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7 » 第三章 开会

第三章 开会

    “各位黄冈村村民、各位黄冈村村民,请大家吃完午饭后到村东头晒谷场开会、请大家吃完午饭后到村东头晒谷场开会”带着刺刺杂音的村头广播,传出村会计三子的声音;

    “不会要说今天傻子踩大柱家秧苗的事吧”

    “我听说是刘小七把傻子打了,傻子腿都被打瘸了,估计村长要开批斗大会呢!”

    “不至于吧,傻子就一个外来户,书记咋老偏袒外村人!”

    “谁说不是呢,哎你们知道不,听说傻子是书记外孙哎!”

    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次开会的主题,说什么的都有。

    会议现场,村民自带着小马扎、长板凳等,自行选择阴凉地三三两两围坐一块闲聊着;

    “砰砰砰”一阵棍棒敲击脸盆声打断了众村民的议论声;

    “今天叫大家来开会呢,主要是宣布几件事,第一呢就是傻子不叫傻子,他叫李古岩,以后大家不要再乱叫啦”会计三子故意打着官腔宣布道;

    惹得村民一阵哄笑;

    “碰”刘建军看着哄笑的众人,忍不住又敲了下脸盆,撇了三子一眼;

    沉声道;“大家都安静,就三件事说完就散会,”

    刘建军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再过两年就准备退休让会计三子接自己的班,所以有的时候会让会计三子来主持会议提前锻炼锻炼他,可是看这台下哄闹一片实在是没忍住,接过主持权;

    “第一件事,后山的旱地已经养草快两年多了,以前我花了那么多的精力才把那一千多亩的杂草坡开垦出来,不能就这么慌在那里,这是对之前大家劳动成果的亵渎和不负责任”刘建军扫视众人,查看民众反映;

    刘建军的话也将众人带回两年前,那段开垦荒地的热气中;

    “书记,当年是你带领村子吃饱饭的,你说咱干咱就干”

    “是啊书记,咱懂得少,也没啥好办法,你看看咱能干啥看着安排就好了”

    “要不咱接着种棉花?”

    “种个毛线的棉花,那帮杀千刀的,都这么长时间了还给咱卖棉花的钱”众村民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刘建军看大家也议论了一段事情,感觉差不多了,敲了下桌子又道:“大家不要安静下,买棉花的钱是县纺织厂欠咱们村的,跑不了,正好李古岩这两天就会抽空去厂里要钱”

    刘建军说到李古岩的时候还瞟了眼李古岩坐的位置,这时众村民才知道那个陌生的人叫李古岩,可是大家疑惑了,这人为什么要帮村里去要欠款呢?

    刘建军看到众人已经不认识焕然一新的李古岩后,又给大家讲解了今天上午发生在李古岩身上的事,这才解开了众人的疑惑;

    “咱们原来种的庄稼收成不好,这个主要是土壤中的养分流失比较严重,按我们庄稼人的话就是土不够肥;”

    众人看着刘建军,赞同地点着头;

    “那么庄稼就肯定不能再种了,那是瞎子点灯白费油”

    “今天也和李娃子聊了到底种什么合适,李娃子提出可以种果树”

    “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种果树即能有效地减小水土流失的恶化,后期又不需要过多的打理”

    “只要每年追肥几次,就能保证很好的收成”

    刘建军通俗地告诉群众种果树的好处,下面的村民也在认真地思索讨论着;

    刘建军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又道:“我了解后,咱们村的季候比较适合种梨树”

    “我估算了一下,一亩地大概能种五十颗梨树,五年后一亩梨树平均能产三千斤的梨子”;

    “咱们后山大概有一千亩地,如果全部种上梨树的话一年就能产三百万斤梨子”

    “批发价按两分钱一斤算,也就是说咱们村一年可以有六万块钱的收入,平均到每人大概有一百五十块钱”

    听到每人每年有一百五十块的时候,大家都扳着手指头算起账来了;

    “我家有八口人那就是一年有一千两百块了”一名大汉眼冒星光,想到自己一年能拿上千块钱的时候,已经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扳着手指头一遍遍地计算着,生怕到手的钞票飞走了;

    “二狗你可真狗啊,你那样算不对,要按你能种多少亩梨子树来算收入,如果按村长的算法,那么一亩地的收成就是六十块钱,你要是能种十亩地,一年收入就是六百块钱”会计三子打趣道;

    “那也比种水稻、麦子强太多了”

    “是啊是啊,要是能有这么多收入,也不会天天愁娃那几十块学费,愁得睡不着觉了”

    “我要种二十亩梨树,那样我就比城里人还有钱了”一名年轻汉子大吼道;

    “我要种三十亩梨树,我也要比城里人还有钱了”又一名年轻汉子吼道;

    一个比个喊声响亮,一个比一个要种的多,刹那间会议现场有变成拍卖现场的趋势,惹得一群人哄笑不止,同时也洋溢着那个时代农村群众的淳朴理想;

    要知道1987年的科级公务员也就拿一百多块钱一个月,要是真能种二十亩的梨树,收成还真不比城里上班的人少挣;

    就在众人还在纷纷畅想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的时候;

    刘建军又是猛地敲击下脸盆,打趣道:“大家都安静点、安静点,树苗都没看到,还三十亩、五十亩呢”

    “要是再多敲几下这,这脸盆得破个洞啊,这回去怎么和家那口子交代,免不了又是一顿鸡飞狗掉”三子会计看着自家的白瓷脸盆又掉了一块漆,腹诽道;

    可是这热火朝天的议论场景,不敲那么几下根本停不下来啊。

    众人听到刘建军提到树苗还没有,终于反应过来了;

    有人急忙问道:“是啊书记,这么多树苗哪里搞去?”

    刘建军看着逐渐消停的众人点点头,又道:“不单单是树苗的问题,还有销路问题,同时大家也不要想前两年就能挣钱,树苗刚种下去的头两年肯定是不能结果子的,就算就长了果子也要把果子刚长出的时候剪掉;”

    众人期待的看向坐在首位的刘建军,已经没有刚刚抢种梨树的热情,直等村长着接下来的解决办法,但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已经失去了种梨树的信心,还有一小部分人想着解决办法;

    “不会又像上次种棉花似的吧,苦哈哈的干了几年一毛钱没搞到”

    “是哦,种棉花的时候我第一年没搞到钱,第二年我就不种了,种果树还要等两年,那么久后鬼知道还能不能买的出去呢”

    “种棉花的事也不能怪书记啊,厂子里的领导不该,书记也没办法啊”

    “你们都忘记了当时为了卖棉花,书记鞋都磨破了几双才找县里领导让,县里厂子来咱村收棉花的吗”

    “我不就是说说吗,也没真怪书记”

    看到几个对刘建军当年组织种棉花不满人的埋怨,几个刘建军的铁杆粉立马出言反驳;

    众人的表现尽收刘建军眼底,好像回到了当年种宣布开荒中棉花时一样,一部分人坚定的跟着他一起开荒种棉,一部分人跟风一起来,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看着大家干活不帮忙,还在背后冷言嘲笑;

    李古岩也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朝着那些已经失去信心的人暗叹:“总有那么多人跑着跑着就掉队了”

    “是啊,种梨树是咱们村的大事,在这里也是和大家通个气,毕竟做什么事都是有风险的,纯种地倒是没什么风险,但是能挣到钱吗?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吗?能天天有钱卖肉吃吗?也就能吃个饱饭而已!”

    “种果树不像我们种的庄稼年年收成都差不多,果树刚种下去前两年为了保证树苗生长是不出果子卖不出钱的,为了确保果树的成长前两年恰恰又是最苦的日子,又要勤施肥又要勤除草的,但只要果树长起来了,每年的产量都会高过上个年头,养护也要轻松很多,不像种庄稼又要从头来一遍“

    “我已经老了,已经没几个年头好活了,但是老了老了我还想再给子孙后辈留点啥”

    “我们留的下越多,后辈子孙的起步就会越高,将来的成就也就越高”

    “难道我们准备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一辈子像咱们一样种地吗?难道我们要让子孙也一辈子都没机会搬到城里住,成为城里人吗?”

    听得刘建军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众人耳畔回荡,直击众人心灵,李古岩也暗暗给这位头发已经花白老书记点个赞说得太好了,这就是当时农村普遍的心里想法,也是他们的理想,对于能够抛开农民的头衔,成为城里人是他们极度渴望的奢求,但苦于没有办法;

    “种植果树是需要前期投入大回报少,不愿意参加的也不勉强,愿意参加的会议结束后可以到村会计三子那报名”;

    “这段时间我找县农业局去跑跑看看能否了解到哪里有树苗卖,同时也会找找县里、市里的一些水果商、罐头厂等地方谈谈销路”;

    “现在我们来说第二件事”刘建军把关于栽种梨树的利弊已经说清楚,就干脆地掐掉这个话头;

    “李娃子已经在咱们村生活了一年多,我们村也没把他当外村人看”

    “在开会前也和大家交谈过,现在李娃子没办法回家也没个户口,现在准在咱们上户口,大家以后就是一个村子的,要相互找个,不要排外知道吧”刘建军看大家没什么什么意见,欣慰的点点头,至于分地的事情刘建军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提起,倒不是刘建军不想给李古岩分地,而是李建军觉得等李古岩落了口后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到了再次抓阄分地的时间了,那时候提会更加容易通过点;

    毕竟都已经是一个村子的人,总不能不分地吧!那时候再分谁也没话说,如果这时候提出分地估计其他村民连李古岩落户口的事情都不会同意;

    “书记,李娃子来咱们时间确实不久了,落户口的事情我也没意见,但是年底就要重新抓阄分地了,到时候我家的地又要少了,这我可不同意”一个手扇子的中年妇女,对刘建军说完后还不忘环顾下周边平时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亲朋;

    “杨家媳妇说得有道理啊,现在每次分的地都越来越少了,再这样下去家里人都养不活了,我也不同意”

    “我也不同意“

    “我也不同意”附和声接二连三地响起;

    “有什么不同意的啊,杨家媳妇、刘家表弟……你们以前也不是咱村的,是不是也要把你们家的地也收回来啊,当年你们流落到黄冈村,刘书记是怎么对你们的,那时候的村子条件还没这么好呢!”会计三子愤愤指着喊话对大声的几个说道;

    会计三子这句话可捅了马蜂窝,那几个不同意分地的村民立马和三子怼了起来;

    渐渐地上百号村民分成三拨,其中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还有一拨人在边上看戏,争吵的两拨人,一拨人叫骂村长不负责任想把村里的人饿死,一拨人指责对方良心都被狗吃了见死不救;

    一阵鸡飞狗跳争得面红耳赤,就差上手开打了;

    李古岩从角落中走出,来到争吵的中央,哐当一声重重地把椅子剁在地上,环顾争吵的众人;

    看着渐渐平息的争吵,开口高声道:“首先感谢各位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婶婶、兄弟姐妹这些年的照顾,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也感谢大家愿意接纳我,让我有了个立足的地方”

    “至于刘书记说的分地,还有各位乡亲的包容,我很感激”

    “但我承诺,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或者是我的后人,我一分黄冈村的地都不会要,也请各位不要再大动肝火伤了村里的和气,我不会也不可再从各位恩人碗里抢食吃”;

    说话的同时李古岩看向刘建军和三子投去感激的目光;

    转身又对周身的村民拱手道:“请大家不要为我争吵生气而伤了身子,感激的话在心里记着呢,我就不多说了”;

    李古岩说完后拍了拍自己心脏的位置,拖着椅子走出人群;

    “第三件事,前年过世的三爷,还有两间茅草屋,三爷家里也没个后人,现在他走了屋子却一直空着,那两间空着的屋子就给李娃子住了”话毕,刘建军不等众人同意直接回家,连散会都难得再说;

    不过给房子的事情众人都没人反对,不是那些村民变得大方了,而是刘建军口中三爷的房子实在是太破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当猪圈

    都怕风大吹倒房子把猪给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