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那些事儿 » 12. 周朝是未老先衰的“弃妇”?

12. 周朝是未老先衰的“弃妇”?

    现代人常用“未老先衰”形容年轻人早早有了衰老的迹象,所以拿它来形容一个国家似乎并不妥当,但周朝是个例外。读者可能不禁疑问,你不是在上一章还说道,周朝具有几大特殊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长达800年的国祚吗?此话不假,自周武王建国,到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时间的确长达将近800年。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它“未老先衰”呢?您一定认为我脑子发昏,用错了成语,应该用“寿比南山”才对。但此处所说的“未老先衰”,指的是周天子实际掌权的时间。前文提到,至西周灭亡,历史进入东周以后,周天子已经由“天下共主”变为“天下共煮”了。

    那么,周天子真正掌握实权的时间是多久呢?我给各位做个计算题吧,在此引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数据,武王伐纣的时间是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国肯定是在该时间之后。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身死国灭的时间有确切纪年,为公元前774年。将这两个时间详见,得出的答案是272年。换言之,周天子实际掌权时间不足272年。

    众所周知,周朝自建国开始便实行“封建诸侯以为屏藩”的制度,将天下之地分给了宗室、功臣、先贤后裔和夏商两代王室后裔,并采取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按照功劳大小,地位尊卑和远近亲疏,共分封了80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诸位须知,3000多年前的中国并不是像当代中国一样,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物产丰饶,生产力发达。当时的“中国”仅限于黄河流域,即山陕川以东、内蒙和辽宁以南、福建和江西以北。这片土地面积有多大呢?大概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华夏的根基所在,也是历朝历代统治的重点。

    可想而知,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分封800多个诸侯,是何等的拥挤!为什么周朝要实行这种制度呢?难道周天子不想直接控制全国吗?不是不想,而是办不到,因为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交通极不便利,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太小,地方不过一二百里,所以需要有人去治理天子直辖地以外的广大地区,所以不得不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功臣、宗室、先贤后裔和前朝遗民,让他们帮助天子治理国家。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则是其臣属,需要定期向天子纳贡和朝拜,还需要响应天子的号召,出兵共同讨伐某个不听话的诸侯。但当时的周天子享有绝对的权威,周军六师相对于各诸侯也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西周时期任何一个诸侯都没有能力单独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这套制度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产物,最初运转十分有效,即使到了西周末年,也是如此。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诸侯听闻天子有难,便纷纷率兵前来勤王。由此观之,这套制度良好地运转了近300年,直到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废太子姬宜臼在诸侯的拥立下即位,是为东周的开国之君周平王。为了避犬戎至祸,周平王决定将都城从镐京迁往洛邑,此行也是诸侯一路护送。可见,当时的周天子已经虎落平阳,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靠着诸侯的力量勉强即位,又被诸侯一路护送才勉强完成搬家的任务。周王室迁都洛邑之后,天子直辖的王畿之地就更小了,因为经过300年的变迁,有些诸侯逐渐坐大,不断对周边国家鲸吞蚕食,逐渐成长为方圆千里的大国,比如齐、楚、晋、秦四国。这几个国家任何一个拔一根汗毛,都比周天子的腰还粗。

    有人不禁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大国不直接将周王室灭了,改朝换代呢?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为什么?因为虽然周天子已经是“人老珠黄的弃妇”,但他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整个国家维持着一种均势。如果谁打破了这个均势,必将为其他诸侯所不容,到时候诸侯联军便会群起而攻之,所以这个出头鸟可不好当。既然无法直接取代周王室,而周天子已经成为了摆设,天下诸侯互相征伐,乱成了一锅粥,总该有人出面维持秩序吧。

    是的,小到家庭,大到全球,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秩序。自平王东迁以后,历史便进入了春秋时期。经过300年的演变,齐、楚、晋、秦四国通过各自的方法脱颖而出,成为了四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齐国自立国便是大国,而且地处沿海,享有鱼盐之利,商业发达,物产丰饶,所以国力强盛,直到战国末期都是响当当的大国。

    楚虽然以子爵之国起家,但其历代国君都有一颗开疆拓土的雄心,不断对周边国家鲸吞蚕食,逐渐发展成面积最大的诸侯国,这是敢第一个称王的最大资本。

    而晋国是周天子的近支宗室,历史上也出了几个雄主,比如史料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后又出了晋文公这样的一代雄主,为晋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拉开战国的大幕,晋国都是中原地区唯一可以制衡楚国的国家。

    四国之中,秦国的起点最低,其先祖只是周王室的马夫,因养马技术过硬,受到周宣王的赏识,这才赐予秦非子一个“西陲大夫”的封号,并将其封在了毗邻西戎的秦地。但大夫连最低级的子爵都不如,秦地又与西戎为邻,所以秦人的日子很是艰难。但秦国却“因祸得福”,由于连年与戎狄作战,所以秦人尚武,民风强悍,这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直接将西周烧成了“上周”,秦国的机会才真正来临。时任国君秦襄公是个颇有眼光的人,他抓住这次机会,起兵勤王,驱逐犬戎。后来又与诸侯共同拥立周平王即位。平王东迁时又一路殷勤护送,可谓劳苦功高。为了表示感谢,周平王封秦襄公为伯爵,秦国自此才跻身诸侯行列。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彻底衰落,历史由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因为它们分别有鲜明的特点。春秋时期诸侯以“争霸”为目标,而战国时期诸侯以“灭国”为主线。我们先来讲春秋时期。平王东迁,标志着春秋的开始,自此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大权却落入了上述四个大国手中,这些国家开始出头,代替周天子维持“国际秩序”。

    读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又纳闷,不是说“春秋五霸”吗?你怎么只说四个国家?是的,历史上是有“春秋五霸”的说法,但到底是哪五霸,始终存在争议。我们拿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举例,按照先后顺序,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五人里有一个是伪霸主,他的霸主之位是带引号的,此人便是宋襄公,因为宋国既没有支撑其称霸的实力,宋襄公本人也没有宾服诸侯的威名。但由于中国向来讲究仁义礼智信,而宋襄公恰恰是中华民族良好品德的积极倡导者,所以司马迁可怜他,就送给他一个霸主之位。宋襄公要是泉下有知,肯定感动得涕泪横流啊,因为终其一生,他都在追随齐桓公的脚步,渴望做一个有声有色的霸主。

    既然废了周天子会导致诸侯群殴,这些率先强大起来的国家便另辟蹊径,扛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号令天下。周天子被彻底架空也就罢了,每当产生新一任霸主,他还要低声下气地派使者前去祝贺,“赏赐”给新霸主天子车乘,以及代表征伐大权的弓箭等物,实在是憋屈至极。

    随着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周天子的日子也愈发不好过。王畿周边全是强国,自己谁也不敢得罪。今天这个国家占你十亩地,明天那个国家抢你两亩田。周天子整日惶惶如丧家之犬,唯恐哪个国家一时兴起,将他一锅烩了。

    周朝国祚绵延800年确实不假,毕竟即使天子被架空,即使天子的日子如王小二过年,但天子的名号依然存在,所以周朝并没有“死亡”,最多算是“植物人”。

    上文提到,周天子实际享有控制权的时间只有270多年。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在此仍引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说法,夏朝享国400余年;商朝享国约500年;汉朝享国约440年;唐朝享国约290年;宋朝享国约320年;明朝享国约275年;清朝享国约275年。秦朝、晋朝、隋朝和元朝享国时间较短,就不进行对比了。由此观之,周朝实际享国与大多数王朝相差无几,甚至不如夏商两代。

    明明周朝有800年的“寿命”,却只活了270多年,相当于人生的1/3,便陷入了“植物人”状态,这是我说周朝“未老先衰”的根本原因。

    总结起来,周朝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天姿国色”的美女蜕变成了“人老珠黄”的怨妇,为诸侯所抛弃。至于周朝的由来、兴盛、建国和衰落的过程,请看下一章:《周朝是800岁的寿星,还是500年的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