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那些事儿 » 6.你听说过“网开三面”的故事吗?

6.你听说过“网开三面”的故事吗?

    “网开一面”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至今我们仍然用它来表示一个人宽仁大度。相传,汉武帝为了方便在闲暇时狩猎,特地建造了一个皇家园林,名曰“上林苑”,并在里面养了各种珍禽异兽。但汉武帝有个习惯,就是他在狩猎时总是将大网留一个缺口,以便一部分动物能够逃生。如此一来,动物得以不断地繁衍,不至于被一网打尽。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安市曾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这个故事,碑文曰:“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

    “网开一面”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成语,但据《史记》记载,早在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1000多年前,有人就曾搞过“网开三面”,这个人就是商朝的开国之君汤。既然网开一面都已经算是宽仁大度了,如果将三面的网都撤去,只留一面,还能捕到鸟兽吗?但这个故事,我们还要从夏朝说起。

    《史记》记载,商族的始祖名叫契。契是帝喾的儿子,帝喾则是“三皇五帝之一”,而且是黄帝的曾孙。所以,商汤也是黄帝的苗裔,可谓祖上显赫。契生在大禹时代,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为诸侯,封地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所以,商族从大禹时代开始就逐渐兴盛起来,后来又经历了14代,君位传至商汤。

    商汤在位期间,夏朝的国祚已经绵延了400年之久,也算是长寿了,因为纵观中华5000年文明史,国祚能够超过300年的朝代屈指可数,周朝虽然号称800年,但自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其实已经像一个不被丈夫宠幸的怨妇,被打入了冷宫,所以周朝的实际国祚也只有270多年,这是后话。

    此时的夏朝已经渐渐显露出衰颓的迹象。后来,君位传至夏桀,这位仁兄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其臭名昭著与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不相上下。夏桀生活上奢侈糜烂,国政上任用佞臣,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此外,他还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对各诸侯国课以重税,所以诸侯也开始对夏离心离德

    夏桀是个自负勇武之人,他即位后的第33年,曾出兵征讨有施氏。有施氏是个小邦国,国弱民贫,无法与夏相抗衡,便请求投降。他们将积攒多年的财货全部取出,又从民间挑选了许多貌美如花的女子,并将这些年来积攒的珍奇全部取出,又从民间挑选许多年轻美貌的姑娘,将它们一起送给夏桀。有个名叫妹喜的姑娘便在这众多被选中的女子之中,夏桀一见,便对其美貌垂涎三尺,当即下令班师回朝。

    政治上,夏桀倚重赵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他知道夏桀昏庸无道,便专投其所好,教他纵情享乐,教他如何勒索诸侯,还教他如何残害百姓。其实,夏朝并不缺人才,只是夏桀有眼无珠。比如,有人曾将伊尹引荐给夏桀,伊尹是个能力出众的干才,他用上古时期尧舜施行的仁德之举来规劝夏桀,希望他能够了解民间疾苦,从此洗心革面,励精图治。但夏桀对此置若罔闻,伊尹见他如此不上道,便离开了夏地,投靠了商部落,最终被商汤发掘,终成一代贤相。历史上著名的“伊尹流放太甲”的故事,便是伊尹贤明的最好例证。

    终古是夏桀时期的太史令,他见君王如此荒淫暴虐,便一边痛哭一边进谏道:“自古以来,贤德的帝王都是勤政爱民,所以人民才会拥戴他们。君王不能榨干人民的血汗供自己享乐,那样只会导致亡国。”所谓忠言逆耳,夏桀见终古批评他不行仁政、横征暴敛,便大发雷霆,反将终古斥责了一番。终古见夏桀如此冥顽不灵,知道夏朝已是积重难返,于是也投奔了商汤。

    相较于夏桀的荒淫无道,滥施征伐,勒索成性,商汤却贤能有德,广施仁政,勤政爱民,将商不多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商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日薄西山的夏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汤素来胸怀大志,眼见夏王朝日间衰颓,他便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准备灭夏而代之。

    商汤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3500年,他在那时就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实非等闲之辈。

    《史记》记载,商汤有一次出巡,正好看到有个猎人在附近打猎,只见他将四周都布满了网商汤有一次外出巡视,看见一个猎人正在狩猎,并把四面都布满了罗网,而且口中还念念有词:“祈求上天保佑,凡是天上飞的禽鸟,地上跑的野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的所有动物,无论是飞得高低,无论是走得快慢,无论是向东奔,还是向西跑,都统统投入到我的网里来吧。”

    商汤听闻此言,就对猎人说:“如果真如你所愿,恐怕所有飞禽走兽都被你一网打尽了。这种做法,上天不佑。”

    于是,商汤命人将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他又教猎人如何祝祷:“天上的飞禽和地上的走兽,你们想向左的就向左,想往右的就往右。如果你们真的犯了天条,无处可逃,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这是你们自投罗网,不能怪我!”

    很快,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就传到了诸侯的耳中,他们都纷纷称赞,既然商汤的仁德都能布及鸟兽,他肯定也能善待诸侯,因此纷纷叛夏而归商。商汤的小小仁慈之举,竟然成就了他的美名,并且远播四方。

    除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商汤还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伊尹见夏桀冥顽不灵,暴虐无道,便弃之而去,投奔了商汤。相传伊尹出生时便被遗弃在了桑树林里,恰好被有莘氏部落的一个女子捡到。凑巧的是,他的养母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因此伊尹耳濡目染,从小就精通厨艺。但伊尹志向高远,当厨师绝非自己所愿。他不忍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立志匡扶天下,只是没有遇到一位能够让他一展抱负的明君。

    有莘氏部落是个小邦国,国小民弱,想让它扛起灭夏的大旗犹如天方夜谭。恰逢东方的商部落正在崛起,国力蒸蒸日上,这引起了伊尹的注意,于是他决定投靠商汤。

    但古代没有考公务员这一说法,也没有秦汉时期的举孝廉之政策,所以作为一介平民,伊尹想引起商汤的重视谈何容易。但机会始终眷顾有准备之人,有莘氏部落见商部落日渐强盛,便决定与之联姻。伊尹便借此机会,以陪嫁厨师的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这一招着实高明。

    由于伊尹厨艺出众,成功俘获了商汤的味蕾,商汤对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伊尹便用烹饪作为例子,向商汤分析了天下的局势,向他阐述了为政之道,并力劝商汤扛起灭夏的大旗。

    见如此精辟的言论竟然出自一个厨师之口,而且在商朝,厨师一般都是奴隶的身份,所以伊尹作为一个奴隶,竟然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这令商汤刮目相看。于是,商汤废除了伊尹奴隶的身份,破格提拔他为右相。伊尹就此一跃成为商部落的最高执政官。

    有了伊尹的鼎力相助,商部落的发展一日千里,商汤也最终完成了灭夏的伟业。

    商汤聚敛了人心,收服了诸侯,又网罗了人才,所以商部落的国力蒸蒸日上。而相比之下,夏桀却越发暴虐无道,倒行逆施,横征暴敛,滥施征伐,导致诸侯离心离德,民怨沸腾。老百姓愤怒地诅咒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百姓把夏桀比作夏天的炎炎烈日,将大地炙烤得无法生存,他们情愿与之同归于尽。

    夏王朝在夏桀的折腾下日薄西山,商汤见时机成熟,便高举义旗,发动了灭夏之战,百姓和诸侯闻之,便纷纷响应,加入到了灭夏大军之中。

    既然是灭国之战,自然非同小可,所以商汤在决战之前发表了一番动员令:“我们本是夏的臣民,今日兴兵并非作乱,而是夏桀暴虐无道,勒索诸侯,残害百姓,为上天所不容。所以,此次征战是奉了上天的命令,是正义之举。我们兴兵的目的是要诛除暴君,施行仁德,平定天下,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商汤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使百姓和诸侯同仇敌忾,个个奋勇向前。而夏桀不修政事,其军队早已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两军一经接触,夏军便四散溃逃,夏桀本人做了俘虏。作为仁义之君,商汤不忍心杀死夏桀,便将他流放到了南巢的亭山。几年后,夏桀病死在了那里,商汤遂封夏王室的后代为诸侯。

    灭夏之后,商汤又征服了周边的方国,不但重新统一了自夏末以来就陷入混乱的中原大地,还向外扩展了疆域,开创了500多年的商朝基业。

    商汤以仁义而赢得天下,而夏桀因暴虐而失去天下,由此可见,广布仁德、勤政爱民、任人唯贤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如果君主昏庸无道、倒行逆施、横征暴敛,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走向灭亡。

    但遗憾的是,历史的这一幕在500多年后再次上演,商朝最后一任国君似乎已经忘了祖先开创基业之艰难,重蹈夏桀的覆辙,最终落得个身死而国灭的下场。请看下一章:《商纣无道丧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