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今日无事草 » 几时向吾心

几时向吾心

    刘玄德刚入川的时候,有一位方士到了他的居所,看了他好半天。这让他想起了在刘景升家里第一次邂逅孔明时,孔明也是那样看他的。同样的,当时的孔明仔仔细细地问遍了刘玄德的各种姓字名号,现在的这位法孝直也是听完以后就陷入了沉思。没过多久,法孝直来他家吃饭,吃完以后也不急着走,就这样留在坐席上,又看了他一回。这次,玄德吸取了上次被孔明教育的经验,不再干些不像君子的手工活,他拿出一卷经,正经读起了书。

    法孝直皱着眉头,看着他读经的样子突然就流泪哭泣,连说了几个“像”。这次,刘玄德没有惊慌失措。果不其然,法孝直抬起袖子擦干眼泪以后,突然正襟危坐,对他说了以下这些话:“我这条性命就交给您了,从今以后,仆只会为了刘君您的利益而谋划,至于原因,您就别问了。”这也和孔明那时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孔明后来告诉了他,他刘玄德和诸葛玄很像,所以,诸葛孔明只会为了刘玄德而奔波,不惜此躯。孔明还说,法孝直的祖父是玄德先生,从星象和易数上看,正应刘玄德。刘玄德原来是不信这些的,但孔明既然这样说了,就不会去驳他。后来,诸葛孔明乘风而行,终是在某年秋天又奔他刘玄德来了。法孝直那时候就在已经是昭烈帝的刘玄德身边,微笑着接上孔明,三人一起周游列国,再无关山海,只论风月。

    季汉诸鬼决定定居成都,昭烈帝的庙改成了武侯。平日里,生前要好的就在武侯祠聚聚,只是诸葛武侯是个真神仙总不得闲。他自忙他的,就是在那青云之上,也不见他说什么不与浊水泥相伴。生前已定,身后唯有诸葛武侯功德圆满。昭烈帝等鬼终究是隶属阴司,自盘古开天辟地起,大大小小的古帝魂没有一万也有一千,并没什么特别的。

    这天,诸葛武侯得了空,回庙来住。昭烈帝请了关张赵三位,叫上姜伯约,五位鬼神随便聚聚。几杯竹叶青下肚,昭烈帝想起了他披荆斩棘时的往事,感慨了一番世事无常,就向一众身后人说了一件生前未分明的无事之事。

    董承家中灯火辉煌,明明如白昼。穿着薄纱的妾妇们来来往往推杯换盏。盛装的夫人从帷幕后走出来提醒夫君夜已深。宾客们向夫人行了礼尽兴而归。刘玄德将要离去的时候,穿着长裾的白面少妇拉住了他。她是董承的嬖妾,如果没有记错是叫“玉人”。

    “刘将军慢行,家公还有话说。”

    乌雀夜啼,曹公披着旧衣挑了挑灯芯。闲来无事却夜不能寐,独居在京城的大宅之中唯有读书聊以散心。院中立着的那个身影如此眼熟。是刘玄德吧,这时候过来先应该让他进来再说话。

    “曹公寿无极。”

    “刘将军常乐。”

    连夜奔波,人马困乏。刘玄德并不敢停歇,直到进了城才能有片刻喘息。前番夜会曹公,刘玄德已经将那日董承夜宴时的密谋和盘托出。刺杀是不义的,无论为了什么,读书人的事,不能这么样做。讨黄巾的时候,有一位从兄也曾买壮士刺杀自己。

    那位壮士自称是曹公的门人,他和玄德说了会儿话就把自己是来刺杀玄德的事情告诉了玄德。他说曹公当初在济南当地方管的时候教育过他,人可以不为善,但不能妨碍有德行的人。他和玄德聊过以后,认为玄德就是曹公说的那种有德行的人,故此以诚相告,不终命而去。

    那夜,刘玄德将董承家中的密谋告诉了曹公,并坦言自己也在名录之上。曹公当时是这样说的:“朝廷的法度我也没有办法。玄德你既然已经参与其中,必然会被牵连。我个人情感上和你是很好的,非常像枉顾礼法来偏帮你。可是,我现在身为朝廷的官员就不能这样以权谋私。这样吧。今天我就当你没来过,我也不知道董承等密谋刺杀我这个事情。过两天你找个机会带着军队去外地赴任。在那以后,如果我还有命没被杀死,我会和董承在朝廷法度上好好计较的。

    后来,曹公诛杀了董承。衣带诏上有名的,一个不落,全部连累家族。唯有玄德的名字恰好被曹公一时没注意就被灯火烧得不留痕迹。

    多年以后,玄德在诸葛亮的扶持下于益州自立。曹公派遣使者问候了诸葛亮,并送上朝廷的赠礼,托诸葛亮将礼单转交玄德——鸡舌香五斤。

    诸葛亮此刻也已经是诸葛武侯了,他骂了一句“曹贼”,突然有些失神。玄德是好人,孟德未必,也未必是坏人。他诸葛亮生前是读书的,只是不读玄德知道的儒经。他吃了一口姜伯约给他烤的鱼,扇了扇昭烈帝新给他编的蒲扇,也说起了一件无关风月的小事。

    那是诸葛武侯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时候他叫孔明。那一年,天下太平。诸城葛氏的子孙不约而同,回到了祖先们世代居住的地方。由于历史的变迁,这里已经不再是古代的齐国了,唯有泰山巍峨高耸,溪边的桃花迎来送往。完成了必要的仪式以后,孔明辞别了长兄子瑜,带着兄弟均护送两位姊妹回南阳家里。临行前,姊妹们单独有话和子瑜说,孔明就带着兄弟去附近走走。

    信步走出过去齐国都城的东门,远远望见芦苇荡里隐隐约约有几个土堆,走近看时,是三座古坟。黄土堆砌的封土整整齐齐地挨个排着,没有墓碑,除了个头较大看起来和其他的坟头也没有多大差别。孔明问了当地的人才知道这是田疆、古冶子的墓。

    他们是周朝时齐国的武士,曾经是齐景公的宠臣。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是三位能打虎的勇士,据说他们力量强大到可以推到南面这座山,没有谁可以打败他们,甚至刺杀也不可能成功。这三位不是只有蛮力的一勇之夫,他们的治国才能也足以改变这片土地的历史。然而,他们恃才傲物,不懂得进退有理,这就遭受了谗言。

    齐国的大夫晏子,是一位注重礼仪,并且手段强硬性格执拗的饱学之士。他身高不满四尺,这就被三位体格出众的武士看轻了。晏子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坐着,就好像没看到晏子一样。

    晏子是这样和景公说的:“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豢养这样的有勇力的武士,面对地位比他们高的人,他们应该懂得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契约关系。对地位不如他们的人,也要知道年轻人要尊重年长者这样的社会伦理。在国内可以阻止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使所有人都可以遵纪守法,不发生私人武斗。对外可以用自己的威名震慑敌人,使他们不敢轻易对我国发起战争。上位者由于他们的功勋得到了利益,下位者由于他们的勇武心悦诚服,所以才授予他们尊贵的荣誉地位,让他们享受丰厚的物质待遇。现在,您豢养的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不懂对君主保持尊敬,对下没有尊老爱幼的意识,在国内不能禁止暴力,到国外也不能让敌人畏惧,这是对国家有危害的才能,不如除掉他们。”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采纳了晏子的计策,使用两只桃子就让三位武士由于争夺功劳而羞愤自杀。当时的人认为晏子是一位聪明的栋梁之才,后世的人认为晏子是向君主进谗言的小人。孔明不认为晏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但绝不是世俗眼中的奸臣。仁义无常,只要问心无愧就已经足够了。

    辞别族人和宗庙神灵以后,孔明和兄弟均送姊妹们回到了南阳,并在那里种地读书,过起了祖先们曾经过过的平淡生活。此刻,是乱世。生于国家动荡的时候,龙驹凤雏与世无争,山人也未忘忧国。就是那时候,孔明遇到自己的周文王,他以诸葛亮这个名字流芳百世,以葛相的身份立威扬名。在晏子的故事里,齐景公不算是明君,晏子自然不能做君子。在葛相的故事里,刘玄德是周文王,那么即使武王是阿斗,也不至于使自己沦落为奸臣。君子于役死南荒,轻掷泰山也无恨。

    关二爷敬了武侯一杯酒,他说:“我们这些人,生前身后总是一般。春秋春秋,孔子也未做成,何况我辈。诗酒趁年华,不说了,都在酒里了。”

    关二爷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那时候他还在世,他家传下来一部《春秋》,除了他自己也没什么人爱看。这个《春秋》写了一些东周贵族打群架的故事。那些贵族们秉持着道义,一言不合就被这个左氏的史官记下来给大家一起批判。

    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认识,可是要看懂就有那么些看不懂,于是就只好看它,一直看,看到它不敢不让懂。

    后来,关羽离开了家乡。离开的时候,他什么也没要,只带走了他自己和自己身上这些,还有就是这部《春秋》。没有人想和他争这个《春秋》,也没人在意季节以外的春秋。

    当他来到涿郡的时候,有一个叫玄德的人正牵着狗和人吵架。玄德是个戴儒巾的,和他吵架那个一看就是个武夫。吵着吵着,玄德在言语上吃了亏,就有那么点恼羞成怒。

    “怎么着?要放狗咬我啊!”

    “放什么狗!”玄德找了颗大树,拴好狗,撸起袖子就打算自个儿上。

    “‘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答应你还不行吗!”

    “要钱可没有。”

    “谁管你要钱了。得了,您把那画儿拿走吧。代我问老夫人好儿。”

    关羽问了旁边的人才明白,这个武夫叫益德,是当地的世家子弟,能写会画,尤其擅长碑体楷书和美女画像。这不,快到九天玄女的祭日了,庙里花大价钱请他画一副新的玄女画像。谁知道那画像画得像玄德的母亲年轻时的样子。玄德看到以后当然就不干了,他家没什么钱,但非要把那画像要走,于是就是刚才关羽看到的那样了。

    再后来,关羽有了自己的领地和爵位。回忆起这段和玄德、益德初次相逢的故事,总觉得有些不明白。

    问玄德的时候也是在荆州,玄德说那是益德喝醉了照着他画的。那时候,不是年轻嘛。脾气也冲,就态度不太好。那益德那时候不也是年轻嘛,做事没个轻重,怎么也不该这么画呀。

    问益德的时候,益德说,那时候他也喝醉了,记不太清,反正是给他画完了,谁知道那像不像谁呀。不过话又说回来,玄德的母亲年轻都时候,听那些老人说,那可真的是大美女,比九天玄女还好看呢。

    认识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听他们讲起这件往事,很认真的说,玄德是真命天子。后来,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玄德当了皇帝。这个关羽没能看到。不过有一点,他还是很佩服诸葛亮的。记得某一次私下单独交谈的时候,关羽和诸葛亮不知怎么的就聊起了《春秋》,他们读的《春秋》不太一样。但是,诸葛亮告诉他有个词叫“春秋笔法”。自那以后,关羽就有些开悟了,直到现在过完了自己的春秋,也终究是秉持了“春秋大义”,终其一生忠义无双。

    玄德读过书,只是没读到这个就已是鬼雄。张三爷本就不爱这个,比起听郑老儒说教,不如和恺之、立本、伯虎等后辈交流一下仕女图绘画心得,抑或是去看看宋玉、曹植、潘岳这样的如花美眷寻找一下灵感。姜伯约这样的小辈自然是连这书也没见过,不由地好奇起来。却被赵四爷笑着拍了他后背,一个重心不稳就掉到了酒席上。

    赵四爷说:“生死存亡之际,你用不上这些。”刘关张三位都表示赞同,就连诸葛武侯一个文人也没有犹豫就直接点头了。他看着火堆中飞出来的蝴蝶,用竹竿拨弄着炭火,对姜伯约说:“孔子思归。可惜山人这样的,不再需要鲁之邦。”

    诸葛武侯是他们在座的之中第一个得到这本书的人,当时他顾不上监督手下人耕田,坐在他的车上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这个《春秋》写了一个叫晏子的人的故事。这个晏子是齐人,诸葛亮算了算,他也算是齐人,于是突然觉得很亲切。

    书看了一半,正是精彩的时候,书上正写了晏子对齐景公一阵怼,可爽了。下一句就有那么点不风格不统一。诸葛亮仔细看了看,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就“哦”了一声,扔下书就去看农民种地去了。没别的意思,就“躺平”。

    后来,诸葛亮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才知道,当年玄德来家里送野鸭子的时候,诸葛亮正体验宰我昼寝的那种感觉。玄德是个好人,就领着他牵去打猎的那五六条狗、三两只鹰在外头等着。

    谁知道这时候恰好来了只白兔。那些狗从来没见过那么白的兔子,就直接追着兔子进了房子,就连玄德也叫不住它。没过一会儿,狗就出来了。白兔是没逮着,诸葛亮也没被吵醒。

    只见一条大黄狗叼着一卷散了架的竹简,后头跟的狗也不差,狗口一卷,还都给咬断了线。玄德当时小脸儿煞白,还好诸葛亮学习很用功,一时半会儿还醒不了。

    玄德当机立断,薅了草,搓了绳子,先把狗拴牢了,然后把竹简也给编好了。忙完以后,他也不敢停留,直接把这次的猎物都放在诸葛亮家门口,自己牵着狗,擎着鹰,翻身跨马,一溜烟的回城里去了。前半截《晏子春秋》接着后半截《吕氏春秋》中间可能还串了几支《论语》就这么连一块儿了,一直被诸葛亮读到现在。

    在白帝城的时候,玄德和群臣交代完了后事,特意留了留诸葛亮。诸葛亮心领神会,他招呼完了群臣,亲自把他们让到外间去等消息。

    回来以后,他自己搬了席子坐在玄德身边。玄德挣扎着想坐起来,诸葛亮看他实在太辛苦,就把玄德的脑袋抱起来放在自己腿上,让玄德能气顺一点。玄德缓了缓,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诸葛亮俯下身,侧耳倾听。

    玄德说:“别读那个《春秋》,都乱了……”玄德没有讲完就咽了气,诸葛亮听了个一知半解,大概明白了这个意思。可能说关君侯读的《春秋》和自己这个不一样。

    没想到玄德也是大儒啊!也不枉我许你死一场了。诸葛亮如是想,为此颇感自豪。

    苻秦的王猛路过武侯祠,恰好听到了这番鱼水同欢的谈话。他想起了自己的那位仁君。

    空山幽谷鸟鸣涧,有位贵族恰好路过。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一生都要交给他了。诸葛武侯隐居隆中,终是随君而去。王武侯辞了别人,许从君死。

    “后悔吗?当初跟随我这样的人,一定很辛苦吧。”

    “我说过后悔吗?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您担心。”

    “你我这样,好有一比:如鱼得水。”

    “不如说仆之于君,如孔明之于玄德。”

    “你是做出了齐太公一样功绩的人物,我如何有幸,能得到你。”

    “如果没有君的信任,臣又怎么能建立这样的功绩?”

    “孟兄,请一定要长寿啊。我想和你一起看到天下太平。”

    “我可是比您年长许多,也没有像您一样的好名字。”

    “我的名字很好吗?”

    “坚如磐石,基业永固。怎么不好,哪一样都好。汉人总喜欢说‘仁者寿’,您就是会长寿的那种人。”

    “孟兄是在指责我太仁慈吗?”

    “何止是仁慈,简直是妇人之仁!”

    “也只有孟兄敢这么直接!”

    “所以说,我来替你吧。你不愿意做但必须做的,就由我来做吧。您就别问了。”

    五丈原的秋风,吹到了秦宫。武侯随风而去,抛下了他的君主,独自过了河。

    “为什么会这样?约好了要长寿的……”

    并没有这样约定过。

    “说好的仁者寿,为什么中道就弃我而去?”

    我又不是您这样的仁者,这样的结局早就有了觉悟。

    “我该怎么办?天下未定,难道要把战乱的时代遗留给子孙吗?”

    ……我想不会的。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西楚霸王唱起了楚歌,项羽火烧了阿房宫。

    “孟兄,后悔不听你的话,才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三尺白绫缠上了脖子,过了几时也就和妻儿团聚了。可是,却没有他。

    孟兄,为何不肯相见?

    王武侯的神明尚未消散,可惜是见不到了。诸葛武侯被人立了庙,祭祀与诗文常年不断。王武侯不过附在君主之后,寥寥数笔也做不得真。

    回忆往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至少对于王猛来说是这样的。他一不小心走到了昭烈帝面前。昭烈帝友好地招呼他坐下一起吃,诸葛武侯看了他一眼就离席上天去了。诸葛武侯这个样子很不寻常,昭烈帝问了王猛的姓名,关二爷眯起了凤眼,张三爷用皱起了眉。

    王猛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得罪了一些先贤,他没来得及问什么就被赵四爷送出了瞿塘关外,姜伯约甚至取消了王猛的剑阁栈道使用权限。苻天王来找他的时候发现他的王先生有那么点儿郁闷,他也不多问,就这么拉他去首阳陵找司马宣王吃饭去了。

    赵四爷回来的时候,昭烈帝依然在那里生闷气。在关张赵三位的劝解下,姜伯约终于听明白了这把无名火的缘由。

    那时候,地府还没管得那么严,鬼是可以去人间的。昭烈帝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他趁诸葛武侯不在庙里,偷偷溜出去看看故国他乡。当时是宋朝,某年某月某日,一位姓赵氏的北宋官家问王荆公:“苻坚有王猛,刘备有诸葛亮,那么我怎么就没诸葛亮呢?”当时,王荆公是这么说的:“如果是刘玄德,诸葛亮必然会奔他去的。”

    赵官家是不是明白已经无可稽考,唯一知道的是,那天晚上,阴风阵阵。

    月影婆娑,赵官家从梦中惊醒,依稀看见帷幕之中站着一个人,亲切友好地对他说:“不许碰瓷我家武侯!”在那之后还发生了什么,赵官家从来没有说过,唯有王荆公知道了这件子所不语的实录。

    乌雀夜啼,王荆公正读着子曰诗云不知不觉有些沉迷,竟独自坐到深夜。东方既白,眼前是一位古帝魂。杜鹃若不啼,必然是帝子降临。“敢问是哪一位先贤下凡?有何见教?”“昭烈帝刘,请先生看好自家官家,别惦记咱们庙里的诸葛武侯!”

    清风徐来,西南方有凤来仪。昭烈帝辞别了宋朝后辈,特意从东边绕了路,赶在天亮前回到了成都。王荆公看到了紧随其后的诸葛武侯,一人一仙分宾主坐下,无茶无饭,相谈甚欢。武侯说要找到突然离庙出走的昭烈帝,就不过白天了,赶在鸡鸣之前就去了赵官家宫中。

    旭日东升,赵官家今日不朝。王荆公觉得这回官家该满意了,毕竟是真的诸葛亮,虽然说已经是千百年前的古人了。再诸葛武侯再三逼问下,赵官家终究是不敢违抗诸葛亮,仔仔细细地把昭烈帝显灵的事告诉了诸葛武侯,并多次声明自己是呗昭烈帝胁迫的。诸葛武侯微笑着逆流而上,转眼间就到了白帝城。

    国破山河在,两位赵官家在离开了汴梁,却没能像唐明皇一样入川。昭烈帝说了,宋朝的姓赵氏的官家不给入川,以免引起花蕊夫人等蜀地人物的不满。诸葛武侯表示李圣人们也不想和宋朝的官家正面交锋,于是替昭烈帝同意并写好了诏书。于是就这么着,二圣到了塞外,汉文化圈内再也没有给昭烈帝添堵的赵官家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下吃饭的杜二拾遗记下了这些故事。他也说了自己的未了事。他有一位姨弟,是文曲星的嫡孙。这位狄明府和狄公很像,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未能替杜二解忧。昭烈帝就像书上写的那样平易近人,他带杜二到诸葛武侯的雕像前放一个装满水的铜盆,就这样得到了一个简易版三生水镜。水镜里的是狄明府,唐朝啊,恍如隔世。

    秋天的雨总是那么愁人。窗前的人穿着旧官袍,打开了一个木匣。匣中的笺纸新旧相叠,花花绿绿的有些没意思。不过是些投赠应酬,如今伴驾漂泊却也无奈。突然的风从吹出窗外,笺纸身无彩凤却已飞过巫山十二峰。

    剩下的只有这尺素了。白纸黑字令人难以忘怀。

    是杜二的诗啊。杜二啊,自途中暂别,如今听说是吃不上饭了。

    “别来无恙。”

    那杜二总是怨天尤人。一会儿指责贵妃不作为,一会儿又抱怨饭不好吃。这诗早就看过,至今都未搭理他。杜二自在泥涂,身是天子臣,安得中顾私。

    想他狄明府祖上也是武皇后的重臣,他是杜二的姨弟,怎么就不能同心呢。杨贵妃不是则天武皇后,他狄明府也不是梁公狄仁杰,所以,杜二啊,你到底要人怎样?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想知道。

    秋雨落在杜二的诗上,尺素陷于马蹄之下,身无闻而文不朽。

    水波粼粼,画面消失了。杜二不能认同这种说辞,但只能接受了。他对着诸葛武侯的雕像拜了拜,祝他早日重塑金身。之后,他在粉壁上提了诗,在对昭烈帝表达过感谢以后,无事不来武侯祠,除非吃白饭。

    “二郎子不必这样。总有愿意担事的。”

    “也是。当时有您和诸葛武侯,再早还有周文王和姜太公。我看现在那个刘伯温就不错,就是朱元璋那孙子……算了,看看再说吧。”

    多年以后,刘文成公基归位。曹鬼王翻着《百战奇略》乐不思蜀,诸葛武侯也时隔多年再次读起了书。杜二依然骂骂咧咧,从三江源起到东海,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