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风烟 » 第一章 越千年

第一章 越千年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看着屏幕里由唐华强饰演的诸葛武侯,颓然垂下羽扇,刘璿不禁泪眼。

    夕阳将逝,如血残阳,照不明丞相前方之路,照不亮蜀汉君臣复兴之途。日有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人的生命却没有轮回,注定是一条单行道,向着死亡步步靠近,逃不掉,刹不住。

    “唉,太难了太难了。”

    侧躺在床上的刘璿,脸被手机屏幕照得一片青白,两滴泪还是忍不住滑出眼眶,掉在枕头上。

    丞相太难了!

    老刘夷陵猇亭一战,打没了几乎整个蜀汉中生代将领,打没了从青州、徐州开始就跟着老刘家的数万百战锐卒,这对于刚刚建立的季汉政权不可不说是灭顶之灾。

    就是这样的局面下,诸葛亮挽狂澜于既倒,硬是撑起了垂危的大汉,就算张亮、乐毅再世,恐怕也不能做得比诸葛孔明更好。

    “可惜啊,要是能让丞相多活几年,熬到曹叡死去,那时曹魏主少臣疑,上下异心,官员将领忙着权力斗争,可能还真有机会拿下陇右乃至关中。”

    “可惜好人不长命,就只活到五十四岁。”

    “也不知道丞相得的什么病,肺结核吗?还是癌症?要不然就真是累死的,器官衰竭、突发心脏病猝死之类的。”

    “真想去给丞相把个脉啊……”

    刘璿模模糊糊间便睡着了,很快便加入到三个舍友的富有节奏的“鼾声交响曲”中。

    就快放暑假了,成都这些天又热又闷,锦城中医学院男生宿舍B-603的窗户便一整天都被敞开着,睡觉也不关。

    四个大小伙阳气壮,不怕这盗夜的风。

    呼——

    一阵风吹进室内,属于刘璿的书桌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书,最上面一本青色封皮的线装古书被掀起一角,随着夜风飘舞。

    书名《伤寒杂病论》。

    ……

    ……

    “当————”

    “当————”

    “当————”

    悠远的钟声敲响不属于新时代的回响,这是岁月的声音。

    刘璿被这陌生的钟声吵醒,下意识在身前摸索手机。

    “恩?床单怎么这么滑?这么凉?我尿床了?”

    刘璿陡然一惊,瞬间清醒,呼地一声坐起身来。

    顿时一阵晕眩,再等他定睛四望,便只剩目瞪口呆。

    这是哪?

    白墙灰地砖的学校宿舍消失无踪,刘璿此刻正坐在一张有着华丽雕刻的漆木大床上,床榻很矮,离地不过二十厘米,六只床脚都是由实木雕刻而成,床边一圈有着精美造型的低矮栅栏,床上铺着锦缎被褥,绣着精美的花鸟图案,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古老的传说。

    这是一间巨大的卧室,墙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金色的龙纹,璀璨夺目,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雕刻精美的红木书桌,上面放着铜质的笔架笔筒,显得格外精致。四角处各有造型古朴的木架,上面均放着青铜香炉,同样雕琢繁复纹路,古拙典雅,香炉上余烟袅袅,清爽淡香弥散全屋。

    还有数个几案木台,俱是古色古香,简约而不简单。

    其上摆放着许多刘璿不知用途的青铜器皿,也都雕刻着古朴的花样和纹饰。

    “当————”

    又一声钟鸣由远及近,荡进刘璿死机的大脑。

    谁能给我解释解释,这是什么情况?

    谁能给我解释解释,这他妈的什么情况?

    谁能他妈的给我解释解释,这他妈的是什么他妈的情况?

    完全失去思考能力的刘璿没有等待太久,解释来了。

    潮水般的记忆涌进他曾经头围58cm的脑袋。

    瞬间的恍惚又像经历了千年。

    当刘璿重新睁开眼时,双眼已经不再混沌,取而代之的是闪着微光的澄澈与清明。

    他冷静地掀开锦被,离开床榻,赤脚踩着冰凉干爽的地面青石砖,缓步走向一张木几,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跪坐在几案之前。

    几案正中,有一三脚漆木架,木架上一面铜镜,兽头镜钮拴一根红色丝带,镜钮四周铭刻:

    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

    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徹。

    絜清白而事君,惌沄驩之弇明,

    微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

    怀糜美之穷皑,外承驩之可说,

    慕窈窕于灵景,愿永思而毋绝。

    刘璿端端正正对着铜镜背面,犹豫片刻,还是伸手拿起铜镜,缓缓将正面转向自己的脸。

    此刻刘璿耳畔似乎响起了《大话西游》里至尊宝照照妖镜时候的插曲。

    唢呐激扬的乐声奏响。

    “叭叭叭——叭叭——叭叭!”

    刘璿的嘴角慢慢翘起。

    ……

    ……

    他们说,年方十岁的大皇子刘璿寝殿内着了魔。

    成都禁中,一处殿宇前,一众闻听消息后赶来的宫女仆役和卫士阉寺,此时都呆望着嘴角流着哈喇子,在庭中狂奔疯舞的大皇子刘璿,听他高喊:“我穿越啦我穿越啦!”、“孙十万我要取你狗头!”、“邓士载我要拐骗你!”云云的奇怪话语,面面相觑。

    而当他们听到什么“丞相莫怕,俺这就来救你”、“司马老贼,速速受死!”、“复兴大汉,重任在我”、“安乐公我得想个办法让你早点安乐去”这样的话语时,虽仍旧不明所以,却是吓得个个跪倒在地,恨不能割了自己的耳朵。

    这边厢刘璿衣袖舞得飞起,越喊声音越高,话越说越离谱,忽从殿外径直冲入一人,宽袍大袖,头戴进贤冠,不怒自威,留着三寸须髯。

    直奔刘璿,一把薅住状若疯癫其人:“殿下!这成何体统,快快停下!快快住口!”

    皇宫卫士,一众仆役,竟是无人敢止。

    “哎哟!”刘璿不防,被冒然制服,痛呼出声。

    定睛细瞧来人,没有记忆,便问道:“你是何人?”

    男人见刘璿停了动作,也便松手,后施恭敬一礼,道:“臣董允参见殿下。”

    原来是“蜀汉四相”之一,那个把刘禅管得服服帖帖的董允。

    刘璿微微一笑:“你是董允董休昭(董允字休昭)?”

    董允再次下拜:“是微臣,微臣巡视宫中,途径昭阳殿外,见殿下……见殿下行为失旨,情急之下冲撞殿下,请大皇子殿下治罪。”

    刘璿稍稍向前探身,扶住董允双臂:“哎,这说的什么话,连父皇都时常盛赞董侍中志虑忠纯、秉心公亮,区区小事,又是我失仪在先,怎么会怪罪于侍中。”

    董允没想到年仅十岁的刘璿,不仅知道自己表字,拍马屁更是说来就来,同时惊讶于平时对自己敬而远之的、唯恐避之不及的当今皇上,竟会对皇子们说出如此夸赞自己之言,心中十分宽慰欣喜。口中连称不敢,同时那被刘璿疯狂举动引起的惊骇心情转瞬间便烟消云散。

    董允道:“微臣岂敢当陛下如此谬赞,不过恕臣斗胆,请问殿下,刚刚所言,提及丞相与一位安乐公者,不知丞相遭遇何事需要搭救,安乐公又是哪位宗亲?”

    “这……”

    我总不能跟你说安乐公是大汉亡国之君,我的父皇吧,我总不能告诉你明年诸葛丞相就要病笃一至去世吧。

    刘璿眼珠子一转,扬起粉雕玉琢的小脸,一脸无辜道:“我刚刚做了个梦,梦见丞相爷爷被贼魏一个叫安乐公的将军给抓起来了,我正要上前搭救,然后就被你一把抓住,就醒啦!”

    丞相爷爷?贼魏安乐公将军?被抓住就醒了?

    状若疯癫,口不择言。

    不好!大皇子恐怕犯了癔症。

    董允闻言心下凛然,面上却不动声色,想着需要尽快脱身,前往禀告刘禅,筵请太医为大皇子看病。便又是一拜:

    “原来如此,既是虚惊一场,微臣尚有要事在身,恕臣无礼,臣告退。”

    这就要走。

    “侍中何往?”

    董允再次一愣:“臣,微臣往长信殿……”

    不等董允说完,刘璿便已揽住他的胳膊:“正好!我也要去长信殿拜见父皇,正好与董侍中一同前往。”

    “这?殿下为何……”

    “走走走,边走边说。”

    刘璿再次打断,拽着董允的胳膊就往外走。

    虽然年仅十岁,但这身体的正主,刘禅长子刘璿,生性喜动,尤爱御射之戏,造就一身强健体魄,董允一介文士大夫,竟是被揽住不能动弹,只能随着刘璿往昭阳殿外而去。

    两人行至殿门,刘璿见门前一队甲士肃立,其当头处渊渟岳峙似地站着一员虎士,身披镶红明光铠,腰挎环首精钢刀,头戴虎头吞天兜,目不斜视,精光内蕴。

    好一员虎将!

    刘璿倏然停住脚步,倒将董允拉了个趔趄。

    刘璿暗笑,扶住董允,一指那员将领道:“侍中,此何人?”

    董允无奈,恭敬回道:“禀殿下,此人乃是羽翙(hui四声)校尉、殿前守备刘敏。”

    刘璿喜上眉梢,朗声道:“欧?刘敏?相府长史蒋琬蒋公琰之弟?”

    董允闻言又是一惊,这大皇子怎么什么都知道,谁都认识?今日的刘璿与他印象中那个成日嬉射的大皇子完全对不上号。

    难道是所患癔症之故?如真是如此,想来倒不算什么大病了。董允心中甚至有了几分高兴。

    心中所想不足与外人道,口中却不忘回道:“正是。”

    刘璿点点头,舍了董允,走到刘敏近前。

    众甲士都是宫中宿卫,自然识得大皇子刘璿,纷纷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都起来吧。”刘璿一挥长袖,拉起刘敏:“可是刘敏刘校尉当面?”

    刘敏闻言先惊后喜,瓮声应道:“启禀殿下,正是卑职。”

    “好,好,想不到蒋公琰之表亲,却生得如此威武,倒与汝兄长颇为不似啊,哈哈哈。”刘璿开怀大笑。

    刘敏倒也爽利,憨笑道:“嘿嘿,卑职实不敢与表兄相比,一介粗鄙武夫而已。”

    刘璿摆摆手:“此言差矣,匡辅政事、运筹帷幄固然重要,可要是没有刘校尉及你身后这般英勇善战之将士,咱们大汉的江山又让何人来戍卫,兴复大业更将无从谈起啦!依我看来,你们和诸葛丞相、杨仪、蒋琬他们只是分工不同,却都是我大汉离不开的人才,汝等万不可自轻自贱,当勉励奋进,勤加操练,英勇杀敌,护我大汉河山!”

    此言一出,一班宿卫从刘敏开始,个个神情激动,心跳加速。

    刘敏更是直接再次单膝跪地:“敢不竭死命以报朝廷!”

    其身后甲士也齐刷刷跪倒:“敢不竭死命!”

    一时声震寰宇。

    见此情景,抄手立于刘璿身后的董允,心中喜悦却是莫名又重了几分。

    须知刘璿是刘禅长子,虽不是张皇后亲生,却是皇后抚养长大,颇受二圣喜爱。正因为这个不是嫡长子胜似嫡长子的身份,给了刘璿巨大的机遇。

    东汉年间,外戚干政,祸乱朝纲,前有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废立三位天子,后有何进权势熏天,逞凶禁中,外戚是每一位东汉帝王心中的痛。而刘璿即然不是皇后亲生,自然没有外戚干权的顾虑,加之刘璿几位弟弟具都十分年幼,此时,年纪最大的刘瑶,也才不过三四岁的光景,至于日后成都破城时不甘做亡国之奴,壮烈殉国,与国同殂的五弟,北地王刘谌,现在还是蝌蚪。

    所以可以肯定,不用几年时间,甚至可能不用待到弱冠,刘璿必将被封为太子,成为蜀汉的继承人。而在原来的历史上,刘璿也确实在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被刘禅册立为太子。

    未来的储君能如此,怎能不叫精诚为国,忠直无私的董允欣慰和开心。

    癔症就癔症吧,总比整日射箭强,定是上天佑我皇汉,以梦境之炼开启大皇子灵智。

    “哈哈,起来,都起来。”刘璿再次示意众人平身,又对刘敏说道:“还要烦劳刘校尉陪我和董侍中走一趟长信殿。”

    “岂敢岂敢,自是卑职等人职份所在!”

    “好,出发。”

    刘璿也不墨迹,迈开大步,循着记忆便往长信殿之所在而去,董允、刘敏等人随行其后。