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齐物战记 » 第一八二章、向北(十五)

第一八二章、向北(十五)

    在战场上,往往民主是最不必要的,甚至是拖累战机的,一个统帅的出色判断力才是胜负的关键。

    在熊以天大部撤离大散关附近后,南朝西路军的北进如摧枯拉朽般一路直,元通明仿佛完全没有怀疑苏二五派来的信使说的话,连忙派人去追击熊以天率领的部队,最终在长安城附近的平原追上与其决战,在紧要关头苏二五所率领的伏军突然袭来,在背腹受敌之下,熊以天军大败,而熊以天本人则带领亲信血战突围,往潼关的方向逃去了。

    尽管苏二五只是提前让杨望远带了个口信给元通明,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具体的策略,因为战场往往是变化极快,具体的策略反而可能是拖累,于是两人像是在没有互相通知、没有提前计划的前提下,竟是默契地将熊以天部队逼进绝路,最终联手将其击溃,完全将熊以天玩弄于手掌之中。

    熊以天并不是无能的庸才,他在北朝许国算是拿得出手的将领,平时在陇右之地对付羌人,因而也有足够的军旅经验,却没想到在这次遭遇了如此惨败,其中起了主要作用的还是一个先前默默无闻的少年将领......甚至其职位还是在战时被临时提拔起来的。

    即使没有人说,但大家都看得出苏二五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了,甚至他们还不知道其实南朝西路军占下汉中东三郡都是出于他的计策。

    也是因此,当元通明再次见到那个熟悉的少年人时,他也是十分高兴,除了水师外,南朝军向来就是略差于北朝军的,在平原上由于南朝军的战马多是从西南进口的矮小战马,骑兵的训练也不足够,往往在战场上与北朝军对战时胜少输多,却没想到这次北伐居然如此顺利,真的说得上是摧枯拉朽了,看来攻入洛阳灭亡许国也并非不可想象之事。

    元通明并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物,他身居高位不仅是出于其世家背景,自然也有他自己本身的能耐,因而见到这般冉冉崛起的将才将星,他心里也是十分惜才,也有意提拔苏二五,只不过提拔归提拔,一个寒门能达到的层次是有限的,如果想更进一步,就只能“换血”了......

    他在心里沉吟着,倒是记起他的次子还有个幺女尚未出嫁,年龄也正好合适,或许可以......他这般想着,既不失威严又亲和地走上前去,爽朗地说道:“这次就连熊以天都败在你手下了,看来等这场战争结束后,你该是要扬名天下了。”

    苏二五不敢居功自傲,连忙谦虚道:“大帅真是捧杀卑职了,若不是大帅指挥有度,今日也不会击溃熊以天部了。”

    元通明笑了笑,也挺喜欢这个少年人这般谦恭的态度,他在世家中实在是见过太多傲然得不可一世的后生了,既有能力又态度良好,这般的部下有哪个领袖不喜欢呢?

    “给我说说你这段时间的作为吧。”

    苏二五毫不犹豫将从他离开汉中之后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元通明,在聆听途中元通明时不时感叹他的大胆,然而在他说完后,元通明还是板起了脸说道:“你的确做的很出色,但太冒险了,虽是一个勇将所为,但若成了一军之帅可不能这样了。”

    苏二五微微一怔,心想这是在暗示什么吗,但他假装没听见,不动声色地应道:“大帅教训的是,卑职这段时间来也反思过了,觉得自己的所为的确太过求险......”

    此时周围也有其他的将领在场,见元通明对这个不过十五岁、还是在战场上临时被提拔起来的少年将领露出明显的友好态度,他们都禁不住对他投来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少年人以后必定会步步高升,若是没有关系,即使再有能力也难以晋升,若是没有能力,只要有关系也有可能身居高位,这就是汉人的规矩,更不必说的是苏二五也的确是有能力的,就其目前显露出来的锋芒,已经让不少将领感到威胁了,但碍于元通明在场,他们并不敢针对这个资历尚浅的后生。

    反倒是向元通明推荐了苏二五的王承祯态度淡然,似乎对这个原本是自己的部下、却突然要超越自己的少年人并无任何情绪。

    在稍稍斥责了这个少年人一下后,元通明却是继续询问道:“依你之见,接下来我们要如何行动?”闻言,在场的将领们都忍不住微微吃惊,因为这可是一军之帅才该思考的事情,现在直接问一个才刚从校尉升上来的少年人是什么意思?

    苏二五也被吓了一跳,脑子迅速地运转了起来,斟酌着如何回答才能既让元通明满意又不得罪人,可元通明却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一样,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道:“无妨,有话直说即可,就当做是对我之后行动的建议吧。”

    “不敢。”苏二五表现得诚惶诚恐,斟酌了一会儿后,才缓缓开口回应,尽量说的慢一些,以免说错话:“卑职以为......现在应该趁着潼关那边尚未反应过来,迅速派兵冲出关中直往洛阳,兵围洛阳。如此一来,许廷必定会捉襟见肘左右为难,若是命令各地驻军勤王,另两路大军必定减轻压力,或能一举直入,若是不让各地驻军勤王,又会面临城破之危。同时还应该迅速派人出武关去与中路军联络,随时能协同作战,不至于出现什么差错。不过在那之前,也得先巩固在关中的成果,所以要先攻下长安城。”

    元通明点了点头,正要说些什么时,却有传讯兵急匆匆赶了过来通报道:“报,长安城投降了!”

    在场众人满脸惊愕,苏二五也是一脸懵然,心道这么巧?

    ......

    长安城的确是投降了,只不过出城投降的主导者却并非是雍州刺史、长安令,而是一群儒生,那群儒生的带领者也是一个儒生,年纪颇大,但还不算老。当苏二五随着元通明等人前去长安城外时,发现那儒生领袖竟是闲言书社的大儒奚锦,他心下暗自惊讶。

    元通明自然也发现这个人的身份不太对劲了,于是皱眉问道:“你是如今长安城的主事人?”

    奚锦不卑不亢地说道:“并非如此,只不过雍州刺史已经提前逃离长安城了,城里一片混乱,决定投降,但又找不到可以暂时主事的人,所以把在下推了出来。”

    元通明笑道:“既如此,阁下的身份该是不低吧,莫非是......关学的奚先生?”

    “正是。”奚锦并不为自己被认出身份而骄傲或有其他情绪,依旧镇定自若,他依照出城前城里百姓对他的期盼,要求道,“城里百姓并无抵抗之意,但也担心你等南朝人会残害他们,因而他们只希望将军在他们投降后能不杀害城里百姓。”

    “这是自然。”元通明微微颔首,“我等乃是仁义之师,为让两国汉土一统而来,若是伤害了百姓那算得上是什么仁义之师呢。”

    这自是假话了,但是既然是入侵,那总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正义理由的,然而为了维护这种伟光正形象,元通明也并不会违约,哪怕是这种口头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