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龙城人家 » 第四章 第二回 田土到家

第四章 第二回 田土到家

    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但1959年推行人民公社以来,大部分土地为集体所有,吃惯了“大锅饭的社员们生产积极性不高,集体土地上的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身在山窝窝的蛮牛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眼下这小部分自留地,成了各家各户不饿肚子的保证,至少红薯之类的粗粮可不断粮,他期盼着国家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个人,这将大大改变农村的面貌。

    当然身处信息闭塞乡村的蛮牛不会知道,在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1982年1月,中央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当这个政策落实到位于湘中偏远山区——竹山村时,蛮牛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全家四口人,按每人七分田和三分土的比例,全家可分到了两亩多上好的水田和一亩多旱土。这还不算,上面的文件精神指示生产队还要将山林承包到个人,这以后编箩筐再也不用去生产队买竹子了,承包到家的三亩多山林,让不愁以后没竹子编箩筐了,过上几年还能卖点树补贴家用。

    分地抓阄那天茶水坑的乡亲们沸腾了,第一个冲上去抓阄的是最喜欢在集体出工时磨洋工的狗二爷,他二话不说挑了一个最大的纸坨坨,结果反而抓到了狮子山后最不向阳的几块地。气坏了的狗二爷抱怨起做阄的村干部:“你们是不是故意把差地做成大纸坨坨,我一心只想抓块好地,这下可恰了哑巴亏了。”

    好吃懒做的狗二爷没抓到好阄,这下可让乡亲们乐坏了。原生产队队长山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调戏一下这个欢喜冤家:“我说狗二爷,我原来当队长的时候最喜欢磨洋工的就是你,现在就算分块好地给你,你不照样种不出好庄稼。这叫好马配好鞍,勤快人配好田地。”

    “山牛,你莫笑我,到年底我倒要跟你比比谁的产量高,我俩打个赌,要是我种的水稻比你亩产高,你输我一担谷好不好。”不甘落后的狗二爷当然要在众人面前充下狠。

    “你还跟我比水稻产量,就你这么懒,怕是红薯都种不出。这样吧!你过苦日子的时候不是喜欢偷红薯叶吃吗?你要是喜欢,我地里的红薯叶随便你摘。”山牛的一席话,让狗二爷想起了屈辱的往事。当年这个天天穿着“打虎英雄”红背心的生产队长,只因为几把红薯叶就把自己在牛栏里关了三天。想起这狗二爷就一肚子火,他举着烂解放鞋就要去打山牛。山牛在院子里上蹿下跳,狗二爷瘸着腿在后面追赶,这一喜剧场面逗得乡亲们笑得前呼后拥,给这个喜庆的分地场面增添了几分乐趣。

    田土分到家后,乡亲们都不要命地干了起来,往日里上集体土地干活挣工分,生产队队长在喇叭里喊上好几遍,大家才懒洋洋地往地里走。现在各个跟打了鸡血一样,起早贪黑,生怕落在人后。种地好把式蛮牛除了跟常人一般卖力外,他还多了一点经济头脑。田里的水稻自然不在话下,他准备在今年种上两季,土里除了种点粗粮和蔬菜,其余全部种上百合。这经济作物他照料得格外精细,光牛粪就前前后后放了三次,生怕亏待了这些宝贝疙瘩。

    这么多年的农村生活也让秀巧成为了一个能干的农妇,今年她除了养两头肥猪外,还买了两对山羊,期盼着等到明年开春羊一下崽,这羊圈里就能满满当当起来。

    这年的秋收,对于竹山人来说是格外喜人的,家家户户都粮米满仓。蛮牛的两亩多水田收过两季稻子后,打下四千多斤谷子,除了供养母亲红辣子的七百斤,余下三千多斤,全家人终于可以顿顿吃白米饭了。

    “蛮牛,你还记得吗?过苦日子的时候,我们都在吃叶子豆腐和树皮粑粑,那时候在想要是能天天吃白米饭,死也值了。”回忆起往日的苦楚,秀巧感慨万千。

    “秀巧,你嫁到竹山这么多年,真的是吃尽了苦,如今政策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孩子们也争气,我要让你过上在龙城当大小姐时那样的生活,天天鸡鸭鱼肉换着吃。”蛮牛豪气地说道。

    “还鸡鸭鱼肉换着吃,眼下有饱饭吃我就很满足了,如今细群虽当上老师了,可成文还在上学,咱们还是多存点钱,让他多读点书。”说完夫妻俩相视而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憧憬。

    往后的几年里,夫妻俩定下一个规矩,无论是卖百合还是卖箩筐,只要是十元钱的整钱都统一存起来,家中的开销用零钱来应付。这蛮牛存钱的地点也是独树一帜,他知道农村人最忌讳棺材,就算再无耻的小偷也不会去那偷钱,每次他揭开棺材盖一道缝后,都是随时一扔把钱存了进去。好几次春天上潮,他发现这钱都发霉了,不敢露富的他只好把钱又拿出来,偷偷晾晒在房间内。到1985年,这个往日里穷的叮当响的家居然悄悄地成了“万元户”,他们期盼了一辈子的好日子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