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那些事儿 » 7. 失民心者失天下

7. 失民心者失天下

    悠悠中华5000年文明史,诞生了不少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比如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商朝的开国之君汤、周朝的开国之君周武王、还有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等。但所谓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既然有众多贤明之君,自然也不乏昏庸之主,比如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晋惠帝、隋炀帝等。当然,这个名单上还缺少了一个“重量级人物”,那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商纣。

    上一章讲到,商汤广施仁德,人心归附,诸侯来朝,最终灭夏而立商。商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文字出土的朝代。而商朝的文字便是举世闻名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多用于商朝王室占卜和记事,因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所以得名“甲骨文”。相较于迄今为止尚无文字出土的夏王朝,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一窥商朝的王位承袭、气候变化、对外战争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甲骨文的发现纯属偶然,当时已是清朝末年,有一位名叫王懿荣的金石学家因病去药店抓药,其中一味药名曰“龙骨”,呈碎片状。但王懿荣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碎片上隐隐约约有刀刻的痕迹,很像某种符号和文字。于是,他吩咐仆人去药房收购这些龙骨,但遗憾的是,由于是用作药材,原本完整的骨片被捣得粉碎,无法辨认。后来,王懿荣亲自来到该药房,再三叮嘱掌柜说,以后新进的龙骨万万不可再捣碎,一定将其完完整整地送到其府上。临走前,他留下了一大锭银子作为订金,并安排仆人到京城各大药房收购龙骨。

    三个月后,一个古董商人在河南安阳购得了12片大甲骨,并送到了北京。王懿荣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购入,因为此前作为药材,龙骨一斤仅卖六文钱。此举在京城引起了轰动,古董商听说龙骨如此值钱,便掀起了一场搜集龙骨的大运动。短时间内,王懿荣便购得了大量的龙骨。但不幸的是,那时正值晚清时期,天下不太平。大约半年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作为团练大臣率兵保卫京城,最后以身殉国。

    王懿荣去世后,他所收藏的1500余片甲骨文流散到了各地。9年之后,学者罗振玉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甲骨出土的河南安阳小屯村,并在此地先后收集到近两万片甲骨。他随后加以整理,编成了《殷墟书契》一书,这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20年,民国政府曾多次组织殷墟发掘,至抗日战争爆发,共出土甲骨近2.5万片。后来新中国成立,又对殷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发掘。目前,全球现存的中国甲骨约15万片,含有5000多个不同图形符号,现已识别出1000多字……

    言归正传,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共传17代、31个国君,纣王则是商朝最后一任国君。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总能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商汤靠施行仁政而得到天下而夏桀因倒行逆施而失去天下。周文王(和周武王)因勤政爱民而得到天下,而商纣王因暴虐无道而失去天下。为什么历史会重复上演相似的故事呢?我们可以用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商纣王本名帝辛,“纣”是他死后人们给他上的谥号。根据《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意思是为人残暴、毫无仁义,这是一个极为恶劣的谥号。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之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上文的大致意思是说,商纣王天赋异禀、才干出众、巧舌如簧,而且他善于奔跑,博闻强记,还力大无穷,能够徒手制服野兽。商纣自认为聪明绝顶,所以听不进臣下的忠言。他经常用巧妙的语言为自己的过错辩解。他自以为天下无人能敌,经常在臣僚面前炫耀,处处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商纣嗜酒成性,生活奢侈淫靡,而且贪恋女色。商纣有个宠妃叫妲己,他不但宠爱其人,而且对她的话言听计从。他经常命乐师谱写新的乐章,以在他和妲己饮酒作乐时助兴。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持,但国库早已被商纣挥霍一空,所以他便对百姓课以重税,横征暴敛。为了盛放从民间搜罗来的大量金银珠宝,商纣建造了一个金库,名曰鹿台;为了装下从百姓手中强征的粮食,他还建造了一个大粮仓,名曰钜桥。此外,商纣还派人去各地收集珍奇异兽,并扩建了位于沙丘的宫殿、园林、楼台,来安置这些动物,以供其观赏。而且,他还对鬼神傲慢无礼。沙丘宫是商纣的离宫别苑,里面豢养着大批舞姬和乐师。为了享受到极致的乐趣,商纣用酒灌满池子,将烤好的肉悬挂起来当作树林,让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嬉闹。他与妲己则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生活上荒淫奢侈也就罢了,纣王还是个嗜杀成性的恶魔。他听说百姓对其怨恨颇深,就发明了一种名叫炮烙的酷刑。所谓炮烙,是指在一堆熊熊烈火中树立一根铜柱,让受刑之人脱去衣物,抱着柱子向上爬。由于铜柱被打磨的光滑异常,再加上烈火的炙烤,所以受刑之人最终会因忍受不住而掉入火坑,最后被活活烧死。纣王对百姓横征暴敛、残暴嗜杀,所以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纣王的残忍不仅针对百姓,对自己的臣僚同样毫不手软。商朝时期的最高执政官是三公(三公一般指司马、司徒和司空;有时也指太师、太傅和太保;秦汉时期,三公多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商纣在位时,三公之职分别由九侯、鄂侯和姬昌担任。

    九侯有个女儿,因姿色而选入纣王后宫,但后来无故被杀。得知女儿惨死,九候悲愤异常,便跑去怒斥纣王,纣王也毫不客气,直接将他砍成了肉酱。鄂侯是个正直之士,听闻九候遭难,便上书为其辩护。纣王做事真是干净利落,他鄂侯一并诛杀,并制成了肉干。

    姬昌听闻二人惨死于纣王之手,悲悯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哀叹了一声,但不巧被一个奸臣听到了,就报告给纣王。纣王心想,反正三公已经宰了两个,你们三个凑齐一起去见阎王吧,于是便把姬昌囚禁于羑里,并准备找个机会除掉他。为了营救主公,姬昌的属下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搜罗了一些奇珍异宝和绝色美女,又买到了一匹红鬃白身的宝马,将它们全部献给纣王。纣王是个贪财好色之徒,收到如此多的财货、美女和宝马,他爽快地释放了姬昌,允许他回到周地,甚至还赐予他讨伐之权。

    眼见三公之中两人无故被诛,大臣祖伊站了出来,劝谏纣王做事不可违背天意。纣王却“有礼有节”地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意思是:“我自打娘胎里出来就是做国君的命,这难道不天意吗?”可见,司马迁说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一点也没有冤枉他。虽有忠臣极力规劝,奈何纣王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我们在此不得不赞赏纣王的一个“优点”,不管你是平头百姓,王公大臣,还是皇亲国戚,这位仁兄统统一视同仁,杀起来毫不手软。箕子是纣王的叔父,见侄子如此倒行逆施,所以对他多次规劝,但纣王非但置之不理,还准备将自己的叔叔请进监狱喝茶。为了躲避刑罚,箕子只好装疯卖傻,希望侄子能够放自己一马。但又被司马迁说中了,纣王虽然残暴嗜杀,但他的确聪慧过人,一眼就识破了叔叔的把戏,所以箕子最终还是难逃下狱治罪的厄运。

    纣王对百姓横征暴敛,对臣僚处以极刑,对贵族动辄治罪,这种暴虐之举让他的另一个叔叔坐不住了。这个叔叔就是历史上忠臣的典范比干。眼见侄子如此为君、为政、为人,比干无比痛心地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于是冒死直谏。

    但比干非但没能劝解纣王改过自新,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纣王听完了比干的话,答道:“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意思是说:“你不是自诩为圣人吗,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我想看看是不是真的?”于是纣王命人剖开比干的肚腹,取出心脏,观看它是否真的有七窍。

    除了对内暴虐无道、横征暴敛、滥施刑罚外,纣王对外则连年用兵,开疆拓土,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了沿海地带。不得不说,纣王打仗的确是一把好手,当年武王伐纣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商朝的主力在外征战,国都无兵可用,被姬发钻了个孔子。

    但穷兵黩武必然会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充盈国库,商朝对百姓征收的赋税和摊派的劳役越来越重,这令本来就已经举步维艰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纣王自负勇武,喜欢听人奉承,因此在朝政上多任用奸佞小人,有识之士或被杀害,或隐居壁祸,或投奔周部落。加之连年天灾,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诸侯见商纣治国无方,商王朝在他的手中风雨飘摇,也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相较之下,姬昌在周地勤政爱民,广布仁德,周部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威名远播四方,诸侯纷纷归附。姬昌死后,周部落并未就此衰落,因为其继任者姬发也是一位有为之君。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一边向商王朝示弱,一边励精图治,周部落愈发繁荣昌盛起来。

    公元前1044年,姬发见伐商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举起义旗,发动灭商之战,各路闻讯诸侯纷纷前来助阵。《史记》记载,加入姬发阵营的诸侯有800多个。

    姬发率领的诸侯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抵达了朝歌城外的牧野,并在此誓师。姬发在誓师大会上说:“古人云‘母鸡是不打鸣的,如果母鸡打鸣,必定倾家荡产’。如今纣王一切唯女人之命是从,不祭祀自己的先祖,主动抛弃自己的宗族和国家,远离自己的同宗兄弟,反而亲近小人,任用佞臣,听信谗言,甚至重用从各国而来的逃犯。这些小人对百姓横征暴敛,对国政大肆破坏。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代替上天惩罚他。”

    听闻姬发率大军逼近都城,纣王匆忙组织70多万奴隶和战俘前去迎战。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纣王之所以如此狼狈,是因为商王朝的主力当时正在东夷作战,导致殷都兵力空虚,纣王拿奴隶和俘虏凑数也是被逼无奈。一方是纪律严明、同仇敌忾的伐商联军,另一方是由奴隶和俘虏临时拼凑起来的商军。两相对比,高下立判。周军气势高昂,而商军毫无斗志,甚至临阵倒戈。正如前文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商汤灭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而武王灭商同样轻而易举。临时拼凑的商军临阵倒戈,作为先头部队,引导联军攻入朝歌。

    根据出土的西周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由这段铭文可知,联军在一夜之间就将商朝攻灭,并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

    见联军已经攻入都城,纣王自知大势已去,于是换上他心爱的宝衣,登上堆满金银珠宝的鹿台,自焚而死。姬发占领朝歌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搜刮金银财宝,而是首先去了监狱,释放了尚在关押的箕子,又派人修葺了比干之墓,还分封了商纣的后代为诸侯。

    商纣为人骄横跋扈,为政倒行逆施,生活骄奢淫逸,对内横征暴敛,对外滥施征伐,所以姬发高举仁义的大旗,革了他的天命。估计商汤做梦也想不到,自己靠广施仁政取得的天下竟然这样葬送在商纣这个不肖子孙手里。中国历史在不断地证明一个真理,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周武王代商而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但纵观中国历史,周朝堪称最具特色的一个王朝。周采取了“封建诸侯以为屏藩”的制度,将功臣、王室、前朝和先贤后裔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共同拱卫周王室,这套制度在前期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到了周朝中后期,这套制度便开始成为国家统一的阻碍,社会礼崩乐坏,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以致天下大乱近500年。周王朝的治乱之由我们暂且不提,因为这个朝代太特殊,它既有清明,又有混乱;既有讲信修睦的礼仪,又有尔虞我诈的黑暗;既有百家争鸣的盛况,又有鸡鸣狗盗的尴尬。我将用更多的篇幅将其间发生的故事向各位娓娓道来。

    想听故事的同学先不要着急,我们先来讲一下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共和执政”。想必各位非常纳闷,“共和”不是现代词汇吗,怎么会与3000多年前的周朝扯上关系?但历史的巧妙就在于此。至于为什么3000年前的周朝就诞生了共和体制,请看下一章:《中国3000年前也有“共和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