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齐物战记 » 第一八四章、向北(十七)

第一八四章、向北(十七)

    相比起另外两路大军,东路军或许是最特别的、也是真正的主力也说不定。东路军要经过巢淝地区进入淮河,因而需要大量水师,然后在此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往洛阳的方向而去,另一路继续北上进入黄河然后西上,最终两路大军在洛阳附近汇合......原是这么打算的。

    北人不善水站,因而在东路军刚启程时,东路军统帅崔懿频频收到捷报,尽管后来胜果渐渐减缓了,但他也不当一回事,毕竟进入陆战后自然就到了南人开始处于劣势,只是虽然攻势不如一开始那么猛烈,可也是在踏实地推进着的。

    东、中、西三路大军虽是要协同作战,可终究来说谁先攻入洛阳谁的功劳就最大,崔懿自然也免不了这般世俗之心,要知道先攻入洛阳不仅仅是功劳的问题,还是青史留名的问题,这般荣誉怕是任何一个将领都期盼着获得的,他崔懿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获得了一份新的战报,先锋军全军覆没的战报......一开始虽是有些心疼,但仍然尚未重视,但随着越来越多战败的战报传到他手上后,他终究是意识到什么了,心中的预感也越来越不妙。

    “绝对是他......他出来了......”

    明明自己可是南朝东路军的统帅,可崔懿想到那个人竟还是禁不住微微惧怕了起来,因为只有他更深切地体会到那个人的可怕。尽管那个人有着天下第一名将的念头,但人家向来都是可望不可即,而他则是与那个人处于同一个时代,也多次在战场上交战,却是胜少败多,正因为如此更能体会到那个人的可怕。

    除此之外,他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战报,那就是前方的大军竟是碰到了支援着北朝军的乌耶人......这又是怎么回事?乌耶人不是跟他们南朝楚国联盟了吗?为什么突然投靠了北朝许国?

    对于这一切,崔懿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

    西路军已经在长安城整顿了一段时间了,趁着这段时间也在趁机占领下关中平原的其他地盘,但一直待在长安城里的苏二五最关注的终究是什么时候才打到潼关去。他倒不是什么战争狂,尽管他渴望着胜利,倒不如说只要是人都渴望胜利而非失败,但除了利益和荣誉外,他心底里还埋藏着一个可笑的念头:那就是尽早结束这场南北对峙的数百年的乱世。

    曾经一统神州的秦汉无疑是十分吸引人的,但那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可战乱也同样持续了许久,似乎只要神州大地上同时存在着不同的朝廷,争斗就会永远存在,这也是人们一直期盼着统一天下的缘故......因为只要统一,战争就会结束了,至少长期不会发生。

    这些时日待在长安城中,苏二五几乎无所事事,上面既不肯派他出去帮忙巩固关中平原的地盘,也不派他前去攻打潼关,以他这段时日来的劳苦为理由暂时让他闲着,于是苏二五除了平时前去闲言书社寻上奚锦与他讨论之外也没有其他的消遣办法了,这一来二去,二人倒是渐渐熟悉了起来,闲言书社的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这个喜好关学的少年将领。

    读书人都是一群高傲的人,尽管他们手无寸铁,没有权力,却依旧蔑视着世人,似乎面对任何人都能昂起自己的头颅。苏二五也觉得自己好似有些染上了这种坏习俗,不过相比起这些只关注书本的读书人外,他却更注重实干而非理论。

    除了待在闲言书社辩论外,他其他的兴趣或许就是在长安城里闲逛,体会数百年前的汉帝国都城的风姿,可惜过了这么多年,长安城也不再是天下之都,早已没有了书本上所述说的那般繁荣了,这倒是让他禁不住再次感慨了几番。

    他虽然不过十五岁,但也可以说是周游了天下不少地方的人了,也见识过天下两个都城——洛阳城和建康城,但平心而论,就他认为,倒是觉得洛阳城比建康城更加繁华,因为洛阳城的商业也更加繁荣。洛阳位于天下四通八达之处,无论是北人、南人还是来自西域的商旅都有,倒是建康城偏于东南一角,虽也有其繁华,却是一种阴柔的繁华,不似洛阳城有包容天下那般气势,这或许是由于东汉洛阳城留下来的遗产吧。

    在长安城待了一阵子后,等待已久的苏二五不久后便收到了召开会议的消息,年纪轻轻如他也被允许参加中高层将领的会议了,这或许也说明了自己被认可了,当然,更重要的其实是搭上了一艘大船,这也是苏二五这段时间来一直被其他将领在私底下闲言闲语的缘故,那些将领仿佛忘记了他自北伐以来立下的大功和比他们更耀眼的表现了。

    嫉妒是苏二五觉得情理之中的东西,但他却不允许自己被嫉妒所控制,毕竟他所实行的是“不仁不义行仁义”的宗旨,如果被情绪所左右,反倒可能做出导致糟糕结果的选择,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在战场上更是万万不可的,在庙堂上作为文武百官及皇帝更是不可。

    然而,盼望着发兵攻打潼关的苏二五到了会场后,却发现召开会议的元通明面色有些阴郁,他顿感不妙,果然在所有人到齐后,元通明便开门见山了:“诸位,很遗憾,我们恐怕得撤军回师了。”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将领们自然纷纷情绪激动了起来,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才打到长安城来,可这就要撤军回师了,这算是怎么回事?元通明脸色微微阴沉下来,斥责了一声后,众将领才心不甘情不愿闭上了嘴,但都在看着他,等待着他给他们一个理由。

    元通明正色道:“之所以要撤军回师,是因为三件事,首先,乌耶人背叛我们楚国投靠许廷了......”

    听了这话,将领们更是忿忿不平了起来。

    “果然索虏就是不可靠......”

    “陛下当初就不该跟他们结盟,好处都给了他们,这就甩头不认人了?”

    “他奶奶的,这更该打到洛阳去,将那群索虏一起杀光了!”

    “我看那群索虏就是在打着渔翁得利的主意......”

    苏二五也不免惊讶了起来,因为当初出使塞外与乌耶人商谈的一行人之中就有他一个,怎么乌耶人这就背叛而投靠了北朝许国?

    元通明没有给出解释,继续说下去:“其次,许国大将军纪邵再次掌兵出征了,他没有守在洛阳,而是特意先下手为强,现在已经将东路军击溃了,东路军也在回撤......”

    纪邵?将领们面面相觑,苏二五也是愣住了,这个名字恐怕在场没有人不知道,正因为都知道所以反而都不说话了,因为这个名字的主人实在是名头过于厉害,天下第一名将的赞誉也并非虚名,苏二五更是在心里将纪邵视作自己的岳父兼师父,要知道自己对兵法的知识大多都源于纪邵亲自撰写的兵书。

    假如他在战场上碰上纪邵,他会是纪邵的对手吗?苏二五深深地怀疑着这一点,毕竟那无论如何都是天下第一名将啊,尽管已经老了,没有年轻时的凌厉,但却比年轻时更富有经验。

    元通明慢慢闭上了眼睛,缓缓开口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建康那边传来了情报,陛下......陛下驾崩了。”

    霎时间,全场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