅大了,衣食无忧了,但是人却越来越空虚。比如我吧,又不喜欢抱着手机,玩电脑或看电视,晚上没事在这里找个角落坐着挺好。看看人来人往,看看醉酒离欢。我特喜欢一个人坐在吧台,吧台永远没人喜欢坐,我真想不明白。不过安安静静挺适合我的,我常常想那时候村上春树在经营酒吧时候是怎样的画面。不过很乌龙的事情是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酒徒,他描写得多么生动的酒徒,没成想他根本不是。”

       “听说他不喝酒。不过话说回来在我们这有出来喝酒聊天的人都是三五朋友,找个独立桌子可以玩得尽兴点,所以才一直没吧台文化。”

       “是啊,独立的桌子也隔断了与其他人的认识和交流。而且主要是,习惯问题!”明哥说完又干了一杯啤酒,拿着空杯碰我的杯子,示意我也喝完,我也拿起杯子干了。

    相比喝酒我肯定比他能喝,这样杯对杯他更加不是我的对手,不过有的人就是爱喝,不在乎喝多少,明就是这种人,也许正如他所说的,因为空虚吧!

    人类进化至今,有原始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代,那时候的人可能蹲着等一只动物经过他们布置的陷阱一等就一个早上甚至下午,那样的日子是小心翼翼却充满期待的,当然还要提防随时随地的危险;到了后来有一屋半瓦,也有一亩三分地,不用顾忌豺狼禽兽。碰上个好的皇帝,能自供自给,碰个坏皇帝可能辛辛苦苦的粮食都被各种苛捐杂税收刮一空,勉强能活着,但也有个盼头;到了如今,我们这一代,脸皮厚点的在家坚持噌吃噌喝也是允许的,不外乎父母再工作个十年半载,有被动也有主动的,我们这代诞生了一个特别的名词叫“独生子”,这一批无论几岁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把抚养当成一辈子的职责。其他的还有我这种,混得个破产结局,负债累累,不过愿意找份工作填饱肚子还是没啥问题。但是创业的初心,奋斗的动力都消耗殆尽了。

    外面大风大浪,我暂时也不敢再去拼,再去闯,龟缩起来。这间小酒吧何尝不也是另类空虚的我的一个归宿。想到这里,我不禁端起酒杯,一口而下。

       真不知道现在社会有多少我这样的人,大学毕业信心满满,非要闯出什么天地,或许也有过半点辉煌。不过经济体大了,就像一个大海,一个个个体户、小公司就像一艘艘小船,信誓旦旦地出发,刚庆幸开出海滩,一个大波浪打过来就支离破碎了。不过大部分还是收拾一下或再找一艘船又冲了出去;小部分人就像我抱块破船板漂回来,不敢再出去了。昔日的雄心壮志,自命不凡都烟消云散。

       “唉!”我不禁叹了口气。

       “又有什么感慨的?”明看出我在缅怀过去,故作深沉,“过去的总要过去,你先在这里帮我,再慢慢物色新项目,我也没想你在我这里会做长久的,只要有其他路子,你随时说一句就去奔你的前程,不过万事也要谨慎,我生意上就特别谨慎,这两年不知道多少人找我谈新项目我都否决了,一会投共享,一会投金融,一会炒外汇,一会炒期货,一会投全自动…哪来那么多高尖端的项目找上门,我没啥知识,不像你读了大学有文化,但我深知自己的局限性,所以才特别小心翼翼,以致有的人说我精,其实就是上的当少。总之做啥事,先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就行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哪怕会掉也没那么巧砸中我们。你说对吧?”

       “完全同意,深知自己几斤几两了,所以现在屁都不敢动一下了。”

       “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跟你性格有关,实在有实在的好处,喜欢跟你喝酒跟你聊天就因为你这性格,反正聊天挺舒服,不像其他人开口闭口今天赚了百万,转头又投了什么千万的项目。我还每天一个亿(潮汕话亿与浴同音)呢!”

       我噗呲笑了出来,“在广东讲卫生的人每天都是一亿起底的,夏天不止。“

       明似笑非笑继续说道:“总之做人还是踏实好,我的家训来着。“

       我点头认可。

    我们进入了各自的思考空间,他或许在琢磨他老爸为什么以此为家训吧,不过应该是获益良多,才深感认可。我也开始搜索作为我家的家训,不过这么多年来父亲还真没给我灌输过类似家训的东西,实在不尽责,别的父亲都可以把家训写成书一代传一代,为什么到我这里却没有呢?但凡有点类似的家训警句,我可能也不会输得那么惨。心里油然升起一丝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